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教案

時間:2022-02-27 09:39:02 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囚綠記》教案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囚綠記》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囚綠記》教案3篇

《囚綠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學習本文精巧的構思藝術。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品味本文純樸清理的語言。

  教學重點以及難點:

  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學習這篇課文,可以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讓學生讀書動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課的課題為《囚綠記》,根據事先你對課文的預習,你能解釋一下課題的意思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文題是文章的眼睛。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 )——( )——囚綠——( )——( )

  (教師舉例:比如我從第8小節的“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中概括出“囚綠”。)

  三、研讀課文,品味語言,揭示主旨。

  過渡:在這過程中始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愛綠)

  1.“愛”在文中表現的最為明顯,作者尋綠、賞綠、囚綠、放綠、懷綠都是出自于對綠的愛。文章對“愛”的描寫花了相當的筆墨。請同學們再次跳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作者抒發愛綠的句子,關鍵詞語用“·”圈出,并選出你最喜歡的一處,讀一讀,在書的空白處寫下你的感悟。

  (1)教師舉例:“愛”的句子:第8小節“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

  我的感悟:兩個“裝飾”的含義不同,第一個“裝飾”有點綴、裝點的意思,第二個“裝飾”是指排遣的意思,兩個比喻表現了作者對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2)友情提示:你還可以從修辭、感官等角度進行賞析。

  (3)教師點撥:我認為作者不愛綠,文章第10小節:“植物是多固執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中的“不快”表現了作者并不愛綠,對嗎?

  (“不快”是因為作者愛綠而剝奪了常春藤向往陽光的自由,他的“不快”和所謂的自尊心被“損害”是咎由自取,反襯出了他對綠的喜愛。)

  2.作者筆下的綠究竟有何魅力讓作者如此喜愛癡迷呢?請你用括號標出作者寫綠的句子,并歸納一下“綠”有何品質?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過了一個月,兩個月,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

  3.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表達對這綠色常春藤的熱愛與贊美嗎?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嗎?請同學們先從文下注釋中去了解一下作者,并從課文中去尋找一下反映時代背景的句子。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然后填空。

  作者通過寫在孤島生涯中“囚綠”的故事,借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贊美了 ,采用了 的寫作方法。

  (贊美了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4.再次強調“托物言志”,明確其含義。可以以《白楊禮贊》為例。

  5.總結:文章貴在立意,立意貴在真實、深刻,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囚綠記》就是這樣的文章,值得我們借鑒學習,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都能養成讀書動筆的好習慣。

《囚綠記》教案 篇2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那株常春藤,你接受作者“囚綠”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嗎?你對愛有什么新認識?請同學們用小練習“愛不是……而是……;不是……而是……”或“愛不是……不是……;而是……而是……”來挖掘文章主題,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

  如:愛不是占用,而是付出;不是傷害,而是疼愛。

  我們用當代著名詩人汪國真的一句話做總結“愛,不要成為囚”(大屏幕內容)

《囚綠記》教案 篇3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散文的相關知識,包括敘事散文的基本特點,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現手法。

  2.體會作者表達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3.了解如何運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寫作中進行模仿。

  過程與方法

  1.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即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以便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內涵。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對綠的認識、感受和理解。

  3.設計問題,結合學生對綠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本文作者對綠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發的對不屈服于黑暗、頑強抗爭的精神的贊美。

  4.結合作者的身世,引導學生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2.樹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散文,尤其注意節奏和語氣的運用。

  2.體會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特點,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寫作手法。

  3.體會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內涵美及其象征意義。難點1.理解綠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賦予綠的深刻思想內涵。2.結合作者贊美綠的歷史環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教學突破1.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分組討論我心中的綠。2.通過講解,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課前將學生分組,提出預習內容和要求,讓學生查找有關贊美綠的文章,并將本文與之進行比較;查找有關抗戰前期中國歷史的資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與本課在寫法、語言上進行比較。

  學生準備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自己對于綠的認識,并與作者的認識進行比較;標出課文中難理解的字詞句,以便共同討論。

  2.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準確地把握本文的寫作目的和贊美對象,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1.以人們對綠的認識導入新課。

  2.朗讀教學,指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

  3.組織學生探究作者的用詞技巧。

  4.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

  1.進入新課學習。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散文。3.探究作者的用詞技巧。4.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并思考原因。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新課(約分鐘)

  教師活動

  1.提出上節課所學的有關散文的知識,并請學生回答。

  2.總結學生的回答,從人們對綠的各種不同認識人手,導入新課。

  3.結合學生的回答,介紹現代散文作家陸蠡及其寫這篇文章時的社會、歷史環境,然后放《囚綠記》的朗讀帶,或者教師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34分鐘時間默讀課文,細細體會文章表達的意境。

  學生活動

  1.根據所學內容,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

  2.積極發表自己對綠的認識和看法,如有的說綠象征聲睨,有的說綠象征希望,等等。

  3.結合歷史知識想象當時社會惡劣的歷史環境,感受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態,交流自己對當時社會歷史狀況的認識;注意課文中生字的讀音及朗讀技巧。

  4.閱讀課文,劃出不能理解的字句,體會散文的意境。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這朝東的房間令人感到炎熱,作者為什么還選擇這朝東的房間?

  2.讓一位學生朗讀第五段,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贊美綠的,又如何形容其對綠色的渴望的。

  3.提問: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的花草的莖葉的歡喜各自說明了綠色給人什么的感覺?

  4.引導:作者是如此的愛綠,以致忽然有了一種自私的念頭。作者為什么要囚綠?請同學們思考。

  5.提問:作者囚綠后,常春藤的生長狀況如何?作者有什么新的感受?作者的一片善意,為什么感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甚至惱怒它的固執?學生活動1.思考問題,在課文中第四段找到答案: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才選定這房間的。

  2.把文中作者贊美綠的句子找出來:綠色是多么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從中感受作者對綠的喜愛和深情。

  3.回答教師的提問,結合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色是自然的顏色,更深地體會綠色給人的感覺。

  4.帶著問題閱讀第八段,并說出自己的看法: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作者太愛綠了,以致于想占有它。

  5.用課文中的語言回答:他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它漸漸失去了清蒼的顏色,好像病了的孩子。

  三、組織討論.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約分鐘)

  教師活動

  善意有時候是具有危險和破壞性的.。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代表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對善意有時是具有危險性和破壞性的的看法,如父母的溺愛,等等。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復習上課時教學內容,進入新課。

  2.分析作者對綠的感情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

  3.分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的意義。

  4.引導學生比較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的寫作特點。

  學生活動

  1.復習上課時所學知識,進入新課。

  2.聽講,理解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及其原因,了解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手法。

  3.聽講,把握文章的主旨。

  4.通過比較,了解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各自的寫作特點。

  一、朗讀本文,復習已學內容,進入新的學習

  教師活動

  1.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點名朗讀等方式,以適當的節奏讀散文,回顧上節課的知識。

  2.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由愛到囚的過程及其原因。學生活動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節所學的內容。

  2.暢所欲言,結合生活知識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課文

  教師活動

  1.提問:作者為什么最后讓綠囚恢復了自由,并且向他致以誠摯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

  2.結合學生的回答給予正確的引導分析,并總結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即由愛到囚再到釋放并祝福的原因。

  3.通過分析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說明綠囚的象征意義。(可組織學生討論)

  4.提問:聯系文章中交待的歷史背景說一說,課文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活動

  1.展開討論,回答:作者要走了;作者太愛綠了;作者被它的不屈服感動了。

  2.通過教師的分析,進一步了解作者思想變化的過程,感受其變化的原因。

  3.討論綠囚的象征意義,如代表了當時不怕任何黑暗勢力的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作者也被這種精神所折服)

  4.討論作者在本文中表現的思想感情,進一步理解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寫作手法。

  三、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全文

  教師活動

  1.分析本文作者的語言特點,結合學生難以理解的字句進行分析說明。

  2.總結全文,對于敘事散文的一般特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并與抒情散文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其區別。

  學生活動

  1.結合教師的分析,理解課文的重點字句,把握本文的語言特點。

  2.把本文與以前學的散文進行比較,加深對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寫作語言特點和表現手法的理解。

  本節總結

  本文是現代散文家陸蠡的代表作,寫作者在上海孤島時期,懷念在北京的生活:窗外的兩枝碧綠的長青藤被自己牽進迎窗的案頭,然而這囚進屋里的綠藤,尖端仍朝著窗外的陽光,顏色卻一天天變得萎黃,枝條也細瘦起來。直至抗戰爆發,作者被迫南歸,才將這個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釋放,并真誠祝福它繁茂蒼綠。

  課文寫的是囚綠的故事,實際上是贊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頌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也是作者期望淪陷的祖國山河早日擺脫日寇黑暗統治、重獲光明的內心的表露。

  作者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借兩枝綠藤的想象描寫,啟人聯想,讓人尋味。散文意境常用曲筆,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給人留下思維空間,把人引向一個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學探討與反思通過教學,教給學生閱讀、欣賞、理解散文的方法,是教學的關鍵。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散文知識,背誦一定數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興趣是學習的最好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多發言,多發表觀點。在散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朗讀、品味、思考相結合原則,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散文的意境美和內涵美。補充資料陸蠡(1908一1942),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原名陸考原,幼時有神童之稱。他有三本散文集:《海星》,于1936年8月問世;《竹刀》(曾名《溪名集》),于1938年3月出版;19加年8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綠記》。三個文集的共同特色是凝煉、質樸,蘊藉而秀美。

  陸蠡也寫過許多短篇小說,給人的感覺總是渴望著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熱門】《囚綠記》教案3篇】相關文章:

精選《囚綠記》教案四篇02-21

關于《囚綠記》教案三篇02-20

陸蠡《囚綠記》精品教案02-17

《囚綠記》教案匯編5篇02-10

《囚綠記》教案范文8篇02-02

高一語文必修二《囚綠記》教案02-17

《囚綠記》閱讀習題及答案01-04

課文囚綠記的難點講解12-12

高一語文 《囚綠記》教案(公開課)02-16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囚綠記》說課稿12-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字幕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亚洲欧美人成在线 | 亚洲日本va在线电影 |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精品 | 五月天桃色国产麻豆 | 在线看不卡日韩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