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品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1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物體、空間、時間等等現象產生興趣"。大班幼兒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對等分也有所接觸,但不能掌握真正的含義。根據大班幼兒的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等特點,設計"熊寶寶分圖形"的教學情境由簡到難,讓幼兒通過操作圖形來探索活動,并支持、鼓勵幼兒舉一反三把抽象的概念與具體實物產生聯系,這樣,幼兒學得活,易掌握,不僅將一般的認識遷移到具體的事物上,擴大認識面,而且對開拓幼兒思維,培養思維準確性,并激發幼兒數學興趣。
活動名稱及內容:大班數學-有趣的二等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初步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重、難點重點:
學習二等分。
難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材料:綢帶、紙(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分練習紙、熊的一家圖。
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師:"熊媽媽生了兩只熊寶寶,兩只熊寶寶頭上都扎了一根小辮多可愛呀,熊媽媽要給兩只熊寶寶的小辮扎上漂亮的綢帶,可是熊媽媽現在只有一根綢帶,怎么辦才能讓兩只熊寶寶都能扎到綢帶呢?"
1、組織幼兒討論,等充分表達意見后,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2、把綢帶兩頭對折,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二)操作探索操作一:等分圓形紙師:熊媽媽給兩只熊寶寶準備了一張漂亮的圓形紙,她把這張紙給了兩只小熊,要小熊把圓形紙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一份給奶奶,一份給外婆。小朋友猜猜,兩只小熊用什么辦法分這張紙?
1、為幼兒提供圓形材料紙,幼兒動手操作。
2、組織幼兒討論等分的方法。
3、小結:把圓形對折,然后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操作二:
熊媽媽還給小熊準備了正方形、長方形的糕點,一樣要請兩只小熊把他們分成一樣大的兩份,送給奶奶和外婆。
1、為幼兒提供正方形、長方形的材料,考慮有沒有其他對折的辦法來二等分。
2、幼兒操作探索。
3、請幼兒介紹新方法。
4、教師小結:向幼兒介紹講清對角線折、對角折的方法。請沒有這樣折過的幼兒重新試一次。
(三)鞏固練習:游戲《找朋友》
師:三角形、小房子、蝴蝶、蜻蜓的朋友不在啦,老師請寶寶們找找他們的朋友在不在你們的桌子上,在的把它貼好。(看看哪個寶寶最快幫他們找到朋友)
1、教師講評幼兒的活動結果。
2、幼兒展示自己拼貼的圖形。
活動延伸:
你們今天表現的都不錯,老師特意給你們每組的寶寶準備了一個蛋糕,可是我們今天只學會了二等分,但是我們又有四個寶寶,那我們應該怎樣來分呢?現在我們一起回教室來分分看,怎樣才能四個寶寶都吃到一樣多的蛋糕。
教學反思:
理解二等分概念,真正做到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不經意地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夠對物品顏色、功能、形狀等進行不同的分類和計數。
2.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和數字書寫。
活動準備:
掛圖,盤子,西瓜磁貼,糖果磁貼,練習題1、2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們還記得上次小動物幼兒園舉行的是一項什么活動嗎?”“沒錯,因為上次運動會的順利組成,老師們決定請小動物們吃大餐。大家想不想去看看?”通過上次活動進行情景延續,引出本次活動。
二、布題。
1.出示掛圖,請幼兒對圖中事物進行分類計數。
“圖中都有什么?”“都有什么食物?”“蛋糕有幾種,分別是什么?”
2.利用盤子的不同顏色分類數西瓜,練習10以內數的組成。
“看到這些,誰能講一講是什么意思?”
3.鼓勵幼兒嘗試出題、做題。并能夠說明題意“紅色盤中有幾個西瓜,黃色盤中有幾個西瓜,一共有幾個西瓜。”
三、練習題
1.出示練習題1、2,難易程度不同供幼兒選擇做題。
“小動物們要出絕招了,它們在小朋友們的桌子上放了許多的練習題,分為練習題1和練習題2,小朋友們可自己選擇。”
2.“小動物們也發現了大家真聰明,決定將自己的大餐中分出一部分給大家,現在,請小朋友們將小椅子輕輕地轉回去,咱們一起等待,看看送給我們的是什么好不好?!”
活動結束。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10的分解組成,掌握10的9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的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和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10以內數的分解組成教學課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動過程:
(一)學習10的分解組成。
1、故事導入
(1)有幾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進兩座小房子里,該怎么住呢?
引出課題《10的分解與組成》。
2、幼兒看圖,學習10的'多種分法。
3、引導幼兒觀察10的分解式,發現總結10以內數分解組成規律:除1以外,每個數分法的種類都比本身少1;把一個數分解成兩個較小的數,所分成的兩個數合起來就是原來的數;把一個數分成兩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減少1,即遞增遞減規律;交換規律。
(二)游戲活動"猜猜猜"。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幼兒已有知識出發,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幼兒通過擺一擺、記一記、說一說等生動有趣的活動,自主嘗試探索,學習并掌握了10的9種分法,幼兒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此基礎上,還發現和總結出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戲環節里,忙亂中忘了讓幼兒自己去找“好朋友”;個別幼兒動手能力和參與意識較差,不愿與同伴交流,還需加強訓練。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4
設計思路: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世界中,數字無所不在。同樣,幼兒的生活與數字也密不可分,本次活動是在“周圍的人”主題活動的進行中,截取孩子關注到的數字為內容,借“生活中的倒計時”這一靈感,通過經驗化的回顧,綜合化的形式,游戲化的過程,生活化的內容讓幼兒發現、了解生活中的數字,數字之間的奧秘。
《綱要》中指出:教學活動設計要在幼兒原有經驗基礎上進行,既要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又要提供新的經驗。幼兒在平日里通過報數、數數等游戲掌握了10以內的點數,并且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集體教學等方式開展關于“倒數”活動,發展他們的逆向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倒計時,初步體驗倒計時的作用。
2、感知倒計時中數量從多到少逐一遞減的變化。
活動準備:
“生活中的數字”ppt,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經驗再現:
1、回憶馬路邊的數字:
重點提問:
(1)上一次我們到馬路邊尋找數字,你找到了哪里的數字?(根據幼兒回答ppt再現)
(2)這些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有的數字表示身份,有的數字表示價格,還有的數字是表示時間。
2、看錄像:
重點提問:
(1)你們在馬路邊有沒有看到過不停變化的數字呢?
(ppt放映紅綠燈的數字變化)
(2)數字是怎么變化的?
小結:像這樣數字從多到少一個一個倒著數來計算時間,我們就叫做“倒計時”,倒計時可以讓我們做事情有準備。
(3)為什么馬路上要裝倒計時的紅綠燈呢?
小結:有倒計時的紅綠燈能夠提醒我們抓緊時間過馬路。
(二)體驗“倒計時”
1、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或聽到過倒計時呢?
l火箭發射
l新年倒計時
l微波爐、洗衣機
游戲:制作爆米花
(1)假設還有5秒開始爆,我們來倒計時。
(2)假設還有8秒開始爆,我們來倒計時。
(3)教師舉數字,幼兒倒計時,爆米花做好了。
小結: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倒計時。
2、幼兒園里用到的倒計時:
重點提問:
(1)有沒有發現張老師平時也用到過倒計時呢?
(2)為什么張老師總是要用倒計時?
(3)你們覺得張老師什么時候還可以用用倒計時呢?為什么?
小結:倒計時真有用,提醒我們做事情要加快速度。
活動延伸:
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知道離六一兒童節還有幾天嗎?
過了今天,離兒童節還有幾天?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幼兒非常喜歡上數學活動,但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數。而0是被我們所忽視的。隨著幼兒對數字的認知維度的提升。我發現幼兒在對0的認識上有疑惑有問題有需求,于是我設計了這節活動,使幼兒能對0有最基本的認識,為將來更急一步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0”,感知數字“0”的實際意義,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0”的探究興趣。
2、初步了解“0”在數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數字結合后表示的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0”,理解“0”的實際意義。
活動難點:了解“0”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幼兒對數字“0”的興趣。
活動準備
1、1——9和0的數字卡片,圖片實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積木)
2、紙、數字1、2、0、0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1、游戲:小魚游。(教師和幼邊唱邊做小魚游的動作,師可以說3、5、6……游一起,然后3、5、6……個幼兒一起,最后所有小魚都游走了,所有幼兒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數字0——9,回憶。(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數字朋友,我們一起把他們請出來。讀一讀。這些數字朋友想和我們做個小游戲呢。)
二、了解“0”。
1、感知“0”代表沒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圖片(5顆)。看,這里有幾顆糖果?請你從0——9的數字中選出一個數字表示糖果的數量。(個別幼兒選出數字卡片)(師收起糖果)現在盤子里還有幾顆糖果?(幼兒回答)那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0)
(2)出示圖片(雪花片8片和3個水果積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收起雪花片)現在還是8的朋友嗎?那是數字幾的朋友?(0)為什么要用0來表示?
小結:是啊,沒有東西可以用“0”來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們還在什么地方見到過數字“0”?
(2)它們表示什么意思?
(溫度計中“0”表示溫度的度數,電話中“0”表示一個號碼,車牌中“0”表示號碼……)
小結:原來“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還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數字的結合。
(1)我們都知道在這些數字當中“0”是最小的,可有時候它卻變得非常厲害,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有趣的0》
(2)為什么9個哥哥一會兒看不起小弟0,一會兒又喜歡0呢?
如果0在數字1的后面一站,結果會怎么樣?如果0在數字1的前面,結果又會怎樣?(演示)
小結:“0”表示沒有,但它如果站在數字的后面或前面,就能使數字發生改變。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對已知圖形特征進行復習與鞏固;
2、初步學會將圖形折疊、分割、拼擺,使其圖形發生變化;
3、引導幼兒在幾何圖形上,通過聯想畫成簡單的物體,并表現出其主要特征。
教學準備:魔術袋一只(內裝圖形寶寶卡片)、幾何圖形圖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魔術袋里找圖形寶寶
1、有個魔術師非常粗心,他掉了一個魔術袋,被老師我撿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2、依次出示袋中的物品(幾何圖形),讓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和特征;
3、講講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
二、變魔術
1、想一想正方形能不能變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長方形;
2、幼兒討論將紙折疊,剪開變為各種圖形,將剪開的圖形再拼成其他圖形;
3、正方形可以變,那其他圖形也能變嗎?(鼓勵幼兒開動腦筋,將剪出來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進行重新組合,變成新的圖形,并能用語言進行大膽表述。
三、超級魔術師
1、出示一張圓形圖片,“變變變,變出不同的什么呀?”(兔子),提問:“咦,剛才老師把什么變成了什么?是怎么變成的?”(引導幼兒學會添畫,變成另外的圖形)
2、引導幼兒自己想象創新,將老師準備的一些圖形進行設計、創造,并進行評析。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分類_大班數學教案07-07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數字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紙的力量》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趣味抽獎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恒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幼兒數學教案06-12
大班數學教案08-20
大班數學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