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教案

時間:2022-03-16 19:40:28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教案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城市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結合實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區的形成及區位特征

  3、培養學生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和把獲得的有用信息、結論加以表達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讀圖分析、討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增強學生對城市發展的參與意識

  二、教學重點

  城市的地域形態;城市地域結構特點;經濟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中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城市地域形態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經濟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中的作用。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自制圖表等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規模在不斷地擴大,新的城市在不斷涌現,這就是城市化。在第二章中我們一起來探討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書:第一節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

  城市形態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8頁圖2、1,注意觀察比較三幅圖中城市的形態,想想城市外部形態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看圖)

  總結:成都是團塊狀是因為在平原上;蘭州沿著黃河谷地延伸呈條帶狀;重慶地處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又是丘陵地區,地形崎嶇不平,呈分散狀。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城市形態收地形、水系和交通線路的影響。

  過渡:城市的形態差異不僅表現在外部形態的不同,在城市的內部,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形成城市的不同功能分區,從而形成不同城市內部不同的空間結構。

  板書: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18-21頁的內容,采取自學—指導的教學方法,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城市中的土地有那些主要的利用方式?

  (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工業用地、政府機關用地、交通用地和農業用地等不同類型)

  2、閱讀教材圖2、2,觀察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區?分別是怎樣形成?不同功能區有明確界線嗎?

  (主要有商業區、工業區和住宅區。無明確的界線)

  3、什么是集聚效應?

  4、城市分布最廣泛的功能區是那種?(住宅區)

  5、隨著城市的發展,住宅區出現怎樣的分化?不同等級的住宅區有什么差異?

  6、商業區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為什么?(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7、中心商務區有什么特點?它和一般的商業區有什么不同?

  8、讀圖2、5,說說常州市的工業分布特點。為什么有這樣的特點?(沿著鐵路和公路分布,這樣分布可以方便運輸,降低運輸費用)

  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城市形態的差異。城市不僅有一定的形態,其內部還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一、城市地域結構

  1、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稱為城市地域結構

  2、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結構模式(了解)

  (若時間允許,本部分可以采取學生課上閱讀的形式進行)

  模式形成形狀同心圓模式城市各功能區經過不斷侵入和遷移;呈同心圓狀自核心向外擴展。同心圓扇形模式在小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影響下,城市各功能區出現沿著交通線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擴展的趨勢扇形或楔形多核心模式隨著城市不斷向外擴展,范圍越來越大,原有市中心區由于地價高、交通和居住擁擠等原因,使得遠離中心的郊區也出現了新的核心,城市圍繞不同的點,發展形成二、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結構特點—即城市內部各功能區的.空間組合不同。

  2、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經濟因素——主要因素。

  對城市來講——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經濟活動才可能得到相應的地段。而不同的經濟活動類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又不同。直接影響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

  I、交通便捷程度。一般來說,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價格或租金就越高。

  II、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如下面表格及相應的坐標圖示)

  (本部分采取學生分析教材圖2、8,完成相應問題,教師進行總結歸納的方式進行)

  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工業用地用地要求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費群體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購物工業生產占地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受距市中心距離的影響最大。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近的A區,在A區商業支付的租金最高較小。因而位于距市中心較近的B區,介于商業區和住宅區之間較小。在距市中心最遠C區只有工業出的租金最高過渡:在實際生活中,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并非完全按照這一經濟規律呈現,而是更具復雜性。這說明除了經濟因素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請大家結合你的認識、圖2、9和案例1:紐約市的少數民族區談談你的看法。

  (2)其他因素

  I、收入——形成不同級別住宅區的常見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貴租金和選擇最佳居住環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級住宅區。

  II、知名度——城市內某些地區在歷史、文化或經濟方面具有很高的聲譽,這往往會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場建在該處,以提高其知名度。

  III、種族聚居區的形成——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區域內,如果某個種族或宗教團體占優勢,就可能形成種族聚居區。如紐約市的唐人街、哈林區、小意大利區等。

  IV歷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設計可以維持久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對日后的功能分區有著深遠的影響。

  3、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城市發展的初期城市發展的中后期城市的地域范圍狹小擴大各類功能用地的關系混雜布置,無明確功能分異分異明顯工業發展方向在市中心形成工業的自然團聚市區的工廠企業紛紛外遷原因分析以市場、交通等優勢吸引引起為降低成本、保護環境三、城市的合理規劃

  關鍵:處理好居住區和工業區之間的關系。

  居住區和其他工作地點之間應有:

  1、便捷的交通聯系(為了方便職工的上下班)

  2、排放廢氣和廢水的工廠應布置在居住區的下風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帶的遠郊區

  3、衛生防護帶

  課堂總結:略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教案】相關文章:

必修二離騷教案09-02

高一必修二語文作文09-09

必修二采薇教案11-03

必修二《采薇》教案11-05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常考知識點11-12

(高一必修)戴望舒雨巷教案03-15

高一必修二英語必考作文09-02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復習資料12-07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復習提綱02-21

高一數學必修3映射教案03-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最新不卡 | 专区中文字幕视频专区 | 在线观看三级a | 欧美国产亚洲欧美 | 日韩欧美校园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