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兒歌教案

時間:2023-01-16 13:15:40 教案 我要投稿

立春兒歌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立春兒歌教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立春兒歌教案(精選5篇)

  立春兒歌教案1

  課時目標:

  掌握四季分明,理解季節變化的意義。熟記二十四節氣歌;動手收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在小組內交流,用搶答賽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熟記二十四節氣歌;了解二十四節氣的有關知識。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教師制作一組幻燈片(課件);將學生分成三組。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同學們,每當上課鈴聲響,大家都知道應該回教室上課,而我們的爸爸媽媽瞧看鐘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時間,也不會遲到,可古代的人們呢?難道他們不上班,不上學?沒鈴聲和鐘表,他們靠什么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你知道嗎?(請同學來回答)對于古代沒鈴聲,沒鐘表這些可難不倒我們智慧的老祖先,他們啊!為了準確的把握好時間和季節變化特意設定了二十四節氣,大部分地區四季變化明顯,節氣就是表示季節更換的時間點,日歷上寫的幾時幾分交節就是這個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個這樣的節氣,大家想認識這些節氣、了解這些節氣嗎?由于節氣比較多,人們為了方便記住這些節氣,把它編成了詩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

  (二)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三)二十四節氣含義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征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蘇,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四)二十四節氣的命名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 2月4日 、 5月5日 、 8月7日 和 11月7日 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 6月21日 和 12月22日 。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分”在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 3月20日 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五)二十四節氣的概括立春春季的開始。

  雨水開始降雨的意思。驚蟄是說天氣轉暖,漸有春雷驚響,冬眠的昆蟲(蟄(zhl)蟲)開始活動了。春分春季晝夜長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氣晴朗明潔,草木復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從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長。立夏夏季的開始。小滿表示冬小麥籽粒逐漸飽滿,快要成熟了。芒種表示帶芒的農作物進入夏收夏種時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晝最長、夜最短的一天。小暑進入暑熱的時期。大暑夏季最炎熱的時期。立秋秋季的開始。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從此以后,暑天將終止。自露表示露色發白,天氣漸涼了。秋分秋季晝夜長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氣溫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變寒。霜降開始降霜的時候。立冬冬季的開始。小雪開始降小雪的時候。大雪降大雪的時候。冬至冬季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小寒進入冬季寒冷的時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時期。

  (六)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節氣的作用就是每個節氣的氣候不同,二十四節氣主要是為農民服務。

  因為農民種地節氣很重要,這決定著農作物的生長如何,收獲的優良。因為農作物生長溫度等因素比較重要,而每個節氣的這些因素不同。于是農民在適當的節氣種適當的農作物。所以二十四節氣主要對農民的種植起重要作用。

  (八)評比

  欣賞二十四節氣歌(歌曲),顯示第27張幻燈片,點擊音樂鈕。讀背節氣

  1、學生自由讀、背。

  2、指名背誦。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

  (九)課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都很出色,既記住了二十四節氣歌,又學到了很多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其實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學們課后的時候能主動去搜集,你一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立春兒歌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與立春有關的習俗,感受立春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2、學習"民間圣果"做法從中體驗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立春的材料,傳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獨特情趣。

  教學手段

  1.教師準備:了解各地有關立春習俗。有關立春習俗的圖片,各種與立春節慶祝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

  2.學生準備:向家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立春有關的諺語、習俗。

  教學設計:

  一、前置學習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氣候變化的相關常識,以及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

  立春簡介:(課件、春天的圖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師介紹立春節的由來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歷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文件,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

  此后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并傳承至今。

  三、 介紹立春的習俗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與眾多節令一樣有眾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餅、春盤、咬蘿卜之習俗等。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我國歷朝歷代的迎春儀式隆重而浩大。此時的立春已經超過了農歷24節氣只標示節令與氣候的功能,而是已經被當成一個節日了,因此在歷史上便演化出了許多圍繞立春而舉辦的活動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卷、嚼蘿卜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春盤春餅是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稱為春盤。

  四、立春詩句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賞析:

  立春三候是東風解凍、蟄蟲始振和魚陟負冰。立春之日“東風解凍”;立春日后五日“蟄蟲始振”,;再五日“魚陟負冰”。

  五、總結提升 :

  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愉悅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實踐活動:

  1.回家給家人介紹立春的習俗,參與一項立春的活動,比如踏春、吃春卷等。

  2.繪制思維導圖

  立春兒歌教案3

  一、教材分析

  立春,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后,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教材通過聽關于“咬春”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民間立春的習俗;通過賞析美文《春》,引領學生走進立春時節的美景,感受初春的美好氣息;通過品味農諺和相關古詩詞《立春偶得》《春雪》帶領學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立春節氣,并增加了學生的文學積累;玩“打春牛”游戲更是讓孩子們頗感節氣的趣味,倍增對節氣的興趣和喜愛情懷,剪紙刻春牛更是融入了我國特有的民間文化;教材最后“不同角度寫景色”練筆則從大作家朱自清的《春》講起,引領學生感受作者通過看、聽、聞、嘗、觸摸等五個角度將景物寫具體,寫細致,告訴學生“面對大自然,我們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舌頭去嘗,用身體去觸摸”這樣就可以把景色寫得更生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立春”的由來、相關農諺、詩歌及各地習俗等知識。

  2.通過“做春餅”等實踐活動,感受立春的飲食習俗,快樂體驗。

  3.通過各種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喜愛之情,傳承并發揚民族精神。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做春餅的材料(和好的面團)

  學生準備:小小組分工準備制作春餅的材料豆芽、蘿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等。

  四、教學過程

  (一)立春我知道

  1.分享感知,暢談立春

  自主交流:觀察日歷,說一說所了解的“立春”。

  2.初步認識,了解節氣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3.深入了解,體會習俗

  (1)圖文共賞

  借助圖片,感受立春時節的傳統習俗——(打春牛: 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牛形大小。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 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后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做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 “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等吉祥話語。)。

  (2)趣味實踐(三選一)

  畫一畫:用彩筆讓春牛躍然紙上吧!

  剪一剪:用靈巧的.雙手和剪刀,賦予春牛生命。

  刻一刻:刻刀輾轉紙上,帶著春牛昂首迎春吧!

  【本環節通過觀察日歷,讓學生們主動了解每年立春的時間。解文說字能使學生明白“立春”之含義。創設具體活動,讓學生對立春習俗有更深的印象。】

  (二)春餅我來做嘗

  1.聽故事,知原由

  (1)自讀故事

  自由朗讀故事紙上的故事,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一個,說一說。

  最初的春餅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范來宗的《詠春餅》聯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有春餅的記述:“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立春時,大蔥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別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嫩蔥先出,人們嘗鮮,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此外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里吃。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明、清時期,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盤改成了小巧玲瓏的春卷,不僅是民間的食品,而且成為宮廷的糕點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贊賞。

  立春兒歌教案4

  目標

  (一)幫助孩子了解立春氣象、物候等特點;

  (二)帶領孩子認識立春的民俗傳統,了解立春的由來;

  (三)通過室外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立春的自然景色,讓孩子們在找到春天的痕跡。

  內容

  (一)立春氣候

  每年公歷2月3-5日,就到了“立春”節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春天從這一天就開始了。對于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還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實春姑娘已經悄悄把春的種子撒在了我們身邊。

  立春與春節時間非常接近,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氣息,整體氣候仍是冬季的特點。立春期間,溫度漸漸上升,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相較于冬天,春季降雨會稍稍增多,這時的春雨還是很冷的。

  (二)立春物候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第二階段地下的小蟲漸漸蘇醒;

  第三階段,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在水面上游動。

  大家對于立春的這三個階段有沒有疑問?相信有的小朋友發現了上海的立春并沒有這些景象。根據老師的記錄,發現上海立春第一階段臘梅開放,香氣撲鼻;第二階段最低氣溫穩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結束了;第三階段,竹筍冒出了尖尖頭。大家也可以拿上紙筆記錄一下自己身邊的立春物候。

  (三)立春傳統

  古代中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早在先秦時期就有著在立春這一天進行拜神祭祖、納福祈歲、除舊迎新等活動的傳統。

  我們先來看看立春的迎春春祭:中國的春神叫做句芒,他有著人的面貌和鳥的身體,負責掌管草木和生命,看守著能夠連通三界的神樹扶桑。古時候天子會在立春這一天與大臣們一起去東郊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以此祈求豐收。

  看完了天子的祭祀,我們再來看看民間的立春傳統活動。在民間,立春時節最主要的兩個活動就是打春牛和咬春了。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打春牛?牛一直是農民伯伯的好幫手,在迎春儀式上,人們扮成句芒神鞭打春牛,以提醒農民們進行農耕。現在不少地方還有在立春時將泥塑春牛打碎的習俗,以此祈愿一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什么是咬春。在老師告訴你們答案之前,小朋友們能不能先猜猜咬春是什么?我猜肯定有小朋友們猜到了是要吃什么東西。那么吃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平時我們有沒有吃過什么名字里面有“春”字的糕點?那老師要揭秘啦!咬春就是“吃春卷”。立春吃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為迎接新春。在唐朝,人們就開始在薄餅里卷上醬肉和時令蔬菜制作的炒菜,和現在的“春卷”的包法很相像,古人叫它叫“春餅”。

  (四)立春活動

  接下來到了我們的活動時間。剛才我們講了打春牛是二十四節氣的傳統活動,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撕紙”,需要準備的材料非常簡單,只要一張紅紙和一支筆。讓我們先用筆畫出春牛的形狀,記得畫簡單一點,不然接下來撕紙可是個大挑戰。接下來就盡可能精細地撕紙吧!如果有哪里撕壞了也不要緊,我們可以用膠帶幫忙,最后再畫上花紋,一只紅色的小牛就撕好啦!

  小牛穿上了紅色的衣服,河里的小魚看見了,它們也想要穿好看的新衣服。讓我們幫它們一起做一件吧!想好做什么花紋了嘛?老師有個好主意:春天已經到了,我么可以去戶外找找春天的痕跡,將春天縫進小魚的新衣服里。那怎么給小魚穿上新衣服呢?我們可以自己畫一只小魚,將身體部分剪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到室外,把小魚放在哪里,哪里的景色就成了小魚新衣服上的花紋。

  初春寒冷,小朋友出門的時候,記得要穿上厚衣服哦~好的,那么今天的課程到這里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立春兒歌教案5

  活動目標:

  1.了解立春的含義和有關的習俗。

  2.嘗試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動中享受動手制作的喜悅。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春回大地的有關圖片。

  2.黏土制作的圖片。

  經驗準備:

  幼兒對手工制作有一定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么?

  二、引出二十四節氣及其中的立春。

  師: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為了能夠更好地耕田農作,將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寓意著不同的氣候變化,而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就是第一個節氣,立春。你們知道立春的含義么?

  三、介紹立春的'含義以及民間習俗。

  師:立春作為第一個節氣,代表著春天的到來,立春的立是開始的意思,春代表著春天,每年這一天,就代表著春天的到來,從這一天開始,我們的白天時間會慢慢變長,冰雪開始漸漸融化,小草也開始冒出新芽,我們的周圍慢慢從白色變成了綠色。知道了立春的含義,你們知道這么重要的節日,有什么傳統習俗么?

  幼兒討論思考。

  師:立春這天,我們有些地方會有打春的習俗,大家用泥塑捻成一個泥牛,用小皮鞭抽打泥牛,寓意祈求莊稼豐收。立春這一天還有一個習俗,叫做“咬”春。你們知道什么叫咬春么?

  幼兒討論思考。

  師: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會買白蘿卜回來吃,北方的人們也會用面餅裹新鮮的蔬菜吃,叫做“春餅”,南方人則會吃“春卷”,都是寓意五谷豐登,企盼莊稼豐收。人們也會將做出來的春卷相互贈送,共慶這美好的時節。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做春卷呢?

  四、幼兒嘗試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贈春卷。

  師:我們的春卷做好了,你們想送給誰呢?我們一起去送給她吧。

【立春兒歌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兒歌兒歌《愛》教案03-27

兒歌內容與朗誦兒歌的活動教案12-13

動物兒歌的教案07-04

《動物兒歌》教案10-30

兒歌中班教案01-12

動物兒歌的教案08-24

《動物兒歌》教案06-24

兒歌中班教案12-31

編兒歌教案12-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午夜精品久久 | 偷窥国产女洗浴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 亚洲女性午夜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福利aV在线播放 | 五月天在线视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