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的教案模板(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的教案模板(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的教案1
教學課題
第4課:團團圓圓過中秋
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
教學課時
二課時
備課教師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
2、制作月餅,感受與教師、同伴共慶佳節的快樂,萌發愛教師、同伴的情感。
3、對中秋節有初步的了解,幫助學生了解關于中秋節的相關資料,收集中秋月的詩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了解秋天里的節日和習俗。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
教學、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激學法、補學法、實踐法
學習方法: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及手段
多媒體課件彩泥
教學流程
動態修改部分
第一課時
一、導入(3分鐘)
1.出示月餅圖片,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2.你在什么時候吃過他
3.聽音樂《爺爺給我打月餅》,引起學生對中秋節的回憶。
揭示課題:我們一起了解中秋節《團團圓圓過中秋》
二、授新(23分鐘)
(一)中秋節的來歷
1.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節的傳說,和中秋節的意義
2.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呢?
3.結合14頁圖,了解世界各地人們是怎么過中秋節的?
(二)中秋節,團圓夜
課件出示15頁的插圖,引導學生獨立讀課文
討論:中秋節具有怎樣的意義?
三、 總結(2分鐘)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2分鐘)
1.中秋月詩詞大會
月亮是中秋節的標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們賦予相思和團聚的意義,你知道哪些寫月的古詩詞呢?我們來比一比吧
2.制作月餅,開展中秋慶祝活動。
制作月餅,感受與教師,同伴共度佳節的快樂。
3.向父母收集還有哪些秋天的節日。
第二課時
一、導入(2分鐘)
上節課學習了什么?
中秋節是在哪個季節的節日?
這節課我們學習“秋天里還有什么節日”。
二、授新(36分鐘)
(一)誰能說一說你收集到秋天的哪些節日了
1、九月九日重陽節
2、新年
3、元旦
(二)了解重陽節意義及其習俗
1.重陽節又叫敬老節(課件出示16頁下小故事)
2.你們怎么過重陽節
3.出示關于重陽節的詩句,了解重陽節的習俗
(三)少數民族特色節日
1趕秋節
2望果節
你還知道關于秋天的哪些節日?說說看
三、總結(2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板
書
設
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中秋節團圓夜
重陽節敬老節
二次備課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引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欲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應走下講臺,在各組之間穿梭,解惑釋疑。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觀察小組中的那些弱勢群體,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懷和指導。在展示成果時,根據話題的難易度,讓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
教學反思:
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情感激發,這種清感激發就是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該從知識、情感、意念三個方面塑造學生。語言本身就具備表情達意的工具性特征,因此,在課堂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有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有情感的溝通。對學生出現的與教師所提問題無關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評判,教師應注重保護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獨立性。
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的教案2
一、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時間:
20xx年某月某日
三、活動準備:
蘇軾的《水調歌頭》背景音樂、中秋故事、圖畫、月餅
四、活動過程:
中隊長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中秋節的由來
(1)中隊長:隊員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盤、像圓餅。)
(2)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老師: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么日子?(每個月的十五日左右。)
(3)說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4)小結:隊員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征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于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為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1)中隊長引: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
中隊長: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講。
(2)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隊員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二、中秋佳節話月餅
品嘗月餅,感受月餅的香甜。
中隊長:你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
引出——吃月餅、送月餅
2、舉辦月餅宴
中隊長:中秋節,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餅?往年你和誰一起吃月餅?(吃月餅表示團圓;和家里人一起吃;還和好朋友一起吃。)
三、中隊輔導員總結
隊員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中秋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雖然大家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愿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
結束語:(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
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傳統故事、傳統活動,知道中秋節歷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圓”的原因,培養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興趣,感受親情。
2、正確對待中國傳統節日和外國節日,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文化娛樂活動,針對如何更好地慶祝中秋節的論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3、從不同途徑搜集節日的信息,對中秋節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中秋節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中秋月圓”的原因。
2、體會節日背后的歷史含義和文化底蘊,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3、對民族傳統佳節產生進一步了解和參與慶祝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
搜集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民風民俗、名言佳句。
活動安排
1、活動主題:月到中秋分外圓
2、活動對象:全班學生
3、活動時間:9月xx號下午第二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節。時在夏歷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與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并稱四大傳統佳節。中秋節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兩漢時已具雛形,時在立秋日;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據傳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節日的形成與“唐明皇夢游月宮”的故事有關。八月是作物收獲季節,慶豐收、賀團圓,“花好月圓人壽”便成了中秋節的主題。中秋節闔家團圓,月亮升起時,獻月餅、瓜果以祭月,古風延續至今
圓圓的月亮象征著團圓,中秋節也是中華民族象征著團圓的傳統節日。所以,我們把圓月和中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
二、聯系自己,暢談中秋感受:
1、過渡:中秋節為什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為什么常借中秋節月亮最圓時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與親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們又是怎樣來慶祝中秋節的呢?帶著這些問題,繼續我們的探究學習。
2、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將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現出來,說說我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學生講述對中秋節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過節方式。)
①教師啟發引導:爸爸、媽媽為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贈送月餅,全家團聚。)
②思考: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表達一份孝心。)
③小組討論: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才能體現對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長輩,爭獲孝敬章)
3、小結:你們的中秋節過得真有意義,令人難忘。
三、了解來歷,感受中秋節悠久歷史
1、師: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關于中秋節的資料,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2、學生交流中秋節來歷。
嫦娥奔月的故事;唐明皇想念月宮;谷物豐收,人們拜祭;
3、小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民間傳說很多,究竟哪個更準確,我們已無法證實了。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唐朝初年,中秋節就成為固定的節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已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思考:每個月的農歷十五都有圓月,為什么把中秋節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說說你的想法,
5、小結: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陽直射赤道),空氣中水汽較少,透明度較好,月亮便顯得特別明亮。又因為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三、了解習俗,感受中秋節的文化底蘊
1、師:作為傳統佳節,中秋節有好多慶祝的方式。
①說說全國各民族人民是怎么來慶祝中秋節的?
②把收集到的材料合作交流。
2、有關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1) 嫦娥奔月
(2) 朱元璋起義
(4) 月餅典故
(5)傳 統 習 俗
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感恩節的來歷。
2、知道我國與西方國家的民俗節日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3、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濃濃的親情,體味團圓的快樂。
4、在活動中,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勇于實踐的意識和行為。
活動準備:師生共同搜集有關感恩節和中秋節的相關資料,并加以整理。
有關中秋節的古詩。
“感恩節”小品
親手制作一張中秋節的賀卡
家長給孩子的中秋祝福。
活動過程:
師: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在古時候,各個國家都有各自慶祝豐收的方式,并把這天定為自己國家的民俗節日。你們看,在美國大家是這樣慶祝的:(小品表演)
師:從小品里你們知道他們在過什么節?(感恩節),在我們中國也有一個與美國的感恩節類似的節日是------中秋節
下面就請大家拿出你搜集的有關這兩個節日的資料進行比較。(來源、時間、習俗、引申)
美國的古人為感激上帝的恩賜而有了感恩節,中國的古人為祭拜月亮而有了中秋節。這兩個節日雖都有各自不同的習俗,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美國的感恩節,還是中國的中秋節都是合家團聚的節日,都是懷有對遠方親人深深思念之情的節日。
師:我國著名的詩人李白就曾在異鄉對著天空中的那輪明月抒發了自己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這首詩就是--------
(靜夜思)(齊誦)
師:中秋的圓月常常會勾起人們的思鄉之情,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詩篇。今天,我們教室墻上也貼了許多跟中秋有關的詩句,請家長與孩子們一起來一個(中秋古詩對對碰)(音樂起)
1、請在座家長和同學每人摘取一條。
2、請在規定時間內找到詩的另一半。
3、完成后請兩人合作吟誦。
師:一曲曲感人的詩篇滲透著濃濃的親情,現在親人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手拉手把心貼得更近。(游戲:猜手)
1、請五位同學上臺在幕布后入坐,從幕布后伸出一只手。
2、請這五位同學的家長上臺找到并拉住你孩子的手。
師:大手牽著小手已經走過整整十年,我們與親人間彼此的默契已經無需語言的交流,是親情把我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面對親人我們同學是不是有好多話要說。
(學生發言——這是本次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
師: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在大人看來好象算不了什么,可能有些家長早已忘記,可是它卻深深地埋藏在孩子們的心底。您的恩情孩子們遲早都會報答,請家長也乘此機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些什么。(家長發言)
我們還有好多同學的家長雖然沒能到場,但也送來了祝福,帶來了對孩子的殷切希望。請家長沒有到場的同學開啟家長給你們的信,如果愿意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師:句句話語滲透著濃濃的愛意,聲聲祝福溫暖著我們的心。千言萬語并為一句話,最后,讓我們為自己的親人送上一份自己親手制作的中秋節的禮物!在佳節時分就讓這份小小的禮物收藏款款深情,傳遞給你的親人。(音樂起 送賀卡)
總結: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又到中秋這個傳統的節日了,讓我們共同期待月圓人團圓,盼望真愛滿人間。
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的教案5
一、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5日
三、活動準備:
蘇軾的《水調歌頭》背景音樂、中秋故事、圖畫、月餅
四、活動地點:
四(5)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老師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 中秋節的由來
(1)主持1:同學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盤、像圓餅。)
(2)、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主持2: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么日子?(每個月的十五日左右。)
(3)、英文介紹中秋節。
主持2:你們知道外國人眼中的中秋節是怎么樣的么?
(4)、中秋知識問答
主持1:同學們都說得很好,還有很多關于中秋節的知識,你們知道么?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1)主持1: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師: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導學生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說,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
主持2(小結):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3、學生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主持1: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現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主持2: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出示圖片1
主持1: 我們來看這幅畫,同學們腦中有沒有最佳的詩句來配這幅畫中的情景。
——(李白的《靜夜思》)
學生齊背《靜夜思》。
(2)、主持2:中國畫詩書畫印融為一體,這幅中國畫書畫印都有,惟獨缺詩,我們給它題首詩,使它變得更完整。
(學生發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選自李白《月下獨酌》)(你們知道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話出自誰人之口嗎?
(3)對了,幾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個夜晚,正是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出自這首詞。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絕妙好詞。
(4)有感情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學唱蘇軾的《水調歌頭》
三、 中秋佳節話月餅
1、品嘗月餅,感受月餅的香甜。
老師:學生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
(1) 引出——吃月餅、送月餅
月餅的外形——圓,象征團圓,表達合家團圓。
餅中有餡,表面有花紋,花紋主要有月亮、桂樹、玉兔等在圓中表達美好的愿望。現代的花紋設計更是各異,別致。(欣賞月餅圖片若干張)
四、月亮知識殿堂
1、老師:在這一天,最大主角就是月亮了,關于月亮的知識你知道么? 看圖識月亮 五、老師總結
同學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中秋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雖然大家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愿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某某中隊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
結束語:(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快樂,也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感謝每個學生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的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學生自帶水果和月餅活動形式: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向學生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學生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師:孩子們,明天我們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嗎
學生自由交流。
師:每年的農歷8月15日中秋節,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教師小結: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它的衣裳總是穿不上。
三、談話品嘗:
1、教師提問:中秋節吃什么
2、分享:
【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教案09-06
小學班會主題教案03-30
小學主題班會的教案08-19
小學中秋節主題班會教案模板09-22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精選07-14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06-08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03-31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03-16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 精選07-14
小學元旦主題班會的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