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2—83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特征及表面積計算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幾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長方體的多種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教材把《數學與購物》這一系列數學實踐活動安排在第六單元后,主要意圖是通過這樣一系列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教材安排了三個內容,主要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幾何兩部分知識,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分別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計算中的最優策略以及多個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本課教學內容是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的最后一個內容。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經常遇到,教材創設包裝的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的問題,它不僅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更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有助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地計算出單一物體的棱長、表面積、體積,能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組合成新的正方體。初步接觸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生的變化。在第二單元探索活動《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訓練了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和計算露在外面的面面積的能力。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能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起來的部分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
3、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案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化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大多數學生可以得到由4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的六種拼擺方案,但思維可能會無序,對于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也存在困難。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歸納總結,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2
教學內容:
P81—85,例1、例2和練習十四
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通過觀察、計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動,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發現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
⒉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結合平面圖形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估計或計算相關的土地面積。
⒊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⒈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⒉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及計算相關的土地面積
教學課時:2課時
(1)公頃的認識
教學內容:
p。81、82的例1,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積極參與觀察、推算、分析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提高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公頃有多大的空間觀念,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面積單位:
1、板書“面積”,問:面積指的是什么?
(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圖形的大小。)
面積與周長有什么不同?(面積是指的“面”的大小,周長指的是邊的長短。)
分別舉例:書封面的面積和黑板面的.面積。
2、指出:面積有大有小,所以需要不同的面積單位。已學過的面積單位(從大到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問:1平方米是多大?(要求學生分別從兩方面考慮: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平方米;教室地面上的大方塊約是1平方米)
繼續同法復習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復習進率:100
3、估一估:教室地面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一坨一坨地量,估得長約8米,寬約6米
算一算:8×6≈50平方米
(提醒:結果要合乎實際,還要方便計算。)
二、認識公頃:
1、通過預習,大家已經知道今天要學新的面積單位:公頃
說說你知道1公頃有多大?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10000平方米)
根據第一句話算一算:100×100=10000平方米
提醒:以前學習的三個面積單位進率是100,現在新學的公頃和平方米的進率是10000;公頃可以用字母“ha”表示
2、猜一猜:我們的操場面積有1公頃么?為什么?
(操場的長100米多一點,寬大約只有50米,100×50=5000平方米,大約是半公頃。)
板書調查的操場面積:4575平方米
4575平方米=()公頃
你是怎么想的?(小數點向左移動4位)
繼續猜:整個學校的占地滿1公頃么?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學生說出的想法合理就行。)
滿2公頃么?為什么?
板書調查好的數據:13970平方米
問:13970平方米=()公頃
你是怎么想的?
3、說說你對公頃的認識。(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
我們學校的面積只有1公頃多一點,如果用平方米做單位,很精確,但數較大,不方便。所以在描述一些地方的時候可以用公頃為單位,這樣更清楚。
4、讀例1的4張圖。
也可請知道有關情況的同學坐一些簡單的介紹。
5、讀書: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
你有什么發現?(以前的面積沒專指“土地”,為什么這里要強調“土地”呢?)說明公頃是個大單位,除了土地之外,沒有什么東西的面積可以用它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讀題后學生列式計算。指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
2、練一練,(1)算出足球場的面積,指導乘11的簡便算法;指導規范的答題格式。
(2)用剛才算的“50平方米”,算一算,大約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的面積是1公頃。注意“0”的個數。
3、練習十四。(1)讀題后了解這兩個信息,并換算。指出:在整數范圍里,平方米換算成公頃就是去掉末尾的4個0,公頃換算成平方米的時候只要在末尾加上4個0;注意進率是10000。
(2)學生獨立填寫,指名交流。
(3)作業:第3、4題
強調幾個面積公式: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
4、講評預習作業。
(2)平方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p。82、83的例2,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四第5~7題
教學目標: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通過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1平方千米;發現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說已經學過的幾個面積單位,注意從大到小地說。老師板書成:
公頃(紅筆寫)、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問:公頃很特別,說說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其它的面積單位都有“平方”兩字,它沒有;公頃是其中最大的面積單位,用于土地面積;其它的面積單位進率都是100,而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
說說1公頃指的是多大的面積?(要學生熟練地說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
二、學習新知:
1、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更大的面積單位,是什么?
板書:平方千米
知道1平方千米是多大么?
(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
回憶“1千米”的長度:選兩個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體會相距1千米是較遠的距離。
算一算: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聯系實際想一想它的實際大小:
約200個操場的面積大小……
體會:平方千米是一個最大的面積單位,它一般用于一個城市、省、國家等很大的面積。
2、學習例2:
讀書上的例2,了解“平方千米”所用的地方。
3、補充:
中國的國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包括了領土、內海、領海等。
我們太倉的面積:800。90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538。466平方千米,我們城廂鎮面積:185。01平方千米
指出:我們太倉是一個縣級市,面積大約有近千平方千米。
4、完整的面積單位進率:
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只有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其他的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注意書寫格式、進率換算。
2、練一練:
(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個數。再換算。
(2)單位換算,指名說說換算的方法,比較圓明園的面積大小。
(3)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換算方法。
3、練習十四的部分練習:
(1)以江蘇省地圖為參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積。如可以先從山西省地圖中描畫出和江蘇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計剩余部分的面積。估計完后,老師報出確切的數據,檢驗學生的估算能力。
山西省15。63萬平方千米,湖南省21。18萬平方千米,云南省39。4萬平方千米,海南省3。4萬平方千米
(2)邊說邊比畫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頃、1平方千米
說進率: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頃,100公頃=1平方千米
(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計算機屏幕:問“為什么不是780平方分米?”
計算機房:一般房間的面積用“平方米”
香港面積:太倉的面積有800多平方千米,香港比太倉大,應該也是“平方千米”;一個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積都要用“平方千米”。
機場跑道:20公頃
4、你知道嗎?
學生讀一讀,了解基本情況。
估一估哪個洲面積最大?然后老師從大到小依次報出各面積,學生記錄。
四、布置作業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③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厘米=10毫米
④請學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⑤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⑥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⑦學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別。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米不是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借助圖形語言,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乘以分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等過程,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培養邏輯推理能力,滲透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分數乘以分數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我國古代哲學著作的情景。
2、出示復習題
3×2/54/5×2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畫圖引導學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導學生驗證上面的計算方法,巖石推理過程。
3、出示2/31/5,5/62/3寫出計算過程,
小結計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第8頁試一試1—3題。
2、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2、布置預習:教材10—11頁練習一。
板書
意義: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計算法則: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小學精選數學教案優秀范文03-16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12-13
優秀的數學教案02-06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優秀03-16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01-0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8-2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06
小學五年級下數學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