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種子發芽實驗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種子發芽實驗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種子發芽實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使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研究種子發芽所需條件的過程。
2.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驗計劃開展實踐研究,觀察并記錄種子發芽狀況的活動。
科學態度目標
1.表現出對種子發芽條件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2.感受對比實驗對變量控制的嚴格要求,發展嚴謹的科學思維。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科學地設計對比實驗,研究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
難點: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設置對比實驗中的公平條件。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玻璃皿、綠豆種子、土壤、滴管、水、紙巾、標簽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蘋果、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
(教學提示:出示從中間切開的蘋果剖面。)大家看到蘋果中間幾顆小小的黑色物體了嗎?你們認為它們是什么?(預設:蘋果的種子。)
2.提問:許多植物的新生命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種子發芽需要條件嗎?(預設:需要。)需要哪些條件呢?(預設:空氣、水、適宜的溫度;空氣、水、土壤、陽光;……)
3.揭題:大家的想法有些不同,到底誰的觀點正確呢?看來我們需要通過實驗研究去尋找答案了。(板書:種子發芽實驗)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已經觀察過鳳仙花種子的萌發,對種子發芽的條件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再通過常見的蘋果種子來引發學生思考會更具有針對性,也將學生引向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種子發芽的條件,揭示了課題。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預測綠豆發芽所必需的.條件
1.提問:(教學提示:出示綠豆種子。)如果想要這些綠豆種子發芽,你們剛才提到的那些條件中哪些是必需的呢?(預設:水、陽光、土壤和空氣。)
2.追問:大家的回答中提到土壤是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你們打算如何用實驗去驗證呢?(預設:將一部分綠豆種子種在土壤里,另一部分不種在土壤里,觀察種子的發芽情況。)
3.講解:看來,我們需要設置兩個實驗組來進行對比,而且在實驗中我們只能改變要研究的條件,同時保證其他條件不變。像這樣的實驗叫作對比實驗。接下來請大家分組討論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對種子發芽的條件猜測也會有所不同。保留學生的不同猜測,從而激發學生用實驗進行驗證的興趣。
探索二:設計并制訂實驗方案
1.交流:請大家分組討論,如何探究土壤是否為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
2.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小組的討論結果確定研究方案,并參考教材P2的實驗計劃范例寫出自己小組的實驗計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對比實驗,討論兩組實驗條件的異同,再通過對實驗細節的分析,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探索三:實驗并持續觀察和記錄
1.過渡:
(教學提示:出示玻璃皿、土壤、滴管和水等材料。)完成了實驗計劃,準備好了實驗材料,接下來讓我們根據實驗計劃動手操作起來。
2.活動:給各小組分發材料,指導學生進行操作。操作完成后提醒學生堅持每天觀察和記錄。
【設計意圖】觀察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也是探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持續性觀察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科學探究,發現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
研討匯報
拓展與小結
1.拓展:對于種子發芽必需的其他條件,我們可以怎樣制訂實驗計劃呢?請大家組內商量選定一個其他條件,討論并制訂實驗計劃。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設計對比實驗,再以研討的形式將問題逐一解決,培養學生在設計實驗過程中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板書設計
1.1種子發芽實驗
猜測種子發芽的條件:土壤、水、空氣、溫度、陽光……
對比實驗:設置兩組或兩組以上的實驗,且只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不變
教學反思
本課先引導學生對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進行大膽猜想,再引入對比實驗的概念,指導學生對“土壤是否為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進行交流,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實踐,然后對這個實驗計劃進行充分討論,加深學生對對比實驗和控制變量的理解。有了前面的充分討論,最后設計探索其他因素的影響的實驗時,學生基本能做到舉一反三了。
課后作業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優作業100分》對應課時訓練。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種子發芽實驗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回顧和總結小學科學的學習方法,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基礎;
2、初步了解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和內容,討論本學期的主要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
3、通過趣味小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蠟燭在水面下燃燒的實驗器材:蠟燭、水、空盆一個
【教學過程】
1、自由談話,了解學生:
師:我們學習科學已經有兩年了,在這兩年中,大家對什么活動有比較深刻的印象?說說。
師:真沒想到,大家對科學這么有興趣。那么,在兩個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經歷過許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學有關的呢?
師:剛才大家說了許多跟科學相關的`事,我們可以把這些事寫下來,這就是很好的科學小論文,到時候老師會組織大家參加全國小學生科學小論文比賽。
2、了解教材,明確任務:
師:從今天開始,我們又要一起探索科學奧秘了。那么,五年級科學有哪些內容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組織學生看封面:一個孩子正在觀察生態瓶,特別突出的一點是這個孩子正在記錄,強調科學探究活動中求真、記錄的重要性。旁邊的四幅小圖,分別代表著本冊的四個單元,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
讓學生自由看目錄和里面的內容,然后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選課代表:
說明平時學習以4人小組為基本單位,小組長每月輪換。
推選各大組科學組長和科學課代表,明確相關責任和權利。
講解每月科學之星評選方法(從作業、器材準備、上課、合作等方面加星)
4、做小實驗,激發興趣:
師:剛才大家學習的非常認真,這讓老師非常高興,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個小實驗,實驗的名稱是:在水面讓蠟燭燃燒。
出示實驗器材(蠟燭、水、空盆一個),問學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讓學生進行嘗試。
教師進行演示:先把蠟燭牢固地豎立在一個空盆的底上,點燃后輕輕地往盆里倒涼水,直至與蠟燭邊緣相平為止。一會兒,蠟燭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圖所示)。
基本原理:燃燒,水降溫,使周邊的蠟燭不能達到溶點溶化,通過蠟芯支持燃燒。
小結:在我們這冊科學教材中,也有許多這樣的活動和實驗,需要我們細心觀察、思考才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種子發芽實驗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準備】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信息統計表(參考書5面)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教師分發實驗信息統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信息。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預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參考資料: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是:
一是溫度。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當于種子自身風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
三是充足的氧氣。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種子發芽實驗教案】相關文章:
《種子發芽實驗》教案03-18
種子發芽實驗教案設計(精選12篇)02-20
科學活動教案:種子發芽01-17
科學《種子發芽》教案優秀03-05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萌發的種子》教案08-25
五年級教科版語文下冊教案03-10
種子發芽作文02-25
種子發芽了作文01-16
種子發芽日記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