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認識球體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認識球體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認識球體教案1
設計思路:
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的設想即來源于本班幼兒的興趣—-愛玩弄一些球類玩具。為了讓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中進行探究,活動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會滾動的的廢舊物品,同時根據本班幼兒喜歡探索及游戲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玩游戲為主線以動手操作為探索過程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認識球體,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征。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體。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籃球、足球各1只,圓鏡子一面,一圓硬幣2-3枚,玻璃球2—3扣子2-3個,圓卡2-3張。
學具:幼兒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圓卡1個。)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導入課題。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玩的游戲叫《小孩小孩真愛玩》,在游戲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細觀察物品,找出它們的不同,好嗎?”
二、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
1、幼兒自由觀察學具物品,并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小結:像圓形卡片一樣的東西都是圓圓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樣的東西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
三、了解球體特征。
1、繼續以游戲形式請幼兒自由操作。(“現在就請你們都來摸一摸、比一比、滾一滾這些東西,看你能發現什么?”)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并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東西能向不同方向滾動。
3、教師小結:扁圓形的東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滾動;而球狀的東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所以我們把能向任何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叫做球體。
4、師生共說兒歌,理解球體的特征。
“球體球體圓溜溜,那邊看它都是圓,球體球體圓滾滾,哪邊推它都能滾。
四、鞏固對球體特征的認識。
1、分類:將扁圓形物體與球體物體分類。
2、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五、區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知道球體屬于立體圖形。
六、延伸活動
觀察幼兒用書的圖例,找一找哪個不是球體,想一想它們為什么不是球體。
活動反思:
《指南》之科學領域中強調“在尊重兒童認知發展的前提下開展數學教育”,對孩子而言行動和經驗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本次數學活動是通過孩子的操作,讓孩子逐步理解扁圓形和球體的不同,從而認識球體;在此基礎上,又通過分類、講講生活中的事物,擴展了孩子的思維;最后,通過尋找不同類使活動進入高潮。在整個活動中,我尊重每位幼兒的人格,讓孩子和我處于平等的地位,讓他們盡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盡管我的語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講解傳遞,但最主要還是一些試探性的提問和商談式的建議,目的是為了引出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兒的行為。所以不管是傳遞、示范還是提問,其目的都在于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表達創造積極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情緒。每個活動總有不足之處,在孩子滾動小球時,有的滾到了地上,于是孩子們高興地滿地跑,現場一時比較騷亂,最后雖然安靜下來但顯然孩子們還不盡興,所以我設想,如果能將這節課改成室外課,讓孩子們玩各種球類物及扁圓的物體,如體育球類,輪胎,油桶,滾環及各種圓柱體物體,或類似球體的東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積累的經驗會更加扎實有效,只不過這樣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控制活動的應對能力和張力,值得嘗試嘗試。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認識球體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了解球體的主要特征。
2.比較、發現球體和圓形的不同,并樂意表述自己的發現。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玻璃球、飛盤、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盤、圓環、硬幣、瓶蓋等及其圖片,筆和記錄表。
2.環境布置:圓圓世界--擺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種球體物品及圓環、光盤、飛盤、硬幣、瓶蓋等。
活動過程:
(一)以"圓圓世界"導入活動,教師ppt展示圖片,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進入一個"圓圓世界",看看這個世界里都有什么東西?它們哪里一樣?
(二)引導幼兒在"圓圓世界"里邊玩邊探索,初步感知球體的特征。
1.介紹玩法和記錄要求;老師把他們請到了教室,待會兒小朋友們滾一滾,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是不是都可以滾,如果可以滾的就在這個圖示下面"√",不能滾的就打"×"。
2.幼兒選擇"圓圓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師觀察、引導他們;把玩的結果記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玩的結果: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滾的?哪些東西是不可以滾的?
4.小結:原來,"圓圓世界"里的東西都可以滾。
(三)再次探索,進一步感知球體的特征。
1.師;"圓圓世界"里的東西都可以滾,但可以隨便滾嗎?請小朋友們再去滾一滾,玩一玩這些東西。操作時請按照記錄表上的圖片指示進行,并且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再次探索,教師觀察、引導幼兒;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結果。
4.小結:從各個方向來滾、滾來滾去都不會倒的這些東西,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
(四)引導幼兒找一找生活中的球體物品。
1.師幼交流:找一找我們的周圍有哪些東西是球體(如柜子上的地球儀等)。
2.師展示ppt,介紹生活中的球體及其作用,。
師:老師也找了一些球體,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它們為什么要做成球體?。
3.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球體物品。
師:回家以后你們再去找一找球體的東西,看一看這些東西有什么作用,會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于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質課認識球體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認識球體教案12-08
大班《認識球體》數學教案10-17
《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0-28
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1-06
《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1-05
認識球體大班教案11-14
認識球體大班數學教案11-30
《認識球體》大班數學教案12-13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球體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