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案

時間:2022-07-05 14:02:53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5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5篇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地實際認識交通標志規定和標線。

  2.通過對本區的觀察,發現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3.通過會讓學生知道汽車發展要建立在保護環境節約上。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隨著交通的發展,交通在方便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時,也的確帶來了不少問題。課前同學們就交通問題做了個小調查,誰愿意匯報你的調查結果。學生回答,教師板書: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

  二、活動一交通問題——堵車

  1、師:你說的問題是堵車。(板書)

  (1.)堵車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么不方便呢?學生舉例說明。(課件出示圖片)(2.)關于這個問題還有誰有補充?

  2、師:造成堵車的原因你找到了嗎?師板書

  3、師:既然找到了原因,我們總可以解決了吧!學生討論發言。

  三、本課小結

  第二課時

  一、上節回顧

  二、組織教學

  三、活動二交通問題——車禍

  1.師:你們課前找的資料真齊全,其他的同學你們還找到了什么交通問題呢?

  2.師:車禍(板書)多么可怕的交通問題。在你的周圍發生過什么車禍嗎?

  3.學生舉例講述。師:當時你看到這樣一個場面心理是什么感受?

  4.師出示圖片及相關數據。

  5、師:造成車禍的原因你找到了嗎?師板書

  6、師:既然找到了原因,我們總可以解決了吧!學生討論發言。

  四、活動三交通問題——汽車污染

  1.師:你們還調查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噪聲污染尾氣污染汽車污染是交通的一大問題,其中噪聲污染、尾氣污染更是影響我們的生活。說說它對你平時的生活有什么影響?面對帶給你的影響你想如何解決?

  2.學生匯報,師出示數據(出示課件)

  3.小實驗:我們來做個噪音實驗好嗎?誰來說說剛才的感受?

  4.全班匯報交流感受,找原因及解決的方法。

  五、活動四:交通督察員

  1、師: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了解到現在的交通存在著這么多的問題。說明大家課前收集資料的能力又提高了,祝賀你們!面對交通出現的這么多的問題,我們要依靠我們的聰明才智一一解決,有沒有信心!請做一回交通督察員,在小組內和你的伙伴交流,把出現的交通問題想辦法解決,在紙上寫出你的金點子吧!

  2、小組合作交流

  3、全班匯報。

  4、師小結。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幾個有關溫度的概念。

  2、通過對有關溫度統計的認識,感受祖國的博大。

  3、了解不同氣候環境下人們的生活習慣。

  課時:一個課時。

  教學活動與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先閱讀一下書本16~17頁的內容,并和同桌討論一下這兩幅統計圖表示什么

  二、探究活動:認識統計圖。

  三、教師以提問的形式來講授統計圖所傳達的思想。

  如:

  我國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我國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氣溫是什么意思呢……

  四、問題討論:為什么我國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呢(學生討論并發言,教師適當指導。)

  了解不同溫度地區的人的不同生活習慣。

  五、教師小結。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規則的'概念,認識規則的普遍性。

  2、理解規則的必要性,懂得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

  3、初步樹立規則意識,開始將“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20條”等學校規則內化。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

  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做一個“傳電話”的游戲,即老師對每組第一個學生耳語一句話,要求向后傳,比一比哪組最先傳到最后一個學生,這組即為優勝。做游戲時,教師注意不要強調任何游戲規矩。游戲結束后,請學生談一談剛才做游戲的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制定“傳電話”的游戲規矩。(把師生共同制定的規矩板書)然后按照規矩再次比賽。教師向學生提出要求:“請你向大家介紹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游戲,并且向大家介紹游戲的規矩。”教師解釋說明,游戲中的規矩就是一種規則,參加游戲的人必須遵守這種規則,以保證游戲順利進行。

  學生做游戲。

  學生發言。(由于沒有宣布規矩,所以估計會有很多意見。)學生共同制定“傳電話”的游戲規矩,然后按照規矩進行比賽。

  學生發言。

  人為地為學生創設一個“無規則”的特殊情境,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體驗“規矩”的重要性。通過親自實踐,明確了游戲中規矩的重要。

  啟發學生注意到每一種游戲都存在規矩。

  2、合作處理信息。

  教師播放一組“規則”內容的錄像,請學生觀察后,在小組里交流課前從社會生活或者學校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搜集到的各種規則。教師根據學生,歸納出規則存在于不同生活領域。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任一領域的一條或者幾條規則編成小品,現場展示。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分類、、匯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輯小品,進行展示。

  引導學生對規矩的理解。

  學生通過觀察、表演等活動,主體參與學習過程,在現實生活的“再現”中,體驗規則意識。

  3、探究研討分析。

  教師提出問題:“規則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可以說無處不在,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規則的?”以不計名投票的形式,統計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統計情況,提出大膽的假設,創造一個沒有規則的世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生活情境編成“無規則”小品,現場展示。引導學生談感想。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估計會有同學對規則持否定或者懷疑的態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輯小品,進行展示。根據活動談自己的想法。

  4、交流、內化、升華教師出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條目進行學習討論。然后,向全班同學講解這條規則的意義。根據小組發言情況和平時遵守校園規則的表現,評選優秀“規則示范標兵”和優秀“規則宣講小隊”負責校園規范評比檢查工作。

  5、小組活動。

  民主選舉優秀。把“規則意識”落到實處,直接指導現實學習生活。做好課堂延伸活動,促進規則意識內化。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著許多華人,他們和我們有著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

  2、知道海外華人雖身在異鄉卻有著割不斷的中國情節,他們時刻關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興旺,并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各個國家里的中國城資料和海外華人的故事。

  2、教師準備相關音樂,制作課件;指導排練相關節目。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引入教學。

  1、同學們,我給大家推薦一首傳唱多年的歌,來,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2、聽著音樂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達了他們怎樣的心聲?

  3、揭示課題:是啊,每當聽到《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我們就會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中國城——華人的“家”。

  1、理解中國城

  (1)由來: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炎黃子孫的足跡已隨著祖國的強大而遍布世界各國,在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獨立的華人區,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國城”、美國的“唐人街”等等。(課件展示)

  (2)、解釋中國城:所謂“中國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頗具規模的商業中心——以經營中國產品、中國飲食為主,以中國式建筑為格調的城區。

  2、展示交流中國城資料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展示關于中國城的資料,師巡視發現有特色的資料(圖片、文字資料、影碟、錄像等)。

  (2)、抽生在班內交流。

  3、小結:風格各異的中國城,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中國城就是華人溫暖的“家”。

  三、中國城——中國心!

  1、探究活動:海外華人為什么要建中國城?過中國節?

  (1)、四人小組內探討,各選兩人分別負責記錄、發言,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匯報探究結果,師相機給予適當的點評。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的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

  2、小結激情:欣賞中國風格的建筑,感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品嘗中國風味的飯菜,用漢語談笑聊天……在中國城里,華人們仿佛回到祖國溫暖的懷抱。

  3、想象中國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異國的華人,當你走進中國城,你會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說些什么?

  (2)、生自由發言,師給予適當的追問、點評,再次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明白中國城——華人的“家”的真正含義。

  四、你在他鄉還好嗎?

  1、過渡引入:海外華人和我們有著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他們在異國他鄉生活過得怎樣,始終是我們難舍的牽掛,有一首歌曲表達了我們的心聲。

  2、播放音樂《你在他鄉還好嗎》,學生欣賞完后說說自己對這首歌的體會和感受。

  3、介紹了解到的海外華人的生活情況,體會他們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思鄉情結。

  4、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引入第二課時。

  五、板書設計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

  中國城——華人的家

  中國城——中國心

  你在他鄉還好嗎?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在歐洲歷史上重要的探險對于人類歷史進步的重要意義。

  2.學會全面地思考和歷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險事實。

  教學過程:

  1.導入。提問學生有關哥倫布、麥哲倫的內容,請他們就自己了解的內容進行發言。教師應肯定學生的發言,并告訴他們在今天的課上將會了解得更多。

  2.探究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46頁的課文。教師強調:“課文告訴我們,歐洲有大約1000年左右的時間是處于宗教統治之下的,發展非常緩慢,也相當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紀開始發生變化。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就是重要的標志。為什么他們的探險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還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進行探究。”教師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并引導他們得出括號中的結論,鼓勵他們在討論中教科書。教師還可以將地球儀或自制的代用品發給學生,鼓勵他們在思考和發言時利用地球儀。教師也應充分地利用地球儀啟發學生。

  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得到了什么結果?(“發現”了美洲大陸,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學生,為什么發現要加上引號?(因為美洲大陸本來就存在,只不過當時的人們不知道。)教師可以參照資料庫的有關內容對這兩位探險家做簡要介紹,并注意對學生在導入活動中的發言做補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礙”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過去人們對于自己居住的陸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難直接與居住在遙遠地方的人們相互交往,但是在哥倫布和麥哲倫的偉大探險之后,人類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來于各個大陸之間。)

  在哥倫布、麥哲倫之前,各個洲居住的人們有沒有來往呢?是怎樣來往的?(有來往,主要是通過陸地上的道路。)教師要啟發學生聯系到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將的絲綢、瓷器等帶到了阿拉伯國家,然后又帶到了歐洲,溝通了東西方文明。

  比較一下陸地交流與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儀,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從到埃及、從到歐洲、從歐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達的,因此往往要通過許多國家一次次交易,價格會越來越貴,而且如果某個國家或地區有戰爭,交流很容易中斷。其次,用來交換的物資數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沒有火車、飛機的時代,一艘木船也可以運送幾千千克的物資。但如果是陸地交流,只能用馬、駱駝等,是無法與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過去騎馬每天最多走幾百里,而且晚上必須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幾個人輪流工作就可以晝夜航行等。)教師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給人類帶來了什么?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教科書第46~47頁的內容得出答案。

  為什么本課題的名稱是“血與火的時代”?(歐洲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掠奪財富、販賣奴隸、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給非洲、美洲、亞洲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3.教師要點,布置家庭作業。

【《品德與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小學品德教案02-12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11-25

《品德與社會》教案03-08

品德與社會小學教案02-12

《品德與社會》教案范文01-28

品德與社會教案06-29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的優秀教案11-21

《品德與社會》優秀教案03-08

品德與社會教案08-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免费播放AV片 | 亚洲乱码AV乱码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高清看片欧美灰色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 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