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少年的教案范文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頂碗少年的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頂碗少年的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植根文本,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語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深入體會,從而走進文中人物與作者的內心世界,領會表達方法,得到精神成長。
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內驅力,引導學生在讀思議寫的語文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看到的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領會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及前后照應的表現手法;
2.抓住描寫動作、神態等的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領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寬容與愛”的哲理;
3.默讀有一定速度,朗讀有感情,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抓住描寫動作、神態等的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領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寬容與愛”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讀導語:明確學習任務
1.齊讀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四課。這是我國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的作品。請大家一起讀課題。(齊讀:4*頂碗少年。)
2.明確任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大家看看課文前面的導語,想想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課文?(學生梳理:一是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二是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設計意圖:尊重編者意圖,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從連接語引入,開門見山地明確了本課學習的任務。]
二、讀文討論: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1.自主默讀,勾畫批注。
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仔細想一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邊讀邊在相應的地方勾畫批注。
(學生的理解一定會多種多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都應該給予珍視和充分肯定。教師在傾聽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和提煉出重點話題,以便深入理解課文:這是一場難度非常高的雜技表演,是一場體現了老者的寬容與愛的雜技表演,是一場體現了觀眾的寬容與愛的雜技表演,是一場令作者難以忘懷的雜技表演。)
2.小組討論,準備交流。
剛才每位同學都在深入讀文,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請小組內的同學再交流交流,注意兩點:一是要抓住課文中相應的片段、關鍵詞句講明各自的理解;二是小組要選擇一種看法,商量好怎樣在全班匯報,可以采用幾個人分工匯報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人主發言、其他同學補充的方式。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的學習,更多的應是學生運用已經具備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去讀懂課文,解決疑難。這兩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后又選擇一種看法精心準備匯報,更利于推進學生理解的整體性與深刻性,也能更好地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3.全班交流,突破重點。
一組發言完畢,主動傾聽其他小組的評價、補充或更正,真正把合作學習落到實處。此環節切不可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與感悟。
(1)表演難度非常大。
從少年的表演、動作、神態等可以體會到,如“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騎在另一個演員身上……”“一個接一個艱難的轉身”。這是正面描寫。
從頭頂上碗的形態可以體會到,如“碗厲害地搖晃”, “仿佛故意搗蛋,突然跳起搖擺舞”,兩次掉下摔碎。這也是正面描寫。
從觀眾的神態中也可以感受到,如“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這是側面描寫。
作者正是通過一系列的關鍵詞句,從正面和側面的不同角度,烘托出了這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少年經歷兩次失敗的考驗卻最終獲得成功,說明了什么呢?(成功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
(2)體現了老者的寬容與愛。
老者的出現讓少年的表演成功了。學生從“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老者從后臺走到燈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臉上微笑著,并無責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摩著少年的肩胛,輕輕搖了一下,嘴里低聲說了一句什么”這個片段中,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可以體會到非常豐富的情感,如,從老者鎮定的表現,慈愛的神色,溫情的動作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寬容與愛。
還可以展開想象,老者可能說了一句什么呢?聯系后文,也許是“當碗劇烈晃動時,輕輕抖一下腦袋,把碗穩住”的技巧提醒;也許是精神的鼓勵,因為少年先前“沒有慌亂,不失風度”,而這時卻“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有些手足無措了”……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體會老者的寬容與愛,進而體會到少年的成功凝聚了老者的寬容與愛。
(3)體現了觀眾的寬容和愛。
觀眾由“驚呆”到“緊張不安”,再到“叫喊附和”,“靜得沒有一絲聲息”,最后“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可以體會到情緒隨少年的表演而波動,傾注著國內外觀眾對少年的寬容、期待與愛。
此處學生可能質疑:觀眾為何要大聲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為什么好多人要附和著喊起來?這是理解的一個難點,一些學生可能誤解為不耐煩,誤解為批評。聯系后文中“場子里靜得沒有一絲聲息”,“全場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可以感受到,觀眾大聲喊不再演的目的也許是想保護少年的自尊,這也是對少年的愛!
可見,少年的成功,離不開觀眾的寬容、期待與愛。
(4)令作者難以忘懷。
作者在課文的首尾兩段都直接表達了出來。這種寫法叫“前后照應”。
[設計意圖:這樣的探討建立于自讀和小組討論基礎之上,植根于文本,抓住重點語段,關鍵詞句,將理解與感悟扎根于文字的土壤之中,引領學生多維思考,深化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潛移默化地受到不畏失敗、真愛他人的精神熏陶,領會了正、側面描寫和前后照應的表現手法,突破了教學重點,還為解決第二個問題奠定了基礎,充分體現了“順學而導”的'教育理念。]
三、領悟哲理:從文中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是啊,這是一場難度非常高的雜技表演,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也是一場體現了老者和觀眾的寬容與愛的雜技表演!正因為如此,它也是一場令作者難以忘懷的雜技表演!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再快速地默讀一遍,把首尾兩個自然段連起來想一想,自己從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把自己想到的內容寫下來。(學生寫話,交流點評,領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寬容與愛”的哲理。)
樸實的話語,表達了作者的心聲,也表達了我們的感受。看來這也是一場讓我們獲得人生啟示的雜技表演!
[設計意圖:前面深入理解了文本內容,走進了人物內心世界,這里對哲理的領悟已經是水到渠成,所以設計讀寫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整體回顧全文基礎上,寫出自己的理解,并從中受到哲理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成長,輕松突破教學難點。]
四、積累詞語,交流分享
摘錄自己覺得值得積累的詞語,推薦一個給大家分享(可以說說對詞語的理解,或者推薦的原因),并希望以后能運用到表達中。
[設計意圖:本文語言精美,好詞很多,希望學生厚積薄發。]
【板書設計】
4.*頂碗少年
怎樣的雜技表演? 表現手法
難度很高 正面、側面描寫
寬容與愛 動作、神態描寫
難以忘懷 前后照應
……
頂碗少年的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弄清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搜集勇于面對失敗的名言警句。
整體設計意圖:
讓學生明確課堂的學習目的,能使他們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帶著問題,通過默讀課文、小組討論、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弄清課文主要內容,寫作順序并悟出作者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示,目的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并從中受到啟迪,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明確學習任務
1、今天我們學習第19課《頂碗少年》,這是我國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交流一下你對趙麗宏先生的了解。
2、認真看看課文前面的“連接語”,看看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課文?
(一是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二是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設計意圖】
了解作者,明確學習目的。
二、默讀思考,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1、 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寫了少年的表演過程?(3~7)
(2)自由朗讀3—7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批注,想一想:為什么說這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也可以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①從少年兩次表演都失敗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難度很大;②從觀眾看表演時的反應可以表現表演難度大;③用了擬人的手法對“碗”進行描寫,體現了表演的難度之大。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來體會。
(4)有感情地朗讀。從少年兩次表演的失敗中,我們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確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場充滿關愛和寬容的表演。
這可以從姑娘的動作,老者的神態和動作及從少年前后表現的變化感受到。
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來,掃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還是金邊紅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還是那一位姑娘,走出來掃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老者從后臺走到燈光下??嘴里低聲說了一句什么。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從姑娘和老者的神態和動作中可以體會到他們對少年的鼓勵和關愛。
(1)少年在第一次失敗后“沒有慌亂,而且不失風度”,可是第二次失敗后“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這位少年,面對兩次表演失敗會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對頂碗少年低聲說了什么?
體會有了姑娘兩次掃起碎瓷片,對少年來的無聲的支持和老者的寬容和鼓勵,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們要學會在別人失敗的時候給予關愛和鼓勵。
(5)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三個句子。
【設計意圖】
讓學生懂得這既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也是一場充滿理解、關愛與支持的表演。懂得成功需要自身的努力還需更多人的理解與支持。學會在別人失敗的時候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勵。
三、感悟寫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1.引導寫話。
作者在開篇就說:——生讀第一自然段。作者從這件事,從頂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樣的人生哲理?請同學們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想想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2.寫話交流,體會“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來自拼搏”“寬容和關愛能夠幫助別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結:這驚心動魄的表演讓我們看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讓我們獲得人生的啟示!
【設計意圖】
領會文章要表達的中心: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
四、摘錄詞語
1.詞語積累。課文中有很多值得積累的詞語。請同學們把你覺得值得積累的詞語抄寫下來。
2.詞語推薦。推薦一個詞語和大家分享。
3.結束語。相信同學們會把這些詞語記在腦海里,運用在我們的習作中。
【設計意圖】
引導積累詞語,學習運用。
板書設計:
頂碗少年
第一次失敗
驚心動魄的表演 第二次失敗
第三次成功
驚心動魄的拼搏: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頂碗少年的教案 篇3
課題
4、頂碗少年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情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品讀課文對人物動,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
重點
難點
關鍵
: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
:體會作者的情感,并從頂碗少年的表演中領悟人生哲理
步驟
師生雙邊活動
個體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看過雜技嗎?都看過哪些雜技表演?
2、師:雜技是一項很復雜的表演“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今天我們就去了解一下頂碗少年的故事
3、介紹作者
二、初讀課文
1、初讀課文,想想課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本課的詞語
3、快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4、你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三、品讀語句
1、畫出描寫少年表演時的情形以及描寫觀念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和同學交流一下。
2、集體所饋,感情朗讀
(1)第一次表演
(2)第二次表演
(3)第三次表演
3、從三次表演中,你們從中悟到了什么
4、讀到這里,你們體會到作者每次想起這場表演心里的那份微微的激動了吧!拿起筆,把作者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
板 書 設 計
4、頂碗少年
鎮定,自信→緊張、喪失勇氣→鎮靜、自信、充滿勇氣
失敗 再失敗 成功
失敗乃成功之母
課后記:略
頂碗少年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本課生字詞。
2、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3、抓住課文對頂碗少年的動作、神態的描寫,了解少年是怎樣從失敗到獲得成功的,從中受到啟迪。
4、理解課文中耐人尋味的語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抓住課文對頂碗少年的動作、神態的描寫,了解少年是怎樣從失敗到獲得成功的,從中受到啟迪。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第一遍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和詞語,把生字每個讀兩遍,并在課本上組詞。
2、用聯系上下文、查工具書明白麥茬、游手好閑等詞的意思
3、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按雜技表演的順序: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失敗——第三次成功
4、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5、畫出描寫少年表演時的情形以及描寫觀眾的語句。
A、描寫頂碗過程的詞句。
B、描寫少年神態動作的詞句。
C、描寫觀眾的詞句。
二、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頂碗少年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問題一 第一次表演 :“在輕松優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那一大疊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 ◎從這些句子中,你讀懂了什么?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少年表演的柔美動作;少年的表演技藝高超;表演的難度大;還讀出了作者的擔心??
◎教師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同學們,少年嫻熟柔美的動作帶給了我們美的享受,可那搖搖晃晃的碗卻讓我們不由得緊張起來,讓我們把那份緊張讀出來。
◎教師談話過渡:可是,意外還是發生了,那一大疊碗從少年頭上掉了下來,此時觀眾的反映怎樣?少年的表現又如何? “臺上并沒有慌亂。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此時少年的心情是怎樣?(引導學生抓住神態“微笑著,動作鞠了一躬”來體會少年歉疚的心情)
◎教師提問:此時此刻,少年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不要慌,平時訓練都沒有錯,今天怎么能出錯呢?要鎮定,再來一次,肯定沒有問題??〖問題二 第二次表演“于是,音樂又響起來,碗又高高地頂到了少年頭上??碗,又掉了下來??”
◎你讀懂了什么?從哪些詞體會到的?(引導學生抓住“很沉著”、“不慌不忙”等詞體會少年的沉著堅定,毫不氣餒)
◎是呀,當音樂再次響起,我們多么希望表演能順利完成,可表演還是失敗了,此時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看到少年的再次失敗,觀眾有何反應呢?觀眾在議論寫什么呢?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場子里一片喧嘩。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地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
◎第二次表演開始了,作者對觀眾看表演時的描寫,讓你感受到了什么?雜技表演的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教師引讀:是呀,再一次的失敗嚴重地打擊了少年的自信心,這使他——面對如此多熱情的觀眾,又一次的失敗,讓少年愧疚不已.第二次的表演,體會少年內心的變化過程。沉著、鎮定、自信——緊張、喪失勇氣——鎮靜、自信、充滿勇氣 〖問題三教師過渡:是呀,一次次的失敗,嚴重地打擊了少年的自信心,他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白發蒼蒼的老者出現使少年重新鼓起了勇氣。
第三次表演: ◎描寫頂碗過程的詞句。“當那疊碗又劇烈晃動起來,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于把碗穩住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描寫觀眾的詞句場子時靜得沒有一絲聲息。有一些女觀眾,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師:同學們,頂碗少年的成功容易嗎?他經歷了幾次失敗?為什么經歷了兩次失敗后,少年還能成功?(一方面來自老者的鼓勵,另一方面是少年有堅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
◎創設情境,引導想象:那位白發老者對頂碗少年說了什么呢?
◎此時此刻,你想對頂碗少年說些什么?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少年的成功容易嗎?他經歷了幾次失敗?假如這位頂碗少年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你們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呢?經歷了兩次失敗之后,少年終于獲得了成功,每當作者想起這個頂碗少年,心里總會有微微的激動,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強者,是他給了作者人生的啟迪。(“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次,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
四、作業布置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頂碗少年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新詞。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自然段。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雜技比賽嗎?說說你在觀看比賽時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
二、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1.自由讀課文,根據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教師巡視指導)。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文章主要寫一件什么事。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
2.指名讀課文,矯正字音。
3.檢查詞語理解情況
優雅頹喪迷惘座無虛席不知所措
4.理解課文內容,理清寫作順序。
(1)默讀,給課文分段,總結段意。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倒敘式開頭。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到倒數第2自然段:寫頂碗少年不怕失敗,第三次終于穩住了頭頂的那一疊瓷碗,贏得了所有觀眾的熱烈掌聲。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寫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2)自由讀第二部分。
用序號從文章標出“頂碗少年”一共嘗試了幾次。
第一次失敗。第2自然段。
第二次失敗。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4到6自然段。
5.齊讀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作業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憶一下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詞句,體會情感
1.默讀課文,思考:頂碗少年進行了幾次表演?(三次)
2.生讀課文,以讀帶思。
(1)學生讀第一個場面描寫,畫出失敗后少年的表現(臺上,卻并沒有慌亂。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2)學生讀第二個場面描寫,畫出失敗后少年的表現(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學生讀第三個場面描寫,畫出少年的表現。
3.讀這三句話,(投影出示)體會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變化。(聯系前后文的場面描寫。)(1)臺上,卻并沒有慌亂。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2)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
4.頂碗少年連續兩次失誤,當第三次繼續表演這個節目時,他心里會怎么想?如果表演者是你,你會怎樣做?
三、課后拓展,深化感悟
讀了課文,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發?假如你到現場看了頂碗少年的表演,你會在觀眾留言簿上寫些什么?
四、總結讀到這兒,我相信同學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頂碗少年那顆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心。真心希望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有一顆這樣的心,在生活中,在學習上,不怕困難,永不退縮。
五、板書設計:
第一次失敗:微笑———鞠了一躬
第二次失敗:呆呆地———不知所措
第三次成功:鎮靜———鞠了一躬
【頂碗少年的教案范文5篇】相關文章:
頂碗少年說課稿11-04
頂碗少年教學課件01-28
《頂碗少年》課文原文06-30
《頂碗少年》教學意見12-06
《頂碗少年》的課文原文06-28
頂碗少年的課文反思12-18
有關頂碗少年的主要內容12-16
頂碗少年主要內容要短12-16
頂碗少年的主要內容是什么12-16
六年級語文下冊《頂碗少年》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