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運動的教案(精選1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水運動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水運動的教案 1
【教學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類及地理意義、分布規律。
2、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教學重點】
1、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2、洋流系統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復習舊課】
1、海水的運動形式有哪幾種?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幾種?
3、秘魯漁場的形成與什么有關?
【引入新課】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神秘而富有挑戰性,我們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
【講授新課】
1、表層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氣壓帶和風帶圖,引導學生據此圖風向畫出風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圖。
(2)展示海陸輪廓圖,引導學生根據地轉偏向力和陸地形狀對洋流流向的影響,嘗試畫出洋流分布略圖,教師歸納小結。
(3)展示洋流分布略圖,引導學生根據此圖小結洋流分布規律,并判斷:寒流與暖流、逆時針洋流分布、順時針洋流分布。
(4)總結
副熱帶海區洋流系統的環流方向與大氣運動中的氣旋還是反氣旋旋轉方向一致?
對比:全球大氣環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環流共幾圈?(讀圖思考)
由于南極大陸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統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對比南北半球西風漂流的水溫。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溫、增濕
北大西洋暖流: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溫、減濕
秘魯寒流: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氣候的形成
(4)寒流和暖流交匯:促進漁場形成
如紐芬蘭漁場、北海道漁場等的形成。
【總結新課】洋流對地理環境具有深刻的影響
【鞏固新課】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條洋流沿岸干燥少雨,為什么?
(2)a、b、c、d四海區何處可能形成大漁場?
(3)從a到c海區,畫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線。為什么?若該圖是太平洋,請說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稱。
(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稱是什么?
【布置作業】
1、復習本節。
2、預習。
海水運動的教案 2
教學目標
1. 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及其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流的分布規律以及洋流的 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 教學建議
在 教學中, 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律。然后, 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流分布規律。
關于海水運動形式的 教學建議
在課堂 教學中, 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對海洋的了解說明海水運動形式。然后, 教師歸納出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 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 教學中, 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 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的 教學建議
洋流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海水運動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海水運動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海水運動形式的 教學〗
1. 讀:課本《波浪》景觀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海洋石油生產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書:海水運動形式:
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 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 教學〗
1. 讀: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世界洋流模式》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5. 讀: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洋流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的 教學〗
1. 讀: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生影響。
7.板書:洋流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寒暖流交匯區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海水運動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可利用風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地氣象臺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據,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律,為沿海的捕漁業和航海業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象: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
>
海水運動的教案 3
【教學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類及地理意義、分布規律。
2。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教學重點】
1。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2。洋流系統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
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復習舊課】
1。海水的運動形式有哪幾種?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幾種?
3。秘魯漁場的形成與什么有關?
【引入新課】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神秘而富有挑戰性,我們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
【講授新課】
1。表層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氣壓帶和風帶圖,引導學生據此圖風向畫出風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圖。
(2)展示海陸輪廓圖,引導學生根據地轉偏向力和陸地形狀對洋流流向的影響,嘗試畫出洋流分布略圖,教師歸納小結。
(3)展示洋流分布略圖,引導學生根據此圖小結洋流分布規律,并判斷:寒流與暖流、逆時針洋流分布、順時針洋流分布。
(4)總結
副熱帶海區洋流系統的環流方向與大氣運動中的氣旋還是反氣旋旋轉方向一致?
對比:全球大氣環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環流共幾圈?(讀圖思考)
由于南極大陸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統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對比南北半球西風漂流的水溫。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溫、增濕
北大西洋暖流: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溫、減濕
秘魯寒流: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氣候的形成
(4)寒流和暖流交匯:促進漁場形成
如紐芬蘭漁場、北海道漁場等的形成。
【總結新課】洋流對地理環境具有深刻的影響
【鞏固新課】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條洋流沿岸干燥少雨,為什么?
(2)A、B、C、D四海區何處可能形成大漁場?
(3)從A到C海區,畫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線。為什么?若該圖是太平洋,請說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稱。
(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稱是什
海水運動的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二)能力目標
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2、學會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潮汐中的大小潮現象,世界著名漁場的成因。
3、能結合實際運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2、認識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義。人類的發展應和海洋自身的發展相協調,正確對待海洋中發生的地理現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對地理環境(對漁場的形成、沿岸的氣候、航海等)的影響。
2、難點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律。
3、疑點
為什么西風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為什么秘魯寒流屬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補償流?
補充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
自學“海水的運動形式”,對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動(不同于波浪)。
自學“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找出關鍵詞:氣候、漁場、污染、航海。
2、觀察實驗
在實物投影儀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氣筒吹水槽的水,水動;加泡沫顆粒,來回吹,水沒按一定方向動;用氣筒在一個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這類似于風海流;水槽內未吹氣的地方,水也在流,這類似于補償流。
3、畫圖
讀圖3.11“世界洋流模式圖”,結合圖2.16“全球大氣環流示意”聯系大氣環流模式,根據信風帶和西風帶的風向,推出赤道海區和中緯海區緯向的風海流流向,結合陸地輪廓,考慮地轉偏向力影響描繪洋流模式簡化圖,并用紅、藍色筆分別標識暖流和寒流。
4、讀圖討論
讀圖3.8“錢塘潮(浙江海寧)與杭州灣地形”,認識地形、氣候與潮災的聯系,了解杭州灣沿岸防止潮災的有效措施。試從地形和氣候背景方面解釋,為什么孟加拉灣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風暴海嘯(風暴潮)襲擊最為嚴重的地區?我國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灣也是潮災的主要發生區域,在防災、減災方面我們需要做些什么?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個作出歸納,得出洋流分布規律。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道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區別。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種洋流成因類型: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點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4、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提高表達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5、學生在認識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綜合影響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在繪制全球大氣環流、洋流模式圖的過程中,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學生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的過程中,養成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能力。
8、學生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二)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從靜態角度學習了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留下這些疑問:為什么低緯附近海區水溫不是越來越高?赤道附近海區鹽度不是越來越低?高緯海區水溫不是越來越低?副熱帶海區鹽度不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為什么世界海洋熱量收支基本平衡?為什么海洋總鹽量基本穩定?是什么推動海水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運動?今天,通過從動態角度學習海水的運動,能幫助解答以上問題。
海水是一種流體,永遠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海水運動使海洋中的物質、能量的循環有較高的速率。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類型是風海流,洋流的基本分類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環流,對高低緯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航海以及海洋環境污染等都有影響。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關于海水運動的三種形式
教師小結:波浪對船只航行、漁業作業等有很大影響,波浪還具有極大的能量,是海岸動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線的變遷和泥沙物質的運移和沉積。波浪作用強則海岸線后退、泥沙沉積少,弱則海岸線前進、泥沙沉積多。潮汐是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長波,波長可達數百千米甚至數千千米。在海灣港口區,潮汐現象比較顯著。這是由其地形(口大內小)的特點決定的。洋流不僅具有相對穩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規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區間進行大規模的水量交換,并伴有熱量交換、鹽份交換等。
2、關于“洋流的成因類型”
通過觀察實驗,了解風海流和補償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圖上只有這兩種類型的洋流)
教師小結:風海流是以風為動力引起的海水大規模的`運動。例如南北半球西風帶海區產生的西風漂流,就是盛行西風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緯信風吹拂形成。洋流的產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海面風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動畫演示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
教師小結:由于海水鹽度、溫度的差異,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勻所導致的海水流動,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從密度小的海區流向密度大的海區,或者說,密度流從鹽度低的海區流向鹽度高的海區。你還能列舉其它的密度流嗎?
學生回答:從波羅的海流向北海,從亞丁灣流向紅海。
再讀圖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教師提問: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這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是補償流,以補償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師小結:由于風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產生一些海區減水(洋流流出的海區),而另一些海區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區)的現象,此時,減水海區將會由另外海區的海水流入補償,形成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補償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類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導因素。實際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此外,地轉偏向力以及陸地分布,也都對洋流的形成和流向發生作用。
3、關于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律”
首先復習全球大氣環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時對照畫出大氣環流和洋流模式圖。
教師提問:赤道附近海區海水受到偏東風的吹拂,怎么流動?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西流動。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陸地阻擋,除一小股以補償流的形式回頭向東流外,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緯流去,形成補償流。進入中緯西風帶,大約在40度海區緯向怎么流?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東流動。也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西風漂流向東遇到陸地阻擋,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論南北半球,都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嗎?(出示世界地形圖暗示學生,南半球的陸地
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缺失。)為什么?
學生回答:僅在北半球中高緯大陸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為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缺失。
教師提問:南緯40度附近海區緯向西風漂流依次溝通了哪些大洋?從南極上空看,西風漂流呈什么方向運動?
學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方向。
教師提問: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環流的特點,能說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能,僅在全球中低緯海區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海區恰相反。
教師提問: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溫高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緯海區的暖流就比中低緯海區的寒流水溫低。
教師小結:全球三圈大洋環流的分布規律是: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反時針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東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反時針方向,大洋東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師提問: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左下角還有一小圖,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而正圖則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學生回答:由圖2.20亞洲季風,北印度洋冬季吹東北風,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運動,形成逆時針的風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動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同樣形成順時針的風海流。
4、關于重點“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師講述:洋流作為自然現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時,洋流也在對地理環境的其它要素及人類活動產生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指出洋流對地理環境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畫出關鍵詞。
教師提問: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濱,東止紅海之濱。沿海氣候一定濕潤嗎?
學生回答:不一定。
教師提問:寒流流經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暖流流經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學生回答:寒流使流經地區的水溫和氣溫都降低,使底層大氣變冷,空氣下冷上溫,空氣層結穩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經地區的水溫和氣溫都升高,空氣下熱上冷,空氣對流強烈,降水充沛。
教師提問:為什么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天然漁場?
學生回答:因為寒暖流交匯處,海水鹽度、溫度、密度差異很大,海水攪動很厲害。將沉積于海底的營養鹽分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使這一海域成為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秘魯漁場與沿岸上升流有關?
學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將海洋深處的營養鹽分帶到表層,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魚群來此覓食,形成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世界四大漁場大多分布在溫帶地區?
學生回答:溫帶地區季節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生交換時,上泛的海水將海底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這些浮游生物作為魚類的餌料。因而魚類豐富。
教師小結,全球的大洋環流,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其流經的大陸沿岸影響最大的是氣候。受洋流影響最大的氣候類型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次,是對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的影響。世界四大著名漁場都與洋流影響有關。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規律,指導航海,可順風順水,省時省力。對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擴散污染物,擴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凈化速度。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海水的運動形式,特別是學習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們理解海洋作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氣熱量的能源區,對地理環境的物質輸送、能量交換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對高、低緯度不同海區的海水循環、氣候特征的形成、漁場的分布,以及對全球熱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學生通過學習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體會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用運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更好地理解保護海洋環境的深刻意義。
五、布置作業
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和英國北海漁場的位置,并分別說出形成漁場的寒暖流名稱。
七、板書設計
地理教案-海水運動
海水運動的教案 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運用地圖比較分析歸納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解釋其成因。
2、能舉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在認識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種因素影響下的過程中,學會通過綜合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會繪制洋流分布圖,歸納總結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2、激發學科興趣,培養分析研究地理問題的科學方法與態度。
教學重點: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規律。
2、通過考慮大陸的輪廓情況進一步分析描繪全球洋流分布,熟記主要洋流名稱。
教學難點:
洋流模式圖的推理以及實際洋流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圖分析法、比較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引用故事]展示泰坦尼克的圖片,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知道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吧!它沉沒的原因是由于在北緯40度撞上了冰山,導致船體進水而沉沒。我們都知道在北緯40度的海域是不可能發育這樣大的冰山的`,那么這座冰山來自哪里呢?又是怎樣的力使它到達這里而造成了這樣一個悲劇的呢?”
那我們來復習今天的課文,第三章的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新課學習】
1、洋流的分布規律
(1)洋流的概念:海洋表層海水,常年沿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2)洋流的形成原因:盛行風(主導)陸地形狀輪廓地轉偏向力
什么是盛行風:一個為三圈環流的六個風帶,另一個為受季風影響形成的季風環流
受盛行風的影響聯系三圈環流的風帶圖畫出洋流的分布規律化面積。
赤道地區受東北信風,東南信風的影響形成自東向西赤道暖流。
中緯地區受西風漂流的影響,形成自西向東的西風漂流。
海水運動的教案 6
教學目標
1、了解海水運動的三種形式
2、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3、掌握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教學重難點
1、洋流的形成及分布狀況
2、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規律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
一個在美國西海岸游泳的人,拾到一漂流瓶,里面裝著一位菲律賓小女孩的信。閱讀課本57頁,《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思考,并回答
1、漂流瓶為什么會從菲律賓漂到美國的西海岸?造成它運動的原因是什么?
2、漂流瓶可能是順著哪些洋流漂過來的?
探究一、洋流的概念
暖流和寒流的概念建立的探究活動
一、洋流的概念
思考:洋流有什么特點?在學習中,你發現了哪些關鍵詞?
二、洋流的性質分類
1、讀圖:在《世界洋流分布圖》中尋找
A組: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
B組:東澳大利亞暖流、秘魯寒流
C組:千島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歸納探究:
⑴、它們分別處在大洋的哪一岸?
⑵、從緯度的角度上看,它們分布在哪個緯度的海區?
⑶、從圖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樣的寒暖流分布規律?
指導學生閱讀概念后,尋找關鍵詞,并在課本用標記落實。
讓學生在地圖中尋找三組洋流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分析并歸納寒、暖流概念,引導學生對所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去偽存真
學情預設:學生對中低緯度的海區,副熱帶海區等名詞比較陌生,讀圖時學生會出現方位上錯誤,所以在引導讀圖的問題設計要有明顯的對比度,給學生留有充足的信息提取時間,對洋流分布形成總體印象
⑷、寒、暖流概念的總結
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
寒流: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
學情預設:由于課本的洋流分布圖是一個平面的空間概念,用來歸納寒暖流的概念,只能體現大多數洋流的流動方向,歸納的概念不甚完整,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北赤道暖流的流動方向,讓學生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暖流都是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提醒學生,讓學生從相對溫度的角度上歸納洋流的概念。培養學生辨證的看待問題
2、知識應用:等溫線地圖上判定寒、暖流
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規律
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1、在世界洋流分布圖中觀察:太平洋的洋流運動方向,完成課本57頁的讀圖思考:
⑴、南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的大洋環流的洋流的運動方向有什么差異?
⑵、在北半球中高緯度的海區的大洋環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南半球的情況是怎樣的?
⑶、在北印度洋冬夏的洋流方向有什么變化?
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交流歸納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完成1、2題。此時教師板圖,繪出太平洋為中心和大西洋為中心的兩種世界大洲空白輪廓圖。
2、小組討論,并歸納洋流的運動方向,請同學匯報學習成果。
3、在世界洋流分布圖中觀察大西洋海區,畫出大西洋中心為海區洋流分布。
學情預設:課堂用的是在大西洋海區為中心的空白圖,與學生課本上的地圖有所不同,因此這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板圖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圖圖轉化能力
采用板演的方式,在演示大平洋洋流的流動方向和分布大致的位置。
學生動態的板演大西洋海區的大
洋環流的分布和運動,以學生實踐來印證洋流的分布規律。
探究三:洋流的成因與洋流模式圖的建構
學情預設:洋流的形成與大氣的運動有密切的關系,要理解這一重點內容必須有充足的知識準備,所以教師分層次的提出階段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質疑問難、討論、評價等方式的探究活動,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1、提出問題:洋流為什么會運動?洋流的運動的能量來源于那里?
2、教師板圖:在黑板上畫出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的空白圖。
3、學生調板:將氣壓帶和風帶補充完整。
4、觀察東北信風與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引導學生聯想:風向對洋流運動方向的影響。
5、教師解釋:盛行風對洋流的驅動作用,及地轉偏向力對洋流運動方向的影響。教師說明北赤道暖流的形成過程,并在洋流模式圖中畫出北赤道暖流。
知識鏈接:風海流是海水在風的切應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運動,風海流開始運動后,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使表層海流流向偏離原風向45?左右,(南左北右)。洋流的流向是指洋流去的方向,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
6、學生思考:在西風控制地區,風向和地轉偏向力對洋流運動方向的.影響,模仿第5小題畫出西風漂流。
7、觀察洋流分布圖中的赤道逆流的位置,在洋流模式圖標出位置。
8、結合《洋流的分布圖》和已有的洋流分布規律,讓學生畫出大洋的環流模式圖
學情預設:1—3小題,由于是從舊知識引入新知識,難度不大,學生答題比較完整。5、6兩小題是洋流成因的關鍵,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可通過教師講解,學生模仿來突破難點,完成洋流成因的教學任務。
知識鏈接:大洋的環流模式圖中洋流的流動方向,可用圖來幫助學生記憶
9、讀《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和《大洋的環流模式圖》,思考:
⑴、為什么南北球中低緯度的洋流運動方向不一樣?
⑵、為什么北半球中高緯度的洋流的運動方向和中低緯的不一樣?
⑶、為什么南半球沒有中高緯度的大洋環流,而形成了繞極環流?
⑷、為什么南半球的西風漂流的方向和南極大陸繞極環游方向不一樣?為什么南半球的西風漂流是寒流?
知識鏈接:在南極大陸周圍,圍繞南極大陸的南極環流屬極地東風流,它和西風漂流共同構成圍繞南極大陸的南極繞流,其中還是以西風漂流為主體。
⑸、根據大洋的環流模式圖,歸納大洋東西兩岸的寒、暖流分布規律,在模式圖中用紅筆標明暖流的位置。
10、教師講解印度洋海區季風環流的成因。
11、教師說明赤道逆流的成因;利用地圖冊中的圖片,以秘魯寒流為例了解補償流,以直布羅陀海峽洋流為例講密度流。
學情預設:讓學生明確洋流運動的成因往往不是單獨只受一個因素的影響,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主要的成因是風海流。
海水運動的教案 7
課標要求: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課標解讀
1.世界洋流分布的規律:副熱帶海區、負極地海區、環南極大陸海區和北印度洋海區等;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氣候、對漁場、對航海、對海洋污染的影響等;
[要點梳理]
一、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叫洋流(海流)。
2、洋流性質分類:
①寒流:洋流水溫比流經地區溫度低,為寒流
②暖流:洋流水溫比流經地區溫度高,為暖流
③寒暖流的判讀方法之一------根據海水等溫線的彎曲方向確定洋流的性質
如果海水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說明洋流水溫比流經地區溫度 ,則洋流為 ;如果海水等溫線向低緯凸出,說明洋流水溫比流經地區溫度 ,則該洋流為 ,如下圖。
據圖總結,海水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的流向之間的關系?
寒暖流的判讀方法之二-----根據流向
北半球地區,從低緯流向高緯(從南向北)的為 ,反之為 。
南半球地區,從低緯流向高緯(從北向南)的為 ,反之為 。
3、洋流的類型(按照成因分類)
① 流: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并且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流動,
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叫風海流。其主要動力為 ;
② 流:各個海域因海水的溫度、鹽度不同,導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動,叫密度流。(表層:密度小→密度大;底層:密度大→密度小)
③ 流:由風力和密度差異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區海水減少,相鄰海區的海水便會流來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叫補償流。
另外,洋流前進時,受 的限制和 力的影響,運動方向會發生改變。
4、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讀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
總結:洋流的分布規律: 南半球: 時針方向
①以 的大洋環流
北半球: 時針方向
北半球: 時針方向
②以 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南半球: 時針方向
西風帶 西風漂流 沿東岸折向高緯度 極地環流
③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受季風的影響, 逆 順。
5、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三、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促進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整全球的 分布。
②對氣候的影響: 流:增溫、增濕; 流:降溫、減濕。
思考:(1)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的原因?
(2)南美沿岸熱帶荒漠南北延長的的原因?
③對漁業生產的影響:
(1)寒、暖流交匯海區往往成為世界著名 。如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
原因:
(2)上升流處,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形成大型的漁場。如秘魯漁場。
④對航海的影響:
(1) 流節省時間、燃料; 流費時間、燃料。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霧,對海上航行不利。
暖流上空冬季霧也較大,盡管對海上航行,但對軍事偷襲卻有利。
(3)每年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也對海上航運造成較大威脅。
⑤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把近海的污染物帶到其他海域,一方面加快了凈化速度,另一方面可能使污染范圍擴大。
[典型例題精析]
典例1、下圖表示南美洲部分氣溫及降水分布,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大陸東西兩側沿海10℃等溫線所經過地區的降水量分別為 。說明造成A地降水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2)說明南回歸線附近大陸兩岸年均溫差異的形成原因。
(3)位于潘帕斯草原的B地1月月均溫19.8℃,7月月均溫8.5℃,年降水量912 mm。簡述B地發展畜牧業的有利自然因素。
典例2、 讀洋流模式圖回答:
(l)圖中①洋流是由于 內的吹送由東向西運動,②是由于受
的影響偏離海岸向較高緯度流去。
(2)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在北半球呈 方向流動。
(3)圖中洋流按成因分③屬于 。
(4)按性質來講,②屬于 ,③屬于 。
(5)如圖中所屬海區在太平洋中,則②③的洋流名稱分別是② 、③ 。
典例3、讀歐洲殖民者自16世紀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再將掠奪來的物質運回歐洲的海上航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航運路線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沿線所經過的洋流(名稱)分別是: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所組成的環流系統叫________________, 其運運方向是____________。
(3)按洋流的主要成因分別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典例4、(09年江蘇地理第19,20題)
圖10為大陸西岸四個地點的地理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l)~(2)題。
(1).若不考慮地形因素,四個地點中1月份降雨較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丁兩地近海的洋流性質及其對當地氣候的影響主要是
A.同屬暖流 B.同屬寒流 C.增溫增濕 D.降溫減濕
【鞏固練習】
讀下圖,判斷1--2題。
1.假定①②處等溫線彎曲是受洋流影響而致,則( )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D.①②都是暖流
2.假定該海域位于太平洋中,②海域水溫異常升高時,則( )
A.我國東南沿海臺風活動異常頻繁
B.秘魯、智利等地可能出現暴雨,發生澇災
C.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異常多雨
D.秘魯漁場餌料豐富,魚類眾多
圖為某河流的年徑流量變化曲線圖,讀圖回答3~4題。
3、該河流位于( )
A.亞熱帶季風區 B.亞熱帶大陸西岸
C.溫帶季風區 D.高寒地帶
4、能正確反映該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由雨水和地下水補給 B.有一個汛期 C.冬季斷流 D.年徑流總量大
讀圖,回答5--6題:
5、圖中,影響等值線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徑流
6、在等值線的年內變動中,Q點(2.8等值線上的最東點)距大陸最近的時段是( )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0月
讀下圖完成7--8題:
7、如果圖中三條緯線分別表示25°、30°、3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位于南半球 B.乙位于北半球
C.甲圖洋流為寒流 D.乙圖洋流為寒流
8、如果甲、乙兩圖都位于太平洋,判斷甲、乙兩圖的洋流名稱( )
A.甲為秘魯寒流 B.乙為東澳大利亞暖流
C.甲為千島寒流 D.乙為巴西暖流
9、下圖中正確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洋流是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對地理環境有深刻的影響。據右圖,回答10--11題。
10.科隆群島上生活著很多企鵝,該群島的海拔高度并不高,其成因主要是( )
A.受厄爾尼諾影響B.受拉尼娜影響
C.受寒流影響D.受暖流影響
11.圖中的洋流名稱是( )
A.南赤道暖流B.巴西暖流
C.秘魯寒流D.加利福尼亞寒流
12. 在下圖中,甲、乙分別為兩個海區的海水表層等溫線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洋流方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的洋流為暖流B.乙圖中的洋流為暖流
C.甲圖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洋西部D.乙圖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陸西海岸
13、小亞細亞半島沿海地區處于旱季時,直布羅陀海峽表面海流 P和斯里蘭卡以南表面海流 Q的流向是( )
A.P從西向東,Q從東向西 B. P從西向東,Q從西向東
C.P從東向西,Q從西向東 D.P從東向西,Q從東向西
(09年北京文綜第6題)讀下表,回答
表: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層海水溫度觀測值
15.該海域沿岸
A.存在上升流,為熱帶雨林氣候 B.有暖流經過,為熱帶草原氣候
C.有寒流經過,為熱帶沙漠氣候 D.盛行東南風,為熱帶季風氣候
二、綜合題
16.下圖是某海域等溫線圖,讀圖回答。
(1)此海域位于____________半球。
(2)如果此海域屬太平洋的一部分,那么它的西部洋流名稱是_____________,東部洋流的性質是________流。東部海區的鹽度比西部海區的鹽度要____________,東部海區大陸附近的著名漁場是_____________。
17讀“世界石油污染水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將圖中A、B、C、D、E各點的鹽度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__________。
(2)F海峽表層海水向__________流,在成因上屬于__________。
(3)某年1月,一艘油輪在印度半島南端附近海域發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偏__________方向漂流。洋流對石油污染所引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在泄油區,魚類迅速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
18、(09年上海地理第十三題)洋流是大規模流動的海洋,水體它全球的熱量平衡起著重要作用。讀圖回答問題。(18分)
(1).讀圖1判斷,該海域位于 半球;該洋流(虛線所示)流經海區水溫比同緯度附近海區水溫 。按照寒、暖流的分類,該洋流是 流,它對沿岸氣候能夠起到 、 的作用。
(2).圖1虛線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流動。在圖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區中,圖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現在 海區。
(3).解釋北印度洋西南季風形成的原因,并按時針方向說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風洋流流動的方向。
(4)、為什么在有些大陸沿岸海區會發生涌升流現象?在圖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區中最可能出現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區
生:——小農經營。
師:我國南方的水稻種植主要用途是滿足自我消費還是拿到市場上去銷售?
生:滿足自己消費。
師:對,從幾種糧食作物的單產對比知道,水稻單產較高,但為什么商品率卻較 低呢?
生:由于生產規模小,每戶稻谷的總產量不大。
師:還有哪些原因?
生:世代傳統的觀念以及經濟水平的制約,農民收獲的大部分稻谷都是留作自用,送到市場上出售的量很少。
師:對。這是季風水田農業的第二個特點:
生:— —單產高,商品率低。
師:從圖3.11水稻的生產環節可以看出,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另一個特點是:
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低。農民一般從事手工勞動。在我國,雖然近一二十年來,利用電力進行灌溉、脫粒等發展較快,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從整體上看,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還較低。
師:水稻生產離不開灌溉條件的保證,季風氣候水旱災害頻繁,對水稻生產威脅很大。而小農經營無力建設水利工程,所以季風水田農業的第四個特點就是:
生:——水利工程量大。
師:對。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分析了亞洲的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種植業所具有的特點。下面我們來完成P48 的“活動”。
活動與探究
以中國為例,說明應該尋找和運用哪些資料,解釋我國南方水稻產區形成的原因。
活動步驟:
1.列出資料清單。
2.運用這些資料說明問題。
師:請同學們想想看,你需要哪些資料來解釋我國南方水稻產區形成的原因?
生:(討論后回答)氣候、地形、土壤、人口、水稻單產、市場、農業歷史等。
師:我國南方主要是什么氣候?和水稻的生長習性有著怎樣的對應關系?
生:我國南方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且雨熱同期,較好地滿足了水稻
的生長需求。
師:對。
(出示圖片:中國溫度帶、中國降水分布圖、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師:水稻種植需要怎樣的地形條件?中國南方地形條件如何?
(出示圖片:中國地形)
生:水稻的種植需要平原地形,便于水田管理。中國南方有著眾多的平原,如太湖平原、鄱陽湖平 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珠江三角洲 等。
師:很好。水稻的生長需要肥沃的土壤,我國南方水稻產區以什么土壤為主?
生:多年栽培水稻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師:以上我們分析了中國南方種植水稻的自然條件,還有哪些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水稻的種植呢?
生:(結合“中國人口圖”)我國南方平原地區人口稠密,糧食需求量大,而水稻單產高。
師:很好。我國長期以來由于南北方地域上的差異,人們在對主糧的選擇上也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南方人愛吃米,也是南方形成水田農業的一個原因。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新課導入]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季風水田農業。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另一種重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商品谷物農業。
從“商品谷物農業”這一農業地域類型的名稱來看,它生產的糧食主要是出售的,種植的是谷物。那么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是以什么糧食作物為主呢?
生:主要是小麥和玉米。
師:為什么不是水稻呢?
生:因為水稻是水田作物,生產環節復雜,不利于大面積的機械化操作,所以生產效率不高,商品率也不高。
師:說得很好!商品谷物農業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請在地圖上把它們找出來。
(出示世界地圖,讓學生指圖)
生: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
師:對。我們國家有這種農業地域類型嗎?和這幾個國家有沒有差別?
生:有。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但主要是國營農場,而上面提到的幾個國家的農 場是家庭經營。
師:對。下面我們看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完成“活動”。
(生閱讀案例3,討論)
活動與探究
1.參照歸納季風水 田區水稻種植業特點的方法,歸納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
(出示美國農業帶圖)
(出示北美氣候圖)
師:同學們,請看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帶圖,說一說小麥帶和玉米帶的分布和美國的地形以及氣候類型之間有著怎樣的對應關系?
生: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上,這里地勢平坦開闊、地廣人稀,土壤肥沃,便于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
師:對。從氣候圖上可以看出,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分布在什么氣候區?對商品谷物農業的發展有著怎樣的有利條件?
生: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這里氣候溫和,降水較豐富。
師:對。以上是商品谷物農業的自然區位條件。影響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條件中還有著怎樣的社會經濟條件呢?
生:美國農業科學技術先進,有全國農業科技研究和推廣系統,免費向農場主提供最新農業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這里鐵路、公路、水運網發達,交通運輸便利,美國的工業發達,為農業生產提供了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以及電力、化肥、農藥等。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全面。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總的來說,具有以下特點:
(1)優越的自然條件。
(2)便利的交通。
(3)地廣人稀。
(4)工業高度發達。
(5)農業科技先進。
活動與探究
繪一幅概念框圖,以表達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因素。
(生繪圖,師指導)
總結見下圖:
2.把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特點與季風水田農業作一比較,你認為最大的差異是什么?
出示表格(生填寫底紋部分),引導學生把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形成條件和季風水田農業作比較:
農作物品種生產目的 經營方式氣候條件
水稻種植業水稻自給農業小農經營、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季風氣候區
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小麥、玉米等商品農業家庭農場、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師:你認為以上兩種農業地域類型最大的差異是什么?
生: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是商品農業,而季風水田農業是自給農業。
師:不錯。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商品谷物農業這一重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分析了它主要的區位條件及在世界上的分布地區。并以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為例,分析了這一農業地域類型與季風水田農業的對比,了解了它們之間的差異。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
板書設計
課后練習
1.農業機械向大型、寬幅、高速、聯合作業方面發展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非洲的種植園
B荷蘭的花卉種植
c.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
D.日本的水稻種植業
2.決定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一組主導區位因素 依次是………………………( )
①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魚塘②上海郊區的乳畜業③古巴的甘蔗④長江三角洲設商品糧基地
A.①氣候②市場③政策④地形
B.①地形②市場③氣候④政策
C.①地形②土壤③科技④政策
D.①水源②政策③氣候④市場
3.有關商品谷物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 ……( )
A.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
B.商品谷物農場都是家庭經營方式
C.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也有商品谷物農場
D.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包括水稻種植業
海水運動的教案 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的生產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
2·使學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學重點】
洋流的成因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1·為什么說海洋是大氣的主要水源和熱源?
2·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有什么規律?
【引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鄭和下西洋”,在航海技術比較落后的明代,鄭和為什么能夠遠涉重洋呢?
【講授新課】
1·波浪、潮汐和洋流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72頁,回答:
(1)海水有哪些運動形式?
(2)試分析各種運動形式對人類環境和人類生產和生活造成的影響。
老師小結:
(1)三種運動形式;
①波浪形式以風浪常見,此外還有海嘯,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為內力作用的.體現;
②潮汐:白天海水漲落為潮,晚上海水漲落為汐;
③洋流:突出其時間性、方向性和規模大。
2·洋流的成因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各有什么特點?
3·風海流
(1)引導學生回憶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緯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嗎?為什么?
(2)然后出示氣壓帶和風帶圖及洋流模式圖,引導學生觀察風向與洋流走向的關系。
4·密度流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2)引導學生思考:
近似封閉的地中海和開闊的大西洋,哪個鹽度高?為什么?密度又怎么樣呢?
(3)講解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表層:大西洋→地中海
深層:地中海→大西洋
(4)舉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潛水艇在出入直布羅陀海峽時,如熄滅了發動機,則能避開對方的監聽。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洋流知識,分析該事例的可能性,并說明理由。
(5)思考:
紅海是鹽度最高的海洋,經曼德海峽與印度洋聯通,那么曼德海峽洋流流向如何?鹽度最低的波羅的海呢?
5·補償流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思考:
什么叫補償流?補償流分為哪幾種類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
(2)舉例:
秘魯漁場的形成。
【總結新課】
本節課的重點是洋流的成因。
【鞏固新課】
關于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洋流按成因可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類
B·洋流是海洋表層常年大規模地沿著一定方向流動的水流
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
D·海水總是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布置作業】
1·復習本節
2·復習氣壓帶和風帶的有關知識
海水運動的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能夠說出洋流的定義和分類,運用示意圖、生活實例等多角度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通過閱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明確世界洋流的大致分布,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的技能,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
3.通過學習紐芬蘭漁場的案例,明確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難點:漁場的成因。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地圖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教師展示科隆群島的位置和景觀圖,提問學生: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島年平均氣溫約21℃,為什么比同緯度地區氣溫明顯偏低?(寒流影響)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導入今天的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洋流的定義和分類
【教師活動】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圖,引導學生讀圖并思考:
(1)什么是洋流?找出定義中的關鍵詞。
(2)按照世界洋流分布圖中的表示,洋流可以分為哪幾類?
【學生回答】
(1)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叫做洋流。關鍵詞是“常年”“穩定”“一定方向”“大規模”等。
(2)可以分為暖流和寒流。
【師生總結】一般來說,從水溫高的海域流向水溫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從水溫低的海域流向水溫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需要注意暖流不一定從低緯流向高緯,要看洋流與流經海區海水溫度的對比。
2.洋流對生物資源和漁場的影響
【教師活動】展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圖和“紐芬蘭漁場的形成與衰落”案例,引導學生思考:
(1)從圖中找出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的位置,思考哪些海區容易出現漁場?
(2)根據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的位置,分析大漁場出現的原因。
(3)根據“紐芬蘭漁場的形成與衰落”,說一說給你的啟示。
【學生回答】
(1)寒暖流交匯處容易產生漁場。
(2)寒暖流交匯的海域,海水受到擾動,可以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形成大的漁場。
(3)曾經輝煌一時的紐芬蘭漁場因過渡捕撈,使得魚類數量急劇下降,因此提示人類在開發時注重對海洋生態的保護。
【教師總結】寒暖流交匯的區域容易形成漁場,提供豐富的魚類資源,但是對于海洋生物的.開發,要做到節制與適可而止,才能可持續發展。
3.洋流對海洋航行與海洋環境的影響
【教師活動】大屏幕展示三個案例:
案例一: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1492年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程用了37天時間。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饒了一個大圈,卻僅用了20天。
案例二:泰坦尼克號的沉沒。
案例三:20xx年1月6日晚上8點,巴拿馬籍油船“桑吉”號和一艘散貨船在上海長江口以東約160海里處發生碰撞,導致“桑吉”油輪全船失火燃燒,經過8天的燃燒后沉沒。“桑吉”油輪沉沒后附近海域溢油情況非常嚴重,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帶。
根據三個案例,引導學生思考:
(1)結合案例一和案例二,分析洋流對海洋航行有什么影響?
(2)結合案例三,思考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利弊。
【學生活動】以地理小組為單位,思考并討論5分鐘。
【學生回答】
(1)海輪順洋流航行可以節約燃料,加快航行速度。但是洋流從極地地區挾帶冰山向較低緯度漂移,給海上航運造成較大威脅。
(2)洋流還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質挾帶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了凈化速度,但也擴大了污染范圍。
【教師總結】洋流對海洋航行的影響可以概括為順行加速,逆行減速。海洋污染物會隨洋流擴散到其他海域,給污染物的處理也加大了難度,因此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待海洋污染,一旦出現污染,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活動】提出疑問: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島年平均氣溫約21℃,為什么比同緯度地區氣溫明顯偏低?說明洋流對氣候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暖流增溫增濕,洋流降溫減濕。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查找資料,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影響的實例,下節課進行分享。
五、板書設計
略
海水運動的教案 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的生產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
2.使學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學重點】
洋流的成因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1.為什么說海洋是大氣的主要水源和熱源?
2.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有什么規律?
【引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鄭和下西洋”,在航海技術比較落后的明代,鄭和為什么能夠遠涉重洋呢?
【講授新課】
1.波浪、潮汐和洋流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72頁,回答:
(1)海水有哪些運動形式?
(2)試分析各種運動形式對人類環境和人類生產和生活造成的影響。
老師小結:
(1)三種運動形式;
①波浪形式以風浪常見,此外還有海嘯,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為內力作用的體現;
②潮汐:白天海水漲落為潮,晚上海水漲落為汐;
③洋流:突出其時間性、方向性和規模大。
2.洋流的成因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各有什么特點?
3.風海流
(1)引導學生回憶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緯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嗎?為什么?
(2)然后出示氣壓帶和風帶圖及洋流模式圖,引導學生觀察風向與洋流走向的`關系。
4.密度流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2)引導學生思考:
近似封閉的地中海和開闊的大西洋,哪個鹽度高?為什么?密度又怎么樣呢?
(3)講解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表層:大西洋→地中海
深層:地中海→大西洋
(4)舉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潛水艇在出入直布羅陀海峽時,如熄滅了發動機,則能避開對方的監聽。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洋流知識,分析該事例的可能性,并說明理由。
(5)思考:
紅海是鹽度最高的海洋,經曼德海峽與印度洋聯通,那么曼德海峽洋流流向如何?鹽度最低的波羅的海呢?
5.補償流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思考:
什么叫補償流?補償流分為哪幾種類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
(2)舉例:
秘魯漁場的形成。
【總結新課】
本節課的重點是洋流的成因。
【鞏固新課】
關于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洋流按成因可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類
B.洋流是海洋表層常年大規模地沿著一定方向流動的水流
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
D.海水總是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布置作業】
1.復習本節
2.復習氣壓帶和風帶的有關知識
海水運動的教案 11
一、教學目的:
1、運用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來說明風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學會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3、舉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
1、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對洋流的形成的影響
2、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及模式
3、洋流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規律及模式
四、教學方法:
比較法、歸納法、啟發式講述法
五、課時安排:
計劃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
[ 導入 ] (舉起一只塑料小鴨)同學們請看,這是我從批發市場買的一只塑料玩具小鴨,它的價格是兩塊五。 2007 年夏天,這樣的一只中國制造的小鴨子在英國收藏市場上的價格是 1000 英鎊,相當于民幣 15000 多元!(停頓,觀察學生反應)當然,那不是能在市場買到的小鴨子,而是曾經在海洋中漂泊了 15 年的小鴨子。
[ 演示 ] 用多媒體展示大洋大洲圖
[ 講解 ] 1992 年,一艘滿載塑料玩具的集裝箱貨船在臺灣以東太平洋洋面上遇到風暴,一只集裝箱墜入大海,集裝箱內的 2.9 萬只塑料小鴨開始了它們漂泊的旅程。其中一部分小鴨向北漂過白令海峽進入了北冰洋,被凍在北冰洋的浮冰中,只能在夏季化凍時繼續旅程,結果用了 5 年的時間才到達了格陵蘭島,并進入了大西洋。之后沿北美洲東海岸南行,再折向東北, 2007 年夏天其先頭部隊到達了英國海岸。它們中的大部分還將繼續它們的航程。
[ 提問 ] “鴨子艦隊”是靠什么進行環球旅行的`?(洋流)
[ 講解 ] 洋流指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
環節二:歸納洋流分布規律
[ 演示 ] 數字星球所示世界洋流的動態影像
[ 出示 ] 世界洋流分布圖;
引導學生觀察太平洋、大西洋中低緯和中高緯的洋流分布情況。
[ 指導 ] 學生填寫學案:
1. 繪制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
2. 歸納洋流分布的一般模式
[ 板圖 ] 在師生共同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洋流分布模式圖,用紅色表示暖流,藍色表示寒流。
[ 小結 ]
1. 中低緯海區形成了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南半球逆時針流動;大洋環流的東部為寒流,西部為暖流;
2. 北半球中高緯海區,大洋環流呈逆時針流動;
3. 南極大陸外圍形成西風漂流;
4. 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季順時針,冬季逆時針。
環節三:分析洋流形成的主要動力
找到規律以后,就要問“為什么”,這里要強調“動力”。學生回答可能包括:地球自轉、地轉偏向力、風等,要簡要評價,最后引導學生復習氣壓帶風帶的內容,認識風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動力,并簡要解釋模式圖中各洋流的形成原因。注意不提風海流和補償流的概念。
板圖邊畫邊講,將風帶復合在洋流模式圖上。
環節四: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 提問 ]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哪些方面可能產生影響?
學生發散思維:氣溫、降水、海洋生物、航海等。
1. 洋流對氣候的影響
[ 對比 ] 亞歐大陸兩側城市:摩爾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氣溫;
[ 說明 ] 寒、暖流對沿岸氣溫的影響。
[ 對比 ] 澳大利亞東西岸的植被;
[ 說明 ] 寒、暖流對沿岸降水的影響。
[ 小結 ] 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2.洋流對漁場的影響
[ 提問 ] 海洋生物的生存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
教師以四大漁場為例,說明寒暖流交匯和上升流所在海區往往是形成大漁場的原因。
3.洋流對航行的影響
學生閱讀學案上的資料,了解洋流對航行速度和燃料的影響,并思考洋流對航行的其他影響。
通過資料,學生可以分析洋流流向與航行速度、時間和燃料的關系。洋流對航行的其他影響包括寒暖流交匯形成的海霧、高緯度洋流帶來的冰山等。
4.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
教師結合實例(石油污染事件),引導學生分析,注意利、弊兩方面。洋流加快污染的凈化速度,但擴大了污染的范圍。
七、板書設計
3.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氣候、 漁場、航行、海洋污染
海水運動的教案 1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主要從宏觀上闡述了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的具體表現,也為后面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學生學習《地球上的水》這一章節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我的教學,我希望學生能夠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正確看待現實生活中受洋流影響的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洋流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重要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關注身邊的例子,讓學生關注全球海洋環境問題。
(三)重、難點分析
依據高一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以及教材的基本內容,我把洋流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設置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由于洋流對氣候和漁場的影響涉及的知識較廣,內容也比較抽象,所以我把它設置為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正處于高一第一學期中期階段,已經接受了約2個月的系統的地理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地理素養,與此同時,學生們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學習探索欲。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洋流分布的相關知識,了解了不同洋流的性質,具備了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影響的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課堂參與度,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僅僅扮演知識探索的引路人的作用。
三、教法分析:
根據本課時內容的`特點,我設置了以下教法和學法,這些教法學法將在我后面的過程中一一體現。我希望通過這些教法學法,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思維。使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我將播放一段電影泰坦尼克號的視頻和路線圖,提問:請問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通過這一方式,一方面是對學生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激發他們的求知探索欲。
環節二:新知學習。
在新知學習這部分,我設計了一條海上航行之旅,與學生一起融入到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在“旅行中”快樂的學到知識。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一站,我會帶學生到北大西洋,展示北大西洋兩岸(拉布拉多半島和卑爾根的)景觀圖和氣候圖,讓學生結合之前學習的氣候和洋流分布的有關知識,分析為什么這兩個地方會有截然不同的景觀。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得出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通過這一環節,既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又鍛煉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二站,我會帶學生重走哥倫布前往美洲之路,展示哥倫布兩次前往美洲的路線圖,學生結合洋流分布圖,提問:為什么同樣的距離,哥倫布兩次到達美洲的時間相差很大。學生在分析之后得出,順洋流航行可加快速度。我在提出課堂開始之前泰道坦尼克號的問題,補充,通過這一環節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三站,我會帶學生來到四大漁場,給學生展示四大漁場的位置,讓學生結合洋流分布圖,分析這些地方為什么會出現漁場。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得出四大漁場附近都有洋流流經。根據學生得出的結論,我再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寒暖流交匯或上升流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的上泛,最終形成漁場。通過這一環節,可以與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四戰,我會帶學生來到日本福島。
海上航行之旅結束后,我將根據前面所總結的,給同學總結洋流的全球意義,促進全球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學習完新知識以后,我將讓學生思考我精心設計的練習,這些練習包含了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考察。通過這些練習,我想讓學生鞏固今天所學的重點知識,同時通過練習來加強對難點的理解。
環節四:課堂小結
最后課堂小結環節,我將和和學生一起回憶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在回顧完知識點以后,給學生講解洋流對全球的意義:促進全球的物質交換、能量循環。使學生對本課時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升華。
五、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我主要采用綱目式板書,這樣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利于彰顯所講地理知識的要點及其條理性。
海水運動的教案 13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該“標準”要求學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的知識基礎上,利用地圖,結合材料、事例進行分析,以此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節課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節“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的第2課時,教材從四個方面闡述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即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對漁場分布的影響,對航海的影響及對海洋污染的影響。其中對前兩個方面的講述較為詳細,是本節的重點內容。本節課教材在突出洋流對地理環境影響的同時,也闡明了洋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凸顯出地理學科的核心內容——人地關系。
至于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熟悉的“厄爾尼諾”現象,則以探究活動的形式出現。教材給出了關于厄爾尼諾的一篇文章,讓學生閱讀,初步了解什么是厄爾尼諾現象,然后設計了一組問題,讓學生分析和思考。有些問題,可以從閱讀的文章中找到答案;還有一些問題,則需要學生進一步找材料、思考。可見,教材設計的'意圖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情分析】
從學生情況來看,我校高一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相當薄弱,知識面較窄,且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差;但高一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好奇心強,探究欲旺盛,學習興趣濃厚,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地理學習能力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讀圖能力已有所加強。另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較多的關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洋流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各類地圖的判讀,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并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增強地理素養。
【教學重點】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上升流海區形成漁場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自制教學課件、《世界洋流分布圖》(空白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歷史上也曾經有一個故事,就是小鴨艦隊的故事。這個小鴨艦隊的故事,這群小鴨子是1992年中國運往美國的一艘輪船上面的一些塑料鴨子在海上遭遇了風暴,2.9萬只鴨子進入了海洋,隨著洋流在漂泊,最后在xx年7月份登陸英國。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歷程:
時空之旅第1站:遭遇捕魚船
展示北海道漁業豐富的圖片,學生分析漁場成因。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漁場的成因并詳細分析每個漁場的具體形成。
小結:漁場形成的原因:1.寒暖流相交匯: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2.上升補償流:秘魯漁場。
教師詳細解釋上升補償流的形成過程。
時空之旅第2站:遭遇冰封。
展示摩爾曼斯克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圖片,分析兩個港口的不同。
小結: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時空之旅第3站:與輪船碎片的對話
展示泰坦尼克號的圖片和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①順流加快,節約燃料;
②逆流減速、海霧、高緯冰山威脅。
時空之旅第4站:體驗大航海時代。
教師提出問題:哥倫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線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②線比①線遠,但少用了17天的時間,為什么呢?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時空之旅第5站:遭遇石油污染。
小結: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①擴大污染范圍②加快凈化速度
時空之旅第6站:和漂流瓶的偶遇
通過學生對漂流瓶的漂流線路的思考加深學生對洋流的分布和流向的記憶。讓學生更加熟悉世界表層洋流模式。
時空之旅第7站:神奇的厄爾尼諾。
教師解釋厄爾尼諾現象以及對沿岸地理環境的影響,給學生灌輸環境保護的理念。
【課堂總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氣候、航行、海洋生物、污染的影響
【板書設計】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匯、上升補償流
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海洋航行: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海洋污染:擴大污染范圍、加快凈化速度
【課后作業】:學生畫洋流模式圖和漁場分布圖,加深學生對世界表層洋流模式的理解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理解和應用。
海水運動的教案 14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洋流的形成和性質分類,明確洋流的影響因素
2.運用洋流模式圖和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探究并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洋流分布規律的總結,引導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讀圖、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3、通過對洋流的成因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培養學生分析、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和精神。
2、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和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2.教學難點:理解洋流分布規律,能夠說出主要洋流的'名稱和具體分布。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討論法、讀圖歸納法、問題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中油污擴散方向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油污能擴散到其他海域。
講授新課:
結合導學案,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57頁內容,找出答案。(培養學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歸納的能力。)
教師總結:洋流的定義,洋流的性質分類,洋流的成因是什么?(學會簡單判斷寒、暖流)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過渡:既然盛行風是洋流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要掌握洋流的運動,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風的分布。
自主探究:
結合導學案,以及課本58頁的活動,復習前面學習的風帶的知識,結合分析學生情況總結理想模式下形成的世界洋流模式圖。
【活動探究】:
展示太平洋海區、大西洋海區、南印度洋海區洋流分布,比較實際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圖的區別,形成對比進而總結大洋分布規律及大洋東西岸的洋流性質,并分析北印度洋海區洋流不同季節的大洋環流。
學生分組活動:(各組明確自主學習的任務和范圍,增強目的性。自主合作學習落實到行動上。培養學生的觀察對比能力,并掌握歸納的一般方法。)
第①組:以北緯60度(副極地海區)為中心的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
第②組:以北緯30度(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
第③組:以南緯30度(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
第④組:以南緯60度(副極地海區)為中心的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
第⑤組: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
第⑥組:北印度洋冬季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
各組派學生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最后我對各組情況進行點評。
【板書設計】: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課后作業】:
識記洋流名稱及其分布
【課后反思】:
海水運動的教案 15
教學目標
(一)區域認知
了解世界表層洋流分布規律與世界潮汐現象的典型地區。
(二)綜合思維
構建不同海水運動與人類活動關系的圖式。
(三)地理實踐力
會區分不同的海水運動形式;會判讀相關坐標圖。
(四)人地協調觀
掌握海水運動規律,指導生產生活實踐。
教學重點
海浪、潮汐與洋流的規律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
海水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讀圖分析法、指導閱讀歸納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
從諾曼底登陸入手,導入新課。
新課講解:
表層海水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波浪:海面的波狀起伏現象。
潮汐:海水周期性漲落現象。
洋流:海水大規模定向運動。
一、海浪
1、定義: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2、組成要素:
波峰:海浪周期性運動的高處部分。
波谷:海浪周期性運動的低處部分。
波長:相鄰波峰之間的水平距離。
波高:相鄰波峰到波谷之間的垂直距離。
3、成因:
(1)風浪
海浪一般由風力形成,稱為風浪。風速越大,海浪越高,能量越大。在強風等作用下,近岸地區海面水位急劇升降,稱為風暴潮。
風暴潮根據風暴的性質,通常分為由溫帶氣旋引起的溫帶風暴潮和由臺風引起的臺風風暴潮兩大類。
溫帶風暴潮,多發生于春秋季節,夏季也時有發生。其特點是:增水過程比較平緩,增水高度低于臺風風暴潮。主要發生在中緯度沿海地區,以歐洲北海沿岸、美國東海岸以及我國北方海區沿岸為多。
臺風風暴潮,多見于夏秋季節。其特點是: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凡是有臺風影響的海洋國家、沿海地區均有臺風風暴潮發生。
案例:P58
閱讀材料,分析此次風暴潮損傷嚴重的原因及研究的防御措施?
(2)外力
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動,甚至形成巨浪,形成海嘯。
4。海浪與人類活動
(1)影響人們在海濱和海上的活動
沖浪運動需較高的浪高來增加挑戰性,而捕撈、勘探、航行等應避開大的海浪。在海上活動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選擇適宜活動的海浪條件。
(2)海嘯和風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給沿岸地區帶來災難性后果。
(3)海浪是營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動力
海岸地貌包括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
海岸堆積地貌:海灘
海蝕地貌:海蝕柱、海蝕崖
海岸的保護:人們通過工程和生物措施來減緩海浪對海岸的侵蝕。如修建海堤、種植海岸防護林等。
二、潮汐
1、概念:海水的周期性漲落現象
2、周期:一日兩次海水漲落,白天為潮,晚上為汐,合稱潮汐
3、成因:由月球、太陽對地球引力有關
4、變化規律:
一月中有兩次大潮、兩次小潮。
農歷每月的初一(朔月)和十五前后(滿月),潮汐現象最為明顯,潮水漲的最高,落的最低,為大潮。
初七初八(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時,潮水漲落最小,為小潮。
日變化:半日潮:一天內有兩次高潮,兩次低潮,潮周期約為12小時25分。
全日潮:一天內只出現一次高潮一次低潮。(如我國北部灣)
混合潮:一天內出現兩次不相等的高潮和兩次不相等的低潮,有時出現一個高潮一個低潮。
5。潮汐規律與人類活動
人類海邊的許多活動如潮間帶采集和養殖、沿海港口建設和航運、潮汐發電等都需充分認識并利用潮汐規律。諾曼底登陸指揮部就利用潮汐規律,選月圓之夜登陸。
福建霞浦紫菜養殖場
人們用竹竿搭出養殖紫菜的網簾
①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氣中,進行光合作用
②潮水漲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養分
浙江溫嶺的江廈潮汐電站
江廈潮汐電站于20世紀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漲潮和落潮時均可發電,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潮汐能的能量與潮差大小和潮水量成正比。潮汐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潔凈能源,人們稱之為“藍色能源”。
【思考】一天中一般有幾次潮漲潮落現象?利用潮汐發電一天可以有幾次?
【解析】兩次。四次。
沿海各地,每日潮漲潮落的時間準確、可查。人們在海邊的許多活動,都需要充分認識并利用潮汐規律。
例如:趕海?游泳?觀潮?船舶進出港口?
潮汐的計算方法:
查當日的農歷日期,如果是在農歷15以前,將該農歷日直接×0.8,乘積為當日最高潮的時點,而游泳安全時段在最高潮前6個小時—最高潮后1個小時之間;最佳游泳時段是最高潮前2小時—最高潮后1小時之間;危險時段是最高潮后1小時以后。
如果農歷日期大于農歷15,則減去15,再×0.8,得到當日最高潮時點,游泳時段和第1條所列相同。
因為每天24小時會有兩次最高潮兩次最低潮,所以算出的最高潮時點再+12小時,就是當日另一個最高潮時點。
趕海 居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采集海產品的過程,稱為趕海。
釣魚與潮汐
漲潮為釣魚的“艷陽天”,海水從岸邊或海島向大海一瀉而去,即人們說的落潮,這時也不失為海釣的“黃金時間”。當潮水處于漲落階段時,海水處于激烈的運動狀態,水中溶解氧多,魚十分活躍,索食富有主動性。
潮汐與船舶進出港
巨型戰艦(主要是航母),在靠港和出海時是依靠拖船來引導的,而拖船本身很小,抗浪能力較差,而且用的是纜索,航母姿態不易控制,所以在靠港時往往選擇漲潮,離港時則在潮水快要退去的時候,這時候姿態容易控制,不太容易出問題。
另外,戰時某些大型戰艦受傷過重沒有足夠的時間尋找合適的深水港進行停靠,可能會選擇高潮位的時間進行沖港,強行進入港口擱淺,避免沉沒的危險。
案例:P60 錢塘江大潮
分析每年中秋節前后,錢塘江發生了“壯觀天下無”大潮的原因?
提示:從天體引潮力、河口形狀、風向及風力大小、河流入海徑流量等方面分析。
1、杭州灣至錢塘江口外寬內窄,口大肚小;
2、農歷的十五(中秋節)前后,恰逢天文大潮;
3、錢塘江水量豐富,又逢東南風盛行,江水東流與大潮西進相遇。
三、洋流
1。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運動,叫做洋流。
2。按海水溫度分類
①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一般由低緯流向高緯)。
②寒流: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的洋流(一般由高緯流向低緯)。
3.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影響海洋生物資源和漁場分布:
寒暖流交匯海區形成漁場:如日本的北海道漁場。
【思考】寒暖流交匯海區形成漁場的原因。
【解析】寒暖流交匯的海域,海水受到擾動,可以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漁場。
上升流能將深層海水中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
(2)影響海洋航行:
①順洋流航行可節約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②寒暖流交匯形成海霧,影響海上航行;
③洋流從極地地區挾帶冰山向較低緯度漂移,給海上航行造成較大的威脅。
(泰坦尼克號海難事件PPT展示)
(3)影響近海污染
①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
②擴大污染范圍。
(4)影響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海水運動的教案 1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要求目標
1.了解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理解洋流的分布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能力訓練目標
1.綜合概括:通過分析教師所給資源,掌握世界洋流成因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2.講解、表達:在各自小組完成本組任務條件下,把本組所學內容傳授給其他小組,并能回答同學間的質疑。
(三)學習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目標
使學生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難點:洋流的分布規律
3.解決辦法:
(1)聯系舊知;
(2)按要求畫示意圖;
(3)讀圖討論,總結概括;
(4)聯系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帶著任務學習課本、材料,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課時安排:l課時
四、教學過程:
意圖/操作
教師活動(講解/操作)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目的
導入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在二戰時,有一對情侶被迫分開了,女孩去了日本的東京,男孩去了美國的舊金山。女孩苦苦思念,于是她將自己的思念裝進瓶子當中,希望大海能夠將她的思念帶給彼岸的男孩。
請問女孩的思念是否能帶到大洋彼岸的男孩那里呢?
思考問題。
用一個美麗的故事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板書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承轉
好,請同學們學完我們今天的內容之后,告訴我這個美麗的故事的結局將會怎么樣?
講解基本概念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幾個基本的概念:1.洋流;2.分類(根據性質分為寒、暖流)。
對比分析洋流的分布規律
聯系風帶分布引出洋流的影響因素:盛行風、地形阻擋、地轉偏向力等。
比較分析的學習方法進行歸納。
學生自己總結洋流分布規律
讓學生觀察洋流分布圖
小組討論、思考北半球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的洋流分布規律。
課件演示
洋流與盛行風的關系。
經過思考后,對比老師的.,看看有什么區別,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總結歸納洋流規律
1.中低緯度海區: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逆時針方向環流。
3.南極大陸外圍:西風漂流、南極環流。
4.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提煉洋流分布模式圖
后面詳細的洋流分布模式圖。
學生根據表層洋流分布圖提煉。
鍛煉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承轉
我們前面詳細地分析洋流的特征、分類、分布規律。目的是什么呢?
為了更好的了解洋流對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
分析洋流的影響
1.對兩岸氣候的影響
2.海洋生物和漁場的分布
3.海洋航行
4.海洋污染
活動
1.解決課前“美麗的故事”提出的問題。
2.假如你要環游世界,請你設計一條最省燃料,最快的路線!
看能否80天環游世界?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且讓學生活學活用。
小結
歸納這部分內容以及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的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
二、洋流的類型
暖流:從水溫高的地方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
寒流:從水溫低的地方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的洋流
三、洋流的成因:盛行風
四、洋流分布規律
五、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海水運動的教案】相關文章: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案06-15
海水的性質和運動07-26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說課稿09-14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說課稿10-17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的教學反思08-11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10-03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的教學反思06-25
高中地理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案優秀范文(精選12篇)10-17
海水的密度10-26
海水句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