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2-10-14 20:48:31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數學精品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學精品教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數學精品教案模板

七年級數學精品教案模板1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儲蓄中的數量關系、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經歷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

  重點、難點

  1.重點:探索這些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由此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難點:找出能表示整個題意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儲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義,關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數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數+本金

  2.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

  利潤=售價-成本; =商品利潤率

  二、新授

  問題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為2.43%的二年期定期儲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稅,所得利息正好為小明買了一只價值48.6元的計算器,問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稅=48.6

  可設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為

  2.43%×X×2,利息稅為2.43%X×2×20%

  根據等量關系,得2.43%x·2-2.43%x×2×20%=48.6

  問,扣除利息的20%,那么實際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實際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x=1250

  例1.一家商店將某種服裝按成本價提高40%后標價,又以8折(即按標價的80%)優惠賣出,結果每件仍獲利15元,那么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這15元的利潤是怎么來的?

  標價的80%(即售價)-成本=15

  若設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裝的標價為:(1+40%)x

  每件服裝的實際售價為:(1+40%)x·80%

  每件服裝的利潤為:(1+40%)x·80%-x

  由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x=125

  答:每件服裝的成本是125元。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5頁,練習1、2。

  四、小結

  當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弄清題意,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然后分析數學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檢驗解的合理性。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首先尋找“等量關系”。

  五、作業

  教科書第16頁,習題6.3.1,第4、5題。

七年級數學精品教案模板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的意義,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學生學會由上的已知點說出它所表示的數,能將有理數用上的點表示出來;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畫法和用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上點的對應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小學里曾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你能在射線上表示出1和2嗎?

  2.用“射線”能不能表示有理數?為什么?

  3.你認為把“射線”做怎樣的改動,才能用來表示有理數呢?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

  讓學生觀察掛圖——放大的溫度計,同時教師給予語言指導:利用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在溫度計上有刻度,刻度上標有讀數,根據溫度計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從而得到所測的溫度.在0上10個刻度,表示10℃;在0下5個刻度,表示-5℃.

  與溫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邊說邊畫):

  1.畫一條水平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通常取適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數,也可偏向左邊)用這點表示0(相當于溫度計上的0℃);

  2.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那么從原點向左為負方向(相當于溫度計上0℃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

  3.選取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在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從原點向左,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

  提問:我們能不能用這條直線表示任何有理數?(可列舉幾個數)

  在此基礎上,給出的定義,即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

  進而提問學生:在上,已知一點P表示數-5,如果上的原點不選在原來位置,而改選在另一位置,那么P對應的數是否還是-5?如果單位長度改變呢?如果直線的正方向改變呢?

  通過上述提問,向學生指出: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缺一不可.

  三、運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畫一個,并在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的點:

  例2指出上A,B,C,D,E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課堂練習

  示出來.

  2.說出下面上A,B,C,D,O,M各點表示什么數?

  最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零用原點表示.

  四、小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對應關系,它揭示了數和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我們研究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節課要求同學們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確地畫出,在此還要提醒同學們,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上的點來表示,但是反過來不成立,即上的點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數,至于上的哪些點不能表示有理數,這個問題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

  1.在下面上:

  (1)分別指出表示-2,3,-4,0,1各數的點.

  (2)A,H,D,E,O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2.在下面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3.下列各小題先分別畫出,然后在上畫出表示大括號內的一組數的點:

  (1){-5,2,-1,-3,0}; (2){-4,2.5,-1.5,3.5};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研究新問題,是我們組織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小學里曾學過利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為此我們可引導學生思考:把射線怎樣做些改進就可以用來表示有理數?伴以溫度計為模型,引出的概念.教學中,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認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學生從直觀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直線、都是非常抽象的數學概念,當然對初學者不宜講的過多,但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還是可行的例如,向學生提問:在上對應一億萬分之一的點,你能畫出來嗎?它是不是存在等.

七年級數學精品教案模板3

  教學目的

  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的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有關行程問題。

  2.難點:間接設未知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時間速度=路程/時間

  二、新授

  例1.小張和父親預定搭乘家門口的公共汽車趕往火車站,去家鄉看望爺爺,在行駛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計繼續乘公共汽車將會在火車開車后半小時到達火車站,隨即下車改乘出租車,車速提高了一倍,結果趕在火車開車前15分鐘到達火車站,已知公共汽車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時,問小張家到火車站有多遠?

  畫“線段圖”分析,若直接設元,設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x千米。

  1.坐公共汽車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車用了多少時間,乘出租車用了多少時間?

  3.如果都乘公共汽車到火車站要多少時間?

  4,等量關系是什么?

  如果設乘公共汽車行了x千米,則出租車行駛了2x千米。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設公共汽車從小張家到火車站要x小時。

  設未知數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復雜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設未知數時要有所選擇。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7頁練習1、2。

  四、小結

  有關行程問題的應用題常見的一個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以及由此導出的其他關系。如何選擇設未知數使方程較為簡單呢?關鍵是找出較簡捷地反映題目全部含義的等量關系,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確定怎樣設未知數。

  四、作業

  教科書習題6.3.2,第1至5題。

七年級數學精品教案模板4

  教學目的

  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從而發現;初步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分析圖形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建立方程解決問題。

  2.難點: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

  2.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面積公式。

  二、新授

  問題3.用一根長60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

  (1)使長方形的寬是長的專,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2)使長方形的寬比長少4厘米,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3)比較(1)、(2)所得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還能圍出面積更大的長方形嗎?

  不是每道應用題都是直接設元,要認真分析題意,找出能表示整個題意的等量關系,再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確定如何設未知數。

  (3)當長方形的長為18厘米,寬為12厘米時

  長方形的面積=18×12=216(平方厘米)

  當長方形的長為17厘米,寬為13厘米時

  長方形的面積=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長方形面積比(2)中的長方形面積小。

  問:(1)、(2)中的長方形的長、寬是怎樣變化的?你發現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寬比長少“4厘米”改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變化?猜想寬比長少多少時,長方形的面積呢?并加以驗證。

  實際上,如果兩個正數的和不變,當這兩個數相等時,它們的積,通過以后的學習,我們就會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4頁練習1、2。

  第l題等量關系是: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

  第2題等量關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體積十瓶內剩下的水的體積=原來整瓶水的體積。

  四、小結

  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抓住等量關系,有些等量關系是隱藏的,不明顯,要聯系實際,積極探索,找出等量關系。

  五、作業

  教科書第16頁,習題6.3.1第1、2、3。

【七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數學教案07-22

《數軸》七年級數學教案07-22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07-30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6

七年級下期數學教案08-27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18

北師版七年級數學教案09-24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8-25

七年級數學教案15篇08-19

七年級下數學教案(精選11篇)07-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高清a |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 午夜在线观看国产 | 欧洲亚洲国产精品 | 亚洲三级视频专区 | 精品久久是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