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太丘與友期》優秀教案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優秀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陳太丘與友期》教案優秀,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以禮待人的道理。
品味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和動作的詞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品味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和動作的詞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批評父親的朋友“無信”“無禮”,自己卻“入門”“不顧”的行為。
教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司馬光是北宋時最有名望的大臣之一,他是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的名聲,從幼小的時候已經開始傳開了。據說他七歲那年,就開始專心讀書。不論是大伏暑天,或者數九寒冬,他總捧著書不放,有時候連吃飯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讀書用功,而且很機靈。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順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大石塊,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2、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
二、簡介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1、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2、《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三、學生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在巡視中酌情給予指導
陳太丘與友期:期,約會,約定時間。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親。不同“否”,沒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車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07-30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12-31
《陳太丘與友期》的教案06-29
《陳太丘與友期》教案08-26
《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09-07
《陳太丘與友期》優秀教案設計06-28
《陳太丘與友期》試題11-03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11-12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