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密度》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質的密度》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物質的密度》教案1
上完這節課,我發現有很多教法值得我這位去研究去探究。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來表達一下我的感受:
一、目標。
本節課主要目的是解決《密度》這個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級第一學期中教學,并讓學生能理解和掌握,本來在八年級就是很困難的一節課,如何深入淺出地教給七年級學生是我考慮的最大問題。我采取的辦法就是不能過于理論化,盡量通過生活和實驗,讓學生自己體驗和。教學目標的設置因而顯得很簡單,就是圍繞密度的定義來展開,中間穿插公式和單位。上完后感覺比較順暢,課堂的總體感覺很自然,學生也積極地參與了,問題也能很好地解決了。至于情感目標和方法,我覺得都體現的很明顯,如分組實驗、數據分析等。
二、引入。
聽過很多的課,也看過很多的引入。很多老師一般都會以圖片、音樂或者實驗來創設一個情景來引入一堂課的主題。密度這堂課很抽象,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社會熱點問題來作為情景引入。我特意從學生好勝的心理出發,找到身邊的小問題入手,很好地解決了引入的問題,讓學生的興致一下子提了上來。我在引入上下的功夫是我最近經常摸索的,我基本上都沒有搞什么的花樣和噱頭,都是自自然然地,不經意地進入課堂學習。
三、語言。
本節課我除了引入之外,特體在語言上下了一番功夫,怎么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怎么樣才能是課堂氣氛經久不衰,是我課前考慮最多的。在平時的課堂中,特別是很多新教師,往往不去考慮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或者怎么樣說才能培養學生認知的發展。有時候很啰嗦的講了一大堆,但都是廢話。無法激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不利于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但在這堂課中,我設計了很多技巧,比如說在講密度意義的時候,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下去,采用填空的形式由簡單到復雜,有直觀到抽象使學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理解掌握了較難的知識點包括:“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也不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體積不同”等等這些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再比如說密度概念的提出,似乎沒有我的“功勞”,都是由學生自己概括出來。當然在學生自己得出這個結論之前的鋪墊是功不可沒的,這就需要語言,只有好的課堂語言才能做到。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時的課,似乎也在這方面思考過,都是不經意間拋出一句笑話,理論學習中忽然引入一個生活的實際例子,而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當然這節課還是有很多問題的,比如由于時間的關系,課堂里沒有對學生的目標落實加以反饋。
我想在以后的課堂當中,應該把有些適合自己的東西用進去,同時應該多去聽一些老師的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相信不管是誰,總有自己可以學習的東西。
《物質的密度》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單位、物理意義
2.熟悉常見的固體、液體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礎上,能利用公式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4.通過對密度知識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變形
2.能利用公式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3.熟悉單位換算(1×103kg/m=1 g/cm)
三、實驗器材
天平(砝碼)、質量不同的兩個銅塊、質量不同的兩個鋁塊、橡皮、木塊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講臺桌上放著銅塊、鋁塊、木塊、一杯水、一杯酒精.
師:1.這里有銅塊、鋁塊、木塊、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
2.說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師指出:要分辨物質,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顏色、氣味、軟硬,就是物質的不同的特性。根據這幾種特性,利用我們的眼、鼻、手等感覺器官,就能將上面五種物質分辨出來。
3.我們桌上放的兩個物塊,一個是銅塊,一個是木塊,外面涂有同樣的顏色,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
a、討論與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較質量大小的方法來區分,質量大的一定是銅
師: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它們各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設計實驗:
分別選取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的銅塊和木塊(銅塊和木塊的體積分別對應相等),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用直尺測出邊長后,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算出每個銅塊和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較。
C、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
測出2個體積不同的銅的質量與體積; 測出2個體積不同的木頭的質量與體積;
分別算出每個銅塊和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教師演示實驗.并將得到的數據填入書中的表格中.
d、實驗結論:
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質量有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所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特性。
[板書1] 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同種物質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
[板書2] 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板書3] 密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為 kg/m3 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單位有時用 克/厘米3,符號為g/cm3 (1×103kg/m=1 g/cm)
6、介紹密度表中各類物體的密度數據,并進行比較,看看結果有什么特點。
[板書3] 密度的應用
師:密度公式有什么用處呢? 生甲:可以測量密度,從而用來鑒別物質
生乙:可以用來計算不便于直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的v =m/r; m = rv
鞏固練習:
1.教材上的例題
2.請你想想,怎樣鑒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測哪些量?用什么儀器?
《物質的密度》教案3
學習目標
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生活中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3.學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實驗設計
一、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的密度.
1.用天平稱出固體的質量m.2.在量筒里倒入適量的水,記下體積V1;
2.用細線懸吊著固體慢慢沒入水中,記下總體積V2;4.固體的密度
二、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液體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體,稱出總質量m;2.把玻璃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記下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3.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鹽水的質量m1;4.鹽水密度
典型例題
例1.在測定液體和石子密度的實驗中,某同學記錄了如下操作步驟:
A用天平測得石子的質量為m1B用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量為m2
C用天平測得盛放適量液體的燒杯的質量為m3
D用量筒測得燒杯中液體的體積為V1
E將石子放入量筒中,讀出量筒中液面達到的刻度V2
(1)測定液體密度所需的上述實驗步驟為___________,測定液體的密度ρ液=_________
(2)測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實驗步驟為___________,測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
例2.下面是“測量油的密度”的實驗步驟: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記下量筒中油的體積v
B.用天平稱出玻璃杯的質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稱出它們的質量m1;
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稱出它們的質量m
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
E.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質量m2
F.將游碼移至橫梁標尺左端零刻線上,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紅線
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天平的最大稱量值及橫梁標尺上的分度值.
請選出最佳的實驗步驟(可去掉無用步驟),按照實驗的操作順序:_________________
課堂達標
1.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石塊的密度:
(1)實驗所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2)調節天平時,應把天平放在_______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________處,若天平左盤下沉,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轉,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線處.(3)測量石塊質量時,應把石塊放在______盤里,在_____盤里放50g砝碼一個,游碼在標尺上的讀數為3.4g,此時天平平衡,則石塊的質量為________g
(4)把石塊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內后,水面到達的位置為80cm3,則石塊的體積為______cm3.(5)石塊的密度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兩位同學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鹽水密度的實驗中設計的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平稱出盛有鹽水的玻璃杯的總質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③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④
方案二:①用天平稱出空玻璃杯的質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稱出它們的總質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鹽水倒出量筒中,測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④
(1)哪種方案測出的鹽水密度較準確?為什么?
答:
(2)所測不準確的鹽水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給你一臺托盤天平和一套砝碼,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個燒杯,適量的水,則測量牛奶密度的實驗步驟為:
(1)稱出牛奶的質量:①稱出________的質量,記為m1,②稱出_______的質量,記為m2,③牛奶的質量m=_______.
(2)測量牛奶的體積:①在倒入量筒內質量為m的牛奶液面處做一個記號,記為V1,然后將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內,使______的體積與質量為m的牛奶的體積_______;③稱出倒入量筒內水的質量為m水;④計算出水的體積V水=_____,則牛奶的體積等于_________的體積.
(3)計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物質的密度》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義,明確ρ、m、V三者之間的關系,會用密度公式進行求密度的計算。
3.知道密度的單位的意義和讀法,會進行g/cm3和kg/m3之間的換算。
4.讓學生體會物理研究中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5.培養學生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導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
2.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會查密度表。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完成科學探究的過程。
2.理解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的含義。
實驗器材
教師:體積為1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體積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體積為2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托盤天平一架,砝碼1套,量筒,小黑板(填寫實驗記錄表格)。
學生:體積為1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體積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體積為2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托盤天平一架,砝碼1套,量筒,坐標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教師:本節課我們將學習一個反映物質特性的重要的概念。在學習新的內容之前,老師先給同學們將一個有關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師介紹有關于阿基米德幫助國王鑒定皇冠是否純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幫助國王鑒定這個皇冠是否純金的呢,學習了今天這節課的內容,同學們就能夠找到答案了。
首先請同學們看書第32頁圖2-16,認識到同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不同。
出示實驗所用的一組體積為20cm3體積為的鐵塊、銅塊各一塊,體積為20mL的水一杯及實驗記錄到的數據,如下表:
長方鐵塊質量(g)銅塊質量(g)水質量(g)
要求學生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學生實驗,教師強調天平的使用規則)
引導學生比較,體積相同的鐵塊、銅塊、水,它們的質量不相等。銅塊質量最大、鐵塊較小,水最小。
問題:對同一種物質來說,它的質量跟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
讓學生說一說,根據常識,學生會說出同一種物質,體積越大,它的質量越大,教師給予肯定。
實驗:教師出示體積1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和水一杯,2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和水一杯,同時出示畫有課本第33頁實驗記錄表格的小黑板,讓學生把銅塊、鐵塊和水的體積填入表中,把前面所測的20cm3的鐵塊、銅塊和水的質量填入表格中。
接著,教師將天平放在講臺上,調節天平橫梁平衡,請二位同學上講臺測定10cm3的鐵塊、銅塊和水的質量,并將結果填入實驗記錄表格中。(其他同學分組實驗)
讓學生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同一塊鐵塊或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計算結果填入實驗記錄表格,并要求學生利用得到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圖象。
質量(g)體積(g)質量/體積(g/cm3)
鐵塊1
鐵塊2
銅塊1
銅塊2
水1
水2
學生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和得到的圖象,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比較:
鐵塊1與鐵塊2比較:鐵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即它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為 7.9g/cm3。
銅塊1與銅塊2比較:銅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即它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為8.9g/cm3。
同理,比較水1和水2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
二、密度
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每1cm3的鐵質量都是7.9g,實驗中所用的銅塊每1cm3的銅質量都是8.9g,對于鐵來說7.9g/cm3這個比值與鐵的體積與質量大小沒有關系,對于銅來說,只要是同一種銅,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也與體積和質量的大小沒有關系,由此可見,對于每種物質來說,這個比值都是一定的。跟質量和體積的大小沒有關系,只跟物質有關系,因此它反映了物體本身的一種特性。
教師:從實驗數據還可以看出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還反映了單位體積中質量大小,即不同物質質量分布的疏密情況,比值越大,質量分布得越密。因此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規定:某種物體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教師說明:cm3、dm3、m3物理學中都叫單位體積。
類比速度公式的導出方式引導學生推導密度的計算公式:密度=
教師: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的公式可以寫作:ρ=MV
討論公式的意義:教師出示練習題讓學生討論。
1、根據公式ρ=mv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質的密度和它的質量成正比
B.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成正比
C.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成反比
D.物質的密度和它的體積成反比
教師評析:物質的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某種物質的密度大小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對某種物質來說,這一比值是一定的,與質量與體積無關。所以A、D兩選項是錯誤的。而同種物體在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的情況下,體積越大質量也越大,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所以B正確c錯誤。
教師再講解密度的物理意義,并引導學生看書第34頁的密度表,要求學生記住水的密度,同時讓學生觀察密度表,讓學生討論,可從密度表中得到什么結論?(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總結,通過觀察密度表,我們可初步得到以下結論:
1.絕大部分固體比液體的密度大,氣體密度最小。
2.同種物質的密度可能會隨物質的狀態而改變。
3.不同種物質的密度可能相等。
三、求物質密度的計算
1.例題:8.9 ×103kg/m3等于多少 g/cm3?
0.8g/cm3等于多少kg/m3?
解:∵1kg=103g 1m3=106cm3
∴8.9×103kg/m3=8.9×103× =8.9g/cm3
又∵1g=10-3kg 1cm3=10-6m3
∴0.8g/cm3=0.8× =0.8× =0.8×103kg/m3
2.讓學生看書第35頁的例題1和例題2,了解密度計算的方法,教師講解解題的步驟和物理學中計算題的書寫格式。(講解例題1的同時,回憶課前提出的阿基米德的故事)
四、課堂小結
1.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密度的公式是ρ= ,記住水的密度。
3.常用的密度單位是 kg/m3,還有g/cm3,1g/cm=1000kg/m3。
五、布置作業
1.課文第35頁作業第1、2、3、4題。
《物質的密度》教案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
(2)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3)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學法點撥
本節在學習質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學習利用公式間接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積單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單位的。1mL=1cm3。
同許多測量儀器(電流表、電壓表、天平)一樣,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測量物體體積的方法:
規則形狀物體可以用直尺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可以用量筒測量。用量筒測量體積常用“溢杯法”: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量筒內水的數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測量石蠟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體的體積,可以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被浸沒于量筒中液體對應的體積,再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沒于量筒中,讀取此時的液體體積,兩者的差便是石蠟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
1、問:什么叫物質的密度?怎樣計算物質密度?
2、出示一塊長方體鐵塊,問:要測這鐵塊的密度,需要測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測量?記錄哪些量?怎樣求出鐵塊的密度?
3、再出示一塊任意形狀的石塊和裝在小碗的鹽水問: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的密度和小碗里的鹽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儀器來測定形狀不規則的石塊和鹽水的體積?出示量筒,指出液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來測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時,讀數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且視線要與液面相平,與刻度線垂直。
1、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方法:先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以待測體積的物體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沒,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值為準),讀出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V1;將不規則形狀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被測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2、了解這種測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據空間替代的方法進行測量。
3、嘗試測量一個塑料塊的體積。
4、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一些形狀不規則且無法浸入量筒之內的固體的體積。
可采用“溢杯法”測量其體積。所謂“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但現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塊溢出的'水量,可用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測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讀取數據,最后相加得到石塊的體積。
5、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1)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蠟塊壓入水中。蠟塊投進量筒和壓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對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塊的體積。
(2)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鉤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著蠟塊和鉤碼放入量筒,鉤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后鉤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三、測量形狀不規則的塑料塊和鹽水的密度
1、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2、各小組間交流所設計的實驗方案。根據交流結果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適當調整。
3、各小組匯報實驗數據,然后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密度是屬于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它與物質種類有關,同一種物質密度相同。
達標自查
1、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種(填“直接”或者“間接”)測量法。
2、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體積的時候,要用量筒來測量,量筒的容積要適量,適量的含義是固體(填“能夠”或者“不能”)浸沒入液體中。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量是,體積是,密度是。
4、為了減輕飛機的質量,制造飛機時,應該選用密度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學要測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則應選擇()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盤天平的時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加減砝碼的時候,可以用手輕拿輕放B、不允許把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里
C、被測物體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
D、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的讀數
7、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食用油密度的實驗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
B、將適量的食用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杯和油的總質量
C、將燒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讀出油的體積
D、用天平測出倒掉油以后燒杯的質量
8、下面是小明在測鐵塊密度時的主要步驟,請你寫下正確的操作步驟序號()
A、將m、V代入公式中,算出鐵塊密度
B、鐵塊用細線拴好輕輕放入水中,測出水和鐵塊的總體積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測出水的體積V1
D、用天平稱出鐵塊的質量m
E、根據數據V1、V2算出鐵塊的體積V
9、根據密度的公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量越大,密度越大B、體積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質的性質,與質量、體積無關
能力提高
10、在調節托盤天平指針前,發現指針偏向刻度線中央的右側。為使天平橫梁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調節螺母()
A、向或移動B、向左移動C、不必移動,而移動游碼D、以上三種都可以
11、給你一臺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鉛筆,測出一卷細銅絲的長度,寫出你的方法。
12、用鐵、木分別做成體積相同的實心立方體,問哪一個質量大?為什么?
13、小實驗:測量雪的密度
問題: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時間都一樣嗎?
材料: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約25cm,直徑約7cm);
兩個塑料袋,一架天平,一個量筒。
操作過程:(1)在冬天時將塑料袋裝滿雪,記下雪的類型(例如,濕雪、干雪、干粉狀雪等)及室外空氣的溫度;
(2)返回教室內把雪全部倒入一個大碗里;
(1)將一個圓筒稱重(m1),仔細地裝滿雪,不要使筒內留下空隙,再一次將圓筒稱重(m2),m2—m1即測得的雪的質量;
(2)取第二個圓筒測量它的體積。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測量;二是將圓筒裝滿水,用量筒測出其體積,記錄下需要水的數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質量除以圓筒的體積;
雪的密度=
(4)在不同溫度下重復這個實驗,觀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溫度下是否相同。
14、為了判斷一個鐵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學測得如下數據:
鐵球的m/g
水的體積V/mL
水和鐵球的總體積V/mL
79
60.0
90.0
(1)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驟怎樣?
(2)該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若鐵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多少
《物質的密度》教案6
學習目標:
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體驗科學探究所帶來的樂趣,
2、通過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性質,
3、了解密度的單位,會查密度表,了解常見物質的密度大小。
預習導學:
1、物體中 叫質量。物體的質量不隨 而改變
2、物體所含___________叫質量,在SI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_______.密度的計算公式: ,國際單位是 。2.氯原子的質量是1.710-27 kg=__________ t=_________mg.月球的質量約為7.41025 g=__________ t=__________kg.
3、如何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
課堂導入:
1、體積相同表面被涂成相同顏色的鐵塊和塑料塊,你可以有什么辦法區分它們嗎?
2、根據生活經驗填空:
①10個回形針比1個的體積大,所以10個回形針比1個的質量也大,猜想:其質量與體積成
②相同體積的鐵塊質量是 ,猜想: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相同其質量也
③相同體積的鐵塊與木塊質量是 。猜想:不同種物質的物體,體積相同一般其質量 .
試驗探究:
(一)、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的關系
測量對象質量m/g體積V/cm3(質量)/(體積) /g.cm-3
結論:
1、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2、不同物質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可見構成物體的物質的質量與它的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______,物理學中用______表示物質的這種______.
(二)、物質的密度
1、定義: 符號:
2、計算公式:密度= 符號:
3、國際單位: 符號: 。常用單位: ,符號: 。
單位換算:1kg/m3= g/cm3
1g/cm3= kg/m3
單位換算:2.7103 kg / m3= g / cm3 ;
4、閱讀密度表
(1)記住水的密度:水= 冰= 。
(2)一般情況下,固 液 氣
(3)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 ,物質的密度與物質的 、 、 等有關。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密度 。
《物質的密度》教案7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
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法點撥
本節在學習質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學習利用公式間接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積單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單位的。1mL=1cm3。
同許多測量儀器(電流表、電壓表、天平)一樣,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測量物體體積的方法:
規則形狀物體可以用直尺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可以用量筒測量。用量筒測量體積常用“溢杯法”: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量筒內水的數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測量石蠟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體的體積,可以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被浸沒于量筒中液體對應的體積,再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沒于量筒中,讀取此時的液體體積,兩者的差便是石蠟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
1、問:什么叫物質的密度?怎樣計算物質密度?
2、出示一塊長方體鐵塊,問:要測這鐵塊的密度,需要測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測量?記錄哪些量?怎樣求出鐵塊的密度?
3、再出示一塊任意形狀的石塊和裝在小碗的鹽水問: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的密度和小碗里的鹽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儀器來測定形狀不規則的石塊和鹽水的體積?出示量筒,指出液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來測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時,讀數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且視線要與液面相平,與刻度線垂直。
1、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方法:先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以待測體積的物體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沒,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值為準),讀出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V1;將不規則形狀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被測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2、了解這種測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據空間替代的方法進行測量。
3、嘗試測量一個塑料塊的體積。
4、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一些形狀不規則且無法浸入量筒之內的固體的體積。
可采用“溢杯法”測量其體積。所謂“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但現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塊溢出的水量,可用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測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讀取數據,最后相加得到石塊的體積。
5、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蠟塊壓入水中。蠟塊投進量筒和壓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對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塊的體積。
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鉤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著蠟塊和鉤碼放入量筒,鉤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后鉤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三、測量形狀不規則的塑料塊和鹽水的密度
1、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2、各小組間交流所設計的實驗方案。根據交流結果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適當調整。
3、各小組匯報實驗數據,然后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密度是屬于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它與物質種類有關,同一種物質密度相同。
達標自查
1、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種(填“直接”或者“間接”)測量法。
2、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體積的時候,要用量筒來測量,量筒的容積要適量,適量的含義是固體(填“能夠”或者“不能”)浸沒入液體中。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 .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量是,體積是,密度是。
4、為了減輕飛機的質量,制造飛機時,應該選用密度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學要測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則應選擇()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盤天平的時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加減砝碼的時候,可以用手輕拿輕放B、不允許把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里
C、被測物體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
D、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的讀數
7、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食用油密度的實驗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
將適量的食用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杯和油的總質量
將燒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讀出油的體積
用天平測出倒掉油以后燒杯的質量
8、下面是小明在測鐵塊密度時的主要步驟,請你寫下正確的操作步驟序號()
將m、V代入公式中,算出鐵塊密度
鐵塊用細線拴好輕輕放入水中,測出水和鐵塊的總體積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測出水的體積V1
用天平稱出鐵塊的質量m
根據數據V1、V2算出鐵塊的體積V
9、根據密度的公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量越大,密度越大B、體積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質的性質,與質量、體積無關
10、在調節托盤天平指針前,發現指針偏向刻度線中央的右側。為使天平橫梁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調節螺母()
A、向或移動B、向左移動C、不必移動,而移動游碼D、以上三種都可以
11、給你一臺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鉛筆,測出一卷細銅絲的長度,寫出你的方法。
12、用鐵、木分別做成體積相同的實心立方體,問哪一個質量大?為什么?
13、小實驗:測量雪的密度
問題: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時間都一樣嗎?
材料: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約25cm,直徑約7cm);
兩個塑料袋,一架天平,一個量筒。
操作過程:(1)在冬天時將塑料袋裝滿雪,記下雪的類型(例如,濕雪、干雪、干粉狀雪等)及室外空氣的溫度;
(2)返回教室內把雪全部倒入一個大碗里;
將一個圓筒稱重(m1),仔細地裝滿雪,不要使筒內留下空隙,再一次將圓筒稱重(m2),m2—m1即測得的雪的質量;
取第二個圓筒測量它的體積。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測量;二是將圓筒裝滿水,用量筒測出其體積,記錄下需要水的數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質量除以圓筒的體積;
雪的密度=
在不同溫度下重復這個實驗,觀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溫度下是否相同。
14、為了判斷一個鐵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學測得如下數據:
鐵球的m/g水的體積V/mL水和鐵球的總體積V/mL
7960.090.0
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驟怎樣?
該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若鐵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多少?
《物質的密度》教案8
1教學目標
1、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3、學會利用公式間接測定物理的科學方法。
2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基本熟練了密度的計算以及單位的換算。
2、學生對天平的使用已經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點難點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自主學習
一、自主學習。
1、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計算出物質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完成下面的問題:
(1)量筒上是以什么單位標度的?是毫升(mL)還是立方厘米(cm3)?
1mL= 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測量值)是多少?
(4)液體的體積或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都可以用量筒來測量,使用時應先觀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圖所示,觀察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 .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量是________,體積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測液體密度實驗中:
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
⑵ 方法:①用天平測_____________的總質量m1 。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讀出___________內液體的__________。
③稱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
④計算出量筒內液體的質量m= ___________
⑤求出液體的密度ρ=_____________。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固體密度的測量
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將數據填寫到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石塊的質量m(g)
石塊放入前水的體積
石塊和水的總體積
石塊的體積
石塊的密度
探究二:液體密度的測量
進行測量將數據填寫到自己設計的表中
玻璃杯和鹽水的質量 (g)
玻璃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
量筒中鹽水質量
量筒中鹽水的體積
鹽水的密度
活動3【講授】拓展延伸
怎樣測量塑料泡沫的密度
活動4【測試】堂清反饋
四、堂清反饋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某種食油的密度時,以下操作步驟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
B.取適量的油倒人燒杯中,用天平測出杯和油的總質量
C.將燒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測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體積
D.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油的總質量
2. 在測量鐵塊的密度時,用了下面幾個步驟,則測量步驟合理順序是( )
①計算鐵塊的體積。②記錄鐵塊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觀察量筒中水的體積。④用天平測出鐵塊的質量。⑤調節好天平。⑥計算鐵塊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3. 在“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實驗中,為測定物體的質量,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天平的指針靜止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則應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調節,將一礦石標本放在已調好的天平左盤內,當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內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8甲所示,則礦石
的質量為__________克,將礦石標本放入裝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變化情況如圖8乙所示,則礦石的體積為__________厘米3.這種礦石的密度為_________千克/米3
課后反思:
第3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3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自主學習
一、自主學習。
1、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計算出物質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完成下面的問題:
(1)量筒上是以什么單位標度的?是毫升(mL)還是立方厘米(cm3)?
1mL= 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測量值)是多少?
(4)液體的體積或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都可以用量筒來測量,使用時應先觀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圖所示,觀察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 .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量是________,體積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測液體密度實驗中:
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
⑵ 方法:①用天平測_____________的總質量m1 。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讀出___________內液體的__________。
③稱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
④計算出量筒內液體的質量m= ___________
⑤求出液體的密度ρ=_____________。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固體密度的測量
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將數據填寫到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石塊的質量
m(g)
石塊放入前水的體積
石塊和水的總體積
石塊的體積
石塊的密度
探究二:液體密度的測量
進行測量將數據填寫到自己設計的表中
玻璃杯和鹽水的質量 (g)
玻璃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
量筒中鹽水質量
量筒中鹽水的體積
鹽水的密度
活動3【講授】拓展延伸
怎樣測量塑料泡沫的密度
活動4【測試】堂清反饋
四、堂清反饋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某種食油的密度時,以下操作步驟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
B.取適量的油倒人燒杯中,用天平測出杯和油的總質量
C.將燒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測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體積
D.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油的總質量
2. 在測量鐵塊的密度時,用了下面幾個步驟,則測量步驟合理順序是( )
①計算鐵塊的體積。②記錄鐵塊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觀察量筒中水的體積。④用天平測出鐵塊的質量。⑤調節好天平。⑥計算鐵塊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3. 在“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實驗中,為測定物體的質量,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天平的指針靜止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則應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調節,將一礦石標本放在已調好的天平左盤內,當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內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8甲所示,則礦石
的質量為__________克,將礦石標本放入裝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變化情況如圖8乙所示,則礦石的體積為__________厘米3.這種礦石的密度為_________千克/米3
課后反思:
李建偉 評論
優點:
訓練量較大,重難點突出,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
缺點:
加強學法指導
《物質的密度》教案9
【三維教學目標】
1、理解密度概念,會用密度知識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實驗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來,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進而熟悉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主要環節。
3、培養學生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學習習慣,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通過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來認識物質的密度這一特性。主要介紹了密度的定義、公式、單位及其應用,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物體的質量與體積關系的實驗探究,理解密度的含義。
2、能用密度的公式進行有關計算、分析、判斷。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講解分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直接提出問題:鐵塊與木塊哪個質量大?引起學生的爭論。
二、進行新課
1、“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的探究
1)提出問題(上面已提出)
2)鼓勵學生參與教材中三位學生進行的猜想與假設活動。激發他們提出新的猜想與假設,倡導他們對三位學生提出的猜想與假設作出評價。
3)在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中,一定要讓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思考進行充分討論。只有讓學生討論充分,并形成較為成熟的共識,才能順利地做好實驗,以及收集證據的工作。
4)在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這一環節上,可先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記錄表格,再與文中相比較。
5)通過分析與論證,主要讓學生能歸納出: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變的;不再的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師應進一步明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7)對上面的實驗過程進行評估。
2、密度公式與單位
1)公式:ρ=m╱V
2)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主單位是kg╱m3
3)指導學生分析“常見物質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結論。
3、密度知識的應用
結合文中例題和學生一塊進行分析討論,練習應用密度的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閱讀“信息瀏覽”,認識:恒星在演變過程中,會形成密度很大的天體。
三、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讓學生自主歸納。
四、鞏固練習
1、完成P90本節的"自我評價與作業"
2、完成本節的"基礎訓練"。
五、反思
本節物質的密度知識,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通過本節學習,學生基本理解并掌握物質密度的有關知識。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有:一、密度的符號寫法不規范;二、計算過程中,代入數據,單位不統一。這些在練習中已予以指正補足。
【《物質的密度》教案】相關文章: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案08-26
《物質的密度》教案反思范文07-03
《物質的密度》集體備課教案04-01
物質的密度說課稿06-28
密度最大的物質08-17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案4篇04-04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案(4篇)04-04
《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08-24
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05-21
《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