大班優質語言教案《黃雨傘》及活動反思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優質語言教案《黃雨傘》及活動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背景
如果你也曾翻開過那本名叫《黃雨傘》的書,我相信你一定也會和我一樣不由自主地愛上她,那些美雖然從頭至尾沒有一個文字,可是在畫面的轉承啟合間,卻讓你真的能讀懂畫家的心思。這樣的作品對于孩子一定會更加親切,因為,一路走去,傘越聚越多,快樂也逐漸膨脹。這樣美輪美奐的作品,我們怎樣傳遞給孩子們呢?是否就從音樂開始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為孩子們設計了“黃雨傘”這個分享閱讀活動,讓美傳遞,岡為我們棚信:傳遞美就會在孩子心中種下愛。
活動目標
1、積極閱讀、仔細觀察,感受畫面和音樂所呈現的優美意境。
2、能從畫面前后的關聯、變化中合理想象畫面內容,大膽講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幼兒人手一冊繪本,音樂《黃雨傘和雨滴》《朋友》,小黃傘、小藍傘各一。
活動過程
一、導人
1、出示繪本。請小朋友一起看封面,說說從封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覺這本書會講關于誰的故事。
2、介紹繪本——《黃雨傘》。
(繪本的封面給閱讀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背景。在灰色的背景中有一把鮮艷的黃雨傘顯得十分醒目,簡潔的封面奠定了整本書畫面的風格和基調,畫面中間淡淡的灰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是一條雨中的小路。一幅簡簡單單的畫面,足以讓孩子馳騁想象,感受繪本的風格與特色。)
二、集體閱瀆扉頁及前兩頁
1、閱讀扉頁:說說看到了什么?猜一猜這個扣‘黃雨傘的是誰?
2、播放音樂《黃雨傘和雨滴》,閱讀第一頁:聽著音樂,你在畫面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3、播放音樂《朋友》,閱讀第二頁:畫面有什么變化?提供小傘道具,請小朋友想象并嘗試表演兩個朋友見面的情景。
(對這兩個畫面的閱讀。我采用的是讓幼兒靜靜聆聽與畫面極其相配的音樂,在音樂中想象畫面,讓音樂幫助延展畫面的內容。這樣,相對于整本書來說最為簡單的兩幅畫面,沒有讓幼兒在閱讀時匆匆而過。我覺得,這種停留對于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舒緩的音樂放慢了閱讀的節奏,也讓孩子的心靈隨著音樂安靜下來,進入了邊看邊想的境界,進入了與《黃雨傘》契合的閱讀狀態,更為幼兒閱讀后續畫面做好了心理上和閱讀技巧上的鋪墊。)
三、幼兒自由閱讀圖書
1、幼兒自由翻看書本。鼓勵幼兒如果看懂了,可以小聲地說一說看到的內容。
2、分享交流:發現小朋友撐著小雨傘經過了哪些地方,有什么發現。
3、提問:那你最喜歡小雨傘經過什么地方呢?(幫助孩子大膽表達自己對畫面的感覺,嘗試用藝術的語言表達閱讀到的感受。)
(行走是有節奏的,閱讀也是有節律的。孩子們閱讀了前兩幅畫面后,急切地想要了解后面的內容,我及時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自由地翻閱圖書,有效地運用前閱讀的經驗,去捕捉前后畫面之間的關系,嘗試完整欣賞圖書。以“你發現小朋友撐著小雨傘經過了哪些地方”,幫助幼兒融會貫通所有的畫面,并把在自由閱讀中獲得的零散的、片段的信息有機地整合起來,融合成孩子們自己的故事。在基本熟悉整本書畫面的基礎上,借助“那你最喜歡小雨傘經過什么地方呢”,引導孩子們交流、分享對畫面細節的把握、對美的感受……)
四、感受繪本《黃雨傘》的特別之處
1、提問:你覺得這本書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小結:這本書只有畫面沒有文字,這樣的'書叫無字書。畫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畫里面,讓每個看書的人自己來編故事,有的地方和別人差不多,有的地方可以有自己特別的理解。
(在孩子們閱讀了《黃雨傘》后,我想他們所得到的應該是心靈的自由。一本可以由自己來編故事的書,一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來連接的書,構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書。面對這樣的書,孩子會有很多快樂的表達。)
五、整體閱讀圖書
1、播放課件,整體閱讀。
2、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這本書的理由。
3、給幼兒介紹書的作者和音樂家。鼓勵幼兒以后再來欣賞這本書和書中的音樂。
(我們把圖書制作成了自動播放的圖畫書,在閱讀的最后呈現給孩子。伴隨著輕快的主題曲,孩子們再次完整地欣賞畫面、自由地串接一幅幅場景,合成美麗的故事。對孩子來說,這樣的閱讀是來自心靈需求的閱讀,是有利于其身心成長的快樂閱讀。)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挖掘了繪本《黃雨傘》的審美元素,將畫面與音樂整合的美感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傳達給幼兒。激起了幼兒積極閱讀理解、審美感知與創造性表達,可以說這個閱讀的過程是帶領幼兒享受藝術的過程,更是引發幼兒審美情趣多元進發的過程。主要特色體現在:
1.將故事情節與音樂有機整合,讓幼兒感受優美的意境。本次活動打破了以往繪本教學的模式,將故事情節與音樂有機整合,通過提問“聽著音樂,你在畫面中仿佛看到什么”,請小朋友想象并嘗試表演兩個朋友見面的情景,引導幼兒在音樂中展開想象,感受噴泉池邊嬉戲的快樂、游樂園里游戲的自由、十字路口過馬路的匆忙……借助音樂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
2.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給幼兒更多的閱讀空間。活動努力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特別是選擇了只有畫面沒有文字的無字繪本,告訴幼兒畫家將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畫里面,鼓勵幼兒自己來編故事。教師把重點指向幫助孩子自由聯想,通過聯想串接、融會貫通所有的畫面,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美的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為幼兒創設平等、寬松的交流環境,給幼兒充足的自由閱讀的時間,既鼓勵幼兒小聲地進行交流,有機會與同伴相互學習,也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表達表現,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幼兒真正看成是主動獲得知識經驗的主體。
3.運用多元的閱讀教學方法,使幼兒能多角度地進行思考表達。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采用了多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幼兒集體閱讀扉頁及前兩頁、幼兒自由閱讀、重點感受繪本的特別之處、整體閱讀等。在為幼兒提供多元閱讀的環境和方式時,注意一方面向幼兒提出開放性問題,激發幼兒多角度地進行思考,尋找各種不同的答案:另一方面鼓勵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都有助于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4.適時、適宜的經驗分享和語言能力培養。在繪本中。蘊含了豐富的色彩、美學、社會、人文等教育因素。在本次活動中,我注意捕捉到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及時隨機地在觀察畫面的過程中與幼兒一一分享,并準確到位地進行提煉。如“火車道口的內容分享”“集中觀察發現俯視的畫面感”“畫面中的色彩運用”等等,在分享的過程中自然引發幼兒對“高聳入云”“燦爛如花”“陸陸續續”“步履匆匆”等一些文學語言的關注和運用。
【大班優質語言教案《黃雨傘》及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詩歌教案及反思10-19
反義詞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及反思04-22
大班語言《飛呀飛》教案及活動反思01-24
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后羿射日》09-22
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天氣預報》09-22
大班優質社會教案《有趣的指紋》及活動反思01-17
大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天生一對》09-22
大班語言教案《非常一加一》及活動反思01-25
大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昆蟲》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