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秋千教案(通用1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蕩秋千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蕩秋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蕩秋千》。
2、復習已經學過的歌曲。
3、認識漢字“秋千”、“像”。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學會兒歌。
難點:流利地朗讀,同時認識漢字。
活動準備
兒歌漢字卡:《蕩秋千》及已經學過的部分字卡。
活動過程
(一)、欣賞畫面并提出問題
觀察問題:
(1)圖中有什么?
(2)兩個小娃娃在做什么?
(3)小朋友們有沒有玩過秋千?在哪里玩過?
收書。出示字卡:聽音樂收書。
(4)聽讀:我們一起來聽聽叔叔阿姨給我讀的這首詩歌吧。(聽錄音磁帶)
(二)出示大范例,幼兒跟讀。
老師呀把小朋友書上的字寶寶變大了,把他們請到黑板上來了,請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讀吧,要讀的和錄音機里的叔叔阿姨一樣好聽哦!
(三)游戲
小朋友剛才聽了叔叔阿姨給我們讀的詩歌好聽嗎?現在字寶寶要和我們玩游戲了。請看黑板。
游戲一:什么字寶寶不見了?(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將大范例中所學到的新字蓋住,讓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漢字不見了?)
游戲二:什么字寶寶變大了?(用大字卡蓋在大范例中相應的字上面)
游戲三:我的字寶寶在哪里?(教師出示字媽媽,即大字卡,幼兒找出字寶寶-----小字卡)
教學反思
這節課,在圖上小朋友們愉快的蕩秋千的場景中展開,活動中,孩子們因為很向往去蕩秋千,故對兒歌的學習很順利,對字寶寶的認識也掌握得好。只是如果能在活動中有真的秋千讓孩子們玩一玩就更好了。
蕩秋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畫出人物在蕩秋千時的基本動態特征。
2.嘗試合理安排、布置畫面,處理主要形象與次要形象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蕩秋千的愉快經驗,并觀察人們在蕩秋千時的動作、神態。
2.油畫棒、水彩筆等繪畫工具,幼兒用書:《我在蕩秋千》。
活動過程:
1.師幼一起回憶并講述蕩秋千時的情景,觀察幼兒用書《我在蕩秋千》中的畫面。
教師:你蕩過秋千嗎?秋千是什么樣的?你是怎么蕩的?蕩秋千時心情怎樣?從哪里表現出來的?正在蕩秋千的小朋友的頭發和衣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秋千越蕩越高,小朋友會有什么動作和表情?
2.師幼共同討論畫面的構圖方法,合理安排畫面。
(1)這幅畫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蕩秋千的人畫在紙的什么位置比較合適?秋千朝前飛還是朝后飛?怎樣畫才能表現出蕩秋千時的動感?
(2)教師:在一旁觀看的小朋友是怎樣的表情和動作?可以怎樣畫?畫在哪里?
(3)教師可以邊提問邊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紙上畫出大概圖形,和幼兒一起討論人物位置的擺放和空間感是否合適。
3.幼兒繪畫,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1)強調重點:表現蕩秋千的人的表情和衣服的狀態。
(2)注意難點:合理安排畫面,出來蕩秋千的人和在一旁觀看的人的主次關系。
4.展示幼兒作品,進行欣賞、評價。
引導幼兒重點欣賞能表現出人物情緒變化的作品。
蕩秋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愿意借助道具紗巾用動作表現音樂中的旋律變化。
2、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活動準備:
(1)戶外活動時帶幼兒欣賞天空中的白云。
(2)活動前進行活動:借助道具紗巾用身體動作進行白云造型,如:大象白云、小魚白云、小烏龜白云等。
(3)教具準備:小松鼠頭飾每人一個 白云圖片一份 紗巾每人一條 小松鼠圖片一個
活動過程:
1、感知并熟悉曲子的A段,并用動作表現A段音樂。
(1)出示小松鼠圖片,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看,這是誰呢?(小松鼠) 今天小松鼠來到了草地上,他抬頭一看,天上的白云可真漂亮啊!小朋友看看,這些白云都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白云圖片,請幼兒說說白云像什么?你還見過什么樣白云,請幼兒用紗巾來做道具用身體進行白云造型。 過渡:聽,白云飄來了。
(3)播放音樂,請幼兒認真聽一遍。
(4)幼兒用紗巾隨音樂做白云飄蕩的律動。
2、感知并熟悉B段音樂,師幼共同創編動作并表現音樂。
(1)師:小松鼠看到這么美的白云在飄,心想,我要是能到白云上蕩秋千該多好啊!正想著,這時來了一位小仙女,把小松鼠放在了白云秋千上,小松鼠可高興了。(教師操作圖片,演示小松鼠蕩秋千)
(2)放音樂,繼續操作圖片,幼兒感知樂曲旋律。
(3)師幼共同編蕩秋千的動作,也可以提醒幼兒兩人一組表現蕩秋千的動作。
(4)幼兒隨旋律用紗巾來表現B段音樂。
3、完整地進行音樂游戲2—3次。
(1)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整地欣賞音樂,并分辨兩段音樂的不同。
(2)第二次播放音樂,請幼兒聽音樂用紗巾來做動作。
(3)第三次播放音樂,變換B段的表現方式,請兩個幼兒合作表現B段的蕩秋千的音樂。
4、結束活動:
小松鼠累了,想休息了,我們也休息一下吧,教師逐一收回頭飾和紗巾,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發現幼兒對A段歌曲學習比較困難,而且不樂意跟著表現歌曲,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會跟著拍子做上下、左右搖擺的動作;B段的爵士樂比較活潑,加上讓幼兒共同配合表演蕩秋千這一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幼兒情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氣氛非常活躍,看到孩子們生動有趣的表演,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所以,這節活動總體來說很適合我們的孩子。 在用紗巾變動物造型的時候,孩子們一拿到紗巾時都很高興,拿著紗巾擺來擺去的,當老師提出要求--用紗巾變動物(大象)造型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紗巾做出大象長長的鼻子,并隨著拍子搖擺,只有1個孩子沒有參與表演,變小魚的時候幼兒就覺得有些困難,有的幼兒會把紗巾放在身體后面當魚尾巴左右搖擺,有的幼兒則不會(如:苗嘉豪、李佳俊,這兩個孩子本身在動作協調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動)。雖然這是課前準備時讓幼兒練習過,但由于幼兒協調能力等的限制,對幼兒來說還是有點困難。
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組織活動時間較長,個別幼兒已經不耐煩,坐不住了,所以在積極引導這一塊做得不夠好。
蕩秋千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綜合應用“蕩秋千”
教學目標:
1、在親身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研究過程,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3、使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在學習中與人合作的重要,培養學生有合作學習的意識,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哪位同學玩過蕩秋千的游戲?這么多同學玩過,還記得當時是怎樣蕩的嗎?(可組織學生參加蕩秋千的活動,使學生獲得初步體驗。通過蕩秋千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要留給學生蟲子的研究時間,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制定策略—實驗驗證—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過程。
(學生回答)
師:你們蕩秋千時比賽過嗎?怎么比的?
(學生回答)
師:現在老師帶你們去看一場蕩秋千比賽。
(出示圖)
師:小明、小芳、妞妞正在進行一場蕩秋千的比賽。她們比的是:在相同的時間內,看誰蕩的次數最多。猜猜,相同時間內,你認為誰蕩的次數最多?為什么?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三種觀點,有的說小明蕩的次數最多,因為繩短;有的說小芳蕩的次數最多,因為她輕;還有的說妞妞蕩的次數最多,因為繩長。(教師邊說邊板書板書)到底誰說的對呢?想不想驗證一下?
二、實驗操作。
1、熟悉實驗器材。
師: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實驗器材,這套實驗器材和蕩秋千又有什么聯系呢?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再觀察拴小球的繩,掂一掂兩個小球,看有什么發現?
(學生回答自己的發現)
師:現在是繩長相同,兩個小球輕重不同,相同時間內蕩的次數會怎樣呢?請同學們按實驗要求進行實驗。老師要看看哪個小組會合作,會學習。
2、學生做實驗一。
(學生分工實驗并完成實驗一的表格,小組交流實驗的情況。)
師:小明和小芳秋千的長相同,相同時間內誰蕩的次數最多?為什么?
師: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在實驗時有分工,有合作,一個人能完成這個實驗嗎?
師:由此可見,學會與別人合作學習很重要。
師:通過實驗同學們得出:在相同時間內,繩長相同,輕重不同,蕩秋千的次數與體重無關;那會和什么有關系呢?
(學生猜可能會和繩長有關。)
3、學生做實驗二。
(學生分工實驗并完成實驗二的表格,各小組交流實驗的情況)
師:根據實驗二得出的結論,你認為在相同時間內,誰蕩的次數最多?為什么?
師:通過兩次試驗,你認為他們三人誰蕩的次數最多?說說理由。
4、教師。
三、課后思考。
師:有的同學家里有掛鐘,時間不準確時奶奶會調里面的兩個按鈕,根據今天學習的內容,思考這其中的道理。
蕩秋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AB兩段不同的音樂,感應AB曲式。
2、嘗試樂器演奏,學會正確的演奏方式。
3、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道具準備:彩色沙巾若干、手搖鈴人手一個、配套音樂和掛圖。
2、情感經驗準備:有觀察云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播放音樂,同時講訴白云在天上一會一個樣,一會兒變成什么,一會兒變成什么和白云乘著風在天上飄動的故事,讓幼兒感知音樂。
二、音樂律動。
1、個別體驗:
A、教師帶著幼兒坐下或跳躍,空手抓白云的動作。
B、跟著音樂,前后、左右搖擺。
2、兩人一組牽手。
在聽到A段音樂是請幼兒到處逍遙的走動,當聽到B段音樂的時候就請幼兒面對面或背靠背坐著,左右搖晃
三、造型游戲,感知音樂。
配合音樂,教師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樂時伸出長長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處走;B段音樂時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搖擺。
四、利用樂器感知音樂。
1、教師介紹樂器,并激發多種演奏方式的創編。
2、A段敲奏手搖鈴,B段搖奏手搖鈴,原地搖晃。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發現幼兒對A段歌曲學習比較困難,而且不樂意跟著表現歌曲,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會跟著拍子做上下、左右搖擺的動作;B段的爵士樂比較活潑,加上讓幼兒共同配合表演蕩秋千這一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幼兒情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氣氛非常活躍,看到孩子們生動有趣的表演,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所以,這節活動總體來說很適合我們的孩子。
在用紗巾變動物造型的時候,孩子們一拿到紗巾時都很高興,拿著紗巾擺來擺去的,當老師提出要求——用紗巾變動物(大象)造型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紗巾做出大象長長的鼻子,并隨著拍子搖擺,只有1個孩子沒有參與表演,變小魚的時候幼兒就覺得有些困難,有的幼兒會把紗巾放在身體后面當魚尾巴左右搖擺,有的幼兒則不會(如:苗嘉豪、李佳俊,這兩個孩子本身在動作協調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動)。雖然這是課前準備時讓幼兒練習過,但由于幼兒協調能力等的限制,對幼兒來說還是有點困難。
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組織活動時間較長,個別幼兒已經不耐煩,坐不住了,所以在積極引導這一塊做得不夠好。
蕩秋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用線條在畫面中間表現出小豬蕩秋千的形象。
2、能用線條、圖案裝飾小白兔的身體。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呀?
2、小豬長得什么樣子呀?
3、小結:小豬有個圓圓的腦袋,上面有兩個三角形的耳朵,臉上有兩個眼睛,一個橢圓形的豬鼻子,里面用兩個圓圓的豬鼻孔哦!小豬的四條腿都是短短的,還有個卷卷的小尾巴。
二、教師講解示范畫蕩秋千的小豬。
1、那你們看這只小豬在干什么呀?你們會不會來畫一畫蕩秋千的小豬呢?
2、教師講解示范畫法。
3、請個別幼兒嘗試畫小豬形象。
三、教師示范裝飾畫小豬。
1、小朋友們,小豬畫好了,他很想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呀!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2、那可以怎么來畫呢?引導幼兒交流,教師根據幼兒的要求來進行裝飾,并強調各種線條、裝飾圖案的畫法。
3、請個別幼兒來進行裝飾。
四、組織幼兒操作。
師:寶貝們!現在輪到你們來試一試咯!
活動反思:
本次線描活動中小豬的形象幼兒還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幼兒都能夠畫出小豬的基本形象,但是蕩秋千的動作對于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在繪畫時我忽略了幼兒所畫形象的大小,導致了很多孩子畫的過小,裝飾起來效果就不太好了!今后對于孩子構圖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蕩秋千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繪本《愛吃水果的牛》是一個圖畫故事,主人公是小動物,故事情節擬人化,符合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同時繪畫形象生動,主題突出,適合中班幼兒看圖講述,有利于幼兒展開聯想與想象,有利于幼兒充分表達。因此,我把它選為中班繪本教學的材料,希望通過本次活動,不但讓孩子們平時都能喜歡上各種水果,知道多吃水果有益于身體健康,同時通過教學,讓大家學習“愛吃水果的牛”學會關心照顧別人的優良品質。
活動目標:
1.閱讀繪本,理解繪本故事的內容,知道多吃水果、牛奶有益身體健康。
2.對繪本閱讀感興趣,能用口語表達自己閱讀作品后的理解。
3.知道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能主動去關心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我愛吃的水果“調查表、課件、實物水果。
知識準備:幼兒對水果有一定的認識。
教學過程:
活動環節活動過程策略
(一)介紹主要角色引發閱讀興趣。1、播放牛叫聲。小朋友,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2、(出示圖1)這是一只奶牛的叫聲,這只奶牛的肚子里會有什么呢?我們來看看!以聽聲音引起幼兒的注意力。
直觀演示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帶領幼兒一起走進繪本。
(二)分頁閱讀畫面,提問輔助理解內容。
1.P3:
這是一個長滿各種果樹的森林,愛吃水果的牛就住在這里,找找它在哪里呢?
猜一猜小牛在果樹森林里最喜歡做什么事?
2.P4、P5、P6
小牛有位主人,它每天做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幅圖!
主人喂了小牛各種好吃的水果,都有些什么?
除了這些,還會喂什么水果呢?
3.P8
小朋友猜一猜有一天晚上突然發生了什么事情?
4.P9
主人被風吹了以后他怎么樣了?
5.P10
鄰居們也被風吹了,結果也怎么樣了?那么小牛生病了嗎?
6.P11
小牛看見主人和他的鄰居們都生病了會怎么做?
7.P12、P13
主人生病了,愛吃水果的牛是怎么照顧主人的?小牛給主人喝了什么?(一起學一學小牛的話:“請喝杯草莓牛奶吧!”)
除了給主人喝草莓牛奶,小牛還會給主人喝什么牛奶呢?
主人喝了這么多有營養的水果牛奶后身體怎么樣了?
8.P14
生病的鄰居們吃了水果,也都不生病了,大家都變的怎么樣了。
通過猜問的形式,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
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幼兒仔細觀察、逐幅理解掌握畫面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們知道這個故事內容,以及故事中要讓孩子們知道水果豐富的營養價值,體會到愛吃水果的牛關心別人的優秀品質。
(三)完整閱讀繪本,結合生活經驗提煉繪本主題。
1.為什么愛吃水果的人不容易生病?
2.你們喜歡這只愛吃水果的牛嗎?為什么?
3.那么平時當我們的家人或朋友生病了,應該怎么做呢?
4.小朋友平時愛吃水果嗎,你最喜歡吃什么水果? 運用了解釋性提問(如:你們喜歡這只愛吃水果的牛嗎?為什么?)、假設性提問(如:假如你的家人或朋友生病了你會怎么做呢?),同時還采用猜問設疑的方法,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掌握閱讀繪本的能力。
通過完整閱讀和閱讀后的講述,進一步讓孩子們理解繪本,知道要向愛吃水果的牛學習,不但要向它一樣愛吃水果,還要學習它關心別人的品質。
(四)遷移生活,運用于實際。1.昨天,我們小朋友記錄了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我們今天來看看,我們班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愛吃各種水果呢?
2.出示記錄表,教師歸納吃水果的情況,從比較中激勵幼兒要多吃各種水果!借助調查表,讓孩子們比一比,看一看,目的在于鼓勵和激發幼兒真正喜歡上有營養的水果。
蕩秋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2、能富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創編詩歌,體驗創編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
小圖書人手一冊,小字卡。
2、老師準備
大圖書,錄音帶。大字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一猜:老師做蕩秋千的動作,請幼兒猜一猜這是在干什么。
2、老師播放音樂,幼兒有序取書,圍坐在老師身邊。
3、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一遍。
二、閱讀理解
1、幼兒自主閱讀。
幼兒翻閱圖書,與同伴輕聲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個別指導。
2、大圖書閱讀。
a、幼兒用自己的理解說出詩歌內容,詩歌中小姑娘蕩秋千摘下什么云?當成什么了?
b、認讀大字卡“摘”,“裙子”和“披肩”。
c、說說自己還看見過什么樣的云?可以用來做什么?
d、天上除了云,還有什么也可以用來打扮自己和朋友?
3、學習詩歌。幼兒跟老師念。
幼兒念詩歌,老師在黑板上畫出簡筆畫。播放錄音,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三、仿編詩歌。
1、幼兒分小組創編詩歌。
老師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大膽想像,創編詩歌。
如:小姑娘,蕩秋千,一蕩蕩到小溪邊。摘片小草當帽子,摘根花藤當項鏈,摘滴水珠做什么?做成珍珠美上天。
2、請幼兒將本組創編的詩歌與其他組的小伙伴分享。
3、每組幼兒輪流朗誦創編的詩歌。
四、結束活動。
老師音樂,幼兒有序放書,整理物品。
延伸活動:
1、園內延伸
2、家庭延伸。
附詩歌:《蕩秋千》
小姑娘,蕩秋千。一蕩蕩到云里邊。摘朵白云當裙子,摘朵紅云當披肩,摘朵黑云做什么?做雙皮鞋翹上天。
蕩秋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夠了解、想象故事劇情的發展,學會欣賞繪本。
2、學習句式“我也要蕩秋千”“你太重了,蕩不了”。
3、能夠懂得與伙伴和睦相處,一起分享玩具的道理。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出繪本內容。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繪本。
提問:你從封面上看到了什么?猜猜鼠小弟想干什么?
二、分段欣賞繪本:理解故事含義,學說句式。
1、第一副圖:
(1)觀察畫面:細心觀察,展開想象提問:大象想干嘛?
(2)引出句式:我也要蕩秋千。
請幼兒跟著老師學習句式提問:那么小鳥會讓它蕩秋千嗎?為什么?
引出句式:你太重了,蕩不了。
請幼兒跟著老師學習句式。
2、第二幅圖:
(1)觀察xxx畫面:
提問:誰來了?它想干嘛呢?
(2)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句式。
3、第三幅圖:
(1)觀察畫面:細心觀察,展開想象提問:猜猜接下來會是誰來了?是誰啊?
(2)請幼兒說句式。
提問:小鳥會給鼠小弟玩嗎?為什么?
4、第四幅圖:
(1)觀察畫面:細心觀察,展開想象。
提問:這老貓看起來怎么樣?誰來學一學它的樣子。它那么兇想干嘛呢?
(2)引出句式:
提問:它想玩,但是它會說那句好聽的話嗎?猜猜它會怎么說?
5、第五幅圖:
提問:正在老貓玩得開心的時候,秋千發生了什么變化?
之前的三位動物朋友是因為太重了所以沒有玩到秋千,后來來了鼠小弟和老貓,它們都不重,都玩到了秋千,但是老貓卻被重重的摔了下來。因為它太兇了。
三、透過繪本,悟出道理。
提問:在這個繪本里,你最不喜歡誰?為什么?
:以后我們小朋友都想玩同一件玩具,一定要好好說話交流,和睦相處,這樣才玩的開心。
附:寶寶安全兒歌(關于交通安全、飲食安全、衛生安全的兒歌)寶寶應該從小就懂得各種安全常識,比如過馬路要看紅綠燈、吃飯前應該洗手、走路要小心不要拌倒等等。下面這首兒歌就從各方面的安全注意事項入手,教育寶寶要時刻注意安全。
小朋友,仔細聽,安全常識有本經,時時注意言和行,家長老師才放心。
過馬路,眼要明,一路縱隊靠右行,車輛靠近早避身,舉手行禮表深情。
拐彎處,莫急跑,以防對方來撞倒,夜晚走路更小心,不碰墻壁不碰釘。
風揚塵,護眼睛,塵埃進入需冷靜,輕柔慢擦手洗凈,情況嚴重找醫生。
細小物,注意玩,千萬別往口中含,一旦下肚有麻煩,快找醫生莫拖延。
饑餓時,嘴莫讒,吃飯之前洗手臉,細嚼慢咽成習慣,這樣身體才康健。
吃零食,壞習慣,不分場合和時間,三心二意分精力,別人覺得也討厭。
蕩秋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蕩秋千的注意事項,從中積累安全生活經驗。
2.能正確判斷多種行為,逐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電視機,電腦,視頻《蕩秋千要小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師:(出示秋千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你們平時喜歡蕩秋千嗎?你們知道在蕩秋千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嗎?
二、觀看視頻,交流討論1.播放視頻2.提問:
1)為什么智慧樹是森林里最受歡迎的樹?
2)為什么小老虎會摔在地上?
3)皮皮猴為什么和小老虎一樣摔了下來?
4)大象老師對小動物們說了什么?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師幼小結:
1)蕩秋千時應坐在秋千中蕩,而不是站著或跪著。
2)雙手要緊緊抓住秋千繩索,不可張開手。
3)一次只能一個人玩,不能合著玩。
4)不要在秋千周圍玩耍,更不要下來后在原地說笑打鬧,以免被秋千碰倒。
5)秋千不能蕩的太高。蕩完后,等秋千完全停下來再下來。
三、出示各種蕩秋千姿勢,讓幼兒判斷對錯。
四、學念兒歌《蕩秋千》
蕩秋千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蕩秋千》,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這充滿朝氣,歡樂的童心世界。
2、通過節奏拍擊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歌曲中的節奏難點。
3、在學唱過程中了解仡佬族歌曲歡快的情緒,并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附點四分符點節奏要唱好;兩處的大跳要唱準;八分休止符要斷開。
2、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指導學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節奏型,引導學生學習歌曲處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播放《愛我中華》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開始本堂課的學習。師:剛才大家聽到的這一首《愛我中華》唱的是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就有55個。我知道大家課外知識都很豐富,那么,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呢?
二、走近仡佬族
1.老師最近也去了解了一個非常神秘的民族,它是
出示仡佬,并標注拼音
2.你知道仡佬族嗎?
仡佬主要居住在去南貴州廣西等地,現有四十三萬人。
你想不想跟著老師的步伐再去深入了解下仡佬族呢?
三、節奏練習
我們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仡佬族。全體起立,跟老師一起輕輕地走。 X X X X X|x.x
X X X – 請聽第三條有什么特點: 迅速停止,在音樂中,迅速停止用什么符號——休止符
第一條節奏:附點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第三條節奏:迅速停止;
四、歌曲學習:
1.我們走啊走,走啊走,來到了仡佬族的村莊,一進村子,就發現有很多小朋友在——出示圖片 蕩秋千,他們呀蕩得非常的高興,一邊蕩還一邊唱歌。
仡佬族小朋友非常熱情邀請我們也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一起來蕩一蕩秋千。我請表現最好的同學上臺來表演一下。
播放歌曲《蕩秋千》
學生隨音樂晃動手臂,老師請個別同學上臺蕩秋千。
2.我們知道好的歌曲都是由美妙的.旋律構成的,現在我就來考考大家的耳朵靈不靈。
這里有四條旋律,現在老師來唱一唱,請你聽一聽,我唱的是哪一條,用手指迅速地表示。
3.跟唱四個曲調,注意:
附點四分音符,休止符、低音
連起來唱歌譜,并跟琴唱一唱。
4.剛才我們唱的旋律就是仡佬族兒歌,蕩秋千的曲調。既然來到了仡佬族,怎能不學學仡佬族的兒歌呢?
這首蕩秋千是四二拍的歌曲,二拍子的強弱規律,強弱,我們一起邊聽歌曲邊揮拍,并找一找,哪兩句的歌譜是一樣的。
第二句和第五句
第三句和第六句
唱譜
5.現在老師給這首歌曲加一點點變化,請你仔細聽,在哪里有了變化,當聽到這個變化的時候,迅速地用手表示
加喲喲
在后面是二分音符的地方加了喲喲,這兩個喲喲,唱的要有彈性。
師生合作:生加喲喲
6.在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現了秋千的聲音?唱一唱
第二句,如果這樣唱(不加休止符)
哪些地方表現了秋千從高蕩到低?
7.跟琴唱全曲,重難點指導
8.跟音樂唱全曲,手臂蕩起來
五、仡佬族舞蹈學習
跟歌曲一起來三個動作
六、表演歌曲
1.加喲喲
2.鈴鼓
3.舞蹈
4.蕩秋千
蕩秋千教案 篇12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秋千的來歷。
2、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增進其身心健康;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在幼兒園內用木頭、繩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貓蕩秋千”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熊貓蕩秋千”的掛圖,引出課題。教師邊出示掛圖邊問:“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清明節)“節日里,動物園里的小熊貓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戲,它們在干什么?”(蕩秋千)
2、介紹秋千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秋千是我們的祖先借以攀樹取食和避獸宿息的一種工具。后來演化為秋千活動。
3、介紹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蕩秋千。
①兩手握繩,坐或站在兩繩之間的橫板上。
②當站著蕩時,兩腿并攏,并屈膝前蕩;坐著蕩時可有人在后邊將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兒排成一路縱隊站在一旁,每人蕩2—3分鐘,蕩過的小朋友站至隊尾。教師邊指導邊表揚表現勇敢的小朋友,鼓勵膽小的幼兒。
4、命題畫:“小猴蕩秋千”。
畫出小猴蕩秋千的各種姿態。
活動反思:
準備這節課時,就有很多想法。音樂唱歌教學課究竟該怎么上?怎樣上好?教學設計改了多次,變了多次。我一直在不斷嘗試中探究與反思。我就以《蕩秋千》為例,把我想法歸納如下:
本課內容《蕩秋千》是小學四年級下冊的一首演唱歌曲。因為四年級涉及的音樂元素已很多,那么就決不應該以游戲化的方式來組織教學了。我們音樂老師就有必要遵照《綱要》精神,讓學生從音樂的本體(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開始,通過音樂本體的積累,更理性的來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非常注重對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與優化。主要體現為在節奏的練習中鞏固了前后十六分音符和附點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拍法;在歌曲學唱的過程中,是以“字—樂句—樂段—歌曲”的方式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用漂亮的音色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想一堂有效的音樂唱歌課應是學生在學了這首歌曲后能以作品的形式呈現出來。這也正是我本堂課的最終目標。
讓學生在音樂唱歌課中“唱”起來,那是上好課的關鍵所在。在學唱曲子時,要給學生創造一切“唱”的機會。在初次聆聽時的輕輕哼唱,在對難點樂句時的反復吟唱,在對整首歌曲時的有感情演唱,讓他們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在《蕩秋千》這堂課的歌曲教學環節中,我用“四唱”來解決唱的重難點,以達到預期效果。首先,我讓學生從圓滑線中得到啟發,單獨并重復演唱幾個一字多音的字,如“呀”、“響”、“歡”,唱得圓潤,唱得舒暢。從而引申到句子“秋千蕩得嘎嘎吱響哎呀”,把休止符在這個地方的作用唱出來,把句子唱得輕盈活潑。繼而到唱準句子“上下來回蕩呀蕩呀”的七度跨音,同時要唱出蕩秋千的感覺來。接著從第一樂段的教師范唱入手,進行歌曲的藝術處理,讓學生由此及彼地處理第二樂段的演唱,達到能用漂亮的音色來有感情地演唱。以歌聲為載體抒發自己內心的喜悅情感。學生在完成了這三“唱”之后,對歌曲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最后一“唱”——“完整的唱”時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音樂唱歌課不單單只是唱唱。在有了一定基礎之上要把“唱”的教學空間拓展到“創”的空間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那就要動腦想一想,動手做一做。
《蕩秋千》這堂課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各項教學目標都已達成,學生學習也頗有興趣。但是我們的教育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課堂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還有一些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以后教學中還需繼續努力。
蕩秋千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秋千的結構并能進行搭建
2、加強鞏固互鎖結構,認識滑輪、軸和紅粱
重點:
秋千的結構
難點:
軸和梁的搭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觀看蕩秋千視頻,引出秋千。
00:46
提問:小朋友們坐過秋千嗎? 在哪里坐的?
你們坐過的的秋千長什么樣子?
看一看毛毛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樣的秋千呢?
二、搭建與反思
看給出的秋千圖片提問:
我們坐秋千時小屁股坐在哪里?小手手拉哪里呢?(結構分析)
第一次搭建:搭建固定秋千的2根柱子
第二次搭建:懸掛秋千的支架
第三次搭建:秋千的座椅(用帶鉤子的滑輪進行固定)
反思:把秋千掛在支架上會發現軸不夠長,那我們有什么辦法呢?(引導將兩根軸連接起來,認識蝸桿)
在蕩秋千時有沒有同學的柱子會倒,如果有,引導利用互鎖結構進行加強穩固。
三、延續
我們在公園里除了秋千,還有其他的東西嗎?小朋友們現在可以再搭建一些秋千旁的游玩設施。
四、點評總結
今天我們搭建的是什么?
搭建秋千時我們是不是還認識了新朋友啊(滑輪和蝸桿)?
坐秋千時我們應該小屁股坐哪兒?小手拉哪里呢 ?
搭建秋千時我們先搭建的哪兒?然后呢?最后搭建的什么?
蕩秋千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習作的訓練點是通過想象續寫故事。為了走近學生童心世界,找尋學生興奮點的訓練素材,本人就借繪本引路。讓學生在興致盎然的課堂氛圍中,放飛想象的翅膀走進語言學習的實踐地,從“讀故事”、“說故事”和“寫故事”中感悟為人處事的道理。
《鼠小弟蕩秋千》從兒童的小視角來描繪精彩的大世界,以簡單重復的句子為孩子提供最佳語言學習機會,以出人意料的情節激發孩子無限的想象力,又以簡潔明了的圖畫讓孩子獲得純粹的美感體驗。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故事結局奇妙而且充滿濃濃的父母之愛,用來讓學生想象續寫故事的結局,從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又得到人文教育,這篇繪本無疑就是較為理想的范本。
【教學目標】
1、同讀繪本《鼠小弟蕩秋千》,引導學生從中懂得做人要禮貌謙讓,不要蠻橫霸道等待人處事道理。
2、指導學生把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寫清楚,并展開想象編寫故事的結局。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寫清楚,并展開想象編寫故事的結局。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練筆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點擊想象,激趣導入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想象。
(二)牽入繪本,激趣引入新課。
二、點燃想象,擴寫補白
(一)感悟“禮謙”,提煉情節。
讀繪本1-17頁。
爸爸媽媽給我做的秋千!
我也要蕩秋千!
大象先生,你太重了,蕩不了。
我也要蕩秋千!
馬先生,你太重了,蕩不了。
我也要蕩秋千!
獅子先生,你太重了,蕩不了。
我也要蕩秋千!
海獅先生,你太重了,蕩不了。
我也要蕩秋千!
豬先生,你太重了,蕩不了。
我也要蕩秋千!
鼠小弟,你很輕,也許能行。
哦,蕩起來了!蕩起來了!
1、讀后復述。
引導學生體會大象等動物的禮貌謙讓,為老貓的出現做鋪墊和對比。
2、概括提煉。
引導學生整理思路,把剛才的故事情節簡練概括表述出來,并寫下來。
(二)觀察“霸道”,填寫留白。
讀繪本18-25頁。
喂!我也要蕩秋千!
呀!是霸道的老貓。
老貓,你太重了,蕩不了。
說什么呢?臭美的家伙!快下來!
咚!
誰說我蕩不了?
喂,讓開,讓開!
小鳥的爸爸會生氣的。
那又怎樣?沒事!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老貓行為的看法。
2、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并結合書中這三句話寫一段話。
喂!我也要蕩秋千!
呀!是霸道的老貓。
老貓,你太重了,蕩不了。
(點撥:從動作、表情、神態、心理描寫等方面引導逐漸寫具體。)
(三)想象“秋千”,暢寫結局。
1、想象故事的結局。
2、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
3、交流、評議。
4、揭示書中故事的結局:讀繪本26-31頁。
哎喲喲!
怎么大家都變小了呢?
救命!
讓我下去!我再也不欺負人了!
好吧,那就讓你下去吧。
我不是告訴過你嘛。
咚!
三、點贊想象,落實提升
(一)整理,修改。
(二)完整小練筆的展示、評議。
(三)回顧寫法,總結提升。
板書設計:
想象
外貌
語言(言為心聲)心理
表情動作
神態
蕩秋千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知道蕩秋千的注意事項,從中積累安全生活經驗。
2、能正確判斷多種行為,逐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電視機,電腦,視頻《蕩秋千要小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師:(出示秋千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你們平時喜歡蕩秋千嗎?你們知道在蕩秋千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嗎?
二、觀看視頻,交流討論
1、播放視頻
2、提問:
1)為什么智慧樹是森林里最受歡迎的樹?
2)為什么小老虎會摔在地上?
3)皮皮猴為什么和小老虎一樣摔了下來?
4)大象老師對小動物們說了什么?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師幼小結:
1)蕩秋千時應坐在秋千中蕩,而不是站著或跪著。
2)雙手要緊緊抓住秋千繩索,不可張開手。
3)一次只能一個人玩,不能合著玩。
4)不要在秋千周圍玩耍,更不要下來后在原地說笑打鬧,以免被秋千碰倒。
5)秋千不能蕩的太高。蕩完后,等秋千完全停下來再下來。
三、出示各種蕩秋千姿勢,讓幼兒判斷對錯。
四、學念兒歌《蕩秋千》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學到了很多蕩秋千的知識,下次蕩秋千時一定要記住哦。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蕩秋千教案 篇16
一、活動目標:
1、了解蕩秋千的注意事項。
2、會正確蕩秋千,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
二、活動準備:
圖片四張;幼兒用書。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我喜歡玩的玩具,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提問:你最喜歡玩什么玩具?
2、幼兒自由討論。
3、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玩的玩具。
4、提問:玩玩具時要注意什么呢?
5、小結:玩玩具時,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玩,不能做危險的動作。
(二)教幼兒掌握蕩秋千的正確方法。
1、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內容。
2、提問:誰做的對?;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為什么?我們蕩秋千時應該怎樣做呢?
3、小結:蕩秋千時雙手抓牢繩子,雙腳不要向上踢,不能把秋千蕩得太高,后的小朋友應該離秋千遠一點,保持一定的距離。
(三)學說兒歌《蕩秋千》
1、幼兒看書中相應內容,教師朗誦兒歌。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
四、完成幼兒用書相應內容:誰做的對?送給他一朵紅花。
四、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進行蕩秋千游戲,提醒幼兒在蕩秋千時注意安全。
五、活動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蕩秋千教案】相關文章:
《蕩秋千》大班教案10-14
小班蕩秋千游戲教案03-30
小班游戲教案蕩秋千03-30
大班詩歌蕩秋千教案04-20
蕩秋千要小心教案07-29
蕩秋千要小心教案07-29
蕩秋千要小心教案07-29
蕩秋千要小心教案07-29
蕩秋千要小心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