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題特別的禮物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主題特別的禮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主題特別的禮物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并理解兒歌,能用語言簡單的描述小鴨的外形特征。
2、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
3、能夠用動作表現小鴨的動態。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用語言簡單的描述小鴨的外形特征。
2、難點:能夠用動作表現小鴨的動態。
活動準備
1、小鴨的幻燈片
2、小鴨頭飾若干
3、小魚圖片
4、提前布置游戲場地(池塘)。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一)、導入:播放歌曲《走路》進入教室。
二、基本環節
(二)、當幼兒坐下,突然播放小鴨的叫聲,引起幼兒興趣:聽!是誰呀?---哦,是鴨子在叫呢.
(1)、小鴨子怎樣叫的?學學鴨子的叫聲。
(2)、說說小鴨子的樣子?(出示幻燈片)
(3)、小鴨子是怎樣走路的?一起來學學。
(4)、小朋友表現的真棒,老師要送給每位小朋友一首兒歌。請你將它放在心里,仔細聽。
老師送給大家的兒歌名字就叫《小鴨子》。(教師示范念一遍兒歌)
(三)、學習兒歌:小小鴨子一身黃,
扁扁嘴巴紅腳掌,
嘎嘎嘎嘎高聲唱,
一搖一擺下池塘。
利用集體、分組、個人等方式進行學習兒歌,并請幼兒根據兒歌學習小鴨子的動態。
(四)、過渡語:剛才小朋友在模仿小鴨子的時候,小鴨子悄悄的告訴老師,它的肚子餓了,想請大家幫它捉魚吃。(請小朋友帶上小鴨頭飾)
(五)、小游戲:(小鴨捉魚)
請幼兒學小鴨子到池塘里去捉魚。
三、結束環節
(六)、結束語:好了,我們捉了這么多小魚,該送小鴨回家去吃魚了。
四、延伸環節:
(七)、將小鴨頭飾和小魚圖片放在區角活動中,供幼兒游戲。
教學反思
一、 從兒歌教學的角度來反思本節課:
1、一開始播放小動物走路的歌曲,讓幼兒有一個前期經驗,如果播放關于小鴨的歌曲會更清晰;
2、本節課能按照兒歌的學習步驟來進行教學,例如:集體、小組、個人學習;
3、整堂課動靜交替,很好。
4、本節課屬于整合活動,但領域整合的有點牽強,要根據目標、重難點來進行整合;
二、從整合教學的角度來反思本節課:
1、整合分為領域內的整合和跨領域的整合,本節課屬于跨領域的整合;
2、從目標上來看,本節課既有語言、兒歌講述,又包含了音樂元素、社會情感、科學成份,像一個大拼盤。應先確定這節課大概能整合哪些領域。
3、整合的種類有目標、內容、準備、方法、手段的整合。
整合是為了動靜結合,在這節活動中學說語言、激發幼兒興趣,不只講表面的知識,還應講行動的知識(即經驗);
4、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要經歷一個過程,不是一節課就能完成和實現的,同時還要綜合各領域;
5、在整合的同時要有一個偏重的領域,(即定位本節課的重點領域)。
小班主題特別的禮物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小兔西西在媽媽住院前后的改變,初步了解內容。
2、激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頭飾(小兔子、兔媽媽、小猴子)、故事磁帶、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第一段故事內容):
l 小兔西西出場。
——“我是小兔西西,不愛勞動。兔媽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燒飯、洗衣,還要照顧西西。吃飯時,兔媽媽一口一口喂西西吃飯,衣服也要兔媽媽幫我穿,兔媽媽累極了,生病了。”
l 看完表演后討論:
——“你們喜歡這樣的小兔西西嗎?為什么?”
2、觀察圖片:
l 小動物的禮物。
——“小動物送什么禮物給兔媽媽?”
“他們會對兔媽媽說什么呢?”
l 小兔西西的禮物。
西西:“嗚……我什么也不會,給媽媽送什么呀?”
“小兔西西為什么哭了?”
“她為什么會沒禮物呢?”
l 幼兒自由講述。
3、情感感知(故事內容):
l 故事表演第二段:小猴子把小兔西西帶要野外,說:“禮物就在這地底下,你自己挖吧!”小兔西西用力挖呀挖,挖出了一個大蘿卜。小兔西西把大蘿卜送給媽媽。媽媽說:“這是最好的禮物。”
l “你看到什么?”“西西送什么禮物給媽媽?”“為什么兔媽媽說大蘿卜是最好的禮物?”
l 教師小結。
原來大蘿卜是小兔西西用自己勞動得來的,所以這是最好的禮物。
4、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附:故事
特別的禮物
小兔西西不愛勞動,吃飯都要媽媽喂。一天,媽媽生病了,住進了醫院。小伙伴們帶了好吃的東西去看兔媽媽。小貓帶來了魚給兔媽媽,小貓說:“這魚是我自己釣到的,送給你,祝你早日康復!”小猴帶來了自己摘的桃子送給兔媽媽,小鴨帶來了鴨蛋送給兔媽媽,小雞帶來了小蟲給兔媽媽。它們都對兔媽媽說:“兔媽媽,這是我們自己勞動得來的。”小兔西西哭了:“我什么也不會,給媽媽送什么呀?”小猴子把小兔西西帶到野外,說:“禮物就在這地底下,你自己挖吧!”小兔西西用力的挖呀,挖出了一只大蘿卜。小兔西西把大蘿卜送給媽媽,媽媽說:“這是最好的禮物。”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小班主題特別的禮物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送禮物活動中,學習按物體的用途進行分類。
2、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發展觀察、識別和分類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娃娃一個、塑料筐三個,幻燈片,糖、餅干、蘋果等食物(10件)、皮球、小老虎、吹泡泡搶等玩具(10件)、衣服、褲子、襪子等衣服(10件)。
活動過程:
一、看看講講(播放課件)
1、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出示娃娃)
2、 過幾天娃娃要過生日了,她收到了好朋友送來的禮物。
看!是些什么禮物呀?(觀看一遍幻燈片)
3、娃娃收到了許多禮物,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玩,有的可以穿。找找哪些是吃的?哪些是玩的?哪些是穿的?
老師小結:娃娃收到了許多禮物,這些禮物有的是吃的,有的是玩的,有的是穿的。
二、選禮物
1、你生日時收到過禮物嗎?是誰送的?什么禮物?
2、娃娃要過生日了,今天我們也去挑選一件禮物送給她好不好?
(小朋友每人去挑選一件禮物)
3、 說說你買了什么禮物?是吃的、玩的還是穿的?
三、送禮物
1、娃娃家里有三個放禮物的筐,你們看一看,哪個筐里放吃的東西?哪個筐里放玩的玩具?哪個筐里放穿的東西?
2、想一想你的禮物應該放到哪個筐里去?
3、幼兒送禮物。引導幼兒根據用途不同放到相應的筐里。
4、老師檢查:拿出放得不對的禮物,一起討論應該放到哪里?
老師總結:今天娃娃收到了許多禮物,有吃的、玩的、穿的,真開心,她說謝謝小朋友,還要把好吃的東西分給大家一起吃。(大家一起吃水果、餅干等食物。)
活動反思:
第一個環節是讓小朋友看課件,找出送給娃娃的禮物中哪些是吃的、哪些是玩的、哪些是穿的。在播放和提問的過程中,當看完第一張總的圖片,并讓小朋友找出吃的玩的穿的以后,我總結了小朋友的分類情況,但忘記讓小朋友看后面的幻燈片。我發現之后就再次進行了總結,讓小朋友對禮物的用途分類更清楚了。
第二個環節選禮物的時候,我問的問題:“你生日時收到什么禮物?”小朋友大多說是蛋糕,可能是幼兒的生活經驗少,平時過生日可能只是家長買蛋糕而很少送玩具或衣服的原因吧。
總的來說,小朋友通過活動,都知道了禮物的用途。在送禮物的過程中,根據筐上的文字和圖片找出自己的禮物應該放在哪個筐里,只有一個小朋友放錯了,因此通過這一活動達到了目標。但是我覺得前半部分,我有些緊張,和孩子的互動和情感交流不夠好,最后比較放松,孩子們也能有較好的回應了。
小班主題特別的禮物教案4
設計意圖:
以往幼兒學習歌曲都是先聽音樂,再記憶歌詞,所以在學習歌曲的第一課時,幼兒都不大會唱。本次活動,我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先讓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小狗乖乖》,然后再讓幼兒在多次感受樂曲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學會歌曲。
而且傳統教育認為:小班幼兒學習創編歌曲是很難的事。但據我觀察,與較大年齡的幼兒相比,小班幼兒在歌曲創編上更大膽、更富有想象。作為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教材,提供幼兒學習創編歌曲機會,以免錯過良好音樂創造性發展階段。
活動目的':
1.在熟悉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演唱歌曲,唱準休止符。
2.體驗、表現小狗高興、歡快的情緒和動態。
3.讓幼兒初步學習創編歌曲。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狗玩具一個、音樂設備、小狗頭飾
2.幼兒會按節奏朗誦歌詞
活動過程:
1.幼兒以律動《小狗》入場。
2.練聲《大公雞》
要求幼兒第一遍唱出動物在哪里,第二遍師說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幼兒回答。
3.復習歌曲與律動:
(1)歌曲《不再麻煩媽媽》
(2)歌表演《洗手帕》
4.幼兒學習歌曲《小狗乖乖》
(1)幼兒復習兒歌《小狗乖乖》
要求幼兒按節奏朗誦兒歌《小狗乖乖》。
(2)師播放音樂,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朗誦,并加上動作。
(3)師再次播放音樂,要求幼兒傾聽樂曲,輕聲朗誦,進一步熟悉曲調。
(4)幼兒逐漸熟悉曲調后,大聲演唱。
(5)幼兒歌表演《小狗乖乖》
5.幼兒學習創編歌曲
(1)師出示各種小動物的玩具,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名稱創編。
(2)師示范,幼兒學習創編。
6.幼兒歌表演《小豬睡覺》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小班主題特別的禮物教案5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在對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提出“教師要重視孩子學習的過程。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通過直接體驗來學習,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學習、探索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樂趣”。同時還要求在“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既要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我認真思考了這些方面的要求,活動的設計應該把握一些大的基本基調:首先,活動應該是綜合性的,打破分科教育的模式,在本次活動中語言活動、認知活動、動手操作等有機結合,體現從多方面的綜合;其次,活動是生活性的,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遇到,也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兔西西在媽媽住院前后的改變。
2、在感知故事人物的基礎上,逐步萌發愛媽媽、愛勞動的情感。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紅色愛心卡和禮物圖片每人一份、指偶小兔西西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出活動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我用謎語請你們猜猜它是誰?
“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卜愛吃草。走起路來蹦蹦跳。”猜猜是什么小動物。
出示指偶小兔西西。
小兔西西是只不愛勞動小兔子。兔媽媽每天都有好多的事情要做,燒飯、洗衣、,還要照料西西。吃飯時,兔媽媽一口一口喂西西,衣服也要兔媽媽幫我穿,兔媽媽累極了,生病了。”
“你們喜歡這樣的西西嗎?”
2、講述理解故事
聽說兔媽媽生病了許多小動物都來看望兔媽媽。
以局部特征引出小貓,以叫聲引出小鴨,以帶來的禮物引出小猴,以誰最愛吃小蟲子引出小雞。
小動物們的禮物:“小動物送什么禮物給兔媽媽?”、 “他們會對兔媽媽說什么?”
小兔西西的禮物沒有禮物
“小兔西西為什么哭了?” 、“它為什么沒有禮物?”
幼兒自由講述。
故事表演第二段:小猴子把小兔西西帶到野外說:“禮物就在這地底下,你自己挖把!”小兔西西用力挖呀挖呀,挖了一個大蘿卜。小兔西西把大蘿卜送給媽媽,媽媽說:“這是最好的禮物!”
“西西送了什么禮物給媽媽?”
“為什么兔媽媽說大蘿卜是最好的禮物?”
教師小結:原來大蘿卜是小兔自己勞動得來的,所以這是最好的禮物。
3、結合幼兒實際生活談談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
4、幼兒動手操作
今天我們也來送一件自己制作的禮物送給給媽媽。
制作愛心卡送給自己的媽媽。
附故事:特別的禮物
小兔西西不愛勞動,吃飯都要媽媽喂。一天,媽媽病了,住進了醫院。小伙伴們帶了好吃的東西去看兔媽媽。小貓咪帶來了小魚給兔媽媽,小貓說:“這魚是我自己釣到的,送給你,祝你早日康復!”小猴帶來了自己摘得桃子送給兔媽媽,小鴨帶來了鴨蛋送給兔媽媽,,小雞帶來了小蟲給兔媽媽。它們都對兔媽媽說:“兔媽媽,這是我們自己勞動得來的。”小兔西西哭了:“我什么也不會給媽媽送什么呀?”小猴子把西西帶到野外,說:“禮物就在這地底下,你自己挖吧!”小兔西西用力挖呀,挖呀,挖出一個大蘿卜。小兔西西把大蘿卜送給媽媽,媽媽說:“這是最好的禮物。”
活動反思:
根據我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但不善于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設計了以下的相應可行的學法,一是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理解故事,交流互動;二是融合謎語、生活實際等形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感受,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能讓不善于表達的孩子用黏貼操作的方式表達對故事中愛勞動、愛媽媽的理解,讓不善于用語言表達的幼兒用自己的自己的作品來進行表現,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很高。
【小班主題特別的禮物教案】相關文章:
特別的禮物小班語言教案11-23
幼兒園小班主題教案《特別的禮物》含反思08-30
小班語言交流課《特別的禮物》教案06-24
幼兒小班語言教案《特別的禮物》09-18
小班主題教案:愛的禮物教案及教學反思01-05
小班教案 | 小班主題活動:企鵝送禮物08-23
小班主題小鴨寶寶的禮物教案及反思08-02
小班主題教案:新年禮物01-04
小班教案《禮物》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