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2-03-17 10:31:0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作者及內容。

  2、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計】

  一、緊扣課題、談話引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中華民族曾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中華文化,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詩人、畫家、思想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北宋時期的大畫家張擇端。

  教師板書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2、齊讀課題,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二、自主閱讀,理解內容

  1、平時我們遇到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學法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到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2、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閱讀要求自學課文。

  三、全班交流,取長補短

  1、“我來告訴你!”

  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講給同學聽。

  (注意:相同內容不重復交流)

  2、“我要請教你!”

  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四、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1、教師啟發思考:為什么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2、學生自由讀課文,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準備讀給大家聽。

  3、展示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從內容和表達兩方面說)。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方便和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歡樂。

  教學難點

  了解“一碗水”的形成,體會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實驗用品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一()水”,思考討論;括號里可以填上哪些詞?

  生自由說,出示課題,填入“碗”字。

  2.生齊讀課題,思考: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說,可能說到環保、節約用水,可能說到課文內容……

  3.師述:在生活中,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而在文人筆下,水不僅是生命之源,更是歡樂之泉,是歌頌和贊美的對象。作家吳然就以水為主題寫下了許多優美的作品,如《歌溪》《珍珠泉》《一碗水》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碗水”的神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朗讀,檢查糾正讀錯的字音。

  3.認讀生字詞。

  重點指導識記“粑、吱、芋”。

  出示詞語,指名讀。

  苔蘚浸出石墩粑粑芋頭吱吱地叫

  盛滿透過蝴蝶蜜蜂擦嘴不緊不慢

  4.填空。

 。ǎ┑臉淞郑ǎ┑奶μ\()的泉水

 。ǎ┑纳车兀ǎ┑娜橹ǎ┑耐尥

  5.比一比,說說每組兩個字的異同,再組詞。(在說的過程中進行寫字指導)

  透()銹()

  蝴()湖()

  蝶()碟()

  蜂()峰()

  擦()察()

  6.指導寫字。“碗、透、蝴”分別是“宛、秀、胡”加偏旁組成的,“浸、歇”可與“侵、竭”比較識記,“蝴、蝶”都與昆蟲有關。引導學生找到這些規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讀課文,理思路。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圍繞這一眼泉水,你有什么問題?

  2.讀后交流。能解決的問題互相解決,不能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在小黑板上簡單板書。(以下問題為理解的重點。)

 。1)這眼泉為什么被稱為“一碗水”?

 。2)這眼泉水給山里的人和動物帶來了哪些歡樂?

 。3)老人們為什么說它是一眼靈泉?

  四、了解“一碗水”的形成。

  1.出示課件:大自然多美呀!陽光透過密密的樹林,照亮了爬滿石壁的過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濕的苔蘚。在密林深處、巖石縫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著。

  指導看圖,從圖中找出這眼泉。

  2.分明是一眼泉水,為什么叫它“一碗水”呢?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句段。

  3.出示第二自然段,讀一讀,討論:你讀出了“一碗水”的什么特點?

  (1)小,只有一碗。

 。2)一年到頭總不干。

 。3)總是滿滿的一碗,不淺下去,也不漫出來。

  “漫”是什么意思?“既……也……”說明什么?用關聯詞說一句話。

  “不緊不慢”說明什么?把“浸”換成“流”行嗎?為什么?

  再讀體會。

  4.太神奇了,真的有這樣的泉水嗎?

  啟發討論,動手實驗,分析原理。

  5.小結: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我們光有觀察還不夠,必須深入思考,大膽探究,才能發現大自然的奧妙,領略大自然的神奇。

  五、作業。

  熟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一碗透過浸歇息蝴蝶

  2.說說“一碗水”的特點。

  3.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二、朗讀感悟,解決問題。

 。ㄒ唬耙煌胨苯o人和動物帶來了哪些歡樂?

  1.生自由讀,找畫相關段落。

  2.學生匯報。

  給人帶來的歡樂:讀第3節。

  理解“歇息”的意思,認識“粑粑”“團飯”“芋頭”。

  從哪里看出我們對“一碗水”的喜歡?

  讀出我們對“一碗水”的喜歡、“一碗水”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3.學生匯報。

  給動物帶來的歡樂:讀4—7節。

 。1)有哪些動物來喝這甘甜的泉水?他們怎么喝的?(指導朗讀5、6自然段) (2)還有動物來喝水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A鋇4自然段,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B鋇7自然段,“竹葉”“梅花”分別是誰的爪印?照樣子把省略號的內容說一說。

  (3)這些動物怎樣喝水的呢?

  A斃∽楹獻鰨思考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來喝水?他們是怎樣來到“一碗水”邊,又是怎樣喝水的?

  B敝該說,其他學生評議補充。

  C蹦馨涯閬不兜畝物來“一碗水”邊喝水的動作、樣子表演出來嗎?

  D弊雜繕咸ū硌藎大家評價,談感受。

  E敝傅冀這部分內容寫成作文片段。

 。4)你在旁邊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怎么想怎么做?(不驚動,一起玩兒……)

 。ǘ槭裁蠢先藗冋f它是一眼靈泉?

  1.自由讀課文,找到相關段落。

  2.出示第8、9段。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評價,再讀。

  3.你喜歡的動物喝了一碗水后會怎樣呢?

  小猴子更聰明了。

  小兔子跑得更快了。

  小蜜蜂變得更勤勞了。

  大象喝了會幫人們做更多的事情了。

  …………

  4.除了森林里的動物,還有誰會喝到這一碗水,又會變得怎樣呢?

  旁邊的植物喝了它的水,長得更茂密了。

  村里的老人喝了它的水,身體更健康了。

  …………

  5.最后,作者發出了由衷的感嘆:它是大山的乳汁吧?它真甜!

  齊讀。為什么說它是“大山的乳汁”?

  填空:()的乳汁

 。ǜ拭、甜美、甘甜……)

  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熱愛、贊美)

  指導朗讀體會。

  三、總結全文。

  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閱讀拓展。

  閱讀欣賞吳然的《歌溪》與《珍珠泉》。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作文片段:小動物來“一碗水”邊喝水。

  板書設計:

  一碗水小、不干、不淺不漫

  靈泉小松鼠、山喜鵲……

  動聽、機靈、聰明……神奇

  美妙

  備課參考

  《一碗水》作者簡介

  吳然,原名吳興然。1946年生,云南省宣威縣人。出版有散文、散文詩集《歌溪》《涼山的風》《風雨花集》《珍珠泉》《小鳥在歌唱》《一碗水》《我的小馬》和評論集《兒童文學札記》等。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3

  一、教材說明

  這個語文園地共五項內容,分別是認字、讀標牌、比較形近字、讀句子、背古詩。

  二、教學建議

  第一項“我會認”,要求認讀一組帶有“木”這一偏旁的字。“木”在字的不同部位,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有兩個“木”,還有三個“木”,使學生覺得漢字很有趣,提高識字的興趣。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認,再讀給旁邊的同學聽。認讀后啟發學生思考:怎么這些字都有“木”呢?

  第二項“我會讀”,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字。標牌上的字多數沒教過,但天天看見也能認識,如“年級、班、小學”。有的字,學生在路上、食品包裝上常見,也認識了一些。有的同學會在課前問問認認。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請會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請他們告訴大家是怎么認識的,激發其他同學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主動認字。最后可讓學生說說在課外還認識了哪些字。

  第三項“比比寫寫”,共六組形近字。上面一排每組的第一個字比第二個字少一筆,下面一排每組兩個字筆畫數相同,但有一筆的樣子不同。教學時可一排一排地進行,讓學生自己看出每組兩個字的差別,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你說一組,我說一組,看誰說得清楚。比較之后再寫下來。因為這次寫字沒有田字格示范,教師要根據學生平時的寫字情況給予提示。

  第四項“我會讀”,三個句子句式相同,用“越……越……”說明事物在發展、變化。這個句式在前面的課文中見過,通過再次練習達到鞏固、積累的目的。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再提問:發現三句話有相同的地方嗎?這種句子在哪課讀過?可把那個句子和三句話放在一起再讀讀。

  第五項“讀讀背背”,內容是一首古詩,作者李紳。這首詩描寫了農民勞動非常辛苦,告訴人們要愛惜糧食。學古詩只要求讀讀背背,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通,注意讀準“鋤、誰、知、中、餐”這幾個字。這是一首五言詩,可啟發學生回憶《詠鵝》的停頓方法,讀好這首詩的節奏。在熟讀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邊讀邊想象,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三、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4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品讀曼德拉在獄中不懈的斗爭。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文章中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感受曼德拉為了追求自由而傾注畢生心血,努力斗爭的精神,激發學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和大家初學了22課,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第22課。

  2、學生朗讀課題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課文中的身份是一個(囚徒)

  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在書本中,電視中,你見過囚徒嗎?他們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啊?

  2、學生交流

  3、是的,囚徒的生活是艱苦的,是痛苦的!讀讀課文一、二兩節,你也能體會到曼德拉作為一個囚徒他這種艱苦的日子嗎?

  4、學生讀書,交流(苦役;艱難的時日;狹窄的牢房)

  5、師:越是狹窄的牢房越是沒有自由,它時時刻刻在提醒著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艱苦的時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設法為每天的生活尋找些許慰藉;使獄中生活充實一點)

  9、出示上面兩句話,讓學生體會他這樣做的目的。

  10、教師:雖然這樣的慰藉是很少的,但是作者還是“想方設法”找尋,能使生活充實“一些”,從中你卻感受到曼德拉是個怎樣的人啊?

  11、板書:樂觀向上、積極

  12、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1、是啊!曼德拉是一個樂觀向上,積極生活的人,也是一個對菜園情有獨鐘的人。

  2、曼德拉對菜園的情有獨鐘是課文第六小節描寫的,請一個學生朗讀第六節,其他學生思考,你從哪些地方能體會作者對菜園的情有獨鐘?

  3、朗讀

  4、交流:(親密接觸)讀好這句話

  5、是的,作者對菜園一直以來就是如此“情有獨鐘”,以至于他剛到羅本島,他就要求允許他在監獄的院落里開辟一方菜園。但是,這一方菜園他得來容易嗎?讀讀課文第三小節,再來說說。

  6、學生朗讀第三小節,交流(多年來,一直拒絕,但是最終)

  7、你從中又覺得曼德拉是個怎樣的人呢?

  8、板書:堅持不懈

  1、對這來之不易的菜園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愛護。他為菜園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讀讀課文四、五、七按節,邊讀邊做做記號!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談談自己的體會,抓住紅色的字;朗讀體會)

  b)首先選種了---

  (說說他這樣做的原因;從產量增長中,你有什么感想)

  c)訂閱書籍,學習耕種,了解方法,更加可貴的是作者不怕失敗

  3、在曼德拉的辛勤勞作下,作者的菜園一片生機盎然,收獲的季節到了,曼德拉來到了他的一方菜園。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說----(出示圖畫,學生練習說話)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這一方菜園,收獲的不僅是碩果累累,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2.讀讀第八節,談談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絲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讀第八節

  四、分析課文第三部分

  1.作者收獲的不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獲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錄象

  3.要更好的理解這段話,我們必須聯系曼德拉本人的生平與經歷。出示曼德拉本人的生平與經歷,指名學生朗讀

  4.四人小組討論,聯系實際,說說你們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讀這段話

  五、總結課文

  1.讓我們一起記著這位為了黑人的解放事業,窮盡畢生心血,堅忍不拔的偉大領袖曼德拉,記著在菜園中發生的感人的故事。

  2.記著他的這段響亮世界的話語:"斗爭就是我的生活,我會繼續為自由而戰,直至我死。"

  板書設計:

  22、我的菜園

  積極向上

  堅持不懈

  不辭艱辛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5

  識 字 一

  教學目標:

  1.認識?萬、復、蘇、柳?等13個生字,引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正確、規范地書寫?萬、冬、齊、丁、百?5個生字。

  3.主動收集積累春天的詞語。

  4.認識并了解春天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感受。

  教學重難點:認識?萬、復、蘇、柳?等13個生字。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引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教學重點:認識?萬、復、蘇、柳?等13個生字。

  教學目標:

  1.正確、整齊、規范書寫?萬、冬、齊、丁、百?5個生字。

  2.主動收集積累春天的詞語。

  3.認識并了解春天給大地帶來的變化,使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識 字 一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柳綠花紅鶯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課后反思:這是新學期語文第一課,針對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 “認得快,忘得快!痹谡J記生字時,我根據生字的不同特點,采取了多種識字方式,從看圖讀拼音識字,到讀拼音識字,再到游戲中去掉拼音識字,生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反復訓練,學生對生字的認記得到了鞏固。

  1 柳樹醒了

  教學目標:

  1. 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開想象,用自己的眼光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突破方法:通過邊讀邊想象畫面,教師領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美。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詞語卡片等。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八個生字,寫好?說、話?兩個漢字。

  2、正確朗讀課文,學習背誦。

  3、在朗讀背誦的過程中感悟春天的美麗。

  教學重點:讓學生識字。

  教學難點:感悟春天的美麗。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6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收集詩人郭小川的資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當代著名詩人。河北豐寧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級師范及工學院補習班讀書,并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開始詩歌創作。他一生寫了許多反映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的詩歌,被譽為“戰士詩人”。他的詩歌富于性,感情真摯,豪放自由,語句鏗鏘,所寫的詩歌樣式以“新辭賦體”著稱。他的著名詩作有《團泊洼的秋天》、《邊塞新歌》、《鄉村大道》、《三門峽》、《甘蔗林―青紗帳》、《將軍三步曲》等。他的詩歌創作在新詩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學目標:

  1、采用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樸實的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

  2、通過教學,讓學生結合詩人的經歷理解本詩,讀透字面背后的內容:經歷風雪,生活才有意義,才會美好。

  教學重難點:

  感悟詩歌內容及內在聯系,懂得要經過千錘百煉才會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路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你們都走過什么樣的路,能說一說嗎?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2、學生交流。

  3、:同學們走過很多不同的路,有的平坦,有的坎坷,有的暢通無阻,有的曲曲折折。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踏著這樣的路,走出家門走向小學,走向中學,走向廣闊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關于路的詩歌:《鄉村大道》。(板書課題)

  4、學生交流本詩作者郭小川的個人資料,弄清詩人寫詩的背景。

 。ń處熆筛鶕䦟嶋H情況作適當補充。)

  [點評:此環節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上課時利用學生搜集到的資料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讓學生展示勞動成果,實現資源共享。]

  二、初讀感知,讀通詩歌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醒學生讀好生字。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2)認清字形。重點指導“簸”、“匍匐”的寫法。

  (3)學生獨立書寫,師巡視。同位互檢。

  (4)同位檢查讀課文,要達到正確、流利。

  (5)指名分節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鄉村大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點評:讓學生獨立讀書,掃清生字障礙,通過檢查生字的讀音,指導難寫的生字;學生相互檢查讀課文,生生互動,初步感悟詩歌。]

  3、交流匯報。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理解重點語句。詩人都把鄉村大道比作了什么?鄉村大道有哪些特點?(全班交流。)

  2、自己讀課文,小組內學習,解決不理解的詞語,集體解決問題。理解:無始無終、遙遠、天地之交等詞語。

  3、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把鄉村大道比作什么?(橋和絲絳)

  4、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指名讀,想一想。指導學生朗讀,體會這又是什么樣的絲絳。

  鄉村大道在作者眼中不是普通的一條路,它很長很遠,通向天邊,它美麗壯觀,貫穿了我們的祖國。然而,鄉村大道總是這樣美好的嗎?

  5、自己讀詩歌,說說作者又把鄉村大道比做什么?(一條條險峻的黃河、一道道干涸的溝壑)

  6、指導朗讀,說說自己體會出了什么?(作者認為,既長遠又險峻,這就是鄉村大道。)

  7、理解詞語“顛簸、干涸、溝壑”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匍匐”、“侏儒”。

  8、朗讀詩歌,談談對詩歌的體會。(鄉村大道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9、你能從中了解作者對鄉村大道的感情嗎?引導學生理解“不經過這樣的山山水水,黃金的世界怎會開拓!”“如果只會在花磚地上旋舞,那還算什么偉大的生活!”

  10、指導朗讀,采取自由讀、默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

  11、最后一小節與前三小節有什么聯系?

  (最后一節是對前三節詩歌進行概括和,是照應關系。)

  12、你懂得了什么?(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13、有感情朗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齊讀等。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熟讀成誦。

  四、感受內容,拓展延伸

  1、作者寫“鄉村大道”有什么特別的意思?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鄉村大道”既指自己家鄉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點,抒發了詩人扎根生活、植根人民,永葆勞動人民本色的情懷。)

  2、:學完了這課文,老師想起了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我們人生路不光是平坦的大道,還有艱險的小路,希望同學們在今后遇到坎坷的時候,鼓起勇氣,不怕挫折,勇于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3、推薦文章,課外閱讀。

 。1)《甘蔗林――青紗帳》;

 。2)《鋼鐵是怎么樣煉成的》。

  [點評:新課標對閱讀的要求明確提出加大閱讀量,此環節體現了落實課程標準,以教一帶多甚至一本,一方面素材,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積累詞匯。]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7

  指導思想:

  通過《望廬山瀑布》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擁有學習的自主權,使學生主動學習,善于學習,會學習,培養自主創新性學習的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思路:

  首先,根據大綱要求,給學生整體感知,讓學生對整首詩有一個整體印象。然后,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適時安排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引導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與全程參與。其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以讀為本,把讀與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使學生感受到詩詞的魅力,領悟到祖國文字的凝練。最后,加強課內外結合,打破了課內外的界線,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注重了知識的積累運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了解古詩內容,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2、學會詩中的生字新詞。

  3、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方法:啟發式、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式導入:

  1、請同學們背一首你最喜歡的古詩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

  1、學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樣描寫廬山瀑布的?

  3、出示圖片,老師也來做一回詩人,請同學們告訴我,應該站在哪兒來給大家吟誦這首詩呢?(望遙說明詩人是站在遠處觀察瀑布的。)

  通過老師的吟誦,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綱:

 。1)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生、遙、川、疑、飛。

  (2)有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3)通過自學,你又產生了什么問題?

  2、學生自學。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所得。

  四、師生共同學詩:

  (一)請同學們自由讀詩,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學生談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詩中哪個詞是升起的意思?

 。3)紅日、高山、紫霧詩人用寥寥幾個字,就把我們帶入了如詩如畫的境界,你能把它讀得那么美嗎?

  (4)學生有感情到朗讀。

  遙看瀑布掛前川: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理解:川,河流。

 。3)指導朗讀:讀出瀑布的氣勢。

  飛流直下三千尺: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學生體會飛流直下。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疑是銀河落九天:

 。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重點理解:疑,體會李白詩的風格。

  (3)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ǘ⿲W生質疑:

  1、生為什么不用升?(1)學生談自己的理解。(2)生,產生而后升起。

  2、掛,誰能把瀑布掛在山川前面?(1)學生交流。(2)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指導朗讀。

  (1)此時,你就是大詩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景象:萬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你想怎樣吟誦這首詩?(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動作,有感情地讀詩。)

 。2)配樂朗讀。

  六、學習李白的另一首詩〈秋浦歌〉。

  七、拓展延伸。

  (一)學生匯報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詩。(學生自備投影片,把詩中的內容講給大家聽。)

  (二)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詩背下了。

  八、作業:

  1、預習《絕句》,了解杜甫的有關情況,并搜集杜甫的詩。

  2、選擇作業

 。1)把今天學到的詩寫在讀書筆記上。

 。2)請你用一段文字描述廬山瀑布的美麗景色。

  板書設計:

  紅日

  紫煙

  瀑布掛前川

  美

  飛流

  直下

  銀河落九天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8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姑娘助人為樂的精神。

  2、運用學過的方法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小姑娘天真、善良、辦事認真、幫助別人不計報酬的可貴品質。

  教具準備:錄音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上一課我們學的《雨中》講的是小學生和過路人主動幫助姑娘撿蘋果的事。今天我們要學的這一課也是講助人為樂的,事情發生在沙灘上。

  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步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的音和義,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哪幾個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全文可以分成幾段。

  2、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3、討論交流。

 。1)同桌互相討論不懂的詞句。

 。2)學生提出仍然不懂的問題。

 。3)討論分段。

  4、按劃分的段落默讀課文,想想每段說的是什么意思。

  三、進一步自學課文。

  1、出示思考題,要求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思考問題。

  (1)小姑娘在什么時間在哪兒撿貝殼?她遇到誰?他們說了些什么?

 。2)小姑娘喜歡貝殼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3)小姑娘為什么沒要畫家的貝殼?通過這件事說明小姑娘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4)小姑娘反撒落在海灘上的貝殼拾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

  2、學生根據思考題,逐段默讀課文。

  四、討論、交流。

  1、同桌討論思考題。

  2、指名回答思考題。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

  2、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3、指名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20在金色的沙灘上

  小姑娘 貝殼 青年畫家

  不計報酬、心靈美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9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是以第三次全教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供二年級實驗班第一學期使用。為幫助教師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更好地使用教材,現就本冊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教材的編排、教材特點、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及提示幾方面作些介紹。重點圍繞“語文園地”這一版塊展開。

  一、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略)

  二、教材編排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

  每組教材都包括了“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罢Z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字詞的一些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復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口語交際——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臺。

  三、教材特點

  1.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

  每一組教材均以“導語”的形式點名專題,識字課、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展示臺等內容都圍繞著本組的專題安排。如第二組,簡短的導語點出了本組的專題——學校生活!罢Z文園地”里“口語交際”的話題是結合課文《我選我》的內容設計的,讓學生談談對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看法,討論如果班里改選干部,自己會不會選自己。“展示臺”則引導學生展示在課外活動中學到的本領。

  再如第六組,導語(“如果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點出了關愛他人的專題,“語文園地”中的兒歌(《誰和誰好》)、“口語交際”的話題(討論怎樣幫助殘疾人)、“展示臺”的內容(唱《愛的奉獻》這首歌),均與本組專題有一定聯系。這樣安排,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加強整合的思想,便于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2.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3.課文的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具有時代感,貼近兒童生活。

  本冊教材的課文體裁多樣。童話、寓言、詩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記等應有盡有,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4.課后練習重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著眼于積累語言,啟發思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5.突破傳統教材的呈現方式,增強了親和力。

  本冊教材在呈現方式上有很多創新和突破。

  首先,編寫角度由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既方便教師的教,又方便學生的“學”,使教科書由“教本”變為“學本”。這冊教科書,無論是導語,還是課后練習或者“語文園地”中的練習,均不再以問題或要求的方式呈現,而是以學習伙伴的口吻提出學習與練習的內容,拉近了學生與書本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學習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增強了教材與讀者的親和力。其次,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利于引導學生發現、探究。教材中,每個“語文園地”都編排了“我的發現”這一欄目,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及字、詞的一些規律。如,“語文園地二”中,引導學生發現表示動作的詞“掃、提、搬、推、挑、抬、捕、捉、抓”都帶有提手旁;“語文園地三”中,引導學生發現每組的兩個詞意思相反;“語文園地四”中,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為加強趣味性,還設計了游戲式的內容,如,“語文園地七”中,引導學生從一幅組合字形圖中發現,漢字分分合合可以形成許多新的字。這樣編排,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注意發現的習慣,不斷積累學習方法,而且可以使學生從發現中提高自信,不斷獲得學習的動力。

  再次,在“語文園地”里設有“展示臺”一欄,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和才能的機會。教材以學習伙伴的展示為引導,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領和學習收獲,使學生不斷產生成就感。如,“語文園地一”的展示臺,引導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書簽、賀卡,自己寫的兒歌,畫的圖畫;“語文園地三”的展示臺,引導學生展示自己課外識字成果、收集到的北京風景明信片以及自己的文藝才能;“語文園地四”的展示臺,引導學生制作、交流識字卡片。教材以這種方式,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動力,并逐漸使學習成為自身發展的需要。學生經常有機會展示課內外學習的成果,還能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成為學習語文的有心人,F代社會要求學生學會與人友好相處,與人團結合作。我們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教材的編排方式體現了提倡學生合作學習的思想。這一思想在語文園地的學習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6.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展示臺鼓勵學生隨時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學生在已有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與發展。這些,都體現了教材內容的開放性和彈性。

  四、學習目標(略)

  五、教學內容及提示

  這冊教科書采取了以專題整合內容的編排方法。因而,教師備課時,要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如第一組,《秋天的圖畫》之后,學習伙伴說:“我想畫秋天的果園!薄拔蚁霌鞄灼淙~做書簽!薄鞍言蹅兊淖髌穾,辦個展覽吧!”實際這是在為“語文園地”的展示內容作準備。學到這里,就要布置學生畫秋天,收集描寫秋天的好詞佳句,用落葉做書簽、賀卡等,為舉辦作品展覽做準備。

  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黃山奇石》課后,學習伙伴建議大家收集黃山奇石的圖片,“語文園地一”的展示臺就可以補加展示這一內容。教師要根據當時、當地和學生的實際,活用教材,隨時利用身邊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總之,教師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下面重點介紹“語文園地”的教學。

  實驗教材中的“語文園地”實質上與以往教材中的“基礎訓練”基本相同,但二者相比較而言,“語文園地”除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鞏固以外,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罢Z文園地”中題目的安排都以“我會”的形式出現,“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都是激勵學生滿懷自信地進行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形式。因此,從“基礎訓練”到“語文園地”,不僅僅是提法上的改變,其最根本的變化體現在觀念、認識上的更新,課程改革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在其間得到了凸顯。那么,我們應該賦予“語文園地”什么新的內涵?我的理解是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有了理念上的更新,如何進一步在操作上讓“語文園地”走出傳統“基礎訓練”的模式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樂園呢?以下結合具體教學設計,從“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四個方面進行介紹。

  “我的發現”。設計這一欄目的意圖是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使之養成勤于思考、善于發現的習慣。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現,引導他們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把從這里發現的識字方法遷移運用于今后的學習之中。八次“我的發現”內容如下:

 。1)第18頁:①發現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學習生字。②發現漢字中的許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第38頁:①發現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學習生字。②發現帶提手旁的字與手的動作有關。

 。3)第55頁:發現每組的兩個詞意思相反。

  (4)第79頁: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即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

  (5)第100頁:發現漢字偏旁表義的構特點。

 。6)第118頁;①發現生字是由兩個熟字組成的。②發現漢字具有一字多音的特點。

 。7)第138頁:發現漢字分分合合可以拆成或組成許多新字。

  (8)第162頁:①發現許多漢字都有相同的部件。②發現憑借圖上的圓柱體可以說出許多反義詞。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8篇12-28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6篇12-18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12-13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01-21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10篇01-15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八篇01-12

關于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六篇01-02

關于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9篇01-01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五篇12-31

關于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錦集8篇12-3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视频男人的天堂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精品 | 中文字幕制服亚洲另类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在线 | 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