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主要地質災害
【教學目的】
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種災害的成因以及各地質災害之間相關性的原因和表現;了解地質災害對人類造成的重大危害,認識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意義,了解人類目前防御地質災害的主要措施。
【教學重點】
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的分布特征;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教學難點】
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
講述法 分析法
【教學過程】
地質災害──陸地環境在地質作用的長期影響下不斷變化著。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表現得異常激烈,當這些自然現象破壞了人類生存的環境,危及人類生命財產的時候,便形成了地質災害。
(一)地震
1.定義:巖石圈在內力作用下突然發生破裂,地球內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強烈釋放出來,從而引起一定范圍內地面震動的現象。
2.地震構造(教材圖4.24):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線。
3.地震大。豪锸险鸺壉硎。震級每增加一級,釋放能量增加約30倍。按震級分類為:微震(3級以下)、破壞性地震(5級以上)
4.分布:與地質構造有關,有活動性斷層的地區。
、侪h太平洋地震帶。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二)火山噴發
1.定義:地下深處的高溫巖漿及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的現象。
2.火山構造教材圖(4.26):火山錐、火山口及火山通道。
3.按活動情況可分為:
活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作周期性噴發的火山。
死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以前噴發過,迄今為止沒有噴發過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長期熄滅,有時又突然噴發的火山。
強烈火山:噴發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是由火山灰、火山熔巖造成的。
(三)滑坡和泥石流
1.定義:
滑坡是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泥石流是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它含有泥砂、石塊以至巨大的礫石,破壞力極強。
2.危害:
滑坡會破壞或淹沒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國分布較廣的自然災害。
其原因有:①我國山區面積占陸地國土總面積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使地表結構遭到破壞。
二、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1.一個地區的地質災害可能有若干種,它們在成因上是有關聯的。
如我國川滇黔接壤地區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為主的災害系統。
2.在一次災害發生過程中,往往由一種原發性的主災誘發其他災害。
如地震誘發地裂、火災、海嘯、滑坡、疫病蔓延等。
3.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以直接或間接誘發地質災害。
如破壞植被,泥石流日益頻繁;大規模的工程活動造成滑坡等。
三、地質災害的防御
1.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
如監測世界100多座火山活動,掌握火山噴發前兆(地震頻繁、地溫升高等),力求預測火山噴發的時間。我國正在啟用27個地震監測臺網。
2.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如我國一半以上的省區頒布了防震減災的地方性的法規。
3.實施一些預防措施。
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恢復地表植被、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等。
【主要地質災害】相關文章:
地質災害演練總結11-23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02-27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10-17
地質災害宣傳口號10-17
地質災害有哪些08-11
地質災害治理報告07-18
地質災害滑坡應急預案04-12
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案04-29
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