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問題》教案

時間:2022-10-24 17:36:55 教案 我要投稿

《相遇問題》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遇問題》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遇問題》教案(通用20篇)

  《相遇問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

  (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難點:理解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兩地的距離;相遇時間為兩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時間。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頭列式并計算:

  小明每分走50米,小華每分走60米。

  (1)小明5分走多少米?(50×5=250(米)。)

  (2)小華5分走多少米?(60×5=300(米)。)

  (3)小明、小華5分共走多少米?(①50×5+60×5=550(米);②(50+60)×5=550(米)。)

  (4)小明5分比小華少走多少米?(①60×5-50×5=50(米);②(60-50)×5=50(米)。)

  2.小結:行程問題的三量關系是什么?(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相遇問題。

  (1)請兩名同學到教室前邊迎向走,相遇為止。

  (2)同學們注意觀察并說出他們是怎么走的?(同時,從兩地,相對而行。)

  (3)再走一遍,注意觀察兩人之間的距離有什么變化?(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最后變為零。)

  教師:當兩人之間的距離變為零時,我們就說兩人“相遇”。

  具有“兩物、同時從兩地相對而行”這種運動特點的行程問題,叫做行程問題中的“相遇問題”。(板書:相遇問題)

  (4)相遇問題與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有什么不同?(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是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相遇問題是研究兩個物體同時運動的情況。)

  2.準備題。

  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1)學生打開書,看線段圖填表。

  走的時間/張華走的路程/李誠走的路程/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現在兩人的距離

  (2)同桌二人用一把尺子、兩塊橡皮合作演示張華與李誠的行走過程,并說出每過1分后,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現在兩人的距離。

  (3)思考:

 、俪霭l3分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出發3分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零。)

  說明3分后,兩人相遇了。

 、趦扇怂呗烦痰暮团c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現在兩人的距離=兩家的距離。當3分后,兩人相遇時,即兩人之間的距離為零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就與兩家的距離相等。)

  小結: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就是兩家的距離。

  3.學習例5:

  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1)此題是不是相遇問題?怎么看出來的?

  (2)學生用學具演示小強和小麗的行走過程。

  思考并討論:

 、傩iT口是否在兩家的中點?為什么?(小強的速度比小麗的慢,相遇時離小強家較近。)

 、诟鶕}意畫出線段圖。

 、蹆扇4分后在校門口相遇,說明他們兩家相距的米數正好是什么?(4分后相遇,說明他們兩家相距的米數正好等于4分所走的路程的和。)

  (3)怎樣求兩人4分走的路程和呢?

  學生列式計算,并講解。

  解法1:

  答:他們兩家相距540米。

  解法2:

  重點理解第二種解法。

 、賰扇送瑫r走1分,他們之間的距離有什么變化?(學生演示學具,縮短了65+70=135(米)。)

  1分后縮短的135米,叫什么呢?(小強的速度+小麗的速度=速度和)

  ②2分后縮短了幾個速度和?(學生演示學具)

 、3分后縮短了幾個速度和?

 、4分后縮短了幾個速度和?

  小結:速度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和。

  (4)比較以上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哪種解法簡單?為什么?

  討論得出:

  區別:從數量關系上看,第一種解法是用兩人各自的速度乘以時間,得出兩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第二種解法是根據兩人同時出發后相遇,所走時間相同,可以先算出兩人每分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先求“速度和”,再乘以時間。

  聯系:從數學知識上看,兩種解法的算式之間的聯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第二種解法比較簡便,它是第一種解法的簡便運算。

  (三)鞏固反饋

  1.P59“做一做”。

  (1)學生獨立解答后,分析解題思路,訂正。

  解法1:54×5+52×5=270+260=530(米)。

  解法2:(54+52)×5=106×5=530(米)。

  (2)用哪種方法解答?((44+52)×2.5=96×2.5=240(千米)。)

  2.研究 P61:2。

  (1)思考:這題是不是相遇問題?它與相遇問題有什么不同?(相遇問題:相對而行;而此題:相背而行。)

  (2)怎樣解答?((44.5+38.5)×3=83×3=249(千米)。)

  為什么解答方法與相遇問題相同?(相遇問題:兩車之間距離在縮短;相背問題:兩車之間距離在擴大。所求路程都是兩車在相同時間內所行路程的和,所以解答方法相同。)

  3.將例題改編成:

  (1)如果同時行5分,會出現什么情況?此時兩人相距多少米?

  (65+70)×(5-4)=130(米)。)

  (2)如果4分后兩人還相距150米,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65+70)×40+150=690(米)。)

  (3)如果小強先走2分后小麗才出發,經過4分相遇,兩家相距多少米?

  (①(65+70)×4+65×2=670(米);②65×(4+2)+70×4=670(米)。)

  4.課后作業;P61:1,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相遇問題是研究兩個物體同時運動的情況,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是多種多樣的。相遇問題關鍵是要弄清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的變化情況。由于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運動的變化特點。因此在復習了行程問題的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后,通過兩名同學的表演,引導學生觀察、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又多次通過用學具演示及同桌的合作,不僅使學生理解了什么是相遇,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兩地的距離及相遇時間為兩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時間這一教學難點,還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后,又出現了各種變化情況,有利于防止學生死套公式,形成思維定勢,提高學生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

  解法1:

  小強所走路程+小麗所走路程=路程和

  65×4+70×4

  =260+280

  =540(米)

  解法2:

  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和

  (65+70)×4

  =135×4

  =540(米)

  答:他們兩家相距540米。

  《相遇問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探究發現“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確解答求路程的實際問題。

  2、感受“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間的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判斷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掌握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用列表、畫圖的方法整理題目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回答下面各題并說出數量關系。

 。1)小明每分鐘走70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2)小芳每分鐘走60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學生回答并說出數量關系,教師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2、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第68頁例題7情境圖。

 。2)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

  請兩名學生到講臺前演示當時的情境。

  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并思考:他們在出發的時間、地點、方向上有什么特點?

  追問:他們的距離有什么變化嗎?

 。3)導入:這兩個同學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最后兩人在途中相遇,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相遇問題”。(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收集信息。

  請同學們再次閱讀題目,觀察情境圖,說說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分別是什么。

  已知條件:小明每分鐘走70米;小芳每分鐘走60米;經過4分鐘兩人相遇。

  所求問題: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整理信息。

 。1)引導:我們找到了這么多信息,想一想,我們學過了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呢?(列表、畫圖)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把這些信息整理出來?

  (2)學生自主進行信息整理。

  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3)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進行整理,教師投影展示學生的線段圖或表格,組織進行評議和訂正。

  畫圖整理:

  70米70米70米70米60米60米60米60米

  小明家小芳家

 ?米

  列表整理:

  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70米走了4分鐘

  小芳從家到學校每分走60米走了4分鐘

  3、分析解題思路。

  提問:你能根據整理的結果,分析數量關系并確定先算什么嗎?

  思路一:小明走的路程加上小芳走的路程就是他們兩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分別算出小明和小芳走的路程,再把兩個人走的路程相加,就是他們兩家相距的路程。

  思路二:兩人4分鐘一共走的路程,就是兩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算兩人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相遇時間”就等于總路程。

  4、解決問題。

  學生根據以上兩種解題思路,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

  組織匯報交流。

  解法一:70×4+60×4

  =280+240

  =520(千米)

  解法二:(70+60)×4

  =130×4

  =520(千米)

  5、觀察比較,感受聯系。

  提問: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交流:

 。1)兩種方法的得數相同,可以用什么符號將它們連起來?

  (2)觀察等式,你想到了哪個運算律?

 。ǔ朔ǚ峙渎桑

  6、回顧反思,交流體會。

  提問: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交流體會:畫圖和列表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題意;線段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要注意尋找不同解法之間的聯系。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69頁“試一試”。

  這道題是例題7的補充,題中一個向東走,一個向西走,可以理解為是“相背而行”,“相背而行”求總路程的方法和“相遇問題”求總路程的方法相同。

  2、完成教材第69頁“練一練”。

  這道題和例題7相似,進一步鞏固畫線段圖整理信息的策略,加深對“相遇問題”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70頁“練習十一”第2題。

  這道題是“工程”問題,也可以用“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來思考,“第一隊每天開鑿12米”可以看作是第一隊的速度,“第二隊每天開鑿15米”就看作是第二隊的速度,“經過8天正好鑿通”可以看作是相遇時間,“這條隧道長多少米”看作是總路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相遇問題》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1.注重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索源泉。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的熱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同時,在本課時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創造的過程,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去探索。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難點是梳理數量關系,為了突破這個難點,運用學具動手演示相遇的過程,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初步理解相遇問題;根據實際的路線圖,抽象出線段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進而列出方程,建構數學模型,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玩具小汽車 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星期天,淘氣要到笑笑家去玩,這是他們的電話錄音。

  淘氣:喂,是笑笑嗎?我今天想到你家去玩,路不熟,你能接我一段嗎?

  笑笑:好的,我去接你,咱們8點同時出發,不見不散。

  淘氣:好的,一會兒見。

  師:誰能說一說淘氣和笑笑在電話里說的是什么事?

  預設

  生:淘氣要到笑笑家去玩,笑笑要去接他。

  課件出示教材71頁情境圖。

  1.學生自己觀察情境圖,交流獲得的數學信息,理解題意。

  (1)淘氣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2)淘氣的步行速度是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是50米/分。

  (3)兩人同時從家出發。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全班交流“相遇”的意思,讓學生在講臺上演示。引導出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

  3.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設計意圖:有趣的導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先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學生的操作演示體會相遇問題的特點,有利于把感性認識向抽象思維過渡,深化了對相遇問題的理解。

  ⊙探究新知

  活動一: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

  1.讓學生根據信息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想法。

  預設

  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2.解決相遇問題一般利用線段圖來幫助我們分析,你能把這條路線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嗎?同桌合作畫線段圖后全班展示。

  活動二:思考并解決“出發后多長時間相遇”。

  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1)小組內討論,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并全班匯報。

  預設1

  笑笑走的路程+淘氣走的路程=總路程(840米)。

  預設2

  (笑笑的速度+淘氣的速度)×相遇時間=總路程(840米),也就是“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預設3

  因為“路程÷速度=時間”,所以,先算出兩人的速度和,就可以用“路程÷速度”求出相遇時間。

  (2)列式解答。

  綜合列式:840÷(70+50)=7(分)

  (3)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設出發后x分相遇,那么淘氣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相遇問題》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探究并掌握解決相遇問題的方法,并能正確解答相遇問題。

  2.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養成認真分析問題以及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構建數學模型。

  教學難點:理解相遇問題的基本特征,構建“速度和×時間=總路程”這一數學模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平時你是怎樣上學的?

  你知道自己家到學校有多遠嗎?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奧運會在青島舉辦期間,每天到棧橋游玩的人很多,這一天小萍和小明也去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情況吧。(出示課本46頁第三個紅點信息圖)

  師:仔細閱讀信息圖中的信息,說說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他倆經過6分鐘在棧橋相遇了……

  師: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就是相遇問題。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初步感知,理解題意

  讀題,問:你從題中知道了什么信息?(生匯報師補充完成線段圖)

  問:例題與復習題有什么不同?

  復習題是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而今天例題研究的是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

  2、學生表演,加深理解

  同時:同一時間、一齊開始。

  相遇:在棧橋相遇上或碰面。

  相距:小萍家和小明家的距離是多少米。

  學生上臺表演,師問:小萍,你走了幾分鐘?小明,你走了幾分鐘?你們同時走了幾分鐘?也就是從開始到相遇,經過了幾分鐘?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小組交流,探索方法

  四人小組交流想法,要求:

  ①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②說清楚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③記住用手指指著你列的式子說。

  匯報:注意讓學生說清楚①你是怎樣列式的,②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學生出示,自己講解,師板書。)

  第一種方法:小萍6分鐘走的路程+小明6分鐘走的路程=兩家相距的路程

  65×6+75×6

  =390+450

  =840(米)

  小結: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知道兩家相距的路程,其實包括哪兩部分?

  第二種方法:兩人每分鐘所走的路程和×走的時間=兩家相距的路程

  (65+75)×6

  =140×6

  =840(米)

  多媒體演示,介紹:1分鐘,她們一共走了1個(65+75)米;2分鐘,一共走了2個(65+75)米;6分鐘,一共走了幾個(65+75)米?走完6個(65+75)米她們就相遇了。

  小結: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兩人每分鐘所走的路程和,再求出兩人6分鐘所走的路程和。

  提醒:做解決問題最后別忘了作答。

  2、看書質疑,提高認識

  師:類似這樣的題目,我們稱為相遇問題,看書本P46,再想一想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質疑:(65+75)×6中沒有小括號,行嗎?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我們要注意每一道題都有它不同的解決方法,不要因為一時想不到而氣餒,我們應該要認真去讀懂題,分析清楚,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題目就會迎韌而解。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練一練

  師:同學們學會了嗎?下面老師就來考一考大家,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出示題目)

 。1)、小方和小麗同時從家出發,經過6分鐘兩人在少年宮相遇。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如下圖所示)

 。2)、兩列火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開出,5小時后相遇。甲車每小時行11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100千米。甲、乙兩地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指兩名“學困生”上臺板演,其余同學做在練習本上。

  師:比一比誰做題最認真、最細心,書寫最端正!(教師臺下巡視有無典型錯誤)

  2、議一議

 。1)更正

 、儆^察。師:做完的同學認真看黑板上同學做的和你是否一樣。

 、诩m錯。師:和黑板上同學不一樣的請舉手。c名讓學生上臺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在原題旁邊更正,不要擦去原來的)下面的同學如果你發現自己錯了,在下邊要及時改正過來。

 。2)討論

  師:到底誰對誰錯呢?下面咱們來評議一下。

 、傧仍u議第一題。師:第一題是對還是錯?為什么對?錯在哪里?重點分析對比兩種不同算法。

  追問:每一步求的什么?如:70+60求的是什么?乘6表示什么意思?

 、谠u議第二題。師:第二題是對還是錯?為什么對?錯在哪里?重點分析對比兩種不同算法。

  追問:每一步求的什么?如:110+100求的是什么?乘5表示什么意思?

 、墼u價黑板上的板演。師:誰做對了而且寫也字得漂亮?(可實行等級評價或分數評價)

  ④同位互改,調查統計。師:下面的同學同位之間互相批改一下。做全對的同學請舉手;做錯的同學請舉手,說一說你怎么錯的?(指名說一說)請做錯的同學抓緊時間訂正一下。

  3、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咱們學習了相遇問題,誰能總結一下相遇問題方法?(個別學生說)

  4、作業

  師:下面咱們就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比一比誰做題最認真、最細心、書寫最整潔!

  作業:配套練習冊相關內容。

  練習:課本第47—48頁“自主練習”第3題、第6題。

  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

  解法1:65×6+75×6解法2:(65+75)×6=390+45=140×6

  《相遇問題》教案 篇5

  第2課時相遇問題

  年月日編號: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2、理解相向運動中求相遇時間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說一說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2、應用。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200千米要行幾小時?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師:數學與交通密切相聯。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創設“結伴出游”的情境。

  淘氣和笑笑相約出去游玩。

  3、引導學生找出有關的數學信息,解決第一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時讓學生根據信息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4、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第三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主要是要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關鍵是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三、試一試

  先讓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系,并嘗試用方程解決問題,再組織學生交流。說說怎樣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并列出方程。

  四、練一練

  1、第1題,先觀察圖上的信息,讓學生估計在何處相遇,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2、第2題,先獨立完成,然后選幾題讓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五、知識回顧,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相遇問題》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青島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第46—48頁的“相遇問題”,是在學習簡單行程問題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內容,情節、數量關系比以前學的內容復雜。教學時,要啟發學生抓住題目中主要的數量關系,聯系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教學中要緊緊地抓住對“速度”、“相遇時間”、“路程”這三個量之間的相依關系的理解。通過可逆性改編、變化題目中情節,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逆向思維的能力;及綜合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突破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如“速度和”、“相向”、“相遇”、“同時”等?梢酝ㄟ^學生生活實際,通過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學生對這些概念理解了,有利于進一步理解題目的情節,并掌握數量之間的關系。 在教學中還要充分發揮準備題的作用,運用舊知識遷移,學會新知識。過去學習過一個物體走完一段路的行程問題,相遇問題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的,它的特點是由兩個物體同走一段路,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相遇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二、設計理念:

  本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重了學生的參與,注重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教學跟隨學生的學習過程,緊貼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

  2.掌握“相遇問題”應用題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建立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和、相遇時間和總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關鍵:

  使學生弄清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

  四、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準備采用如下教法:

  復習鋪墊法 直觀演示法分組討論法啟發講解法練習鞏固法 這樣通過多種教法的交叉進行,相信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的方法掌握知識,學會知識的遷移、類推。

  教具準備:計算機及輔助軟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設疑

  1.口答:一架飛機平均每小時飛行600千米,從甲地飛往乙地用了4小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師:誰會用一個數量關系式來回答?能把其它幾個關系式也說出來嗎?

  看來大家對過去的行程問題學得很不錯,為自己鼓鼓掌,也對各位和我們一起學習討論的老師表示歡迎!

  這一道題用幾個速度和走完全程?

  小結:相遇應用題通常有兩種解法,第一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種是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ò鍟核俣群汀料嘤鰰r間=總路程)

  四、拓思創新

  1.兩個郵遞員同時從相距30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騎摩托車的速度是800米/分,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00米/分。經過幾分鐘兩個郵遞員相遇?

  這道題與剛才研究過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6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5分后相遇.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多少米?

  3.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6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5分后相遇.乙每分行50米,甲每分行多少米?

  這兩道題是怎樣求一方速度的呢?

  根據 路程÷時間=速度和

  速度和一方速度=另一方速度

  4.小紅和小剛同時從兩家出發,小紅每分鐘走38米,小剛每分鐘走45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距100米,小紅和小剛家相距多少米?

  這道題中的兩人相遇了嗎?

  5.甲乙兩人同時從M地相背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5分后他們相距多少米?”

  這道題什么發生了變化?你覺得還可以用今天學的方法做嗎?

 。ㄟ@是運動的雙方方向上發生了變化,可數量關系并沒有改變,因此,解題方法完全相同。像這樣運動雙方某一方面發生變化的譬如時間有先后的變化等等以后我們在研究。)

  五、小結:談談這節課你又獲得了哪些知識?

  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都是兩個人走路呀、騎車呀這類問題,它還能不能研究其他問題呢?還可能研究哪些問題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老師想在下一節課中得到你們的答案。

  《相遇問題》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自主解決相遇問題和一般三步混合運算的過程。

  2.能力目標: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會解決簡單的相遇問題,會進行小數一般三步混合運算。

  3.情感目標:能對問題中的數學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會解決簡單的相遇問題,會進行小數一般三步混合運算。

  四、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會解決簡單的相遇問題,會進行小數一般三步混合運算。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請兩名學生到前面表演,先表演同時向前走,再表演相對而行,請其他同學評價,特別關注對“同時”、“相對”等詞語的理解。

  2.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并板書:相遇問題。

 。ǘ┲v授新課

  1.出示PPT,客車和貨車的圖片,并表示出行駛的方向和相關信息,提出問題:“經過4小時相遇”是什么意思?

  2.討論:經過4小時相遇是什么意思?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理解相遇的含義,

  然后出示線段圖和表示相遇的動畫解釋此問題. 最后總結:兩車之間的距離為0千米就是相遇了。

  3.提出“北京和鄭州相距多少千米”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嘗試解決。

  4.教師介紹“速度和”,“相遇時間”等詞,鼓勵學生總結相遇問題中速度和、相遇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式,歸納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讓學生比較兩綜合算式,說一說哪個算式比較簡單。

  在解決問題、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并理解數量關系。

  方法一:

  甲行的路程=甲的速度×時間

  乙行的路程=乙的速度×時間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總路程

  方法二:

  甲和乙的速度之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方法一:

  92×4=368(千米)

  80×4=320 (千米)

  368+320=688(千米)

  方法二:

  (92+80) ×4

  =172×4

  =688(千米)

  方法三

  92×4+80×4

  =368+320

  =688(千米)

  1.出示PPT,讓學生了解數學信息和問題,然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2.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結果.如果學生沒有提出列表法,教師可作為參與者介紹。

  3.歸納求相遇時間的數量關系式.先讓學生說一說綜合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再鼓勵學生總結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

  相遇時間=路程÷速度之和

  315÷(42+63)

  =315÷105

  =3 (小時)

  用列表法為學生演示。

 。ㄈ┲仉y點精講

  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北京和鄭州相對開出,經過4小時相遇。

  北京和鄭州大約相距多少千米?

  解:

  例

  自主練習

  甲、乙兩車同時從停車場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駛49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52千米,4.2小時后,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ㄋ模w納小結

  甲行的路程=甲的速度×時間

  乙行的路程=乙的速度×時間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總路程

  甲和乙的速度之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ㄎ澹╇S堂檢測

  兩個工程隊合挖一條690米的水渠,同時各從一端開工,第一隊每天挖14.8米,第二隊每天挖15.2米,這條水渠要用多少天才能挖通?

  六、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

  方法一:

  甲行的路程=甲的速度×時間

  乙行的路程=乙的速度×時間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總路程

  方法二:

  甲和乙的速度之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七、作業布置

  小強和小青家相距520米,他們同時從家中出發,幾分鐘能相遇?相遇時離誰家近一些?

  八、教學反思

  《相遇問題》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研究學習,幫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及特點,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會解決相遇求路程的問題。

  2、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質疑水平。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4、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1、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會解決相遇求路程的問題。

  2、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復習導入

  談話:從你家到學校的路同學們都很熟悉了,那你能說一說從你家到學校的路程是多少嗎?怎樣能知道呢?(指名學生說)

  學生發言交流。

  教師點撥:用速度時間=路程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理解相向而行、相背而行

  1、教師:如果找你的一個好朋友來,你們兩人合作,怎樣走能計算出路程?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說出兩種方法:

 、僖蝗藦募依镒撸蝗藦膶W校走,一直到兩人相遇,兩人所走的路程相加。

 、趶膬傻刂g一人走到學校,一人走到家,所走的路程相加。

  結合兩種方法,借助手勢,幫學生理解相向、相背的含義。

  2、課件演示:

  同學們仔細看,把你看到的和同學們說一說。

  小組交流,小組匯報。

  出示線段圖,教師點撥: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相遇了。(板書:兩地 同時 相向)

  接著看,把看到的和同學們說一說。

  小組交流,小組匯報。

  出示線段圖,教師點撥:兩輛汽車同時從同地出發,向相反的方向行駛,各自走了一段路。(板書:同地 同時 相背)

 。ò鍟 )

  相向而行、相背而行都屬于相遇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相遇問題的知識。(板書:相遇問題)

  問你想研究哪一種運動方式?看到這兩種運動方式,你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說。

  3、教師: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相遇求路程的問題,要求路程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指名說:速度和時間,F在,小組合作編一道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然后再解答出來。

  小組編題解題。(指做的最快的一組板演,板演兩種方法)

  全班交流:先看板演同學做的,聽這一組編的題,看解答對不對。這兩位同學這樣解答,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指名問,學生相互解答)

  你喜歡那種解答方法,說一說理由。

  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應用題就可以了。

  指2組匯報編的題及解答方法。

  三、練習提高。

  1、只列式,不計算。指名說。

  兩輛汽車同時從鄒平和濱州相對開出,從鄒平開出的汽車每小時行45千米,從濱州開出的汽車每小時行50千米,經過1.2小時相遇,鄒平到濱州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兩艘輪船同時從同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船每小時行26千米,乙船每小時行17千米,經過2.5小時,兩船相距多少千米?

  2、提問題,列出算式。

  張強和王朋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張強騎摩托車每小時 行30千米,王朋騎摩托車每小時行40千米,經過0.5小時相遇, ?

  小組合作,提出一個問題,列出算式,看哪個小組提的問題最多。全班交流。

  3、選擇。

  ①小偉和小潔同時從自己家里相對向學校走去,小偉每分鐘走60米,小潔每分鐘走70米,經過8分鐘,兩人還相距260米,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

  ②小偉和小潔同時從自己家里相對向學校走去,小偉每分鐘走60米,小潔每分鐘走70米,經過8分鐘,兩人交叉而過又相距260米,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

 。60+70)8 (60+70)8 +260 (60+70)8260

  學生讀題后,指名說。

  4、思考: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從兩地相對行駛,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65千米,客車開出1小時后,貨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之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通過這節課的研究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指幾名學生說一說。

  《相遇問題》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相遇問題(教材第71、72頁)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兩積之和(或差)的數量關系的應用題的解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說一說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2、應用。(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200千米要行幾小時?

  3、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要找出題中的什么?,再根據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師:數學與交通密切相聯。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創設結伴出游的情境。課件出示教材第71頁的情境圖。

  從圖中找出相關的數學信息。

  生1:淘氣的步行速度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為50米/分。

  生2:淘氣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相向而行。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根據信息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

  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第二個問題: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第三個問題。

  通過畫線段圖幫助學生找出等量關系。

  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個問題: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解:設出發后x分相遇,那么淘氣走的路程表示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則方程為

  70x+50x=840

  學生獨立解答。

  3、在這個相遇問題中,除了用方程來解答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試一試。

  根據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列出算式

  840(70+50)

  三、應用新知,拓展練習

  1、如果淘氣的步行速度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為60米/分,他們出發后多長時間相遇?請寫出等量關系并列方程解答。

  《相遇問題》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并能正確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找到與求路程應用題的內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索聯系.

  2.正確分析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出示復習題

  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畫圖,列式解答.

  2.訂正答案

  3.小組討論:試著改編一道求相遇時間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例4.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討論:復習題的線段圖該怎樣改一改.并試著畫一畫.

  2.聯系復習題的解法,嘗試解答

  3.訂正思路

  想法一:兩人相遇時,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幾分走270米,就是幾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據復習題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依據乘法的因積關系可得:

  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

  三、反饋調節

  兩人同時從相距6400米的兩地相向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騎自行車每分行20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學生獨立分析解答.

  2.訂正答案.

  3.質疑:對于求相遇時間應用題還有什么問題?

  4.教師提問

 。1)要求相遇時間題目中需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2)例4與復習題之間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四、鞏固練習

 。ㄒ唬⿵谋本┑缴蜿柕蔫F路長738千米.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北京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59千米;沈陽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64千米.兩車開出后幾小時相遇?

  (二)兩艘軍艦同時從相距948千米的兩個港口對開.一艘軍艦每小時行38千米.另一艘軍艦每小時行41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艘軍艦可以相遇?

  教師提問: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ㄈ﹥蓚工程隊合開一條670米的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第一隊每天開12.6米,

  第二隊每天開14.2米.這個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時兩隊各開鑿多少米?

 。ㄋ模╅L沙到廣州的鐵路長726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

  列貨車開出后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出后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出發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7千米.再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五、課后小結

  我們今天所學的相遇問題與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有什么主要聯系和區別?通過學習你有什么體會?

  《相遇問題》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自主嘗試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相遇問題的過程。

  2、能根據相遇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題方法的多樣化。

  3、體驗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獲得自主解決問題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正確地尋找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列方程解具有兩積之和(或差)的數量關系的應用題的解法。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在相遇問題中有哪些等量關系?

  板書:甲速相遇時間+乙速相遇時間=路程

 。姿伲宜伲┫嘤鰰r間=路程

  2.出示復習題:甲乙兩列火車分別同時從北京和上海開出,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122千米,乙車每小時行87千米,經過7小時相遇。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生做完后,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師畫出線段圖,并板書出兩種解法。

  北京

  上海

  甲每小時行122千米

  乙每小時行87千米

 ?千米

  第一種解法:用兩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122+87)7

  第二種解法:把兩車相遇時各自走的路程加起來:1227+877

  3。揭示課題:如果我們把復習準備中的第2題改成已知兩地之間的路程、相遇時間及其中一輛車的速度,求另一輛車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該怎樣解答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列方程解相遇問題的應用題。 (板書課題)

  二、 探究嘗試

  1。 出示例題示意圖。教師口述: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1463千米,甲乙兩列火車分別同時從北京和上海開出,相向而行。乙車每小時行87千米,經過7小時相遇。甲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 指名讀題,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和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匯報 引導學生根據復習題的線段圖畫出線段圖。

  北京

  上海

  甲每小時行?千米

  乙每小時行87千米

  1463 千米

  3。 7小時相遇是什么意思?兩車相遇時,一共行的路程和北京到上海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匯報:⑴、7小時相遇就是7小時兩車走完了全程。

 、、一共行的路程就是北京到上海的路程。

  4。 根據線段圖學生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可能出現:

  甲車7小時行的路程+乙車7小時行的路程=1463千米

  甲車7小時行的路程=1463千米乙車7小時行的路程

  5.設未知數列方程并解答。

  解:設甲車平均每小時行x千米。

  877+7x=1463

  609+7x=1463

  7x=1463-609

  7x= 856

  x=8567

  x=122

  答: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0千米。

  解:設甲車平均每小時行x千米。

  7x=1463877 或 (x+87)=1463

  6。 匯報時啟發學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并說說方程所表示的數量間相等關系。表示相遇時,兩車的速度和與時間的積等于兩地間鐵路的長度。

  三、應用實踐

  師:請同學們完成試一試

  學生審題,試著列出三種方程,如:

  32x+327=480

  480-32x=327

  32x=327-480

  四、生活體驗

  練一練1、2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試著列方程解答。

  訂正時,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數量間相等的關系式。

  練一練4題 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鼓勵學生嘗試解答。

  五、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匯報

  教師小結:相遇問題中求速度的應用題,列方程解比較簡便。列方程解求速度、時間等問題時,首先要根據以前學習的相遇問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設未知數列方程,再正確地解答。

  《相遇問題》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及趣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兩地的距離,相遇時間為兩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時間。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CAI、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式計算

  (1)李誠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70米,4分鐘到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張華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60米,4分鐘到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板出關系式: 速度×時間=路程

  二、引入

  過去,我們研究的是一個物體運動時速度 、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

  三、新授

  1、教學準備題

 。1) 點擊課件中準備題,出示題目。

 。2) 學生理解題意。

 。3) 找出出發時間、地點、運動方向。

  相向而行

  時間

 。4)點擊熱鍵 和 強調出發時間和運動方向。

 。5) 用課件演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向對方走去,引導學生思考會出什么情況。利用課件繼續演示會出現的三種情況(相距、相遇、交叉而過)。

  (6) 利用課件出示準備題的表格,指導學生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課件演示填空內容。

  (7) 請一學生上來利用交換性課間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寫。

 。8)引導學生討論:出發三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這時,張華走了幾分鐘?李誠呢?他們倆人共走了幾分鐘?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有什么關系?

 。9)小結:出發一段時間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零,這時兩人就相遇了,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相遇問題。(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教學例5。

  (1)點擊新課出示例5。

 。2)理解題意。

  (3)四人小組討論:

  a、 兩人是怎樣走向學校的?

  b、 4分鐘后兩人怎樣?

  c、 兩人所行的路程與全路程有什么關系?

  (4) 學生試做。

 。5) 用電腦課件演示解題思路并講評。

 。6) 學生看書、質疑。

 。7) 小結:我們解例5時用了哪兩種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學生做課本第59頁的第1題和第2題。

  2、利用課件出示選擇題:

  兩人同時從兩地走來,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走了10分鐘,兩地相距多少米?

 。1)2000米 (2)1000米 (3)無法確定。

  四、全課總結

  1、今天學了什么內容?

  2、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用了哪幾種方法?

  3、質疑。

  五、聰明題

  小華和小明相向而行,小華以每分鐘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鐘后,小明才開始出發,他每分鐘走25米,5分鐘后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相遇問題》教案 篇13

  教學要求:

  1.認識相遇問題的特點,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能用兩種方法解答相遇問題中求總路程的應用題。

  2.使學生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空間觀念。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并從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重點:認識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理解和掌握兩種解題方法。

  難點:理解第二種解法的思路。

  課前準備:布置課前預習提綱:

  1. 把表格填完整。

  2. 出發3分后,兩人的距離變成了多少?說明了什么?

  3. 兩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ㄒ唬┛诖鹣旅鎽妙}:

  ⑴張華每分走60米,走了3分,一共走了多少米?

 、埔涣衅噺募壮情_往乙城,用了5小時,平均每小時行42千米, 甲、乙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師問:這兩道題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板:速度時間=路程

  (二)引入:

  師:這兩道題都是講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這節課我準備研究兩個人或兩個物體運動的情況。

  二. 新授:

 。ㄒ唬┱J識相遇問題的特點。

  ⑴多媒體出示鴨子圖,讓學生觀察:

 、龠@兩個鴨子出發的時間怎樣?

  ②走的方向怎樣?

 、圩詈笏鼈冊鯓恿?

 、贫嗝襟w演示后,學生回答剛才老師的問題。

  板:時間:同時出發

  方向:相向而行

  結果:相遇

 。ǘ┏鍪菊n題及學習目標。

  ⑴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就是兩個物體同時出發的',相向而行的,最后相遇的這一類應用題,也就是相遇問題。

  ⑵出課題:相遇問題

 、浅鰧W習目標:

 、 理解相遇 、速度和的概念。

 、 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ㄈ┙虒W準備題

 、哦嗝襟w演示表格,填表,師:昨天老師布置了3道預習提綱讓同學們預習課本P58-59,現在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⑵指名回答提綱①,填表格。

 、侵该卮鹛峋V②,出示相遇。

 、戎该卮鹛峋V③,出示兩家的距離正好是兩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

  小結:這道題他們是同時出發的,相向而行的,最后他們相遇了。

 。ㄋ模┌褱蕚漕}改成例題

 、懦鍪纠}:張華和李誠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經過3分,兩人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⑵審題:

 、賻焼枺簭埲A和李誠出發的時間怎樣?走的方向怎樣?結果怎樣 了?

 、谥该卮。

 、蹘焼枺簡栴}是求什么?求兩家相距多少米也就是求張華和李誠的什么?

  ④指名回答。

 、莅澹核麄儍杉蚁嗑嗟拿讛嫡檬莾扇耍撤炙呗烦痰暮。

 、墙虒W第一種解法。

  ①多媒體演示第一種解法的思路。

  ②學生根據演示列式計算,

  板:603+703

 。剑保福埃玻保

  =390(米)

  ③學生講解題思路。

 、馨澹合惹髢扇烁髯宰叩穆烦,再加起來。

  (4)教學第二種解法。

 、 師問:還有別的解法嗎?讓學生試著列出式子。

 、 通過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種解法的解題思路。

 、 四人小組討論解題思路。

 、 指名回答解題思路,板:先求速度和,再求總路程。

  ⑤ 齊讀。

 。5)對比,小結。

  師:這兩種方法都是相遇問題中求總路程的,這兩種方法的思路相同嗎?結果相同嗎?

 。ㄎ澹⿲W習例5。

 。1)多媒體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P58例5。

  提綱:①課本用了幾種解題方法?

  ②每一種解題方法的思路是什么?

 。2)指名回答提綱。

  (3)通過兩道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總結出第二種解法的關系式:速度和時間=路程,并齊讀一次。

 。4)質疑。

  四、鞏固練習:

  1、 課本P59做一做1。

  2、 課本P59做一做2。

  3、 根據算式補充條件或問題:(多媒體出示)

 、 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走來,甲每分鐘走45米,乙每分鐘走54米,經過4分鐘兩人相遇。 ?(45+54)4

 、 兩列火車同時從兩站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8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兩站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485+525

 、 王師傅和李師傅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王師傅每小時加工25個,,兩人一共加工4小時正好完成任務,這批零件有多少個?(25+20)4

  4.只列式不計算。(多媒體出示)

 、 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3小時相遇,甲每小時行45千米, 乙車每小時比甲車快5千米,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② 李明和小冬同時從某地出發,背向而行,李明每分走55米,小冬每分走60米,經過4分,兩人相距多少米?(多媒體演示背向而行)

  五.小測:

  ⑴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面對面走來,經過6分相遇,(如圖),求兩地間的總路程。

  法一:①相遇時,甲行了多少米?列式:

 、526表示:

 、 兩地間的總路程,列式:

  法二:④兩人的速度和,列式:

 、輧傻亻g的總路程,列式:

  ⑵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 兩輛摩托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2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3千米,2.5小時后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

  A(42+53)2.5 B(53-42)2.5 C 42+532.5

  ② 客車和卡車分別從兩地同時相向而行,客車每小時行45千米,卡車每小時比客車少行5千米,3.5小時后兩車相遇,兩地間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

  A (45+5)3.5 B (45-5+45)3.5C (45+5+45)3.5

 、橇惺浇獯穑

  甲、乙兩個小組從兩地同時相向挖一條水渠,甲組每小時挖42米,乙組每小時挖38米,經過3小時正好挖完。這條水渠共長多少米?

  多練題:兩地相距100千米,甲、乙兩人騎自行車同時從兩地相對出發, 甲每小時行14千米,經過4小時與乙相遇。相遇后再經過2小時,甲、乙兩人相隔多少千米?

  六.小比賽

  ⑴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個城市相對開出,甲列車每小時行50公里,乙列車每小時行40公里,經過4小時相遇。兩個城市間的鐵路長多少公里?( )

  A 50+404 B (50+40)4 C 504+404 D 40+504

 、瓶洼喓拓涊喭瑫r從兩個港口對開,16小時相遇。客輪每小時行28千米,貨輪每小時行24千米。兩個港口相距多少千米? ( )

  A (28+24)16B 2416+28C 2816+24 D 2824+2816

  ⑶小剛家在學校南面,志華家在學校北面。小剛每分走65米,走到學校用8分;志華每分走64米,走到學校用7分。求小剛家到志華家有多遠? ( )

  A 658+647B 657+648 C (65+64)(8+7) D (65+64)7+65

 、燃滓覂扇送瑫r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時走5公里,乙騎自行車每小時走16公里,3小時后兩人還相距7.5公里,求兩地間相距多少公里? ()

  A (16+5)3+7.5 B (16+5)3-7.5

  C 163+53+7.5 D (16+5+7.5)3

 、杉滓覂扇烁鲝乃诖逑鄬Τ霭l,甲每小時走11公里,乙每小時走10公里,相遇時甲走4小時,乙比甲少用1小時,兩個村間有多少公里? ( )

  A 114+101 B 114+10(4-1) C 114+10(4+1)

  D(10+11)4-10 E (10+11)3+11

  七.總結。師:這節課學習了什么?這類應用題有幾種解法?

  八.作業:P61 1、2

  《相遇問題》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相遇問題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理解速度、時間、路程三量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初步學習相遇問題中速度和、相遇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理解三量的含義,數學教案-相遇問題。

  2、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遷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能準確地理解并敘述速度和、相遇時間及路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師: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走路,比如今天我們就從我們學校出發共同來試驗二小上課。我們走的是同一段路程,你們是坐車來的,用了20分鐘就到了,老師是騎車來的,用了25分鐘才到。這里面有沒有數學問題呢?

  師:在走路中涉及的數學問題,主要就是速度、時間和路程這三量之間的關系問題。

  這三量之間是什么關系呢?(速度×時間=路程)

  師:你能根據這個關系式編一道題嗎?(板書算式)

  2、匯報作業:(小組)

  邊表演邊講解

  二、新課:

  1、 師:同學們遇到這么多情況,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研究兩個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對行走最后相遇的這種情況。

  板書課題: 相遇問題

  2、 出題

  小明和小紅是一對要好的朋友,他們每天都約好早上7:30從家出發,4分鐘后兩人正好在學校門口相遇。小明每分走50米,小紅每分走60米,你知道小明家離小紅家有多遠嗎?

 。1) 學生說已知條件,師在黑板上畫圖。

  50米 4分鐘相遇 60米

  小明家 學校 小紅家

 ?米

  師:(介紹學具:綠色紙條表示什么?小明的速度 粉色紙條表示什么?小紅的速度 這條線段表示什么?路程)

 。1) 先用學具演示,兩人從同時出發到相遇的過程。

 。2) 通過演示,看看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

 。3) 說說每種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嗎?

  3、小組演示,討論。

  4、小組匯報:(邊擺邊說)

  (1)50×4+60×4=440(米)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2)(50+60)×4=440(米)

  a、 小組演示,把4分鐘相遇的過程用學具擺出來。

 。◣煟50+60什么意思?×4什么意思?4分鐘相遇說明什么?路走完了,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相遇問題》。走了4個110米。)

 。3)師小結:(教師邊說邊演示)

  小明每分鐘走50米,小紅每分鐘走60米,兩個人一分鐘就走了50+60=110米,第二分鐘又走了110米,第三分鐘同樣走了110米,像這樣他們倆共走了4個110米,就走完了全程。4分鐘就是他們走完全程所用的時間,也就是他們相遇的時間。

  幾分鐘相遇就有幾個速度和。

 。4)師:請你們小組里再說一說,擺一擺,體會一下。

 。5)師:誰再說說(50+60)是什么?(小明和小紅的速度之和)

  為什么要乘以4呢?(因為他們4分鐘相遇)

  師:這兩種方法哪種更好呢?為什么?(第二種更簡便)

  5、練習:

  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東西兩站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8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2千米,5小時相遇。東西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列式:(48+42)×5

  問:48+42什么意思?為什么要×5?

  6、師:48+42與50+60都是速度與前邊的比,有什么不同?(這是兩個人的速度和,前邊是一個人的速度)

  板書:速度和

  時間呢?(這是兩個人共同用的時間,前邊是一個人的時間)

  板書:相遇時間

  路程呢?

  7、總結關系式:

  師:你能根據這三個量總結出一個求路程的關系式嗎?

  板書: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

  師:誰再說說速度和、時間和路程分別指的是什么?

  三、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了隨著運動物體的數量、運動方向的變化,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也發生了變化,速度變成了速度和,一個人用的時間變成了相遇時間,一個人走的路程也變成了兩個人共同走的路程,但是不管怎樣變化,它們的基本關系仍然反映的是速度、時間、路程這三量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練習:

  1、列式計算,并說一說算式的意思。(小組完成)

 。1)甲乙兩輛汽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5千米,4小時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2)兩臺機器同時開動,第一臺每天生產零件470個,第二臺每天生產530個。工作5天后,兩臺機器共生產零件多少個?

  2、半命題。

  兩輛畫線車同時從兩個地點出發畫隔離線,經過7分鐘后兩車相遇,你知道畫了多長的隔離線嗎?

  師:能做嗎?為什么?怎么辦?

  實踐作業:(以小組為單位)

  問題:一段路,如果兩個人走,會遇到什么情況?把實踐的結果記錄下來。

  出發地點

  出發時間

  運動方向

  運動結果

  一地 兩地

  同時 不同時

  相對 相背

  相遇 不相遇

  數學教案-相遇問題

  《相遇問題》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課本第54頁例3以及相應的“做一做”,數學教案-相遇問題應用題。

  教學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相向運動求路程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

  ①.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小時行30千米,5小時到達?梢郧笫裁矗吭鯓忧螅繛槭裁催@樣求?

 、. 甲乙兩地相距15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需要5小時?梢郧笫裁?怎樣求?為什么這樣求?

  ③. 甲乙兩地相距15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30千米。可以求什么?怎樣求?為什么這樣求?

  問:從以上三道題中可看出什么數量關系?

  速度×時間=路程

  二、新授。

  1、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復習了一個物體運動的行程應用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應用題。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應用題比較復雜,比如出發地點、行車方向、出發時間是相同還是不相同,運動的結果又怎樣呢?這些都是我們研究的內容。

  出示準備題:

  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390米

  60米

  60米

  70米

  70米

  張華

  李誠

  問:題目中“同時”是什么意思?(出發時間一樣)

  出示下表,學生獨立完成。

  走的時間

  張華走的路程

  李誠走的路程

  兩人所走的路程和

  現在兩人的距離

  1分

  60米

  70米

  130米

  260米

  2分

  120米

  140米

  260米

  130米

  3分

  180米

  210米

  390米

  0米

  問:出發3分后,兩人之間的距離又是多少?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利用教具演示)

  教師指出:像上面這樣,運動方向是相向的、出發地點為兩地的,出發時間的同時的,運動結果是相遇的,我們就把它稱為相遇問題,F在我們就來學習相遇問題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板書課題:相向運動求路程的應用題)

  2、教學例5:

  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相遇問題應用題》。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①.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說出已知什么,要求是什么?

  教師利用教具演示,畫出意圖讓學生觀察、思考:

  小強走的是哪一段?

  小麗走的是哪一段?

  他們到校所走的路程與兩家相距的米數有什么關系?

  要求兩家相距多少米,先要求什么?(先求出兩人到校時各走了多少米?)

  怎樣分步解答?(讓學生口述每一步算的是什么,說出算式,教師板書。)

  65×4=260(米)

  70×4=280(米)

  260+280=540(米)

  怎樣列綜合式?(學生口述,并算出結果,教師板書。)

  65×4+70×4

  =260+280

  =540(米)

  答:(略)

  ②. 再引導觀察示意圖,啟發另一種解法。

  問:他們兩人每走1分,他們之間的距離靠近了多少米?[ 65+70=135(米)]到校時經過了幾分?(4分)要求兩家相距多少米,還可以怎樣算?怎樣分步解答?(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65+70=135(米)

  135×4=540(米)

  綜合式:

 。65+70)×4

  =135×4

  =540(米)

  ③. 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

  65×4+70×4 (65+70)×4

  想一想:第一種解法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第二種解法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議一議:這兩種解法的綜合算式不同,為什么得數一樣?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哪一種算法比較簡便?

  ④. 小結相向運動求路程應用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速度和×相遇時間=相遇路程

  三、鞏固練習。

  1.指導看書第58、59頁,后練習第59頁的做一做。

  2.看算式把條件或問題補充完整。

  ①. 小明和小華同時從大橋的兩端相向走來,小明每分走50米,小華每分走60米,經過5分兩人相遇。 ?算式:(50+60)×5

 、. 甲乙兩位同學騎自行車從東西兩站

  甲同學每小時行20千米,乙同學每小時行25千米, ,東西兩站相距多少千米?算式:(20+25)×3

  3.課本練習十四第1、2、3題。

  《相遇問題》教案 篇16

  兩個物體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經過一段時間,必然會在途中相遇,這類題型就把它稱為相遇問題。相遇問題是研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數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及趣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兩地的距離,相遇時間為兩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時間。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CAI、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式計算

  (1)李誠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70米,4分鐘到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張華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60米,4分鐘到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板出關系式: 速度×時間=路程

  二、引入

  過去,我們研究的是一個物體運動時速度 、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

  三、新授

  1、教學準備題

  (1) 點擊課件中準備題 出示題目

  (2) 學生理解題意。

  (3) 找出出發時間、地點、運動方向。

  相向而行

  時 間間

  (4)點擊熱鍵 和 強調出發時間和運動方向。

  (5) 用課件演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向對方走去,引導學生思考會出什

  么情況。利用課件繼續演示會出現的三種情況(相距、相遇、交叉而過)。

  (6) 利用課件出示準備題的表格,指導學生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課

  件演示填空內容。

  (7) 請一學生上來利用交換性課間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寫。

  (8)引導學生討論:出發三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這時,張華走了幾分鐘?李誠呢?他們倆人共走了幾分鐘?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有什么關系?

  (9)小結:出發一段時間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零,這時兩人就相遇了,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相遇問題。(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教學例5。

  (1)點擊新課出示例5。

  (2)理解題意。

  (3)四人小組討論:

  a、 兩人是怎樣走向學校的?

  b、 4分鐘后兩人怎樣?

  c、 兩人所行的路程與全路程有什么關系?

  (4) 學生試做。

  (5) 用電腦課件演示解題思路并講評。

  (6) 學生看書、質疑。

  (7) 小結:我們解例5時用了哪兩種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學生做課本第59頁的第1題和第2題。

  2、利用課件出示選擇題:

  兩人同時從兩地走來,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走了10分鐘,兩地相距多少米?

  (1)2000米 (2)1000米 (3)無法確定。

  四、全課總結

  1、今天學了什么內容?

  2、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用了哪幾種方法?

  3、質疑。

  五、聰明題 。

  小華和小明相向而行,小華以每分鐘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鐘后,小明才開始出發,他每分鐘走25米,5分鐘后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相遇問題》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理解相遇問題的基本特點,并能解答簡單的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運動和時間變化的辯證關系.

  教學重點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中時間和路程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一)口答列式,并說明理由.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4小時行了240千米,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千米,行駛240千米需要幾小時?

  教師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ǘ﹦撛O情境

  1.錄音(或錄相)“有一天,張華放學回家,打開書包正準備做作業.發現沒在意將同桌李誠的作業本帶回了家,她趕緊給李誠打電話通知他,兩人在電話中商量了一會,如果步行的話,有幾種辦法可以讓張華把作業本還給李誠呢?同學們你能幫助他們想出幾種辦法呢?”

  2.小組集體討論

 。1)張華送到李誠家;

  (2)李誠來張華家取走;

 。3)兩人同時從家出發,向對方走去,在途中相遇,交給李誠.

  3.認識相遇問題

 。1)找兩名學生表演第三種情況,其余學生觀察并說出是怎么走的?

 。ㄍ瑫r,從兩地,相對而行)

  (2)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有什么變化?(越來越近,最后變為零)

  教師指出:當兩個人的距離為零時,稱為“相遇”

  具有“兩物、同時從兩地相對而行”這種特點的行程問題,叫做“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ㄈ┏鍪緶蕚漕}:

  張華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根據已知條件填寫下表

  走的時間

  張華走的路程

  李誠走的路程70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

  現在兩人的距離

  1分

  60米

  70米

  2分

  3分

  思考:

  1.出發3分鐘后,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多少?說明什么?(相遇)

  2.兩個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兩人所走路程和=兩家距離)

  二、教學新課

 。ㄒ唬┙虒W例3

  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鐘,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1.教師指名讀題,并在例題中“同時”、“相遇”的下邊用紅筆做上標記.

  請同學解釋這兩個詞的含義.

  2.動畫演示兩人行進的過程,并在圖中顯示出已知數據.(演示課件:相遇問題)

  3.由學生嘗試解答例3

  4.結合線段圖訂正答案.

  方法一:65×4+70×4 方法二:(65+70)×4

 。260+280 =135×4

 。540(米) =540(米)

  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

  5.比較

 。1)兩種算法哪一種比較簡便?

 。2)兩種算法之間有什么聯系?

  三、鞏固練習

 。ㄒ唬┲久骱托↓埻瑫r從兩地對面走來,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龍每分走52米,經過5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ǘ﹥闪谢疖噺膬蓚車站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經過2.5小時相遇.兩個車站之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討論:行程問題在出發地點、出發時間、動動方向、運動結果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板書:出發地點:兩地

  出發時間:同時

  運動方向:相向(相對、對面)

  運動結果:相遇

  (三)兩只輪船同時從上海和武漢相對開出.從武漢出發的船每小時行26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船每小時行17千米,經過25小時兩船相遇.上海到武漢的航路長多少千米?

 。ㄋ模﹥奢v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方向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1.由學生用手勢表述題意.

  2.比較:與前面題目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之處?

  (五)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

  甲車開出后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經過2小時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由學生用手勢語言向同組同學介紹題意.

  2.由學生獨立解答

  3.出示四種不同解法,請同學小組討論并做出判斷.

  方法一:75×1+75×2+69×2 方法二:75×(1+2)+69×2

  方法三:75×1+(75+69)×2 方法四:(75+69)×(2+1)

  四、課堂小結

  通過上面兩個例題我們可以看出,行程問題也還有許多變化,請你猜一猜,行程問題還可能有哪些變化?

  (相背、同向、不同時、不相遇、相遇后返回第二次相遇,三個物體運動……)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行程問題中最基本的一種,求路程,它需要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怎樣求?如果要求“相遇時間”該告訴我們哪些條件?怎樣求呢?請同學們在課下思考?

  五、課后作業

 。ㄒ唬﹥芍惠喆瑫r從上海和武漢相對開出.從武漢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6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船每小時行17千米,經過25小時相遇,上海到武漢的航路長多少千米?

 。ǘ﹥奢v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六、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教案 篇18

  一教材分析:

  《相遇問題》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第二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個物體運動中有關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主要是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是今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及工程問題的基礎。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觀察、估計、畫圖分析、歸納、整理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鑒于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演一演”,“估一估”,“畫一畫”,“列一列”,“做一做”,“說一說”等活動,引導學生用方程解決有關類似“相遇問題”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模型思想。

  三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利用方程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用方程解決行程問題、工程問題等一系列實際問題中,掌握用ax+bx=c的等量關系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模型思想。

  六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想方案,喚醒舊知

  1、出示書上情境并由教師講述故事:

  淘氣和笑笑是好朋友,他們經常一起玩,一起做作業。

  他們兩家相距的路程,及平時步行速度是這樣的,(課件出示)

  有一天,淘氣到笑笑家做作業。淘氣回到家后,發現文具盒忘在笑笑家了,就打電話給笑笑,說:要拿回文具盒。聰明的同學們,想想看:淘氣要拿到文具盒有哪些方案?

 、俜桨1:笑笑送去;②方案2:淘氣去;③方案3:在途中交接。

  2、揭示課題:

  師:這三種方案,哪種方案淘氣能最快拿到文具盒?(第三種方案)

  像這樣兩人對走,在途中交接的情形,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淘氣把文具盒忘在笑笑家,請同學想想看:淘氣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得到文具盒?”的情境,在學生說出有三種方法:“①笑笑送去;②淘氣去取;③在途中交接”時,既復習“速度、時間、路程”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又引出相遇問題,這樣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感受“相遇”的特點,弄清數量關系

  1、模擬演示。

  請兩個同學上臺走一走,模擬演示一下,淘氣和笑笑途中交接這種方案的情形。

  師:淘氣要最快拿到文具盒,他們該怎么走?

  兩個學生演示,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從他們的演示當中,你們有什么發現?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同時相向相遇時間相同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總路程)

  師:結合剛才的演示,你們能估一估淘氣和笑笑會在什么地方相遇?為什么?

  【設計意圖:設計一個讓學生上臺走一走的情境,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相遇問題的特點,從感性認識,抽象概括出相遇問題的特征:同時、相向、相遇、時間相同、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總路程。經過師生共同對知識的梳理,進一步深化對相遇問題的理解。】

  2、用線段圖表示剛才演示情境,并寫出等量關系。

 。1)請你們把剛才獲取的信息在本子試著畫出來,并寫出數量關系式,看誰畫得最簡潔、明了。

  (2)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

 。3)展示交流,學生互評。

  先由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然后進行互評。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誰應畫長一點?

  【設計意圖: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畫圖是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一種重要圖形表征方式。畫圖是一種策略,讓學生嘗試用圖來表示數量關系,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需要。因為它是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體現數形結合的觀點。通過畫圖,學生能直觀地看出“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總路程”這一數量關系,從而加深對題目數量關系的理解!

  3、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

  師:請同學們獨立用列方程解答。在解答過程中,思考你是根據哪個等量關系式來列方程的。

  三、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1、交流反饋。

  師:你是怎樣列方程的?根據什么等量關系式來列?

  2、回顧反思。

 。1)檢驗結果。

  師:我們怎樣可以保證求得的結果一定是正確的?

 。2)回顧過程。

  師:讓我們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的?

  【設計意圖:回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幫助學生建構系統化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解決問題

  師:現在老師把淘氣和笑笑的速度調整了一下,你們還會嗎?動手試一試吧!

  課件出示:如果淘氣的步行速度是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是60米/分,他們出發后多長時間相遇?先想一想,再列方程解答。

 。1)學生獨立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2)反饋時,指名說說根據什么等量關系列方程。

  (3)引導比較,滲透函數思想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道題,有什么發現呢?

  四、多樣素材,對比溝通,建立模型

  1、師:求相遇時間你們會解決了,下面這道題該怎樣解答呢?請同學們試一試吧!課件出示:(學生自選一題解答)

 。1)有一份5700字的文件,由于時間緊急,安排甲、乙兩名打字員同時開始錄入。甲每分錄100個字,乙每分錄90個字,錄完這份文件需要多長時間?

  (2)挖一條長165米的隧道,由甲、乙兩個工程隊從兩端同時施工。甲隊每天向前挖6米,乙隊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這條隧道要用多少天?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分別說說是用怎樣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4、聯系溝通,建立模型

  師:前面我們解決有關“行程問題”、“打字問題”,“挖隧道問題”這些問題好像都不一樣,它們有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說出它們都是根據:“甲的路程+乙的路程=全長”進行列方程解答。

  【設計意圖:從行程問題拓展到工程問題,拓寬解決問題的面。最后通過尋找相同點,溝通這些問題的聯系,讓學生初步體會模型思想!

  5、舉例說一說。

  師:同學們,其實我們的相遇問題并僅僅只限于這些,它還涉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試著把它找出來,好嗎?

  五、拓展提升

  師:相遇問題難不倒同學們,類似相遇問題的題目同學們也很快解決了。你們想不想挑戰難度更大的問題?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道題。

  (課件出示)甲、乙兩列火車同時從相距1980千米的兩個城市相對開出,12小時后相距180千米,甲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四、回顧梳理,總結反思。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問題?

  《相遇問題》教案 篇19

  一、說教材

  1. 說課內容:《相遇問題》是北師大教材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數學與交通”中的第一課。

  2. 教材分析

  《相遇問題》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掌握行程問題基本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教材給學生提供了“送材料”的情境,通過簡單的路線圖等方式呈現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這些信息去解決3個問題: ①讓學生根據兩輛車的速度信息進行估計,在哪個地方相遇。 ②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劢鉀Q“相遇地點離遺址公園有多遠”?實際上就是求面包車行駛的路程。

  3.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三年級接觸了簡單的行程問題,四年級上冊,學生就真正的開始學習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并用三者的數量關系來解決行程問題。而本節課正是運用這些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進行相遇問題的探究。 本節課學生對相遇問題的理解也有難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學生學習的起點上,尊重學生發展的基礎上多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操作過程中,使所有學生通過本堂課都能有所收獲。

  4. 教學目標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出發,制定了以下的目標:

 、偈箤W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及特點。

 、诮洑v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③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5. 教學重難點

  我將本課重點制定為: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制定為:找出相遇問題的等量關系。

  二、 說教法學法

  本課注重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谶@一觀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在學生體驗相遇問題中兩人或兩物體運動的速度不一樣,但所用的時間相同這一難點,讓學生模仿相遇過程和用手勢表示相遇過程,使學生體驗并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畫線段圖,有助于學生對難點的突破。

  三、 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三個環節:

 。ㄒ唬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ǘ 模擬情景,探究新知

  (三) 鞏固新知,課外延伸。

  在第一個環節中,首先我請一個學生在教室里走一走,引出速度,然后請學生提一個問題,從而復習舊知:路程=速度×時間;接著出示幾道復習題復習速度=路程÷時間;時間=路程÷速度;最后總結:這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今天,我們來研究兩個人或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

  利用學生們所熟悉的同學引出舊知,不僅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

  第二個環節,我設計讓同桌模仿相遇過程和讓學生用手勢表示相遇過程兩個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加深對相遇問題的理解,感受到所謂“相遇”就是兩人或兩個物體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這樣一個過程,在學生腦袋里建立一個清晰的相遇問題的模型,然后接著問:“剛才在手勢表示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發現?” 這時學生發現小轎車的速度快,面包車的速度慢;兩輛車所走的路程就是總路程。或者學生還能發現“從出發到相遇兩人用的時間一樣”,這時出示路線圖讓學生根據兩人的速度信息估計在哪里相遇。因為小轎車的速度快所以相遇地點應該在李村附近。理解“兩人所用時間一樣“是本節課的難點,班里大部分學生對這一問題還不理解。所以,通過播放路線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

  在學生觀看路線圖的過程中,我打算分三個小步驟。首先,播放1小時小轎車和面包車所走的路程,提問:小轎車走了多少千米?面包車走了多少千米?用了多少時間?其次,繼續行走了1小時,各走了多少千米?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兩人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但為什么相同呢?這又引起了學生思維上的沖突,這時再將重放幻燈片,學生就會發現她們是同時走同時停的,從出發到相遇他們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這一難點在學生觀看中,探索中自然而然的突破了

  第三個環節,出示P57試一試的題目,讓學生鞏固新知,從而達到課外延伸的目的。

  《相遇問題》教案 篇20

  教學內容:課本應用題例7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薄⑼ㄟ^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征,理解數量關系,并能解答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應用題。

 。、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復習舊知

  今天小紅打的去離家3600米的少年宮學習舞蹈,6分鐘就到了少年宮,汽車每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口答列式:3600/6=600(米)。

  復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量關系。

 。ò鍟核俣=路程/時間)

  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一小時共行115千米,其中一輛客車每小時行55千米,一輛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二、揭示特征,化解難點

  讀讀 議議

  出示: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經過5分鐘相遇。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

  提問:你知道相遇的時候,小明行了多少米?小紅行了多少米?

  如果只知道: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經過5分鐘相遇。你能求出什么?

  460/5=92(米)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7(稍做改動)。弄清數量關系,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經過5分鐘相遇!备某伞敖涍^4分鐘相遇。”,其余條件不變,仍然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學生讀題后嘗試練習。

 、谠u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解法一:

  分步計算:兩人每分共行多少米?

  460/4=115(米)

  小紅每分種走了多少米?

  115-60=55米

  綜合算式:460/4-60

  =115-60

  =55(米)

  解法二:

  分步計算:相遇時小明行多少米?

  60*4=240米

  相遇時小紅行多少米?

  460-240=220米

  小紅每分行多少米?

  220/4=55米

  綜合算式:(460-40*4)/4

  =220/4

  =55米

  2、質疑小結,揭示課題。

  ①想一想,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

  ②概括“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劢沂菊n題。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練一練 第1題

  比一比 哪一種方法簡單一些?

  2、變式練習

  甲乙兩臺機床同時加工580個零件,經過10小時正好完成。甲機床每小時加工28個,乙機床每小時多少個?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作業

  練一練 第2、3、4、5

【《相遇問題》教案】相關文章:

《相遇問題》優秀教案06-13

《相遇問題》備課教案06-13

數學相遇問題的教案10-09

《相遇問題》教案設計07-03

《相遇問題》導學教案08-26

《相遇問題》教學教案設計06-13

相遇問題教案設計參考07-16

相遇問題課件03-17

相遇問題說課稿03-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国产精品免费人成视频 |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 | 韩国日本久久国产精品va尤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三级专区 |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