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3-02-06 09:55:27 賽賽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通用1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通用14篇)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

  溫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復習,你知道這節課要學什么么?(板書:負數)

  說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小數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點”,分數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線”,你知道負數有什么特殊標記么?(負號,類似于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溫度么?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這個溫度么?

  介紹溫度計:

  (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為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

  (2)以0為界,0上面的溫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溫度表示零下。

  (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溫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溫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溫度:0℃,為了強調這個溫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說說在這3個不同的溫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溫度計上顯示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并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說說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溫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說說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溫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的溫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從哪里到哪里。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數據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這樣記錄有什么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三、認識正負數的意義:

  1、像溫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黑板上這些數,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怎樣的數是正數?怎樣的數是負數?

  0呢?為什么?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第29——30頁例2和“練一練”,練習五第6-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

  2、通過操作,觀察,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難點:

  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你想不想繼續往下學?在學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復習:計算下面各題,并說出計算方法。

  3/7 ×2 5/8 ×1 1/10 ×5

  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以整數,說一說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教學例2

  出示例2的圖,然后出示條件:

  小芳做了10朵綢花,其中1/2是紅花,2/5是綠花。

  引導學生理解:“其中12 “是什么意思?

  使學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然后出示問題

  紅花有多少朵?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求紅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

  學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礎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是多少,還可以用乘法計算。

  教師說明要求,學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礎上教學第(2)題,怎樣解決

  (2)綠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讓學生在圖中圈一圈,借助圈的過程理解求綠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以前的方法解決。

  10÷5×2=4(朵)

  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求10朵的2/5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來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訂正時指出:

  計算10×2/5可以先約分

  2、引導學生進行比較

  通過對上述兩個問題的計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組討論: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

  計算10×2/5時要先約分,實際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導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第1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練一練的第2題。

  通過填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3、練習五第6、7題。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那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那些收獲?還有那些疑問?

  五、布置作業

  練習五第8、9題。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訓練學生認真審題,能夠選擇合理簡便的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正確、合理、靈活、迅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且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第74頁第1題。

  (1)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

  0.125、0.3、0.5、0.6、0.25、0.75

  (2)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

  以上各題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們已經知道,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根據已知數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是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還是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從而進行計算。

  下面各題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比較簡單?

  提問: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做比較簡便?為什么?

  提問:分數和小數乘、除混合運算在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做比較簡便?為什么?(第三種方法最簡便,但這種做法只有小數能夠被分數的分母除盡時才最方便,一般情況下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把小數化成分數來做比較簡便。)

  (二)學習新課

  以上這些計算方法是我們進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方法。

  (板書課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1)小組討論:這道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把小數化成分數計算比較簡便。)

  (2)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試做,通過試做,體會一下為什么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簡便?

  (3)訂正,并且說說這種做法有什么好處?(因為計算分數乘、除法時,有時可以先約分再計算比較簡便,所以,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一般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后再計算。)

  (1)審題:例5與例4有什么不同之處?

  (例4是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例5是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想一想,做這道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a.運算順序;b.選擇合理恰當的方法。)

  (3)小組討論:這道題是把小數化成分數算簡便,還是把分數化成小數算簡便?(把小數化成分數計算比較簡便。)

  (4)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試做。

  (5)訂正。

  (6)小結:我們把題目中的小數都化成了分數,這樣在乘除過程中,有時可以先約分,使得做起來比較簡便,同時得到的.是一個準確的結果。

  (7)如果計算的結果允許取近似值,也可以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進行計算。在本冊教材中,一般要求只取兩位小數,這種算法在現在電子計算機越來越被廣泛使用的社會里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大多數電子計算機都是用小數來計算的。請你用這種方法試做這道題:

  ≈5.2÷3.2-1.67×0.7(注意:這一步用“≈”)

  =1.625-1.169

  =0.456

  訂正此題,并且教師要強調:如果計算的結果允許取近似值,才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3.小結。

  兩位同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1)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又怎樣計算簡便?

  看書質疑。

  (三)鞏固反饋

  采用分小組鞏固練習的形式。

  1.用題板做練習,大面積反饋。

  舉題板訂正,再把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

  不難看出,第二種方法更簡便一些。所以解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如數的特征、運算符號等決定怎樣做簡便就怎樣做,故在掌握了一般方法的基礎上,還要靈活運用。

  2.互相幫助:1,3,5組同學做題(1);2,4,6組同學做題(2)。之后,同桌同學交換檢查,指出錯誤,加以改正,使學生掌握檢查的方法,并養成檢查的習慣。

  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哪組的同學都做對了就給予表揚。

  3.全體同學齊做。

  把題中的分數化成小數后再計算。(保留兩位小數。)

  ≈13×0.56-16.24÷3.5

  =7.28-4.64

  =2.64

  (四)課堂總結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理解并掌握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分數應用題中最基本的,不僅分數除法應用題以它為基礎,很多復合的分數應用題也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展的。因此,使學生掌握這咎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對他們今后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具有重要的意義。例1只涉一個數量,要求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數量的一部分,屬于部分與整體的問題。在這里用線段圖幫助學生題意,明確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從而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對單位1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已經掌握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本課讓學生分清把誰看作單位1。借助線段圖分析題意,學生在畫線段圖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教師要適時指導。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實際問題的探究的'過程,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地解答。

  教學難點

  正確地確定單位1

  教學過程

  活動一: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系。

  教師出示例1: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占其中的2份。)

  教師然后讓學生試著畫一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全班與教師一起畫線段圖,借助于線段圖理解題意,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為:2500=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活動二: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做一做。

  這是一道關于兩個量之間的,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答時,教師也先讓學生畫線段圖分析。

  然后再獨立解答。

  2、完成練習四中的部分練習。

  活動三:課堂小結。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數學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能有意識的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組織活動的能力。

  2、進行有關的思想教育,如教育學生要有禮貌,注意安全,愛護果樹等物品。

  二、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課前已把表格發給了每一位學生,學生已對果園產生了興趣,通過已經分好組的計劃,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有關的信息,例如:學校到果園實踐購物及費用方面,有了解大家愛吃什么,賣多少,每種物品的價錢及一共要多少元等等,這些都要學生通過自己小組的討論而定。

  X月X日:全班師生乘車來到柳埠X果園進行參觀,路上,大家興致勃勃,紛紛詢問各自所帶的物品及自己小組的活動計劃。

  以下為教學片斷的梗概:

  師: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美麗的果園,進了果園之后,要講禮貌,注意安全,要愛護果樹,保護好果園的環境。(在農民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也要記錄有關的數據這樣自然的融入到班級中去。)(電腦設計果園,教師在其中)

  小A:農民伯伯,您好,我們的果園這么大,它到底大雞長有多少米,寬有多少米呢?

  農民:果園可大了,長由174米,寬有126米。

  教師:那它到底占地多少公頃?(及時引發學生思考)

  (學生沉默片刻)

  小B:大約有22100平方米,我是用174第六以126得出的。

  教師:大家同意嗎?

  小C:不對,老師問的'是多少公頃,而不是多少平方米,應該是2.21公頃。

  教師:這次大家同意嗎?

  全班:同意。

  小D:果園這么大,能栽多少棵樹呢?

  農民:我們這里有1278棵果樹。

  小E:這么多,那一棵蘋果樹能產多少千克蘋果呢?

  農民:大約一棵樹能產50千克。

  教師: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豐碩的果實,一千無蘋果按市場價能賣多少元?(教師融入其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誰能幫農民伯伯計算一下他一年能掙多少錢?

  (學生爭先恐后的想在農民伯伯這里展示一十自己,有的議論,有的筆算,有的干脆用上了計算器)。

  小F:我們知道了,現在市場價每千克蘋果1.60元,照這樣計算,農民伯伯一年的收入大約是102240元。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37頁例5、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七第4~日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例尺,學會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

  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提問: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數據比例尺,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后項的倍數關系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3.說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節課就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義,你能解答嗎?讓學生自己討論并進行解答,通過巡視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其間結合說明設未知數x的.單位與圖上距離的單位統一,用厘米,解題后再化成米數。提問:用不同方法解答這道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指出;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可以按照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關系來解答,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要注意什么問題?

  3.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嗎,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用比例解的指名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列比例的,應該設誰為x。指出:已知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相應的倍數,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結果.

  4.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扳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說怎樣想的,解答時還要注意什么。

  5.做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口答,老師板書。

  6.做練習七第5題。

  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七第6、8題。

  家庭作業:練習七第7題。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6、7頁圓的認識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折紙活動,探索并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體會圓的'特征。

  3、在折紙找圓心、驗證圓是軸對稱圖形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圓的特征。

  2、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圓規。

  2、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一、實踐操作。

  1、折一折。

  每人準備一個圓,請同學們想辦法找出圓心。

  2、小組活動:剪幾個圓,折一折,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交流。

  3、匯報:沿著任意一條直徑對折,都能完全重合。

  4、小結:圓是軸對稱圖形,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

  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可以表示為d=2rr=d/2。

  二、嘗試練習。

  1、說一說學過的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分別有幾條對稱軸?

  正方形:4條

  長方形:2條

  等腰三角形:1條

  等邊三角形:3條

  圓:無數條

  2、要求學生剪出書本第7頁做一做的三幅圖,沿中心點A轉動,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在書上填寫,集體交流。

  2、練一練第二題。

  學生在書上填寫,集體交流。

  3、練一練第三題。

  學生畫出對稱軸,集體交流。

  4、練一練第四題。

  學生實際測量,集體交流。

  5、練一練第五題。

  學生在書上填寫,集體交流。

  使學生通過折紙活動進一步理解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圓的軸對稱性和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引導學生整理已學過的軸對稱圖形。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圖形的旋轉對稱性,以及圓是一個任意旋轉對稱圖形。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四、全課小結。

  【教學反思】

  學生在掌握圓的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圓,知道圓是一個軸對稱圖形,而且有無數條對稱軸。

  存在問題:對于畫對稱軸,學生掌握得層次不齊。需要進一步練習鞏固!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井能應用于實際求出所容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

  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復習容積。

  提問:什么是容積?它與物體的體積有什么區別?我們是按什么方法計算容積的?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知道了容積和容積的計算方法。這節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圓柱的'容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么?你能計算它的容積嗎?請大家仔細看一下題目,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么?(統一單位或改寫體積單位,取近似數)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樣求的。同時注意是怎樣統一單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課小結。

  提問:求圓柱形容器的容積要怎樣計算?如果知道圓柱底面的半徑或直徑,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口答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第(1)題怎樣想?求出了容積怎樣求第(2)題?為什么?

  4.做練習二第9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讓學生說既怎樣想的。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第7、8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第5、6題。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比較、驗證等環節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課件出示情景圖:仔細觀察,從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這里的 個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生成問題)

  小組自主研究計算方法,交流匯報。

  預設:(1) (個);(2) (個);(3) (個);(4)3個 就是6個 就是 ,再約分得到 (個)。(根據學生發言依次板書)

  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預設

  生1:每個人吃 個,3個人就是3個 相加。

  生2:3個 個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為 。

  提出質疑:3個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嗎?為什么?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里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為什么?

  引導說出:這兩個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個 相加是多少。

  師:再來看這里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并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0

  學情分析

  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學習目標

  11、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條形和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導學策略

  導學法、嘗試法

  教學準備

  利用條形和折線統計圖

  導學流程設計:

  一.復習

  (1)復習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有關知識。

  (2)說說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二、學生實踐活動

  1、請學生測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數據記錄下來。

  2、學生完成書中表格。

  3、師生核對。小結。

  4、完成書中復式條形統計圖。

  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

  5.做P63練習四實踐活動第(3)小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合作研究,派代表發言。

  2.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三.實踐性練習

  1.做補充練習。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五.作業

  自制練習紙(每生一張:內容是身高、體重統計圖)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商為定值的過程,理解圓周率。體會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增強合作意識,體驗成就感。

  2、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3、感受圓周率的探索歷史,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探究數學的'欲望。

  教學重點:

  理解圓周率,能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探索并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商為定值。

  教學準備:

  大小不同的圓形紙板、計算器、多媒體課件、20厘米長的繩子、直尺、硬幣、畫有圓而且標出直徑的正方形。

  教學策略:

  自主探索、討論交流、點撥與練習

  教學程序:

  一、激活目標

  出示主題圖花壇,花壇的周長指什么?出示自行車,車輪的周長指什么?出示畫有圓而且標出直徑的正方形,這個圓的周長指什么?你能想出幾種辦法測量圓的周長?

  二、活動建構

  1、測量大小不同的四個圓的周長與直徑,填表并計算。探究與發現: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借助計算器)

  2、介紹圓周率的由來。

  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商都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圓周率=周長÷直徑,即π=c÷d。“π”的由來:π是第十六個希臘字母,是希臘文圓周率的第一個字母,大數學家歐拉在一七三六年開始,在書信和論文中都用π來代表圓周率。

  組織學生閱讀資料,談感受。

  3、推導出:c=πd或c=2πr

  4、計算花壇的周長,解決相關問題。

  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厘米,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三、解釋應用

  一種鏟車的前輪半徑0.4米,后輪直徑1.6米。行駛時,后輪轉一周,前輪轉幾周?

  四、反饋測評

  1、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半徑是5米,繞著它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2、小螞蟻從A點沿著這條曲線爬到B點,大約要爬多遠的距離?

  3、公園內有一個圓形人工湖,繞湖一周要走1570米,湖中心有一個小島,從湖邊到小島架一座橋,橋長大約多少米?

  五、課堂小結

  我的最大收獲是什么?我有什么遺憾?我有什么疑問?

  希望同學們在探索數學奧秘的過程中體驗快樂,經歷成長,創造成功!同學們,再見。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含義。

  2、會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使學生在操作中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畫對對稱圖。

  教學難點

  認識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

  樹葉圖、青蜓圖、天平圖,任意不對稱圖形。

  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1)這些圖形,形狀有什么特點?

  (2)再找出一些生活中實例圖形。

  3、通過匯報,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明確到:

  樹葉圖、青蜓圖、天平圖,圖形左右部分一樣,并且說明:這些圖形給人以美感,如果想象一個圖形不對稱,使人覺得不舒服。

  4、(課件演示:對稱圖形下載)

  將樹葉圖對折、青蜓圖對折,天平圖對折,使學生觀察到這些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

  5、同桌同學合作實驗

  先把一張紙對折,在折好的一側畫出圖形,剪下來,再把紙打開,看一看能得到一個什么樣的圖形?

  6、教師明確: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7、投影出示,做一做和練習二十六1題,引導學生判斷。

  (1)教師出示投影。

  (2)學生討論、交流。

  8、分組實驗,組內每人畫一種圖形。

  (1)出示101頁上圖。

  (2)每人在方格紙上畫一種圖形,并剪下來。

  (3)比較,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4)教師指導。

  (5)使學生明確: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圓,都是軸對稱圖形。

  (6)啟發學生,每一種圖形,可以畫幾條對稱軸。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匯報:正方形可以畫4條對稱軸。

  長方形可以畫2條對稱軸。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各有一條對稱軸。

  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7)引導學生回憶判斷,學過的平面圖形,哪些是輪對稱圖形,哪些圖形只有一條對稱軸,哪些不止一條,可以出示圖形。

  三、課堂練習

  1、下面的數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2、把一張紙對折后,剪下一個圖形,把剪下的圖形展開,所得的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引導學生同桌或組內操作。

  引導學生在書上填畫。

  四、課后作業

  運用學過的知識,用紙剪去一個對稱圖形,可以怎樣剪?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靈活、全面的運用知識的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周長或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周長與面積的區別。

  1、什么是圓?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圓面積公式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計算下題。求出它的周長與面積。

  (1)學生動手計算。

  (2)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

  概念不同,計算公式不同,單位不同。

  3、判斷。兩個圖形相比較,哪個圖形的周長長,哪個圖形的面積就大。

  (錯。周長的長短和面積的大小沒有必然的聯系。)

  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一個圓形花壇,直徑是4米,周長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個圓形花壇,周長是12.56米,直徑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個圓形花壇的半徑是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

  4、一個圓形花壇的周長是12.56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2(米)3.1422=12.56(平方米)

  5、一個環形鐵片,外直徑是6米,內直徑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6、先測量所需要的數據,再計算半圓的周長和面積。(解答結果保留整厘米數)

  7、一個圓形餐桌面直徑是2m,它的周長多少米?它的面積是多少米?如果一個人需要0.5M寬的位置就餐,這張餐桌大約能坐多少人?+

  三、綜合練習。

  1、判斷對錯,

  (1)圓的半徑都相等。()

  (2)在同圓或等圓中圓周長約是半徑的6.28倍。()

  (3)半圓的周長是圓周長的一半。()

  2、只列式不計算。

  (1)一個圓形鐵板的半徑是5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個圓形的鐵板的直徑是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個圓形鐵板的周長是28.2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3、說一說下面各題的解題思路。

  (1)一個圓形花壇,直徑是5米,小明圍著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樁上栓著一只羊,繩長3米,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四、布置作業

  練習十七1-3,思考第4題。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數應用題的復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尋找出簡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題思路;

  3、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數學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關鍵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復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找準單位“1”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對分數應用題做一下全面的復習。大家想一下我們解答分數應用題最關鍵的是什么?

  專項訓練:

  課件:練習:已知根據條件,說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并說出有關的數量關系式。

  在每道題后追問:從信息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評價:說一說你們找單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我們以信息中的第6題為例,誰來說說,應該怎樣畫線段圖呢?根據線段圖教師問:線段圖畫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還剩的噸數應該怎樣做?

  常規性基本訓練,復習找單位“1” 訓練: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根據看線段圖列式

  師:誰來說說,根據線段圖應該這么列式呢? 出示線段圖 【教學課件演示】

  注重線段圖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乘法數量關系式。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師:用我們剛才復習的方法做。(學生做完后教師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計算?

  歸納總結:請同學們把這4道題分分類,并要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有能力的就獨立完成。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時要引導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這類題目應當怎樣解答。

  嘗試練習,然后提問: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分數和比聯系在一起會出現許多的新問題。出示:文藝書和科技書本數的比是1∶4。誰來說說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學課件演示】

  培養學生審題要仔細,弄清數量關系。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分數應用題分類的依據是。

  四、對比練習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

  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通過兩題對比,突出較復雜應用題的難點,幫助學產生加強審題意識,提高分析能力。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4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4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3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觀察與探究》(精選10篇)06-27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2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5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8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06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03-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韩国日本亚洲国产不卡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 亚洲国产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 |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