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無處不在初二上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2-10-14 19:19:02 教案 我要投稿

恐龍無處不在初二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恐龍無處不在初二上冊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恐龍無處不在初二上冊語文教案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的書寫、運用;

  2、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龍滅絕的原因;

  3、體會文章語言簡明精煉、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

  學習過程:

  一、導入:在距今約2.3億年前~6500萬年前,地球的主宰并不是人,而是一種生物,它們的名字是——恐龍。但是現在卻再也看不到它們的蹤跡,它們是怎么滅絕的呢,原因是什么?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文章去尋求答案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為下列劃線字注音

  鳥臀目( )褶皺( )遺骸( )天衣無縫( )

  2、這篇文章的文體、說明順序分別是什么?

  3、閱讀課文,說說“恐龍無處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三、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1、文章為什么以“恐龍無處不在”為題,它的說明對象是否就是恐龍呢?

  2、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說明了什么問題?

  3、如何理解“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這句話的含義。

  課文閱讀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骨骼。該島是稍微離開南極海岸的一小片冰凍陸地,非?拷厦赖哪隙。這些骨頭毫無疑問屬于鳥臀目恐龍。

  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要重要得多?铸埲绾文茉谀蠘O地區生存呢?恐龍實際上并不適應寒冷的氣候,現代的兩棲動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代兩棲動物)更不適應南極氣候。但1986年在南極確實發現了這種古老的兩棲動物的化石。

  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幾十年前,人們發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板塊下面俯沖。“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

  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當板塊繼續運動時,大陸又重新被分離開。

  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的。這個泛大陸存在了數百萬年以后,又開始顯示出破裂的跡象。

  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舒適地生活。

  大約在兩億年前,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現在的北美、歐洲和亞洲,南部是由現在的南美和非洲構成,最南部是現在的南極洲和澳大利亞,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隨著時間的流逝,北美又與亞洲和歐洲分開,南美也與非洲相離。(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印度向北移動,并且大約在5000萬年前與亞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兩個陸塊在那里聚合并緩慢地褶皺變形。南極和澳大利亞也已相互分離。

  當大陸相互分離時,每一個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到6500萬年以前,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大陸也已完全分開,F在的每一個大陸都有自己的恐龍化石。

  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然而,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大約經歷了一億年,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大量減少。氣候變得越來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為冰天雪地。

  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那里的冰有數英里厚,覆蓋著豐富的化石。如果南極的冰雪層再薄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找到它們。

  因此,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教學反思

  《恐龍無處不在》是課文《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中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初看標題,可能以為這篇短文要向人們描繪上億年前恐龍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況,但讀了全文,我才明白這是一篇通過南極恐龍化石的發現來證明“板塊構造”學說的科普論文。為了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不偏題。我從魏格納的板塊漂移的假說引入課文,讓學生共同去發現。這堂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環節:字詞環節、推理環節、猜想環節。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扣住本文的重要的主旨就是:“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痹偌由顚W生對這句話的理解,用生活中或者科學家的例子進行拓展,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傮w上,課堂進行的比較順暢,但是其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

  由于學生回去沒有預習,我設想的字詞環節又在聽讀課文之前,可能留給他們的時間太少,學生完成的不是很好。在推理和猜想環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其次,在教學中沒有突出“語文味”

  雖然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但是文章的語言也是值得賞析的一部分,在這部分中沒有安排時間讓學生去體會。

  最后,自己的語言感染力稍有欠缺,沒有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以及課堂的魅力。

  針對以上課堂上存在的不足,對這堂課的課堂重建我有以下想法:

  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和發現,在推理環節爭取做得更細致,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多聽聽其他學生的意見再進行總結。猜想環節,本來是預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以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環節可以給學生出示更多的補充資料,比如板塊構造理論圖,火山爆發圖。字詞環節,可以讓學生先預習課文,在預習結束之后,在檢查他們的預習結果,在聽讀課文。

【恐龍無處不在初二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恐龍無處不在》教案11-26

《恐龍無處不在》教案07-29

恐龍無處不在教案07-29

《恐龍無處不在》教案范文07-29

恐龍無處不在教案范文06-28

恐龍初二語文作文12-28

恐龍無處不在魯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13

《恐龍》語文教案03-23

恐龍無處不在七年級語文教案10-14

恐龍無處不在教案公開課11-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三级精品视频 | 又粗又深又猛视频国产 |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 亚州精品私密视频 | 亚洲中文日韩乱码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