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這節課開展的主題是《口渴的植物》,讓孩子了解植物怎樣喝水和植物需要水分才能生長的道理,由于孩子的年齡段比較特殊,本堂課的開展需要老師更多的引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用小容器澆水。
2、激發幼兒對小花小草的關愛,體驗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使用灑水壺給小花小草澆水。
活動準備
1、若干只大、小可樂瓶做的灑水壺(在瓶蓋上戳幾個小洞)
2、太陽公公圖片一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老師念兒歌,引起寶寶的興趣;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乎乎,我們寶寶做好操,喝口開水解解渴。
1、師:天氣熱了,除了我們還有誰會口渴啊?
幼:小狗、小貓、小兔、老師…..
師:我們寶寶真聰明,知道小狗小貓小兔會口渴。還想到了老師也會口渴的。真是有愛心的好寶寶。
2、師:我們幼兒園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曬得干干的,渴了,小草小花對老師說:“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個寶寶會幫忙?”今天我們寶寶和老師一起去給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澆水嘗試
1、討論:我們要去給小草小花澆水,要有什么東西呀?
師:現在老師來變變變、變出了什么呀?(灑水壺)這灑水壺是什么顏色的呀?(幼:紅色的)。
師:什么形狀的呀?(圓圓的)
師:老師再來變,變變變又變出了一只什么顏色的灑水壺呀?幼:藍色的
師:老師再來變,又變出了一只什么顏色的灑水壺呀?幼:黃色的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只灑水壺?
幼:1、2、3,3只灑水壺
師:對了,是3只灑水壺
師:哎呀,這3只灑水壺還不夠呢,老師再來變,變變變,變出了許多的灑水壺了。寶寶,我們每人拿一只灑水壺吧。
2、教師拿起一個大的灑水壺,然后去給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別著急。”“小草你也一口一口喝,別著急。”
3、師:寶寶也要給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勵每位寶寶參與活動)
活動結束:
用兒歌引導寶寶喝水。
教學反思
設計這節課的初衷是想調動孩子的想象能力,在提出活動目標的時候也是圍繞設計思路來的。在經過教學實踐以后發現孩子離目標還是有一點距離,孩子可以說出自己想象的哪些植物要喝水,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動手能力差。針對這種情況想到應該為孩子做示范要先有實在的東西呈現給孩子,再讓幼兒動手做。孩子先有了模仿再有自己的東西就容易多了,所以要注重課堂上對孩子的引導。
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了解黃瓜、辣椒成長過程的基礎上,知道植物一般是按播種、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的過程生長的。
2.樂于參與種植活動,學習觀察和比較,并會用簡單的話描述自己的發現。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黃瓜、辣椒生長過程照片若干,“植物是怎樣長大的”動畫。
2.幼兒人手一份生長排序圖,一張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喚起記憶
前一段時間,我們和蔣老師一起在小(1)班的實驗地里種下了一些種子和苗苗。為了照顧好它們,小朋友還分成了種子組和苗苗組。誰是種子組的寶寶?苗苗組的寶寶呢?
二、觀察、比較:植物是怎樣長大的
在種子和苗苗慢慢長大時,老師還給它們拍了一些照片。出示照片,按順序觀察、比較:
1、我們種下的種子是什么樣的呢?種子組的寶寶在干什么?
2、哇,種子變得怎么樣了?
3、看一看,現在的苗苗和剛才的小芽芽比,又有什么不同?
4、看,這是苗苗組的苗苗剛種下去的樣子,多像種子組的苗苗呀。現在,你看到了什么?
5、這是什么植物的種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煉總結
1、你看,小小的種子會長成一顆苗苗,苗苗又會不斷長大,結出果實。其實,種子組的苗苗也會像辣椒的苗苗一樣開花、結果。很多植物都是這樣長大的。(看動畫)
2、再次欣賞動畫,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示植物生長的變化。
四、操作很活動
按植物的生長過程用圖片排序。
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3
活動目標:
1、關心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
2、關注新技術在常見蔬菜培植中的運用。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活動準備:
幼兒種植實物、照片、記錄表、錄像
活動過程:
一、交流種植植物的方法:
1、前一段時間我們在自然角里種了大蒜和洋蔥,小朋友們都非常關心這些植物,為植物做了許多的事情,誰愿意來說說你是怎么種這些植物的?
2、幼兒自由交流介紹
預設:
(1)容器的情況:大蒜和洋蔥需要適宜的容器(實物和照片結合)
a、 (幼)可以用可樂瓶種洋蔥,把洋蔥架起來再放入水,這樣洋蔥的根就能往下生長了。(可能追問:問什么要架起來,有什么作用)它的根就能很好的吸收養料了(動腦筋)
追問:洋蔥除了可以種在水里,還可能種在哪里呢?
b、種在土里的容器,下面要打個洞,這樣澆水太多可以從洞里流出來,大蒜不會爛掉。
小結:原來植物可以種在水里,也可以種在泥土里。你們是用什么工具來種的呢?
(2)使用工具情況,各種工具的名稱和不同用途(照片)
a、(幼)我是用釘耙把土耙松種下大蒜的,我天天都去澆水現在大蒜都長高了。釘耙是用來刨土的,可以把泥土弄松,方便我們種植植物。
b、(幼)我是用鏟子扒土種下大蒜的。(合作)追問:你是用大鏟子還是小鏟子,它們用起來有什么不一樣?(根據幼兒回答情況)
(幼)大鏟子可以挖很多的土,小鏟子只能挖一點點的土。
追問:你們覺得用大鏟子方便還是用小鏟子方便?(大的地方需要大鏟子,自然角的盆子小,用小鏟子方便。)
小結: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適合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了工具的幫助讓我們種植更方便。
二、交流分享植物生長的情況:
1、小朋友們這么關心我們的自然角中植物的生長,還做了記錄呢。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2、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用多種形式:幼兒介紹、問小朋友等)(照片、觀察記錄、實物)
a、(幼)我發現洋蔥先長根然后再長葉子。(觀察的真仔細)(圖畫式記錄)(也可請別的幼兒解讀)追問:還有什么植物也是這樣呢?
b、(幼)我發現洋蔥的根比大蒜的根長。(照片式記錄、幼兒的比較)洋蔥的根有 長、大蒜的根有 長。(多種記錄方法)(小棒、尺)
師:是嗎?我來比比看,真的`,5厘米比2厘米長,有3厘米呢。(根據具體情況)
c、(幼)我發現種在土里的大蒜,澆水的長的很好,不澆水的就死掉了。(幼兒繪畫做品)
師:原來植物的生長需要水。
d、放在水里的洋蔥生長比較快,但是沒有營養很快就會長得不好了。
師:那有什么辦法呢?(加營養液、怎么加的)(會用量杯,學會看刻度了%26#8226;%26#8226;%26#8226;)
師:原來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
e、沒有陽光照射,洋蔥發芽后葉子是黃黃的。
提升:光合作用。(找資料)
小結:小朋友本領真大,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和營養,這樣這些植物才能生長的好。那么除了這些,你們發現植物的生長還有什么秘密?
f、(幼)我發現放在暖棚里的洋蔥和大蒜比放在陽臺上的長得快。
師:這是為什么呢?
(師):暖棚的溫度比外面高,我們天天都測量溫度,水里都結冰了很冷-1度,暖棚里溫度也能保持5度,這樣就能保持植物生長的溫度了,那你們在哪里還看到過暖棚?
(照片和觀察記錄)(堅持性)(合作搭暖棚?)
三、觀看錄像:
(1)花匠伯伯是怎樣搭建暖棚的?(無聲、背景音樂錄像)師和幼兒邊看邊交流怎么搭的。
師;為什么要搭雙層暖棚?
師:是這樣嗎?讓我們聽聽花匠伯伯是怎么說的?
(2)花匠介紹。
(3)師:我有個問題,到了晚上太陽下山了,天氣很冷,暖棚里的溫度就下降了。你想設計怎樣的暖棚可以一直保持暖棚里的溫度?
小朋友相互討論,簡單交流(搭雙層、放小電珠、加熱等)
(4)師:你們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老師在材料箱中投放了很多材料,我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我們自然角的植物在冬天也能生長得很好。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4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的嗅覺感官經驗較少,他們對氣味的概念停留在好聞與不好聞、香與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潛意識里積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種物品氣味的機會。通過這次探索活動“氣味瓶”,旨在給幼兒提供一個積累嗅覺經驗的機會,讓幼兒了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鼻子聞物體的氣味,發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要愛護自己的鼻子。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醬油、醋、酒、蜂蜜等,盡可能的提供有各種氣味的物品。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氣味的感知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嗎?”(呼吸、聞氣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東西,應該怎么辦呢?”(看或聞)
2.引導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的氣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們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嗎?”
(2)請小朋友打開瓶蓋,聞一聞瓶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聞好一個蓋好,再換其它的瓶子聞,等一會兒告訴大家,你聞到了哪些氣味?
(3)幼兒交流自己剛才聞到了什么氣味。
(4)老師請每組一個小朋友找出醋的氣味?(或其它氣味)的瓶子,看誰先聞出來。
3.引導幼兒討論、擴展經驗。
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別的地方還聞到過什么氣味?請你告訴大家。
你最喜歡聞什么氣味?不喜歡聞什么氣味?為什么?幼兒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氣味,鼻子能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氣味,幫助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
4.總結
討論怎樣保護鼻子啟發幼兒回憶以往碰傷鼻子或感冒的 感覺,進行討論,談談保護鼻子的方法。
教師小結:我們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還可以聞到很多的氣味,所以我們要保護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異物塞入鼻孔,活動時注意不撞擊鼻子,積極參加鍛煉,增強體質等
活動延伸
在娃娃家的廚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醬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氣味瓶”,讓幼兒辨別各種氣味,并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了解黃瓜、辣椒成長過程的基礎上,知道植物一般是按播種、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的過程生長的。
2.樂于參與種植活動,學習觀察和比較,并會用簡單的話描述自己的發現。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黃瓜、辣椒生長過程照片若干,“植物是怎樣長大的”動畫。
2.幼兒人手一份生長排序圖,一張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喚起記憶
前一段時間,我們和蔣老師一起在小(1)班的實驗地里種下了一些種子和苗苗。為了照顧好它們,小朋友還分成了種子組和苗苗組。誰是種子組的寶寶?苗苗組的寶寶呢?
二、觀察、比較:植物是怎樣長大的
在種子和苗苗慢慢長大時,老師還給它們拍了一些照片。出示照片,按順序觀察、比較:
1、我們種下的種子是什么樣的呢?種子組的寶寶在干什么?
2、哇,種子變得怎么樣了?
3、看一看,現在的苗苗和剛才的小芽芽比,又有什么不同?
4、看,這是苗苗組的苗苗剛種下去的樣子,多像種子組的苗苗呀。現在,你看到了什么?
5、這是什么植物的種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煉總結
1、你看,小小的種子會長成一顆苗苗,苗苗又會不斷長大,結出果實。其實,種子組的苗苗也會像辣椒的苗苗一樣開花、結果。很多植物都是這樣長大的。(看動畫)
2、再次欣賞動畫,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示植物生長的變化。
四、操作很活動
按植物的生長過程用圖片排序。
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6
活動目標:
1、對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產生興趣,認識集中攀緣植物。
2、更主動地關注各種特定的形狀,體驗發現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4號,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29—30頁。
2、在幼兒園附近事先尋找有彎繞植物的場所。
3、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植物為什么會有彎繞。
——出示掛圖。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這些植物長得怎樣?
——爬山虎長得怎樣?為什么會爬得這么高呢?(引導幼兒說出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緣的)
——牽牛花是怎樣生長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莖的攀附纏繞現象,即卷須及莖附著在別的東西上蔓延生長)
——西瓜長在地里時有一根長長的“辮子”,這根“辮子”又是怎樣的呢?(幫助幼兒理解瓜藤都是彎彎繞繞的)
——這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
2、找找身邊彎彎繞繞的植物。
——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許多,讓我們去找找看吧。
——幼兒結伴尋找攀緣植物,并記錄。繪畫記錄不必強調畫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現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即可。
——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莖、須)是怎樣長的?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7
活動目標:
1. 觀察植物的外形,知道很多植物不能隨便觸摸。
2. 了解一些帶刺的、有硬枝的、會引起過敏的植物存在安全隱患,玩耍時要遠離。
3.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 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或幼兒用書第44—45頁:家中各種常見植物圖片。
2、幼兒用書第46頁《花兒好看不能摸》。
活動過程:
1. 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各種植物圖片,請幼兒選擇感覺安全的植物。
(1)你認識這些植物嗎?這里有那些植物可以和我們做朋友,是安全的?有哪些植物不能隨便觸摸,是危險的?
(2)提出問題,引出故事內容:有的植物沒有刺,好像很安全,但是真的安全嗎?
2.教師用情境性語言講述,讓幼兒了解有些植物看起來很安全,但有可能引起過敏或中毒。
(1)教師講述:有一天,佳佳看到媽媽買來一盆花,看著很美,她就伸手摸了摸,她手上有個小傷口,摸了之后,覺得傷口周圍的皮膚很癢,變得更紅了,過了一會兒,她覺得頭暈,快要暈倒了!
(2)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佳佳怎么了?為什么會頭暈?
小結:原來有些花雖然沒有刺,但碰觸后我們的皮膚會過敏,起小疙瘩,很癢。用帶有傷口的手去觸摸植物,有的會引起過敏及感染。
(3)提出問題,引發幼兒討論: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不能隨便觸摸?
結合多媒體教學資源,教師介紹:有些花徑和葉里含有汁液,不能隨便用手去觸摸,更不能用舌頭舔嘗,有種植物叫萬年青,它的汁液會引發過敏,吞食后很可能會引起聲帶麻痹,說不出話來。
3、提升幼兒生活經驗,讓幼兒了解在家中玩耍時,不能扯拽植物。
引發幼兒討論:現在我們知道了,植物雖然看上去沒有危險,如果我們不好好和他們相處,它們也有可能會傷害我們。在家中玩耍時,你要怎么注意危險的植物呢?
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8
活動目標:
1、喜歡和小動物做游戲,增加對小動物的情感。
2、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3、知道動物的特征,了解動物的習性。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張開嘴巴的小動物(熊貓、小貓、小狗、兔子)頭飾,動物的食物(胡蘿卜、肉骨頭、小竹子、小老鼠)卡片,音樂
活動過程:
興趣導入:你們喜歡什么小動物?為什么?
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小動物,你們來看看它們是誰?
1、依次展示動物的頭飾,提問"它有什么特征,它喜歡吃什么?"
2、請幼兒模仿小狗的叫聲,教師再模仿小狗的叫聲。
提問:你們猜猜這只小狗怎么了?
3、提問:看來小動物們都餓了,我們來給它們喂食好不好(請四個幼兒上臺當動物,其他的幼兒拿食物,播放《誰餓了》跟著音樂排隊把食物放進合適的動物的"嘴里",給董毫無喂食。)
4、今天老師帶來的動物們都吃飽了,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它們喜歡吃什么?
結束:
今天小班的小朋友都給小動物喂食了,小動物們可開心了,它們說謝謝小班的小朋友們,小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小班科學教案植物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科學教案天氣教案03-14
小班科學教案聲音教案03-11
小班科學教案兔子教案03-11
小班科學教案看雨03-11
小班科學教案小鴨捉魚03-11
小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找尾巴》09-22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可愛的兔子03-03
小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滾一滾》09-22
小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美麗的金魚》09-22
小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有用的嘴巴》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