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時間:2022-03-16 15:56:11 教案 我要投稿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初三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課程中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本節課,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同時,它又是中考中常設計的內容,因此,在初中化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實驗的基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拉進化學與生活的距離。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

  二、說學情

  本課時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的了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會很難。又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尤其對化學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學生對實驗的動手和分析能力弱,還沒具備自主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探究來形成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說教法

  (一)教學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實驗探究法:本節課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實驗現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質。

  (3)問題討論法:在教學中恰當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通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

  四、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探究,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利用分析、對比的思維方式,使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系。

  3、引導學生定勢思維為發展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激趣:有一種物質,農民伯伯說它是植物的糧食;消防官兵贊美它是滅火的先鋒;建筑師稱它是粉刷匠;而環境學家卻指責它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謎底:是什么?

  (二)新課講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老師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三方面進行回答。培養學生觀察并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向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接著問學生,為什么在擁擠的人群里,蹲著比站著難受?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向預先準備好的盛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傾倒水,震蕩)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我們打開汽水瓶蓋會有氣體產生,氣體是什么?又體現了什么性質?從而加深學生對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引導學生回顧“向盛有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里傾倒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燒,從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

  (2)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從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內取出少量的液體放入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引導學生猜想: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學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學生操作實驗分析對比得出結論。目的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并加熱紫花觀察到紅花變紫色,說明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3)學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吹氣,注意現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應這一原理。并說明這是co2的一條重要性質,可用于檢驗co2氣體。

  (4)即時應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證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實驗驗證,以便使知識學以致用。

  過渡: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要求學生通過剛學習的二氧化碳的性質的理解,并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聯想、推斷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二氧化碳有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從而引出了“溫室效應”這一熱點話題。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真正做到了“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這一教學理念。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置課后思考(多媒體體現),將學生的探究欲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五)練測平臺

  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有針對性的選擇了習題,力圖達到“優生吃飽,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質

  顏色氣味狀態密度溶解性:

  無色無味氣態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二、化學性質

  1、不支持燃燒,不燃燒

  2.與水發生反應

  co2+h2o=h2co3

  3.與石灰水發生反應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滅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倡導學生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由于本課時的內容較緊湊,實驗較多,部分后進生思維可能會跟不上,所以,我將通過課后輔導來加深這些同學對知識的消化能力。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2

  教學重點:

  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教學難點:

  1.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

  2.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中,涉及溶液體積時的計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說某溶液是濃還是稀,但濃與稀是相對的,它不能說明溶液中所含溶質的確切量,因此有必要對溶液的濃與稀的程度給以數量的意義。

  (板書)第五節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

  (設問)在溶液中,溶質、溶劑或溶液的量如果發生變化,那么對溶液的濃稀會有什么影響?

  (講述)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很多,本節重點介紹溶質質量分數。

  (板書)1.溶質的質量分數

  定義: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2.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數學表達式:

  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

  (提問)某食鹽水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它表示什么含義?

  (講述)這表示在100份質量的食鹽溶液中,有16份質量的食鹽和84份質量的水。

  (板書)二一定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質質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劑質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小結:對比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

  第二課時

  (板書)三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講述)關于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1.已知溶質和溶劑的量,求溶質的質量分數。

  例1從一瓶氯化鉀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鉀固體,試確定這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這瓶溶液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為14%。

  2.計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質和溶劑的量。

  例2在農業生產上,有時用質量分數為10%~20%食鹽溶液來選種,如配制150千克質量分數為16%的食鹽溶液,需要食鹽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鹽的質量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質量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鹽溶液需食鹽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釋和配制問題的計算。

  例3把50克質量分數為98%的稀釋成質量分數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答:把50克質量分數為98%稀釋成質量分數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配制500毫升質量分數為20%溶液需要質量分數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質量分數為20%溶液的密度為,質量分數為98%的密度為。

  設需質量分數為98%的體積為x

  由于被稀釋的溶液里溶質的質量在稀釋前后不變,所以濃溶液中含純的質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純的質量。

  答:配制500mL質量分數為20%溶液需63.2mL質量分數為98%

  (講述)除溶質的質量分數以外,還有許多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在使用兩種液體配制溶液時,可以粗略的用體積分數來表示:

  例:用70體積的酒精和30體積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體積約為100毫升(實際略小)該溶液中酒清的體積分數約為70%。

  小結:

  要理解溶質質量分數和溶液體積分數的概念,熟練掌握溶質質量分數的有關計算。

  特殊反應類型

  特殊的反應類型:往往是題目的隱性突破口。

  (1)單質A+化合物B→單質C+化合物D

  即置換反應,可以是金屬置換出金屬(最常見的是鋁熱反應)或金屬置換出非金屬(被置換出來的非金屬應該是還原產物,而還原產物在一定條件下具有一定的還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屬置換出非金屬(常見的是鹵素單質之間的置換或F2置換出O2、當然鹵素都能置換出S,另外C可以置換出Si、H2)或非金屬置換出金屬(此時的非金屬必作還原劑,而常見的還原性非金屬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單質+化合物B

  該反應通常是一個歸中到單質的反應,該單質必為非金屬單質,常見的是S、Cl2、N2。

  (3)單質A+強堿→兩種含A元素的化合物

  該反應是一個堿性歧化反應,單質A通常是X2或S;

  (4)單質A+單質B→化合物C;C+單質A→化合物D

  綜合以上兩個反應,可知A、B兩種元素可以形成C、D兩種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種元素有變價。若有變價的元素是金屬,則必為Fe;若有變價的元素為非金屬則該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別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5)一種物質分解得到兩種以上產物:

  常見的有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等的分解。

  (6)多種物質化合得到一種物質:

  如Fe(OH)2+O2+H2O;NOx+O2+H2O等

  (7)電解類型(惰性電極):

  生成兩種產物:電解質分解型或電解水型或熔融的NaCl等。

  生成三種產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氫生堿型。

  生成三種氣體:電解氨水或NH4Cl溶液。

  (8)與化工生產有關的反應:

  如制漂白粉、制生石灰、工業合成氨、氯堿工業、硫酸工業、硝酸工業、玻璃工業等。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教案02-23

初三上冊化學重點難點復習資料07-30

化學電源教案課件05-13

初三化學教學反思12-06

初三九年級生物上冊02-23

初三九年級上冊物理02-23

初三九年級英語上冊02-23

初三化學教學反思【范文】12-26

初中初三化學說課稿01-10

初三英語上冊教學課件09-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亚洲一中文字暮精品 | 亚洲大片在线免费看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欧洲 | 日本午夜a大片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幕 | 最新国产v亚洲v欧美v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