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之歌》
《當代中國之歌》1
教學目的:
一.感受理解歌曲中所表達的時代精神,并用歌聲表現之。
二.合唱時做到二部和聲既獨立又和諧
教學重點:
用多層次,富有力度變化的聲音表現歌曲中精神氣質。
教學難點:
二部合唱獨立、和諧、均衡。
教學用具:
鋼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發聲練習
三.復習樂理知識
四.授新課
1.導言:利用談話的形式,讓學生談談改革開放后家鄉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化。
2.結合學生的談話,播放課件《家鄉多么美》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3.學生受感染說感受。、
4.聆聽,讓學生說出歌曲的風格——進行曲
5.學生畫旋律線體會歌曲的情緒——抒情、激昂、歡快、悲傷
6.分聲部視唱旋律,加強#G的音準練習。
7.教師一個聲部,學生一個聲部,互動練習,提高學生的興趣,
8.填詞演唱,注意氣息的控制,把握進行曲的風格特點。
五.板書
進行曲速度,剛柔兼濟,節奏鮮明。
作者:李幼容詞希賢曲
學生畫的旋律線: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和聲訓練
三.繼續學習
1.分聲部練習注意音準,
2.教師彈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然后反之。讓學生耳朵里始終有兩個聲部的旋律。
3.合唱此歌,1—3遍,注意聲音的和諧統一。
4.用其他的形式表現此歌:
朗誦,舞蹈,繪畫……
四.音樂活動:
一)請選擇符合這首歌曲的`音樂結構的式
A+B+AA+B+尾聲
二)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理解。
五.板書
請選擇符合這首歌曲的音樂結構的圖式
A+B+AA+B+尾聲
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理解。
課后小結
《當代中國之歌》2
教學目標:
1.學唱《鼓浪嶼之波》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所表達的真實情感。
2.使學生能過自然流暢的演唱歌曲。
3.通過演唱,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表演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的演唱歌曲,準確地表達中華兒女盼望祖國統一的真摯情感。
教學用具: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發聲練習
三.復習樂理知識
四.授新課
1導言:播放課件引發學生的學習愿望。
2學生受感染說感受:說說你對臺灣的了解
3聆聽,讓學生說出歌曲的風格
4.再次聆聽歌曲,讓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5.視唱歌譜
6.填詞演唱注意情緒的把握
7.完整演唱。
五.板書
學生畫旋律線體會歌曲的情緒——
抒情、激昂、歡快、悲傷
六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3.繼續學習
4.用其他的形式表現此歌:朗誦,舞蹈,繪畫……
5.音樂活動:
找出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鍵盤上的位置。
找出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處。
這首歌應用什么情緒來演唱
板書
《鼓浪嶼之波》
節奏訓練
6.音樂活動:
找出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鍵盤上的位置。
找出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處。
這首歌應用什么情緒來演唱
課后小結
【《當代中國之歌》】相關文章:
《長江之歌》01-21
山之歌散文02-28
《雨之歌》說課稿11-03
“問號”之歌說課稿11-15
那達慕之歌說課稿11-14
春之歌說課稿11-08
銀屏之歌說課稿11-14
“問號”之歌說課稿11-02
那達慕之歌說課稿11-02
郭沫若:鶯之歌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