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案范文優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體育教案范文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體育教案范文優秀1
學習目標:在體育活動中發展耐力素質。
學習內容:跳長繩、耐久跑
學習步驟:
一、游戲激趣,活躍身心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常規訓練
2、組織學生游戲:貼燒餅
3、提出要求,組織柔韌練習
學生活動:
1、體育委員整隊,檢查出席人數。
2、在體育委員的指揮下進行常規和隊列訓練。
3、圍成一個圈進行貼燒餅游戲,注意安全充分活動。
4、學生自己進行柔韌練習,能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練習。
組 織:四列橫隊、小組分散
二、合作跳長繩,感受練習的持久性
教師活動:
1、講解分組練習的要求,組織學生分組,輪流指導
2、分組展示,比一比哪一組集體參與的人多。
學生活動:
1、按老師要求分成三組,體驗不斷增加人數同時跳長繩,每個學生都要體驗不同的進入順序和配合時的節奏控制。
2、一組一組展示,用自己覺得最好的方式展示,展示一小組最多的時候能進入共同跳繩的.人數。每個小組三次機會。
3、和老師一起參與評價。
組 織:分三小組
三、聽音樂耐久跑,體驗有氧練習
教師活動:
1、講解耐久跑的動作要求和練習要求。
2、組織學生進行耐力跑。
學生活動:
1、知道耐久跑的動作要求和練習要求。
2、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聽音樂進行耐久跑,自己控制速度。
3、放松慢走
組 織:分組自主活動
場地器材:操場、錄音機、每人一繩
小學體育教案范文優秀2
一、教學內容
《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整合三、四年級小籃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提取出來的一堂以提高學生籃球能力,培養籃球興趣為主的技術教學課。小籃球的原地胸前傳接球是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籃球技術之一,此前學生只是初步學習了小籃球的運球技術。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傳接球技術。
三、指導思想
在設計本課時,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切實貫徹“康第一”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初步掌握“地胸前傳接球”動作,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籃球興趣目的。遵循技術教學的規律,進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練習,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本堂課上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生在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活動中解決練習中遇到的困難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身心的發展正處在由幼稚趨向自覺,由依賴趨向獨立的過渡時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更為廣泛。同學間開始進行個人簡單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識有所發展,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男女生出現生理差異,女生上肢力量較差,也許會出現傳球不到位的情況。
籃球教學在低年級已經在游戲中出現,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過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有個別學生籃球運球技術較好,但大多數學生不會進行正確的雙手傳接球。
五、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初步掌握“原地胸前傳接球”的動作。
(二)技能目標:通過視頻教學、教師引導、師生合作探究,使70%的學生在傳球時能做出“胸前翻腕”的動作,并蹬腿伸臂向前上方發力;接球時能做到緊盯來球主動伸臂迎球。學生能做到連續胸前傳接球4-6次不掉球。
(三)情感目標:在練習和游戲活動中體驗群體活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準確的手型及傳球的伸展和接球的緩沖動作;
(二)難點:解決傳球中的胸前翻腕、向前上方發力和接球時的伸臂迎球技術。
七、教學策略
教學結構上,設計了以籃球游戲為主線,激發學練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在教學環境中,充分利用有限的運動場地和多媒體進行合理的布局,給學生盡可能大的活動空間和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在教學手段,通過嘗試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示范建立概念,利用講解加深印象,利用練習體會技術;在評價方式上,把學生的自評、互評與教師的點評相結合;在能力培養方面,通過巧妙的安排游戲,培養學生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練習興趣。
八、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觀看籃球視頻片段,教師語言激勵學生學習籃球。
2.游戲:“近距離傳接球”游戲。
學生二人一球,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熱身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持球”動作。
(1)觀看持球動作視頻。
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牢記雙手大拇指成“八字形”。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講,這是最形象最直觀的手段。
(2)學生模仿持球手型和徒手手型,并相互糾錯,解決手型的問題。
學生通過自學、模仿、互助掌握持球手型。
(3)“較遠距離傳接球”游戲。
讓學生在游戲中尋找和感悟最佳的傳球方法是:人不動,用力把球傳到同組同學那里。
2、學習“雙手胸前傳接球”。
(1)學生觀看“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視頻。
借助教學視頻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一個胸前傳接球的最直觀而又整體的初步輪廓。教師通過傳球的口訣:“蹲、伸、撥”;接球的口訣:“迎、收、屈”歸納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動作要領,便于學生記憶,進而突出教學重點,傳球的`伸展和接球的緩沖動作。
(2)學生嘗試性模仿練習。
讓學生根據前面構建起來的胸前傳接球的最直觀而又整體的初步輪廓,在嘗試性模仿練習中,初步讓學生具體感知原地胸前傳接球的動作,并在嘗試練習中發現自己或同伴遇到的各種困難。
(3)師生解決練習中存在的困難(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
如:接球不穩容易掉,傳球距離近,傳球高度等。使學生初步了解傳球和接球的各項動作要領。體現由整體感知到分解落實的技術教學規律。
(4)學生練習。
在學生初步了解傳球和接球的各項動作要領后,安排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練習,體會并初步掌握這些動作要領。學生要充分利用這一時間進行練習,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及時觀察,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并用個別指導這一最有效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掌握動作要領。
(5)“聽口令傳接球”。
這種看似比較死板又浪費時間的方式,其實非常有助于讓傳球的學生注意自己的傳球技術動作,也更能讓學生體會“眼睛盯球,主動伸手迎球”的動作要領。更主要的是,教師可以比較準確的了解前面這段時間學生的技術掌握情況,教師可以根據觀察,了解哪些同學完成的較好,哪些同學完成情況還不夠理想。更有利于教師選取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評指導。
(6)傳接球比賽。
單調的傳接球練習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用比賽來代替練習,可以讓學生在比賽中練習和鞏固技術動作。學生根據本組的水平可以調整間距,相互協調合作、速度靈敏。“調整間距”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應變能力;使學生們在練習中體驗合作的重要性,能夠運用好傳接球動作,學生的積極參與使教學進入高潮。
(三)結束部分
“雙人背背夾”游戲。將這一游戲作為本課的結束部分,既可以達到放松的目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場地器材
多媒體電腦一臺、投影儀一臺、投影幕一幅、籃球場一塊、籃球20個。
(五)教學預設
預計心率:平均130次/分鐘,最高為170次/分鐘,出現在32分鐘左右;
練習密度:38%~40%;運動負荷:中等。
(六)課后反思
1、本節課多媒體教學,把教師至于導演地位,改變以往教師示范、講解的傳統,給學生以新奇感,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視覺上的整體構架,找到了學習伴侶。
2、本節課教師講授的時間少了,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為充足的時間。
3、本節課從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男生比女生要好。多數女生在接球上動作變形。雖然老師通過講評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但學生的改進不理想。
4、最后的游戲有些學生不好好的活動,故意使別人接不住球。老師雖然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控制的不夠。
5、本節課在運動強度和密度設計上沒掌握重心,在課的主要部分學生的運動量少了
小學體育教案范文優秀3
使用教材:人教版九義小學體育教學大綱 一年級
教學內容:
1、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跳遠;
2、活動性游戲:“狼追羊”、“推掌”、“抓尾巴”等。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跳遠的動作要領,發展彈跳素質,提高跳躍能力。
2、通過系列游戲活動,提高身體的靈巧性,培養團結友愛,不怕困難的精神
3、發展模仿想象及自我表現能力,增強參與群體活動的樂趣。
4、運動量適宜,練習密度預計45%,平均心率預計135-140/分
教學重點:單腳起跳,雙腳落地。
教學難點:踏跳準確、有力;落地輕巧。
教學方法:故事化、形象化、游戲化等。
教具準備:錄音機一臺、動物頭像七個、小紅若干朵。
教學過程:
一、思想動員 說明
(一) 集隊、報告人數;
(二) 師生問好;
(三) 宣布課內容、目標。
目標:
1、集合快、靜、齊;
2、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
教法:
1、教師語言啟發引導,以春游活動形式引入課題;
2、老師宣布課內容、目標,做好出發前的動員,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組織:四列橫隊
學法:
1、體育委員整隊,向老師報告人數;
2、師生相互問好;
3、學生在老師語言引導下進入角色;
4、認真聽老師宣布課內容及目標。
時間: 3分鐘
二、隊列練習:
(一) 立正、稍息、看齊;
(二) 原地踏步——立定。
目標:聽指揮,步調一致,朝氣蓬勃。
教法:1、教師提示動作要領。
2、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3、啟發學生向解放軍學習,聽指揮,隊列整齊,步
調一致。
4、表揚激勵。
組織:四列橫隊。
學法:
1、認真聽老師提示。
2、集體在教師口訣指揮下做動作。
3、在教師語言激勵下動作準確整齊,精神振奮。
時間: 2分鐘。
三、出發
(一)慢跑去“公園”。
目標:1、身體進入準備狀態。
2、情緒進入興奮狀態。
教法:
1、教師帶領學生慢跑去“公園”。
2、學生邊跑教師邊用口訣提示跑步正確的姿勢。
組織:成兩路縱隊繞場跑。
學法:
1、在教師帶領下慢跑。
2、在教師口訣提示下,注意做好正確的跑步姿勢。
時間: 3分鐘。
四、到達公園
(一)參觀“動物園”,做仿生練習:
1、虎行;
2、鴨行;
3、雞行;
4、鶴行;
5、蛙行;
6、袋鼠跳;
7、雁飛
目標:
1、提高身體各部分的活動能力;
2、發展模仿想象及自我表現能力。
教法:
1、教師依次出示動物頭像;
2、用形象化的語言啟發學生依次模仿,如:“一群快活的小鴨子正呷呷地唱著動聽的歌”;“池塘里的小青蛙正呱呱地捉害蟲!”…… ;
3、教師巡視觀察,表揚鼓勵,激發興趣。
組織:圓內散點。
學法:
1、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動物頭像,在老師語言啟發引導下,依次做仿生練習。
2、動作形象,情緒飽滿,課堂氣氛活躍。
時間: 6分鐘
(二)“羊媽媽教小羊學本領”活動
學習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跳遠。
1、一步踏跳,雙腳落地;
2、走2-3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
3、助跑3-5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
重點:單腳起跳,雙腳落地。
難點:踏跳準確、有力;落地輕巧。
目標:
1、初步掌握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跳遠的動作;
2、發展彈跳素質,提高能力。
教法:
1、故事 “羊媽媽教小羊學本領” 引入;
2、教師扮演“羊媽媽”,學生扮演“小羊”,模擬“羊
媽媽教小羊學跳過小溝的本領”的全過程;
3、“羊媽媽”講解示范跳“小溝”的動作,簡介踏跳區概念,提示重、難點;
4、“羊媽媽”與“小羊”,共述動作口訣;
5、“羊媽媽”以動作口訣指揮“小羊”練習,動作練習先分解后連貫,速度先慢后快;
6、“小羊”自練,“羊媽媽”巡視指導,反饋信息,矯正回授,鼓勵進取;
7、請一位“小羊”示范正確動作,“羊媽媽”示范錯誤動作,讓“小羊”進行對比分析;
8、分組檢查評比,給優勝者頒頒發小紅花;
9、歸納小結。
組織:圓上散點
學法:1、認真聽講故事,在教師語言引導下進入角色;
2、 教師講解動作要領,注意觀察,齊讀動作口訣;
3、集體在“羊媽媽”動作口訣指揮下練習;
4、自己體會動作;
5、兩人一組互幫互學、互檢互評;
6、示范正、誤動作,對比分析;
7、分組評比,小組長負責組織檢查,給完成動作好的“小羊”頒發小工花,以獲取紅花多的組為優勝組;
8、相互鼓勵。
時間: 16分鐘
(三)、活動性游戲:
1、狼追羊;
2、摸尾巴;
3、推掌;
4、織布機;
5、打手背。
方法: 一學生扮演“狼”,其余學生扮演“小羊”。“小羊”。在草地上(圓內)兩人一組做“狼追羊”、“摸尾巴”、“推掌”等游戲。“狼”來了即快跑,跳過“小溝”,回到各自的“家”,以跑得快、按動作要求跳過小溝,而不被“狼”捉住為勝。
目標:
1、鞏固學習動作,提高身體的靈巧性;
2、增強參與群體活動的樂趣;
3、培養團結友愛、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的精神;
教法:1、教師簡述游戲方法、規則并示范;
2、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3、 生共同游戲;
4、 注重觀察,指示學生按規定動作跳過“小溝”;
5、抓住時機滲透德育,培養學生從小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6、游戲結束,進行小結,獎勵紅花,鼓勵進取。
規則: “小羊”必須按“羊媽媽”教的方法跳過“小溝”,
否則算掉下“小溝”,被“狼”捉住;
組織:圓內散點
學法:
1、認真聽講解,注意觀察;
2、與教師共同游戲;
3、兩人或三人自由結成好朋友組參加游戲;
4、相互間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時間: 6分鐘
(五)聯歡活動
1、“幸福拍手舞”(配樂);
2、小結課情況;
3、按常規下課。
目標:放松整理,身心愉快。
教法:
1、教師提示動作要領;
2、領學生隨音樂起舞;
3、小結本次課的.情況,表揚好人好事,提出希望;
4、布置收整器材;
5、按堂規下課。
組織:四列橫隊
學法:
1、認真聽教師講解動作要領;
2、跟教師隨音樂起舞;
3、注意聽教師小結本課情況;
4、師生互道再現;
5、協助教師收整器材。
時間: 5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春游”活動形式啟發、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參與運動,有利于活躍情緒,激發興趣。身心進入準備狀態符合小學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不喜歡呆板,愛模仿,也善于模仿的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運用故事化、形象化、兒童化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創造情境,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發展兒童的多種能力,使體育課在愉快、歡樂中完成。融學習、鍛煉、娛樂為一體。教學步驟遵循由漸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口訣化教學符合精講多練的原則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模仿、互幫互學、互檢互評,表現自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組織示范作用,生生互動。“懂、會、悅”三者有機結合,提高體育課的實效性,讓學生玩在其中、樂在其中、修行在其中。發揮“小群體”學習小組特有的互動、互助、互爭等功能,引導學生在練習中自評、互評、及時反饋、糾正錯誤。音樂伴奏,翩翩起舞,輕松愉快,回味無窮。
場地設計:畫半徑為6米、7.2米、10米同心圓一個。
反思:
本課的主要特點:
1、體現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教師既是教學的主導者也是參與者,教師的思想和行為既服務于教學又服務于學生。
2、組織教學,運用方法手段等體現了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將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手段等故事化、形象化、兒童化。課的開始,教師以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教學目標,學生既認定了目標,又產生了極強的學習欲望,并且通過一系列的模仿練習、小組練習、游戲練習,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情緒飽滿,學習積極性高漲,有效地解決了小學低年級學生上體育課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聽指揮的難題。
3、教學過程體現了整體、動態、有序的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全面發展的特點。教學以“春游”為導線,以“羊媽媽教小羊學本領”為主題,以“歡快的集體舞”結束本課。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技能、鍛煉與培養興趣的能力融為一體,在教學中運用語言激勵、實物激勵(獎勵小紅花),使學生持續地保持學習興趣,并適時地給予反饋矯正,達到檢測(互幫互學,互檢互評),使低年級體育課上得有聲有色,產生了積極的育人效果。
【小學體育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小學體育優秀教案12-28
小學體育教案優秀02-22
小學體育實踐課的優秀教案06-12
小學體育實踐課的優秀教案08-25
小學體育籃球教案優秀范文08-27
小學體育快速跑優秀教案03-09
小學體育健康教育優秀教案12-15
小學體育課教案優秀02-27
小學體育優秀教案(精選15篇)03-29
小學體育優秀教案軟式排球教案設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