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教案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

時間:2022-11-14 18:40:35 教案 我要投稿

絕句教案范文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絕句教案范文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絕句教案范文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

絕句教案范文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1

  活動目標:

  1.激發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認識的飛禽引入。

  2.利用課件引導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朗誦這首關于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采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并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教學反思:

  為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關注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多層次的誦讀挑戰賽,放手讓他們自由選擇目標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也達到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學習的目的,幼兒張揚自己的個性,讀出對詩的理解。但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對詩人寫詩時的觀察順序(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沒有來得及引導幼兒了解。

  今后在教學中,要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有效合理安排每個教學環節,關注后進生每節課學情上多下功夫。我在與幼兒交流時,應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體語言和生動的語言來感染幼兒,讓師生間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諧。

  小百科: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短句、絕詩,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各家對其解釋并不一致,有人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六言絕句較為少見。

絕句教案范文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2

  教學目的:

  1.理解《絕句》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3.學習杜甫的另一首古詩《絕句》。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復習《早發白帝城》

  二、學習《絕句》

  1、介紹作者

  杜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他一生寫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亂平定之后,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了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一組即景小詩。興到隨筆,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后也不打算擬題,干脆以“絕句”為題。絕句描寫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麗的景色。

  2、默讀全詩,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草堂一幅怎樣的畫面。

  3、小組學習

  (1)組內讀詩,說說這首詩講的什么意思?

  (2)你們感受到詩人當時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4、教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人寫了千年的'積雪、揚帆待發的船只,為整首詩平添了一種氣魄。一個“含”字,不僅把很遠的景物移到近前來了,而且把西嶺的積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個整體,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廣闊的背景中顯得更加明媚秀麗。《絕句》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句,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系生活體驗,借助圖片或錄像片,展開想象,感悟詩句的意境。詩人身在草堂中,透過窗口遠眺積雪終年不化的西嶺,那雪嶺的壯麗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再向門外一看,見到停泊在岸邊的來自東吳的船只。“泊”,停靠,“萬里”,虛指遙遠。船只來自遠方的東吳,又將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這只有在和平環境中才能做到,對剛剛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來說,看到船只暢行萬里,是多么令人振奮和欣慰啊!“萬里船”是從空間來講,“千秋雪”是從時間來說的,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多么開闊!

  5、看圖說一說詩的意思。

  三、課后延伸

  1.運用本詩學習方法,閱讀杜甫另一首《絕句》,與課文對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處。

  絕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注釋】遲日:即春日。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圖,流露出詩人閑適、歡悅的心情,格調清新,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描摹景物清麗細致,與課文中《絕句》異曲同工。

  2.開一個詩歌朗誦會,弘揚祖國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業

  1.把通過想象把《絕句》中的美好景色寫出來。

  2.介紹關于古詩文方面的書,找找關于這兩位詩人的其他作品。

絕句教案范文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

  2、理解詞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能背誦下來。

  教學重點:

  理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了解歷史背景。

  二、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一)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詩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二)匯報。

  1、理解前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學生發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師指導朗讀:詩人用哪兩個詞來稱贊項羽?從古至今,還有哪些人可以稱得上是“人杰”“鬼雄”?這兩句應該怎樣讀?

  學生自讀后指名讀。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發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教師適時用多媒體出示項羽資料。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茍且偷生(板書不肯),這樣的精神和氣節無愧于七尺男兒之身,無愧于江東父老。與項羽比起來,大敵當前,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么呢?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有一首詩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館墻壁上的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體出示)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師領讀全詩)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不能像項羽那樣……”生接著說“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

  師再次領讀,過渡:此時此刻,詩人在贊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現了她怎樣的情感?(對南宋統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痛、為國家擔憂等等。)此時,詩人是怎樣的心情?(氣憤、悲傷……)

  師: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李清照,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絕句教案范文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使學生對古詩詞的基本特點有所了解。.

  2.明確賞析古詩詞的幾個基本點。

  二、教學思想設計

  使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不僅學習課文之文本,而且學習分析一首詩的方法。

  因而從課文文本分析入手,首先進行現代文——文藝評論的閱讀訓練;在此基礎上,進而學習課文所展示的分析一首詩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學生簡介杜牧其人;背誦《清明》一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是,

  牧童遙指杏化村。

  2.老師簡介作者(見課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發學生興趣。

  (二)周汝昌先生首先抓住了《清明》絕句中的哪個詞對該詩進行賞析的?賞析過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明確:“紛紛”;比較法

  (三)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紛紛”一詞正是《清明》絕句中的“詩眼”,那么何謂“詩眼”?

  明確:“詩眼”即詩句關鍵處,乃全篇“神光所聚”,能使全詩境界全出,開闔變化而一動而萬隨者。

  (四)請學生例舉含“詩眼”古詩詞名句。

  例:“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的“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等。

  (五)周汝昌先生對“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句進行賞析時,運用了哪些方法?

  明確:比較法及通過想象再現圖景之法。

  (六)復習:想象的種類。

  明確:再現的想象和創造的想象。

  (七)作者在分析《清明》絕句第三、第四句時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聯想法。

  (八)復習:聯想與想象的主要區別何在?聯想一般而言有哪些種類?

  明確:想象無須觸媒;聯想則必須有觸媒。接近聯想、對比聯想、相似聯想、因果聯想。

  (九)想象與聯想在古詩詞賞析中的作用何在?

  明確:我國古代文學理論家將想象與聯想稱之為“神思”,作家憑借想象和聯想,可以“思接千載”(超越時間),“視通萬里”(超越空間),形象是詩歌的生命,詩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濃縮到有限的生活畫面之中,使人通過畫面的形象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古詩詞作品,需要讀者通過想象和聯想,對畫面形象進行還原,如能理解作者是怎樣憑借想象與聯想來描繪生活畫面,塑造人物形象,抒發思想感情,闡明人生哲理,那么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品脈絡,更深刻理解作品意蘊。

  (十)作者對《清明》一詩的總體評價是什么?

  明確:音節十分和諧、圓滿;形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

  (十一)我們能否總結一下中國古典詩詞的總體特點?

  明確:(1)語言簡練;(2)生動形象;(3)音韻和諧;(4)想象獨特;(5)情感豐富;(6)境界優美。

  (十二)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對我們今后賞析古詩詞有什么啟發?我們能否總結出幾個“抓手”?

  明確:(1)品味涵詠語言,抓住詩眼。

  (2)分析把握修辭,明辨手法

  (3)探究作者思路,分析結構

  (4)分析情景關系,體味意境

  四、作業布置

  完成同步訓練中的有關練習

【絕句教案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10-27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06-20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08-25

小學語文古詩《絕句》教案04-25

語文《絕句》教案范文04-25

語文教案《絕句》10-13

《絕句》語文備課教案10-03

語文教案:絕句11-27

《絕句》的教案04-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一级淫片在线免费 |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在线播放人成午夜免费视频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