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1
教材分析: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
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精美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認、寫10;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在認識、感受10的過程中初步建立數感,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理解“10個一就是一個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對學好數學有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會獨立認、寫10,并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個一就是一個十”的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盒、智慧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點數復習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小紅帽遇到大灰狼,回答相鄰數問題。
2、點數奶奶家的門牌號碼:1—9
二、跟隨情境,學習新知
1、師:奶奶家已經有9個小朋友等著和小紅帽玩呢!
初步了解9的后面是10。
2、出示直尺,直觀感受10以內數的順序關系。
3、分別出示摩托車和自行車,比較大小。
4、情境教學10的分解。
5、幼兒動手操作擺小棒練習10的組成。
6、“兩個數湊成十”游戲。
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
同桌兩人做游戲,說數并出手指,兩個同學出的手指數合起來是10。
三、探索發現,書寫表達
1、10的寫法和0~9這些數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2、誰能說說你會怎么記住它?(學生先嘗試說說,教師再小結)
3、在田字格里練習寫10,并把好的貼在“作品欄”里。
4、用“10”說一句話。
四、熟悉題型、鞏固練習
1、填空
2、連線
3、涂色
五、師幼游戲、感受快樂
1、操作:捆小棒
師:我們走過山洞就來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讓我們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請同桌兩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訴學生我們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個十,讓小朋友舉起“一捆”說:10個一就是一個十。
2、游戲:“找朋友”
教師拿出一張數字卡片,說:“我是1,誰是我的好朋友?”
手拿能和它湊成10的卡片的幼兒快速說:“我是9,我是你的好朋友。”
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學習6的形成,認識數字6,理解6的實際意義。
2、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幼兒操作,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數字6教學難點: 理解6的實際意義活動準備1、蘿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張,1-6數字卡片。
2、蘿卜圖片(數量是幼兒人數的三倍),上貼各種圖形;另備與蘿卜上所貼形狀相同的.圖形若干。
3、兔子拼圖(幼兒人數的一半),反面劃成6格,分別寫上1-6的數字并剪開。同樣大小的底板圖也劃成相應的6格,畫上1-6的圓點。
活動過程:
1、拔蘿卜、青菜,采蘑菇(學習6的數數,認識數字6)(1)律動:師幼扮兔子隨音樂"兔跳"。
(2)說說你(兔子)喜歡吃什么?
(3)為過冬備糧食:拔蘿卜、青菜,采蘑菇。
(4)數數:有幾個蘿卜、幾棵青菜、幾個蘑菇。出示數字6,認讀數字6。
2、分蘿卜:學習6的形成,數數。
蘿卜太少不夠吃,請兔寶寶把每個蘿卜分6份。
老師示范在一個蘿卜上貼上6個圖形,先貼5個紅色的圓形,再貼1個綠的圓形,5個圓形添上1個圓形是6個圓形,把蘿卜分成6份了。
幼兒操作:找圖形貼到蘿卜上。
3、拼小兔:復習認識數字1-6和6以內數數。
老師介紹玩法:出示拼圖底板,上劃成了六格,每格上畫了圓點,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出示拼圖6塊,(數一數,認一認它們背后1-6的數字)請兔寶寶將六塊拼圖貼到底板相應的位置。
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教學反思:
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3
活動目標
⒈能正確的感知數字7,知道它們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⒉能安靜的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話,以及能情緒愉快的參加小組活動的習慣。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黑貓警長》、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條。
活動過程
一、游戲捕魚
⒈教師:今天天氣真好,貓媽媽帶你們一起出去玩吧!看我們來到哪里啊?(小河)讓我們一起來釣魚吧!
⒉個別幼兒講述釣了幾條魚,并送到相應的籃子里。
⒊集體送魚。
二、認識數字7
⒈教師:小鴨子想吃魚,我們看看來了幾只小鴨子?小鴨子和小魚哪個多?小鴨子能吃飽嗎?那有什么好辦法?《添上一只鴨子》,又游走一只小鴨子,現在哪個多?要讓他們數量一樣多有什么好辦法?《去掉一條魚》
⒉教師:數字7象什么?數字7除了表示7只小鴨還可以表示什么?
三、游戲貓捉老鼠
⒈教師:聽,誰的聲音?(老鼠)教室里有許多的老鼠,請寶寶幫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個點子的老鼠。
⒉幼兒操作㈣聽音樂玩游戲(貓捉老鼠)教學反思:
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于講述探索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城堡圖一副(分為三層,每一層分別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圖,用紙覆蓋)、水果單一張。
2、學具:城堡圖人手一份、水果單人手一張。
活動重點:看圖學習7的加法活動難點:能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復習7的組成師:城堡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他的國家玩,你們愿意嗎?那讓我們快點乘上7次列車(出示數字7)出發吧。
師: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你的火車X 點開?
幼: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我的火車X(6)點開。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圖學習7的加法1、師:看,城堡王國已經到了,國王說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許多的問題想考考我們小朋友,那我們就先去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嗎?
2、師:我們先登上城堡的一樓,原來這層樓上有三幅圖,誰愿意來講講呀?
國王想考我們的是看了這三幅圖誰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來后就可以上二樓、三樓。
3、幼兒操作師:那我們每人都去一個城堡回答問題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樓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樓三樓。別忘了把你的答案寫的清楚一點。
4、總結:
師:你剛剛碰到了什么問題?(用三句話表達三幅圖)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兒列的算式)老師記錄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個小秘密,看誰能先找出來?"師總結: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師:象1+ 6=7、6 +1=7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 6=7馬上就想到6+ 1=7,我們把他們稱為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 +5=7就會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學反思:
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5
活動要求: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2.尋找原即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出示小棒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游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么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那么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么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1.幼兒操作任意排2.提問(1)你是怎么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1)先找出最細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復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4、請幼兒采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1—2;2、理解它們表示的數量;3、會用手指頭表示1—2;4、會寫1和2;
教學重、難點:
寫1和2
教學準備:
課件、貼紙、數字卡片1—2、可數的物件教學時間:學習1—220分鐘,寫1和2 15分鐘,5分鐘互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1、師:小朋友們會數數嗎?那你們知道數字還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嗎?(阿拉伯數字)那你在哪見到過數字?(出示課件)2、師:從今天起咱們就要來學習這些數字,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咱們要來比一比看一看,看誰的數字學得好!
二、新授1、師: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手指。你們知道哪個手指表示1嗎?那你覺得哪個手指做起來最舒服?那我們可以用食指表示1。誰會寫1,那就更厲害了。(指名)2、齊讀,指名讀。
3、師:1像什么?(1像鉛筆來寫字)(出示課件)4、(出示課件)咱們來數一數5、師:這有幾只小鴨?(出示課件)引出2有誰會寫2?(指名)(齊讀)6、師:2像什么?(2像小鴨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鞏固練習1、請生用手指表示數字。
2、請生用點點表示數字。
3、請生來帶讀數字。
4、請生寫1和2。
四、作業寫1和2各20個。
教學反思:
大部分孩子上課開始慢慢懂規矩了,基本消滅亂走動現象。1和2大部分寫得不錯。4、5人動作較慢,2、3人不會動筆。重要的是把習慣培養好了,再開始慢慢教學。
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6、7;2、理解它們表示的數量;3、會用手指頭表示6、7;4、會寫6和7。
教學重、難點:
寫6和7。
教學準備:
課件、貼紙、數字卡片6和7、可數的物件教學時間:學習6—7 20分鐘,寫6、715分鐘,5分鐘互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1、請生用手指表示1——5。
2、請生用點點表示1——5。
3、看點點表示數字。
4、請生背數字兒歌。
5、看圖填數字。
6、按順序填順序二、新授1、這是數字幾?引出6(出示課件)。用點點怎么表示?誰會用手指表示?6像什么?(6像口哨吹得響)(出示課件)誰會寫6?來數數有幾只口哨?
2、看看老師的手指是幾?引出7。用點點表示。數一數有幾只口哨?誰還能數出7個其它物體?怎么寫?像什么?(7像鐮刀割小草)(出示課件)數鐮刀。
三、鞏固練習1、請生用手指表示數字。
2、請生用點點表示數字。
3、請生來帶讀數字。
4、請生寫6、7。
四、作業寫6和7各8排。
教學反思:
學生基本上都會寫,但"7"有少數同學會寫反。
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8
活動要求:
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出示小棒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游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么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那么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得出結論:
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么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
(1)你是怎么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復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4、請幼兒采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學前班數學特色公開課教案(通用8篇)】相關文章:
學前班公開課詳細教案(精選11篇)04-02
中班數學公開課拼圖形教案04-02
中班數學公開課坐火車教案04-02
中班數學公開課找規律教案04-02
中班數學公開課找春天教案04-01
中班數學公開課去做客教案04-01
小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5篇)03-31
中班數學公開課摘果子教案04-02
中班數學公開課找朋友教案04-02
校際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