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時間:2022-10-19 20:45:0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三篇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作者,理解父愛的本質和母愛的本質,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需要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觀點。

  2、情感與價值目標: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認識到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學會感恩,激發學生培養健康而成熟的心靈的激情。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進行結構分析,品味關鍵語句,并進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這是教學重點

  (2)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讓學生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有更為深入的理解,產生共鳴,受到教育。這是教學難點

  教學思路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是倫理學方面的隨筆,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學生閱讀理解有一定困難。而父愛、母愛與學生的關系非常密切,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愛與母愛的籠罩下成長起來的。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一些小故事來消除理論著作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由淺入深,由對生活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哲理的理性認識。

  主要教學

  方法按品讀感知、對話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倡導由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信息整合包括閱讀時使用精讀法、略讀法、跳讀法,同時還動筆圈圈點點、勾勾畫畫,及時收集整合信息,形成對整個文章的思路)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教學資源

  多媒體powerpoint課件導題音樂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

  環節教師活動

 。ń虒W內容的呈現)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設計意圖

  共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冰心的小詩里說:“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备桧灹四笎鄣膫ゴ。有人說:父愛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給孩子一個遮風避雨的溫暖巢穴,同時也給他們一雙能夠展翅高飛的羽翼?梢姡谖覀兊某砷L過程中,父母之愛,溫暖而執著。當然,這是我們對父母之愛的感性認識,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愛在我們成長之路上的作用呢?請看美國心理學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

  回憶有關母愛與父愛詩詞營造情境,從最熟悉的感悟入手

  二、整體閱讀,感知課文提問: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概括地講,這篇文章談了“愛”。

  具體如下:

 。ㄒ唬┮粋人的愛的能力發展。(1—3)

  (二)愛的對象的發展及原因。(4—8)

  (三)探討了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就是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問題。(9—10)

  快速閱讀,

  明確文章的思路,為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做準備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的答案可能是零散的、感性的,不過不要緊,只要能跟上思路,思考問題就行。)

  三、研讀討論:

 。ㄒ唬┨接懩笎叟c父愛的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1、提示:文中哪些段是寫母愛,這些段中哪些關鍵詞語句子體現了母愛的特點?

  學生找出詞句后一起總結: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只要是母親的孩子,母親就會無條件的愛孩子。不管你是總統,還是平民;是一個高貴的公主,還是一個殺人犯;是美麗的還是丑陋的,母親都會無條件的愛你。

 。ü适乱唬寒斈甓鹏旈T當選美國總統后,有人向他母親祝賀:“你有這樣的兒子,一定十分自豪!薄笆堑摹,杜魯門的母親答道:“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同樣讓我驕傲。他現在正在地里挖土豆!保

  學生找出詞句:母親對嬰兒來說就是溫暖,就是食物,是嬰兒感到滿足和安全的快樂階段。

  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我。母愛的體驗是一種消極的體驗。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贏得母親的愛,因為母親是無條件的,我只需要是母親的孩子。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

  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

  “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ㄈθc點,勾勾畫畫,逐漸明晰母愛的特點) 要真正有效的看書,就需要動筆,在勾畫過程中讓思路成形,從而高質量獲取信息。

  三、研讀討論

  2、提示:父愛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找出詞句后一起總結:父愛是有條件的。母親的愛讓我們感到溫暖,不斷生長,發育。父親的愛卻引領我們正視人類生存的社會,學會生存、生活。要遵守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如紀律、秩序、法律等;要勇于承擔、有責任感。父愛讓我們在社會立足,正視我們成長時遇到的種種困難。故有人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

  學生找出詞句:父愛是有條件的愛。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

  “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

  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親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討論、自由發言,找出句子。有效獲取信息,認識父愛的不一樣。

  三、研讀討論3提問:如何解讀“嚴父慈母”中的“嚴父”之愛?

 。ü适露焊ダ怂够貋砹烁ダ怂故敲绹囊粋十五歲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很愛他,他的父親常時不時揍他幾下。這年圣誕前夕,他的母親正準備小香腸,家里沒有芥末,父親叫正在擺弄廉價相機的弗利克斯去買。弗利克斯正沉浸在自己的相機世界,被父親輕輕打了一巴掌,才拿起瓶子戀戀不舍走出家門。他一出門就把這事忘光了,在街上一直逛到商店打烊,才記起自己是出來買芥末的。這時他不敢回家,因為他不想在圣誕節挨耳光。這樣,他父母在怒氣中吃完了沒放芥末的小香腸。八點鐘了,他們開始擔起心來。九點鐘他們跑出家門,去按弗利克斯朋友們的門鈴!なフQ節的頭一天,他們報告了警察。一連等了三天,音訊杳然!他們又等了三年,仍不知所終!久而久之,他們的希望破滅了。最后,他們不再等了,從此陷入了絕望的憂傷之中……打這起,圣誕前夜成了這孤寂的老兩口生活中的忌辰。這樣的日子過了多年,直到有一天,照例是圣誕,老兩口照例吃著沒放芥末的小香腸,身后傳來一個顫抖的聲音說:“買來了!這是芥末,爸爸!”接著,一只手從二老之間伸了出來。一點不假,一個滿裝芥末的瓶子放到了桌子上……母親雙手合十,深深地低下了頭。父親擦著桌子站起身,雖然熱淚盈眶,卻微笑著回過身來,舉起胳膊給了兒子一記響亮的耳光,說道:“去了這么長時間!你這個調皮鬼,坐到那邊去!”)

  自由討論,直至火候才拋出故事二和故事三,學生自述經歷或另有感人故事亦可。這里應是課堂的高潮,通過故事或自身經歷的講述,學生能非常清晰的認識到母愛與父愛的區別,也能更深的領悟到平日忽視甚至反感的偉大的父親之愛。

 。ü适氯贺惗喾規缀跏窃诟赣H的暴力下成長。貝多芬的父親望子成龍,希望貝多芬成為一位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從小就接受嚴苛的音樂訓練。貝多芬除了練鋼琴之外,還要練小提琴、中提琴,貝多芬喜歡隨意自己拉一些曲子,但只要被父親發現,就會大罵他一頓,說:“你還沒到達隨心所欲的程度,現在好好給我一個音一個音照譜演奏!”父親的教育嚴格,甚至常有時候是不合理的,但他還是為兒子神速的進步感到無比的驕傲,而且非常肯定將來他的兒子一定是個偉大的音樂家。)

  小結:泰戈爾說:“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憐,但你永遠用堅決的拒絕來拯救我,這剛強的慈悲已經緊密的交織在我的生命里!备赣H之愛,也許就體現在他的嚴厲、剛強和不動聲色中。故高爾基說得好: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人生。

  4、母愛與父愛的作用是什么?

  母愛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溫和獨立

  父愛給孩子信心指導孩子生活理智自信

  因此,父母不僅給了孩子愛,他們還使孩子在愛中成長,又學會去愛別人,這是一個理性的、圓形的過程。

  結合第八段,水到渠成的總結概括,享受專注閱讀帶來的快樂。 為下一步質疑作準備

  四、深入質疑:

  提問: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怎樣的愛?

  提示:如果只有母愛,孩子會怎樣發展?

  回答:孩子可能會沉浸在他的自我中心階段,他人是實現個人愿望的工具,只依賴于別人,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不會愛別人。

  提示:如果只有父愛,孩子會怎樣發展?

  回答:孩子可能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喜歡暴力、走極端等。也不會愛別人。

  明確:成熟的人應具有的特點:

  獨立、溫和;自信、理智。前兩點來自母親,后兩點來自父親。

  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獨立溫和),又是自己的父親(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母愛與父愛的結合,既要發展母親的良知,又要發展父親的.良知。也就是有母親的愛的祝福,又要有父親的愛的原則。

  故母愛與父愛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愛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互補的,缺一不可的。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

  聯系全文,深入思考,圈點勾畫,概括要求全面、具體。明確一個健康成熟的靈魂要達到的高度。此步質疑很有必要。通過反思,學生不僅更深理解父母之愛,還學會如何塑造自身成熟而健康的靈魂。事實上,到這個環節時,學生似乎都比昨天長大了好多。

  五、延伸拓展:

  讀完這篇文章,你對父母之愛有什么新的認識和希望?假如你是父母,你又預備怎樣履行父母的職責?(可選擇一個問題回答)

  課后周記讓學生反省,對父母之愛上升至理性高度。

  自我反思

  這篇文章我自己非常喜歡,弗羅坶的《愛的藝術》讓我感悟良多。因此,我也力圖要通過教授這篇課文來告訴學生,愛不僅是一種感情,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可以培養的一種能力。我們可以被人愛,還要學會愛別人,包括父母,老師,朋友,周圍的人,甚至整個社會。能有意識地去愛別人,就意味著你已向成熟邁進了一大步。

  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

  雙邊交流較多,全堂課基本以師生對話進行。基本做到了老師主導、學生主體要求。課堂伸縮自如,能收能放。學生興趣盎然,感觸頗多。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對課文有所取舍,放棄了“愛的成長過程”的理解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先預習一下課文,學生思考你是怎樣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吹竭@個題目我想大家馬上就會想到父母之愛。從小到大,我們感受到的或聽說過有關父愛和母愛的描述應該是數不勝數,如果要問對父母之愛的感受,恐怕每個人都可以象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一樣滔滔不絕說上三天三夜。但老師現在要求只用一個或兩個詞來形容(或概括)父愛和母愛的特點。

  在同學們的心中父母之愛是——偉大、無私、含蓄的,那么在弗洛姆的筆下父母之愛是怎么樣的呢?

  (幻燈片)

  母愛的特點

  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愛是無條件的。

  積極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

  消極面: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的特點:

  父親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自信心。

  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積極面: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如果說我們剛剛對父愛和母愛的感受是處在感性的,較淺的層面的話,那么弗洛姆則是用理性的眼光給我們概括了父愛和母愛的特點。不過,弗洛姆僅僅是想告訴我們父愛和母愛的性質特點嗎?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

  題目包括“父愛、母愛、孩子的愛”三者的愛,那么在文章中“孩子的愛”是怎樣的?

  (幻燈片)

  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特征表

  剛出生階段無愛的意識

  8歲以下有被愛的意識

  8——10歲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克服自我中心階段,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一,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愛比被愛更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快樂!

  成熟時期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成熟的愛。

  (幻燈片)

  無愛——被愛——有愛——創造愛

  可見,愛不是與生俱來的!

  很明顯,在10歲之前,孩子還沒有主動去愛的意識,如果說他愛自己的父母,那也只是因為像弗洛姆書本上說的“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常?梢钥匆娺@樣的場景:父母一旦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悅感就馬上消失,大哭大鬧。自己的快樂完全建立在別人能不能滿足自己需要的基礎上。再看看,生活中的孩子在父母或奶奶爺爺之間,有誰在一段時間內經常滿足他的要求,在那一段時間內他就會跟那個人比較好。是不是?這就是弗洛姆說的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說得是太好了!

  那么我想,我們在坐的各位,有沒有那個是10歲以下的?8歲以下的?剛出生的?就更沒有了!可是同學們想想,我們中間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像10歲以下的孩子一樣,因為被人愛,才去愛;因為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甚至是連自己正在被愛的感覺都沒有,對別人的愛無動于衷,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可見,愛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隨著人的生理年齡的增加就會逐漸成熟的。愛是一種能力。

  (幻燈片)

  《愛的藝術》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它闡釋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可是我們生活中面對已經超過10歲的這樣的人的時候,經常聽見這樣的話:還是孩子,等長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就會愛了。想當然的認為,“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不大贊同這樣的話,正如巴拉塞爾士說的:

  (幻燈片)

  一無所知的人什么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了解得越深,愛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

  *巴拉塞爾士(1493-1541),德國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

  所以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培養我們愛的能力,

 。ɑ脽羝

  弗洛姆《愛的藝術》前言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同學們現在是少年了,如果像弗洛姆說的應該是“克服自我中心階段,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一,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愛比被愛更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快樂!”的階段了,我們來想想怎樣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培養訓練自己對父母的愛?

  愛是交流的。孩子領受著父母的愛,也想著應該怎么回報父母。只有當你有愛父母、愛他人的能力時,當你的心理年齡與你的生理年齡一致時,才可以說你時一個靈魂健康和成熟的人。所以這堂課老師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無私而博大的父愛母愛的同時,請付出愛心給父母,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我們對他們赤誠的愛,讓生命因為愛而更為富足!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

  難點: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分析。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先預習一下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認為對理解文章有重要影響的詞句,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難的詞句,以便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討論。布置學生思考你是怎樣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個題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父母也開始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大家現在回憶一下你對這種愛有哪些體會?以往我們的感受都是很具體和感性的,而我們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

  這篇文章是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選出來的,在學新課文以前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愛的藝術》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它闡釋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如何來理解以上觀點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選文的解析來體會其中的涵義。教學步驟:如何理解“愛不是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嬰兒時期(無愛的意識)文章中哪些句子反應了這種狀態?童年時期(8歲以前:有被愛的意識)文章中哪些句子反應了被愛意識的覺醒?8——10歲(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文章中哪些句子反應了愛的意識的覺醒?

  2、如何理解“愛是能力問題”?

 。1)“嬰兒感到極度的恐懼”(第一段)

  (2)“開始知道、開始學會、開始懂得……”“消極體驗”(第二段)

 。3)“他不再依賴于接受愛以及為了贏得愛必須使自己弱小……”(第三段):談到愛的原則有哪兩種,你愛的原則是什么?

 。4)“同愛的能力發展緊密相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展”父愛(有條件)母愛(無條件):表現是什么?如何理解“愛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保窟@句話對父母而言意味這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這句話對自己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思考: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墒斓娜司鸵馕吨皇且蕾嚫赣H、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叵胱约撼砷L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為心中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么樣的境界呢?——相信通過這些思考,孩子們對“愛”的理解與追求都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相關資料

  弗洛姆《愛的藝術》前言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達到這目標盡管困難,但這不足以成為理由,從而不去尋找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難的條件。為了使這一問題不再復雜化,我努力在這本書里避免使用專業詞匯,同時也盡量不援引別的資料。但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卻沒有找到圓滿的解決辦法。我這里尤指的是我在這本書里重復了我以前著作里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倫理學》這兩本書的讀者會在這本書里看到我在上兩本書里已經提到過的思想。但是《愛的藝術》絕不是這兩本書的總結,這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當然就是舊一點的思想在這本書里也會獲得一層新的意義,因為這些思想現在都圍繞著一個題目:那就是愛的藝術!じチ_姆 一無所知的人什么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了解得越深,愛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巴拉塞爾士* *巴拉塞爾士(1493-1541),德國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相關文章: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04-11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08-26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09-06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06-16

【精選】《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四篇08-07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4篇08-07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說課稿12-26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課文11-18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合集9篇10-14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優秀教案設計07-0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级A中文字幕免费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岛国 |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 | 亚洲一级a爱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