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數積木
大班數學:數積木1
活動過程:
目標:
1、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游戲。
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
流程:
一、話建筑,贏積木
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為什么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游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二、爭回答,數積木
(一)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房
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為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拆層演示
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二)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
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后,不過沒關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一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
三、造房子,數“磚塊”
(一)造幢房子把分數
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后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
(二)學做小小建筑師
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么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并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驗證:他們搭的房子與圖紙上的一樣嗎?記錄的對不對呢?
小結: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導語:小小建筑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學反思: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a)關注細節的設計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節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節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注重互動的有效性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大班數學:數積木2
一、活動目標:
1、認識“+”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2、學習5以內數的合成型加法。
二、活動準備:動物圖卡若干、紙和筆
三、活動流程:
(一)教師隨意拿幾塊積木問:剛才我用了幾塊積木搭這座小房子?
(二)對計數記過進行數的合成練習。
——把積木分給兩個小動物,問:小狗和小貓各有幾塊積木?合起來又是多少塊?并擺上正確的數字。
——結合數字卡進行念唱,1和4合起來時5,2和3合起來是5…..。
(三)游戲考考你:
講述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的意義。
1、教師:冬天快到了,小燕子美美一家要從北方飛到南方去過冬。美美的爸爸媽媽在前面飛(出示2只燕子),美美跟在后面(再出示1只燕子),一共有幾只燕子要到南方去呀?
將相應的數字卡貼在教具下面,引導幼兒說出爸爸媽媽2只,美美1只,合起來時3只。告訴幼兒“合起來”就是“加在一起”的意思,然后將“+”卡放在2和1的中間。再將“=”卡放在1的后面,并告訴幼兒“=”就是相等的`意思,等號前面的是一個算式,等號后面的數字就是前面算式的計算結果。
2、通過游戲“小白兔采蘑菇”,進行正確的對應計數,完成加法的計算。教師邊操作貼絨小兔邊說:小白兔先采了3個蘑菇,小灰兔又幫它采了2個蘑菇,現在小白兔一共有幾個蘑菇呢?
活動反思:在這個活動中孩子每一個步驟孩子都能跟著一起操作,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連接比較緊湊,對活動內容基本掌握,都能教熟練地說出5以內的加減法。但整個活動流程不夠靈活,都是老師說,孩子答,給孩子探索思考的空間較少。而且在孩子對5的加法比較熟練的情況下,我還是按原來的活動流程完成教學任務。不能及時作出調整,如我們可以進一步加深難度,編應用題。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老師對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不了解,要不就是涉及的內容太難,要不就是涉及的內容太簡單。怎樣了解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思考,讓孩子在每個活動中有所收獲而不會覺得太難或太簡單,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
大班數學:數積木3
教學目標:
1.在數積木的活動中,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體驗數形關系。
2.通過觀察、感知、推理,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幼兒已認識過正方體;有用積木搭建筑物的經驗。
2.多媒體課件,圖版、積木、筆若干。
3.幼兒練習在幼兒畫冊3的39-40頁。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初步感知積木的空間存在形式。
1.談話激趣。
導語:小朋友都玩過積木吧!誰來說說,你用積木搭出過什么造型?
2.游戲《捉迷藏》。(播放課件)
提問:看看這兒有幾塊積木?
怎么一下子不見了呢?
3.小結:小朋友的眼睛真亮,盡管有的積木躲在后面也被你們發現了,真棒!
二、點數積木,體驗數形的關系。
1.出示ppt圖版,數簡單造型所用積木數。
提問:看看,這像什么?
用了幾塊積木?
2.再次出示ppt圖版,點數較復雜造型積木數,并嘗試驗證。
提問:誰來說說這個造型有幾塊積木搭建而成?
3.課件驗證。
三、幼兒分組練習。
1.幼兒兩兩合作看圖數積木,并記錄積木數。
(1)交代操作要求。
這兒還有許多的圖版,請小朋友兩兩合作,數一數,搭出這樣的造型需要多少積木?數完后,可以用積木搭一搭,驗證一下是否正確?
(2)投放難易層度不一的操作材料,教師巡回指導。
2.集體交流,驗證。
四、聯系生活,拓展經驗。(播放ppt)
結束語:看來,小朋友將來個個都能成為出色的小建筑師。如果請小朋友搭建這樣的小區,需要多少積木呢?又該如何用積木來搭呢?我將會把這副圖放在區角中,大家一起來努力完成。
【大班數學:數積木】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數積木01-08
大班《數積木》數學教案06-25
大班數學教案《數積木》12-28
大班數學數積木計數教案11-19
大班數學教案:數積木11-07
數積木大班數學教案04-28
《數積木》大班數學教案范文12-11
大班數學優質課數積木教案07-26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數積木》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