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歌鑒賞之煉字篇教案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詩歌吧,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詩歌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鑒賞之煉字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了解高考關于詩歌鑒賞的常見考察范圍
2、重點了解如何鑒賞詩歌中的關鍵字詞,借以規范答題方法,掌握答題技巧。
【教學方法】
導學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再現
以剛剛做過的段考題為導入,向學生們說明鑒賞詩歌是一定要抓住詩中關鍵字的提煉。再者以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袁枚:“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等人的名句來說明詩歌中煉字的重要性。
二、高考要求
1、《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的要求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2、古詩詞鑒賞考查范圍
三、真題回放
(一)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玉樓春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hú]皺波紋迎客棹[zhào]。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縠[hú]皺,縐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提問】“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千古名句,有人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請說說你的理解。
【精講】(步驟一)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鬧,本指熱鬧,此處指春意盎然。
(步驟二)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紅杏的枝頭,開滿了絢爛的花朵。
(步驟三)3、結合表達技巧闡述該字的表達效果,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作者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花滿枝頭充滿生機的景象,以動寫靜,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遷移訓練)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別的人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
(二)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提問】古人有“一詩之眼”的說法。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以頷聯為例,說說是如何體現詩眼的?
詩眼是“孤”,即孤獨之意。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遺失在萬里云天中,有誰會心生憐意啊”。
“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
頷聯形象地寫出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凄苦之情。
(遷移訓練)
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雜念。
【提問】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詩眼”分別是“咽”、“冷”。“咽”即嗚咽之意,“冷”即陰冷之意。(第一步)
山中的泉流由于巖石的阻攔,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使山林顯得陰冷。(第二步)“咽”、“冷”兩字運用使動手法,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第三步)
表現了作者恬靜的心境。(第四步)
四、答題步驟:
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和運用了什么手法(釋含義、明手法)第二步展開聯想和想象,把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到句中,描摹景
【詩歌鑒賞之煉字篇教案】相關文章:
《詩歌鑒賞之煉字》的教案01-29
看詩歌鑒賞之“煉字”06-12
詩歌鑒賞之煉字 教案教學設計(高三)12-06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之煉字技巧12-01
詩歌鑒賞之煉字類解題教學方案11-18
詩歌鑒賞之煉字 導學案 (人教版高三)12-06
《鑒賞詩歌的語言煉字》學案06-12
高考語文的詩歌鑒賞煉字技巧12-01
詩歌鑒賞語言的煉字方法講解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