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教案

時間:2022-11-25 18:14:3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集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漸強與漸弱。

  2、大膽創編動作,自由表達。

  3、能跟隨音樂的變化使用樂器,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巨人和小矮人的音樂;個頭遞增遞減的矮人、巨人;漸強與漸弱符號、森林水粉畫、圖譜。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境導入,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著一群會魔法的小矮人,他們每天快樂地勞動、快樂地生活著,瞧,他們唱著歌兒,準備到山上去打獵呢!”

  啦叭(休止符)啦

  “剛才小矮人上山時唱的歌有什么變化?下山時唱的歌又有什么變化?”

  像這樣音樂逐漸變強,我們就叫它“漸強”,音樂逐漸變弱,我們叫它“漸弱”。請小朋友試一試,唱一唱。

  二、欣賞音樂,感知漸強與漸弱。

  1、欣賞

  打獵完下了山,小矮人們高興地往家走,突然,傳來了咚咚咚的腳步聲,“咚”來了一個大巨人,頭頂天,腳踩地,你們說,小矮人會不會害怕?為什么?小矮人沒有害怕,他們會變魔法呢!只見他們邊唱邊變“我變????變成一個大巨人”小矮人變得比那個大巨人還要高,那個大巨人一看,嚇跑了。“咚”小矮人又邊唱邊變“我變?變成一個小矮人”小矮人用魔法與勇敢戰勝了大巨人,你們想不想也學一學,變一變魔法呢?

  2、感受

  幼兒學唱,提示幼兒將漸強與漸弱唱明顯一些。

  三、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音樂的強弱,發展幼兒創造力與表現力。

  小矮人用動作怎樣來表現?大巨人用動作怎樣來表現?

  幼兒根據自己創編的動作游戲幾次。

  四、自由選擇樂器,根據音樂做動作

  分組的形式進行表演巨人與矮人的動作,或是表演音樂的漸強與漸弱。

  五、活動延伸。

  接下來讓我們帶著樂器一起到戶外玩“大巨人和小矮人”的游戲吧!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一定時間內,注意力比較集中地傾聽樂曲作品。

  2、在對比欣賞樂曲的情況下,辨聽樂曲中高低、快慢、強弱特征和音色的變化,感受小貓弱小與獅子威武的不同樂曲形象。

  3、樂意嘗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貓和獅子,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樂曲磁帶;小貓與獅子的圖片及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聽樂曲(小貓和獅子的樂曲)做律動入活動室。

  1、聽貓的樂曲時,邊做律動邊走到座位上,先不要坐下。

  2、再聽獅子的樂曲,原地做律動。樂曲結束后,坐下。

  二、再次聽樂曲,引出小貓和獅子。

  1、引導第二次聽樂曲

  師:今天,森林里來了兩位小動物客人。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仔細聽聽再介紹給我。

  2、幼兒介紹出兩位動物客人。

  三、第三次欣賞樂曲,感受小貓和獅子的不同樂曲形象。

  1、師:再聽一次,誰告訴我,兩段樂曲一樣嗎?

  第一段樂曲聽起來感覺怎么樣?(輕柔)

  第二段樂曲聽起來感覺怎么樣?(低沉)

  2、師:哪一段樂曲像小貓?哪一段樂曲像獅子?為什么?

  四、教師出示小貓和獅子的形態圖片,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貓和獅子。

  1、師:這兩段樂曲分別表現的是小貓和獅子。你覺得在樂曲中小貓是什么樣的?它在干什么?

  2、請個別幼兒跟樂曲,看圖模仿小貓形態。

  3、引導個別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跟樂曲模仿小貓形態。

  師小結:小貓是活潑可愛的,還喜歡蹦蹦跳跳的。

  4、請個別幼兒跟樂曲,看圖模仿獅子形態。

  5、引導個別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跟樂曲模仿獅子形態。

  師小結:獅子很威武的,它認為自己是獅子王,所以走起路來頭都是抬得高高的。

  五、聽樂曲,玩游戲。

  1、教師介紹玩法。

  選一名或兩名幼兒頭戴獅子頭飾,扮演獅子。其他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扮演小貓。

  當聽到小貓樂曲時,“小貓們”盡情地做小貓各種有趣的動作。當聽到獅子樂曲時,“小貓們”馬上停止動作并造型。“小獅子”開始模仿獅子,大搖大擺地巡視一周,若發現有“小貓”在動了,將她抓出來。

  2、幼兒游戲。獅子的角色可視情況而定,先由教師扮演,再有幼兒扮演。

  活動反思:

  本課《小貓和獅子》是一堂樂曲欣賞課,有別于其他的樂曲教學活動。由于中班幼兒聽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漸能辨別聲音的細微變化。因此本課就需要幼兒會傾聽,了解樂曲的名稱和特點,辯聽樂曲中明顯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輕重的變化。通過幼兒熟知的兩種不同類型動物形象(一種柔和,一種威武),來對應感受樂曲中兩種不同的風格。讓幼兒知道輕柔的樂曲是代表小貓,而低沉的樂曲是代表獅子。而這些體驗強調的是由幼兒的直接經驗獲得的,不是老師間接知識的傳授。

  同時,還需要多注重“整個兒童”的發展,而不是某個方面的發展。幼兒在聽辨音時,能基本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會由此產生一定的想像、聯想。在《小貓和獅子》的下半節課中,設計請幼兒模仿表演、做游戲這一環節本身,就是增加幼兒對小貓和獅子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創造性和對樂曲的理解能力,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同時也讓幼兒在嘗試多種不同方式,表現對動物的認識和感受,這也是本單元主題的目標之一。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體驗與朋友合作的快樂。

  2、發展幼兒大膽表現的能力及感受力。

  3、在引導幼兒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啟發幼兒根據歌詞大膽的表現,感受歌曲歡樂的情緒。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都看過爸爸媽媽煎荷包蛋,有的幼兒還嘗試過。基本了解煎荷包蛋的過程。

  (二)活動材料準備:教學掛圖五張;音樂磁帶、錄音機。一次性碗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1、調動生活經驗,激發興趣。"你們喜歡吃荷包蛋嗎?看過爸爸媽媽煎荷包蛋嗎?是怎樣煎的?

  2、請幼兒欣賞音樂第一遍。"有個小朋友可喜歡吃荷包蛋了,我們仔細聽聽小朋友是怎樣煎蛋的?

  3、出示掛圖,幫助幼兒理解歌詞。"歌曲里唱了什么?。是怎樣煎荷包蛋的?

  4、邊看圖片邊用動作表現歌詞內容。"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煎荷包蛋?(在自己座位上邊唱邊表演)

  5、教師完整地表演給小朋友看。"剛才看到小朋友煎得可香了,老師也想來煎一個。

  6、引導幼兒創編邀請別人吃荷包蛋的動作,集體表演一遍。"荷包蛋煎好了,心情怎樣?你想請朋友來吃你的荷包蛋嗎?我們怎樣請朋友,用個很美的動作。

  7、集體表演煎荷包蛋。"我們一起煎荷包蛋給自己的朋友和后面的老師吃好嗎?

  8、教師小結。"今天吃得真高興,你們也累了,我們回家休息吧。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4

  活動目標:

  1、感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旋律特點。

  2、初步嘗試通過舞蹈動作創編身體節奏譜。

  3、通過奏樂,享受合作的樂趣。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韻律《斗牛士之歌》的經驗;音樂伴奏;各種打擊樂器等。

  活動過程:

  一、韻律《斗牛士之歌》。

  要求:感受節奏,表現斗牛士的英姿。

  二、創編身體動作節奏譜。

  1、根據不同的韻律動作創編相應的身體動作:

  “我們剛才表演的第一個動作的節奏是怎樣的?如果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可以怎樣做?”(如:跺腳、拍手)

  “第二個動作的節奏跟第一個的一樣不一樣?一樣的話還可以用哪些身體動作節奏來表示?”(如:跺腳、拍腿)

  “蹲下、起來的節奏是慢還是快?可以做什么動作來表示?”(如:拍頭)

  “接下來是一個節奏很快的間奏,我們表演的是什么動作?我們還可以用腳尖點地來表示嗎?”

  2、幼兒用身體動作完整的表現《斗牛士之歌》的節奏。

  3、幼兒看教師指揮,分組合作用身體動作表現《斗牛士之歌》。(教師用與幼兒相同的動作來指揮)

  三、幼兒使用樂器為《斗牛士之歌》伴奏。

  1、探索鈴鼓的兩種不同使用方法:

  “這一組的小朋友腳的動作有兩種,一種是跺腳,一種是腳尖點地。現在你們使用的樂器是鈴鼓,演奏時的方法一樣不一樣呢?不一樣的話,要怎樣使用鈴鼓來奏出相應的節奏呢?”(引導幼兒表現敲鈴鼓和搖鈴鼓的動作)

  2、幼兒看教師指揮演奏樂曲一遍。

  3、幼兒交換樂器看教師指揮演奏樂曲第二遍。

  4、請一名幼兒嘗試當小指揮,全體演奏樂曲第三遍。

  四、游戲:《魔法師斗牛》

  玩法:幼兒在活動室中間的空地上邊唱《農場里的牛》,邊自由模仿牛的動作,教師則變成魔法師,當幼兒唱到牛的“哞哞”聲時,魔法棒指到誰,誰就要保持固定姿勢不能動,直至歌曲結束。

  活動反思:

  因為有韻律活動作為先行組織者,再加上教師適當的提示語引導,幼兒創編身體節奏譜這一重難點完成得比較好,由身體節奏譜過渡到配樂、奏樂就相當流暢,幼兒輕松地完成了探索式學習,也體驗到了成功和音樂活動的樂趣。多給孩子提供機會。最后的音樂游戲可以加大難度,如創編牛叫時的不同節奏。

  小百科: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后來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斗牛表演則出現于18世紀中葉)。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5

  活動目標:

  (1)初步啟發幼兒,會主動地情緒高漲地創編《快樂糖舞》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一起跳舞的樂趣。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糖的道具、錄音機、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入室:律動《小汽車》

  小司機開車時要看清指揮開車或停車

  二、練聲:歌曲《好吃的食物》

  能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三、創編舞蹈《快樂糖舞》

  (1)復習:《快樂糖舞》

  (2)幼兒創編糖舞的新動作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在老師的啟發下并接圖片創編“自轉”、“四處游動”等……動作。

  (3)教師和幼兒們一起聽著音樂學習新的舞蹈。

  (4)小朋友門聽著音樂自由的表現

  (5)請個別跳的好的小朋友出來表演。

  (6)將新的動作連起來,完整地練習一遍。

  (7)讓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新的《快樂糖舞》。

  四、音樂游戲:《炒豆豆》

  能按著音樂的快慢做出炒豆豆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次舞蹈活動,因此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動作的表現。活動中,我通過欣賞、表現、個別示范、集體嘗試等多種方法,幫助幼兒更好地借助歌詞進行表演。由于動作的表現有歌詞的依托,因此表現難度還是比較低的,但是我通過對個別孩子表現力的關注,從而提升孩子表現的表情、動作的優美,同樣對孩子的舞蹈動作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6

  設計意圖:

  《八月桂花遍地開》是鄂豫皖地區大別山民歌,此活動探究歌曲的體裁、節奏、旋律、演唱情感并能用吹吹、打打、唱唱、等形式表現歌曲提高學生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讓幼兒在展示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勇氣和自信心。

  活動目標:

  1、掌握樂曲的節奏,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并能用歌聲表現民歌的歡快風格。

  2、根據故事情節嘗試設計打擊樂配器方案。

  3、輕聲演唱,和大家聲音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1、圖片:花。

  2、打擊樂器若干。

  3、音樂CD。

  4、用紗布包好的一團桂花花瓣。

  學習重點:

  探究歌曲的體裁、節奏、旋律、演唱情感并用吹吹、打打、唱唱、等形式表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

  活動過程:

  一、聞一聞桂花香,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節奏型。

  1、幼兒聞桂花。你聞到了什么?猜一猜,這是什么花?

  2、游戲“看花拍手”:當看到老師拿出一朵桂花花瓣(圖片)時,幼兒就拍一下手。以上內容轉自網()

  3、教師按節奏型,在空白圖譜中貼上花朵(圖片)。

  二、欣賞與理解《八月桂花遍地開》樂曲。

  1、播放《八月桂花遍地開》樂曲。

  2、以故事的形式串聯樂曲,幫助幼兒理解樂曲的結構。

  有人為這首《八月桂花遍地開》的音樂編了個小故事,我們大家一起來聽一聽。

  3、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內容。

  三、樂器演奏

  1、師幼商討配器方案。

  2、伴隨音樂,幼兒在教師的指揮下進行演奏。

  四、教師指導:

  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細的聽一聽。

  (2)在提問和重點欣賞的過程中,解決學唱歌曲中的問題。

  (3)集體演唱歌曲。(教師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活動反思:

  興趣是創新的基礎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悅和樂趣,回極大地喚起孩子的創新熱情。開放評價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斷品嘗到學習音樂和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師生共同營造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變“厭學”為“樂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中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活動層層遞進,促進幼兒對音樂能力的有序發展。

  在音樂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堅持以孩子為主,教師則普通身份加入,通過適當點撥,發揮向導作用,促進師生間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諧關系,從而發展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個性,使孩子的更多的參與,合作過程中得到素質上提高。真正給孩子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孩子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為音樂活動帶來最佳效果。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7

  一、活動目標:

  1、體驗參與音樂游戲的樂趣。

  2、增強對音樂的節奏感及合作能力。

  3、在音樂伴奏下,有節奏的進行開鎖游戲。

  重難點分析

  重點:學會邊唱邊玩,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難點:在音樂伴奏下進行有節奏的開鎖游戲。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無障礙物場地、幼兒站成圓圈、歌曲《小開鎖》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組織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

  二、展開

  1、討論《開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出示一把鎖,引導幼兒討論,說一說怎樣打開這把鎖。演示討論結果,教師用鑰匙開鎖。

  2、歌曲《開鎖》,注意開鎖的節奏。

  提問:“請小朋友想一想,平時是怎樣開鎖的?你來學一學。”

  3、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練習演唱歌曲。用說唱結合的形式表現開鎖“咔嚓”“咔嚓”,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4、教師講解玩法,幼兒進行游戲。

  游戲玩法:幼兒手拉手站成圓圈,面向圓心,請一名幼兒站在圈中扮演開鎖者。幼兒原地邊唱邊做墊步,開鎖的幼兒手拿鑰匙,順著圓圈走步,每唱兩個小節,一次在每兩位幼兒拉著的手上做開鎖的動作。唱完最后一個鎖字時,開鎖的手落在哪兩個幼兒的手上,那兩個幼兒就要在圈外分別向相反的方向跑一圈。誰先跑到原位,誰就在下一次游戲中扮演開鎖者。

  5、播放音樂,組織幼兒邊演唱邊進行游戲。

  幼兒分組反復進行游戲,幼兒巡回參與。

  6、組織幼兒游戲活動2~3遍。

  三、結束

  教師評價,表揚遵守游戲規則的幼兒。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8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說唱的方式學唱歌曲,進行簡單的合作接唱。

  2.借助圖片記憶歌詞,并嘗試為歌曲第一、第二句的后半句創編說唱詞。

  3.嘗試用活潑歡快的歌聲表現歌曲情感,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歌曲相關的四幅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回憶情景,引起興趣

  師:秋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們前兩天還舉行了秋季運動會。你參加了什么比賽項目?

  幼兒自由討論。

  二、看圖片,熟悉歌詞。

  動物園里也在開一個秋季運動會,非常熱鬧!你們想看嗎?好,我們一起去看看誰在參加比賽?

  1.出示第一張小兔賽跑的圖片

  師:你看到哪種小動物在參加什么比賽?幼兒交流教師幫助整理歌詞。

  2.出示第二張大黑熊摔跤的圖片

  師:大黑熊比賽的是什么項目啊?

  3.出示海豚和小鴨的圖片

  師:海豚在干什么?小鴨又在干嗎?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念歌詞。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老師來把它們唱到歌里去。仔細聽一聽,歌曲里最后兩句是怎么唱的?

  2.教師指圖,試唱歌曲。我們一起來跟著鋼琴一起唱一遍吧。這一次我們一邊唱一邊給這首歌取個好聽的名字!

  3.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把這首歌唱出來吧。唱的時候還要想想看運動員在比賽時心里是什么樣的?

  小結:運動會上參加比賽時心里一定怎么樣?所以我們要唱得熱烈、歡快一點,小動物們才能發揮出好的水平!

  4.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

  5.相互學唱:你學會了唱哪一句?

  四、嘗試練習說唱詞。

  1.練習說唱詞

  (1)小動物比賽得可真激烈,那我們可以在旁邊做……(啦啦隊)小白兔在比賽跑,我們怎樣為小白兔加油呢?(出示節奏)這個節奏怎么打?我們按照這個節奏來為他們加油,聲音要怎么樣?

  (2)大黑熊在摔跤,要用好多力氣,啦啦隊要怎樣為他們加油?(看節奏)這個節奏怎么打?我們按照這個節奏來為他們加油。

  好,我們一起來做啦啦隊,唱小白兔比賽跑后面,我們就給小白兔加油。……(幼兒的語言)唱大黑熊愛摔跤時我們就給大黑熊加油,……下面的我們就一起唱。

  (3)師幼一起完整演唱歌曲。

  2.分角色接唱歌詞。

  比賽又要開始了,誰愿意當小白兔?大黑熊?海豚?其他小朋友當啦啦隊。為他們加油時的聲音要響亮。最后一句我們一起唱。(可重復游戲一次。)

  3.創編說唱詞

  (1)我們還可以怎樣為小白兔加油呢?大黑熊呢?

  我們一起來當啦啦隊。

  愿意唱歌的到這邊來,當啦啦隊的到這邊來。(面對面)(完整歌曲)

  五、活動延伸。

  運動場上還有好多其他比賽呢?你們想去參加嗎?我們休息一下,運動場上見(角色游戲時開一個運動場)

  (快跑快跑快跑!)

  (嗨喲嗨喲嗨喲!)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清楚,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借助情境,嘗試按樂句創編蜜蜂飛舞的動作。

  3.在角色游戲中,大膽的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與同伴交流。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完整大方的帶動作表演。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蜜蜂采花蜜的場景。

  2.黑板,粉筆或者蜜蜂圖案。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蜜蜂圖片或在黑板上現場勾畫幾只蜜蜂,讓幼兒自由討論蜜蜂。提問:它是誰?他飛的時候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他每天飛來飛去在干什么?

  2.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幼兒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節奏。

  3.教師請幼兒拿出幼兒用書,要求他們一邊聽自己演唱,一邊伸出手指在幼兒用書上跟著移動。借由手指移動的波形感受音樂旋律的高低起伏。

  4.教師請幼兒按樂句創編蜜蜂飛舞的動作。提問:蜜蜂采蜜的時候,上下飛舞的很漂亮,我們也來學學。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么飛呢?

  5.教師請幼兒一邊跟著唱歌曲,一邊帶領他們做動作。

  6.教師請幼兒隨著音樂創編不同的造型表現花的各種姿態,吸引蜜蜂來采蜜。

  7.教師帶幼兒一邊演唱歌曲,一邊做不同造型的花的動作。

  8.就愛是扮演蜜蜂,請幼兒扮演花。在幼兒的演唱聲中,教師按樂句飛舞到花旁邊采蜜,一句換一朵花。

  9.將幼兒分成蜜蜂和花的角色,請他們邊唱邊玩“蜜蜂”和“花”的游戲。

  活動反思:

  每當音樂響起,我總能看到孩子們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手舞足蹈。雖然小班的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還顯得格外稚嫩,但通過系統的訓練,相信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及表現力會不斷增強。

  小百科:蜜蜂在昆蟲分類學上屬于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蜜蜂總科、蜜蜂科昆蟲的統稱,是膜翅目重要的類群。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10

  活動目標

  用肢體動作表現勞動的情景,感受音樂的節奏、力度變化,體驗搬新家的快樂。

  活動準備

  與主題相關的經驗:多媒體課件、音樂錄音。

  活動過程

  一、唱唱跳跳師: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最近遇到一件很高興的事兒,讓我們聽著音樂表演他們高興的樣子吧!(和幼兒一起跳律動操《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二、說說做做

  1.出示幼兒作品,引出搬新家。

  師:你們猜猜,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為什么這么高興?

  2.出示亂糟糟的家的畫面,引發幼兒大掃除的愿望。師:我們跟著音樂來進行大掃除吧!(和幼兒一起跟著音樂用動作表現勞動的情景。)

  3.解析個別動作。

  如擦窗--表現空間和姿態:使用吸塵器--表達肢體的不同動作:拖地板--提升生活經驗。

  師:(出示收拾干凈的房間圖片,用哼唱的形式小結)我們今天大掃除,真呀真高興。你擦窗來我拖地,房間變干凈。

  4.出現搬家卡車畫面,引出搬家情景。師:猜猜先搬什么?(播放低沉、緩慢的音樂,與幼兒討論怎樣表現搬大大、重重的東西:播放輕快、跳躍的音樂,討論如何表現搬小小、輕輕的東西。)師:(出示漂亮的新家,以哼唱形式小結)你搬我搬大家搬,家具放整齊。大家一起來勞動,新家更美麗。

  5.教師表演舞蹈。在前面討論、表演的基礎上連貫地表演,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整地感受舞蹈語言的魅力。

  三、唱唱樂樂

  伴隨著《吉祥三寶》的旋律,與幼兒一起對唱《我們的新家》。在快樂、溫馨的情感氛圍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1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小烏鴉愛媽媽的美好情感和優美抒情餓樂曲旋律。

  2、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并邊聽歌曲邊表演。

  3、在活動中能有同伴合作游戲,共享快樂。

  活動準備:

  講述有關關心長輩的故事。聽過《好娃娃》歌曲,激發幼兒熱愛長輩的情感。

  活動過程:

  1、在《郊游》樂曲伴奏下,全體幼兒邊唱邊表演進教室。

  2、復習律動《快樂的小熊》。

  (1)、合拍地隨音樂動作。(熊走路、熊跳舞、熊騎自行車)

  (2)、交換音樂順序,幼兒及時用動作做出反應,并合拍表演。

  3、出示圖畫,請幼兒觀察“小烏鴉愛媽媽”圖畫,討論畫面內容,為幼兒理解歌詞做鋪墊。、

  4、欣賞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1)、傾聽教師在樂曲伴奏下有表情的朗誦歌詞“小烏鴉愛媽媽”,感受樂曲旋律及歌曲情感之間的和諧。

  (2)、傾聽歌曲,熟悉歌曲內容,了解歌曲簡單情節。

  (3)、再次傾聽歌曲,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和小烏鴉愛媽媽的美好情感。

  (4)、為歌曲創編動作。(彈奏樂曲按第一段中速、第二段慢速、第三段中速進行。)

  (5)、教師對幼兒設計的動作加以反饋、整理,不能感與幼兒一起隨歌曲進行歌表演。

  5、為歌曲創編動作。

  (1)在老師啟發下,運用生活經驗,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2)隨音樂練習創編各種關心媽媽的動作。

  6、引導幼兒學習表演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1)、教師扮演媽媽,全體幼兒扮演小烏鴉,聽歌曲進行表演,可通過變換不同的關心媽媽的動作進行多次表演。

  (2)、交換不同的關心媽媽的動作,進行多次表演。

  (3)、幼兒分組,分和、角色進行表演,合作游戲,共享快樂。

  活動反思:

  《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敘事性很強的歌曲,通過小烏鴉找來蟲子,喂已經年紀大了的媽媽的情節,表現小烏鴉愛媽媽的情感。本次活動,以“情”的渲染和體驗為主線,通過欣賞、講述、學唱、表演等藝術形式,讓孩子充分感受母愛的溫馨與幸福;體驗媽媽對自己無私的關心與愛護;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讓幼兒感受到歌曲中美好的意境,給幼兒美的體驗,培養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12

  一、活動前思考

  1、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敘事性歌曲,歌詞內容富有情節性,生動描寫了小朋友從一開始的“把樹搖”到后來的“把水澆”這一故事情節。曲調活潑而富有童趣,2/4拍的節奏強弱明顯,歌曲結構簡單,整首歌曲唱起來很流暢,適合中班幼兒演唱。此首歌曲有兩個教學點:

  (1)歌曲中的切分音,掌握好了這一知識點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歌曲中“快別搖樹”的焦急和“快來澆水”的迫切性情。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借助于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并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2、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詞內容,主動學唱歌曲。

  難點:唱準切分音,唱出“快別搖樹”的焦急和“快來澆水”的迫切性情。

  二、過程實錄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理解歌曲內容,主動學唱歌曲。

  2.初步唱準切分音唱出“快別搖樹”的焦急和“快來澆水”的迫切性情。

  3.懂得愛護小樹苗、關心的樹苗的成長。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在日常活動中,進行愛護公共財物的教育。

  2.物質準備:八字形雙排座位,圖片兩張,節奏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演唱歌曲《郊游》入場,引起幼兒興趣。

  春天來了,天氣可真好,我們一起去公園郊游吧?邊唱邊兩兩拉手入場。瞧!路旁有兩排小椅子,我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

  2、練聲,熟悉歌曲旋律。

  (1)公園里可真熱鬧,聽!小鳥在唱歌了。教師示范唱“嘰嘰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歌曲第一句音樂)

  (2)教師提問:小鳥是怎樣唱歌的?教師出示節奏圖譜,幼兒觀察,學唱切分音。

  (3)小蜜蜂出來采蜜了,它也唱了起來。“嗡……”;池塘里的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呱……”。

  評析:這一環節是導入環節,讓幼兒在愉快的《郊游》歌曲中進教室,創設了特定的情景,讓幼兒融入與該情境中,調動了幼兒積極愉快的情緒。在練聲環節,又將難點前置,幫助幼兒很好的掌握了切分音。

  二、理解歌詞內容

  1、出示圖一,幫助幼兒理解第一段歌詞

  (1)發生了什么事?

  (2)教師示范念第一段歌詞。

  (3)根據歌詞內容提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2、出示圖二,理解并記憶歌詞第二段。

  3、教師與幼兒完整念歌詞。

  4、教師與幼兒在旋律的伴奏下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1)小鳥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我們把這件事輕輕的告訴小鳥。

  (2)小鳥有把這件事大聲告訴了蝴蝶。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是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解決了歌曲的重點理解歌詞內容,同時對幼兒進行了相應的環保教育。但是在記憶歌詞的這個環節,教師花的時間可以適當的減少。將音樂更快的進入。

  三、學唱歌曲《愛護小樹苗》

  1、教師示范完整唱歌曲。

  青蛙聽到了這件事把它唱成了一首歌。

  2、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唱。

  3、與幼兒共同討論“快別搖樹”的焦急和“快來澆水”的迫切性情。

  (1)小姐姐看見小弟弟在搖樹,心情怎么樣?該怎樣唱?

  (2)小姐姐喊小弟弟來澆水的時候,心情又怎樣?

  (3)師幼共同演唱,唱出“快別搖樹”的焦急和“快來澆水”的迫切性情。

  4、教師與幼兒相互對唱。

  評析:在這各環節中,教師采用了一系列教學策略讓幼兒學唱歌曲。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唱。建議教師在這一環節采用請個別幼兒表演,其他幼兒伴唱的方式進行,效果會更好。

  三、活動后思考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及節奏圖、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在教學活動中我主要采取了整體教唱法、情緒感染法和節奏朗誦法。

  第一種方法整體教唱法,整體教唱是把歌曲作為一個完整的形象呈現在幼兒面前,幼兒也把它作為一個完整的形象來接受的,這樣幼兒容易進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兒一定的情感體驗帶著感情演唱。整體教唱法比較適合音樂藝術的特點。首先在運用整體教唱法時,我特別注意了前期鋪墊工作。教師的整首范唱,個別節奏如切分音的學習,歌詞的學習都為整體教唱打下了基礎。其次,注意變化形式、靈活運用。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整個教學活動要幼兒從頭到尾整首學唱,一邊一邊的重復是不符合綱要精神的,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比如無伴奏整體教唱,因為幼兒跟人聲學唱比跟樂器學唱容易些,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幼兒更能聽清歌詞、曲調的特點。另外還運用了分組表演唱、個別和集體的對唱等形式。再針對較難掌握的地方進行分句教唱。這樣不會使幼兒感到乏味和疲勞。

  第二種方法是節奏朗誦法,主要在學習理解歌詞的環節運用。這是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節奏和記憶歌詞的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將切分音的節奏,引導幼兒單獨進行嘗試學習。然后再利用整副節奏譜引導幼兒邊拍節奏邊朗誦歌詞。這個過程注重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

  第三種是情緒感染法,新綱要告訴我們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兒在音樂活動時很容易受到情緒的感染。運用情緒感染法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樣的作用。

  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另外,由于這首歌曲表現的是兩個小朋友從一開始的“把樹搖”到后來的“把水澆”這一故事情節,本身就具有游戲情節性,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能始終都讓幼兒沉靜在表演游戲的快樂之中,效果會更好。運用游戲的語言、創設游戲的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我,從而尊重了每個孩子的自主發展。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13

  活動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喜慶的氛圍。

  2、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祝福的話。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說說新年

  再過兩個禮拜,我們就要迎來新年了,過新年的時候人們見面會怎么打招呼呢?大家見面會說些什么?

  二、學唱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1、完整欣賞歌曲:這首歌你聽上去有什么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歌曲里說了哪些祝福的話?

  3、學唱歌曲:你喜歡歌曲里哪句話?

  4、重點練唱附點音符

  三、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新年祝福的話

  1、過新年的時候還可以說什么祝福的話?

  2、過新年的時候,祝福的話可以對誰說?

  設計思路:

  學期接近尾聲,還有一個多星期要放假了,假期里我們還將要迎來熱熱鬧鬧的春節。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古老的傳統節日,孩子最喜歡過節,特別是在節日里放鞭炮、拿紅包、吃年夜飯……

  歌曲《恭喜恭喜》是一首歡快的歌曲,讓幼兒通過說說唱唱,提前感受到節日的喜慶氛圍,并在拜年過程中學會了感恩,讓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對長輩、老師、同伴等表達節日的祝福。

  小百科:《恭喜恭喜》是全球華人所共知的聽了唱了千百遍的賀年歌曲,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最開始這首賀年歌曲并不是用來慶賀新年的。近代的中國,是一個處在極端戰亂貧困中的國度。當時的人民不僅衣不裹體食不果腹,更是分秒都在槍林彈雨中逃生。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瓢潑的淚雨浸潤了無數干癟疲憊的心,疲憊了半世紀的中國人民終于有勇氣期待明天。在這樣的背景下,這首歌曲便誕生了。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14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產生學唱新歌的興趣。

  2、讓幼兒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

  熟悉歌詞及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

  讓幼兒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學做解放軍》、《好朋友》、《頭發、肩膀、膝蓋腳》。

  二、練聲:《小鳥醒來了》、《大貓和小貓》、《小樹葉》。

  三、學習歌曲《過新年》。

  1、前幾天我們放假在家,是因為什么節到了?(新年)

  2、你們喜歡過年嗎?過年時你覺得開心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

  3、有位叔叔把我們過新年的事情編成了一審歌曲,歌曲的名稱就叫《過新年》。

  4、教師演唱歌曲《過新年》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呢?

  5、教師再次演唱歌曲。

  6、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學念歌詞。

  7、幼兒跟隨老師學唱歌曲。

  8、幼兒隨琴聲演唱歌曲。

  9、分男女孩子演唱歌曲。

  四、復習歌曲《手指歌》。

中班音樂教案集錦15

  活動目標:

  1.探索周圍環境的聲音。

  2.學會分辨噪音和悅耳的聲音,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

  3.樂意與同伴交流對聲音的感受。

  活動準備:

  1.準備錄音機、錄有不同聲音的磁帶、空白磁帶。

  2.準備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的音樂磁帶。

  3.準備兩張空白的大圖畫紙。

  活動過程:

  1.聆聽聲音。

  A請幼兒閉上眼睛,聽聽周圍有什么聲音。

  B播放錄有不同聲音的磁帶,其中有些的噪音,如汽車的喇叭聲、機器的轟隆聲、人們大聲的吵鬧聲;有些是悅耳的聲音,如小鳥的叫聲,小溪的流水聲等。

  2.交流感受。

  A引導幼兒在小組里與同伴說一說剛才聽到的聲音里,哪些聽起來令人感到很舒服,哪些聽起來令人感到很煩躁。

  B啟發幼兒將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聲音用畫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分別畫在小紙張里,并貼在教師事先準備的兩張大圖畫紙上。

  3.統計聲音。

  與幼兒一起統計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聲音各有幾種,說一說哪一種聲音大家最喜歡聽,哪一種聲音大家最不喜歡聽。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傾聽各種聲音,如媽媽的切菜聲、水龍頭的流水聲、電視機播放節目的聲音等。

  2.建議家長帶幼兒到大自然中聆聽各種聲音,如昆蟲的鳴叫聲,風吹的沙沙聲,小溪流水的嘩嘩聲等。

  3.教幼兒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出歌曲的特點。

  4.組織幼兒觀看木偶劇《耳朵兄弟的奇遇》,鼓勵幼兒嘗試表演。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11-03

中班音樂教案01-16

中班音樂教案11-03

中班音樂教案06-15

中班音樂教案07-30

音樂中班教案09-10

中班音樂教案教案09-16

中班音樂教案:回聲_中班藝術教案07-05

中班音樂教案水教案03-15

中班音樂教案春天教案03-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午夜Av在线 | 日本在线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另类图片区综合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