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藝術垃圾分類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藝術垃圾分類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藝術垃圾分類教案1
活動目標
1. 和同伴合作進行接力游戲,培養合作精神。
2. 能遵守游戲規則。
3. 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4. 培養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5. 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1. 事先在活動室內放置一個長方形箱子,里面鋪一塊藍色的布,上面放 不同的垃圾,如飲料罐、紙盒、瓶蓋、吸管等。
2. 小魚網、小筐各兩個。
3. 音樂。
活動過程
1. 向幼兒介紹鋪有藍布的長方形箱子,告訴幼兒:這里就是美麗村里的小河,里面堆滿了垃圾,提議大家一起來清除垃圾。
2. 在箱子前放兩個小筐,內有小魚網。幼兒分成兩組,每組面向一個小筐,前后站立成一條直線。兩隊的第一名幼兒都站在事先畫好的線上,不能超越這條線。
3. 排在隊首的'幼兒跑到箱子前,用小魚網在箱子里撈起一件垃圾,放在小筐里,然后跑回起點,請另一位幼兒接力。
4. 播放音樂,當音樂停止時,看看哪一組能撈到最多的垃圾。 5. 根據幼兒的興趣,可以重復進行比賽游戲。
活動評價
能積極參與游戲。
能遵守游戲規則,有合作意識。
活動建議
音樂的長度至少要足夠每組的幼兒都有一次撈垃圾的機會。
每隊第一名幼兒站立的線距離大箱子的遠近相同,約 3 - 5 米。
活動反思
課后可以組織小朋友利用塑料瓶進行簡單的小制作,知道很多廢舊物品可以變為寶,不僅要求小朋友養成把垃圾丟進垃圾箱的好習慣,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這樣,我們生活和每一個地方才能保持干凈,整潔。
中班藝術垃圾分類教案2
活動目標
1. 學習識別和判斷有用的垃圾。
2. 懂得不能隨意扔垃圾,培養環保意識。
3.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 事先請幼兒用圖畫記錄家人一天當中扔掉的垃圾。
2. 事先把垃圾圖卡(見材料制作)放大,放進垃圾袋內。
3. 布布手偶。
活動過程
1. 老師一邊出示垃圾袋,一邊與布布手偶對話:
布布:今天的垃圾袋特別重,里面一定有很多垃圾。
老師:我們來看看袋子里都有什么垃圾。
布布(看看垃圾袋):咦?里面有些東西不是垃圾啊。
2. 向幼兒提問:“什么是垃圾?”(垃圾就是沒有用的東西。)
3. 布布提議大家檢查袋子里的垃圾,每次出示一張垃圾圖卡,向幼兒提問:
這是什么?
它還有用嗎?可以用來做別的東西嗎?
你能用它來做什么?
4. 發給幼兒每人一張垃圾圖卡,請幼兒判斷:圖中的“垃圾”還有沒有用,然后把沒有用的垃圾圖卡放進垃圾袋內。
5. 請幼兒出示記錄家人一天扔掉的`垃圾的圖畫,一起討論哪些東西還有用。
6. 老師引導幼兒知道:在扔掉垃圾前,應該想想它還有什么用途。不要隨意丟棄垃圾,污染環境。 活動評價
能參與討論,判斷哪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
能愛護環境,不隨意扔垃圾。
活動建議
可引導幼兒將有用的“垃圾”進行分類存放。如喝完的礦泉水瓶、酸奶瓶、吃完糖的糖罐等。然后,利用這些“垃圾”做一些手工作品。進一步幫助幼兒了解:有些“垃圾”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
活動反思
每人每天都會“生產”很多的垃圾,怎樣處理這些垃圾,是孩子們每天都要面對的,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所以選用貼近幼兒生活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及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動手、動腦參與活動。
中班藝術垃圾分類教案3
活動目標:
1、 鍛煉幼兒多個器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 培養幼兒有愛護環境、保持環境整潔好習慣的意識。
3、 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 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5、 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塑料膠袋人手一個、垃圾(由大小厚薄不同的.報紙分散四周替代)、積木若干個、教師鈴鼓一個
活動過程:
1、 活動身體:幼兒隨音樂節奏跟著老師做自由舞
2、 商議活動進程: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了幼兒園的新操場上,看到了很漂亮的圖畫在地上,是不是?那小朋友,你們說,要是這里有很多垃圾在這里,還漂亮嗎?所以呢?今天我們中二班的小朋友來做個能干的好孩子,幫我們的幼兒園把垃圾清理干凈
(幼兒自由商議,教師了解幼兒的想法)
3、 實踐操作:幼兒在場地上四散練習撿“垃圾”
4、 集中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成果進行評價:誰撿的多?
5、 游戲:能干的我(把積木分成若干組,幼兒分組進行,聽音樂指揮,音樂響,幼兒開始撿垃圾,音樂停,幼兒停止撿)
6 師生共同講評:比一比,哪個小組撿得多?
7、教師小結:哇!我們中二班的小朋友好能干哦,都把垃圾撿得很干凈,累不累啊?那小朋友,你們說,在街上掃地的叔叔阿姨他們辛不辛苦啊?他們每天都把我們的環境都搞的很干凈很漂亮,是不是?所以啊,我們也要象他們學習,要好好愛護環境,保持清潔,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做一個健康的好寶寶,好不好?
8、隨音樂回教室。
活動反思:
課后可以組織小朋友利用塑料瓶進行簡單的小制作,知道很多廢舊物品可以變為寶,不僅要求小朋友養成把垃圾丟進垃圾箱的好習慣,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這樣,我們生活和每一個地方才能保持干凈,整潔。
中班藝術垃圾分類教案4
一、活動名稱:
《窗外的垃圾》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愿意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復述短小的故事。
2引導幼兒知道不亂丟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位置。
三、活動材料:
人手一份圖片、大掛圖、垃圾圖片、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難點:復述短小故事。
五、活動過程:
(一)教師逐一出示圖片講故事
提問:樓房都住著誰?他們伸手在干什么?聞到臭味后小兔怎么做的?小猴子、小花貓、小狗怎么做的?太陽公公為什么笑了?你喜歡誰?為什么?
(二)了解垃圾的危害
出示垃圾堆人和動物的.危害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不亂丟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的位置。 提問:在馬路上垃圾扔在哪?
在公共汽車上垃圾扔在哪?
幼兒園班里的垃圾扔到哪?
(三)激發幼兒講述故事愿望,引導幼兒復述短小故事。
人手一份小圖片,幼兒講述教師指導。(幼兒能夠講述大概內容即可)
六、活動延伸:
家長參與:"我們生活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幫幼兒找資料。
教學反思:
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師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們一直答不出來,這時老師的主導性就加強了,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答案會不可思議的。
中班藝術垃圾分類教案5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垃圾對話”的內容,豐富詞匯:“發霉”、“變形”、“你推我擠”、“吵吵鬧鬧”,知道日常生活的垃圾增多給人類帶來危害。
2、鼓勵幼兒對變廢為寶進行大膽想象,參與創造性的表演,發展幼兒的記憶力和表現力。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帶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體驗環境污染狀況。
2、創設環境:垃圾角
3、錄像帶一盒(大班幼兒對應的配戴各種垃圾進行表演)
4、舊報紙、酸奶杯、膠袋、紙盒、布碎等。
教學過程:
1、教師做掃垃圾的動作,出示充滿垃圾的垃圾筒,引出課題。教師引導:“小朋友看到我現在干什么呢?(掃垃圾)老師看到地面有這么多垃圾覺得很不干凈,很不舒服,我要把地面清潔干凈,把垃圾掃進垃圾筒里,你們看垃圾筒里面有這么多的雜物廢品。噓,請小朋友們認真地聽一聽,他們說了些什么呢?”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垃圾的'悄悄話”,豐富詞匯。提問:
(1)剛才有什么垃圾在說話?
(2)舊報紙為什么會說自己還很有用呢?
(3)廢舊物品還能有用嗎?有些什么用呢?
3、觀看大班幼兒的情境表演,再聽第二遍故事。
4、提問:
(1)你們看到馬路上的垃圾從哪里來的?
(2)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垃圾?
(3)垃圾對人們有什么害處呢?
(4)我們要怎樣減少垃圾,保護環境?
5、幼兒學習表演“垃圾的悄悄話”的故事情境。先請一組幼兒出來表演給大家看,要求大膽地說出垃圾,說出的垃圾的話,并啟發幼兒想像各種垃圾的動作,然后再請全體幼兒一起表演,分別配戴各種垃圾。最后請表演得最好的一組幼兒出來表演給大家欣賞,老師作最后小結。
6、活動結束:教師引導:“小朋友,我們的活動室也有垃圾,這樣的環境干凈嗎?現在請你們來當環保小衛士,把活動室的環境清潔干凈。但是不要把可以循環再用的舊物丟到垃圾筒里,要把它收起來,下次老師要教你們廢物變寶的一種新本領。
附故事:垃圾的悄悄話人們把不用的、不想留下來的東西扔到垃圾桶里,桶里的垃圾越來越多,擠得喘不過氣,垃圾你推我擠,吵吵鬧鬧。舊報紙說:“我的身體被菜汁弄濕了,發霉了,還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呢,難受極了。其實,我還很有用的。”酸奶杯說:“實在太擠了,我的身體變形了。”膠袋、紙盒、布碎也在輕輕地嘆氣:“哎,人們扔的垃圾越來越多,再這樣下去地球不知道變什么樣了,真擔心。”
教學反思:
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會產生大量的垃圾,而這些垃圾已經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侵害,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既貼近我們生活又被我們忽視的“垃圾”這一活動內容,希望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環境報意識。 環保事業任重而道遠,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不是一節活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逐步樹立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中班藝術垃圾分類教案6
活動目標
1. 初步了解造成土地和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影響。
2. 嘗試與同伴合作,設計并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3. 喜歡說兒歌。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事先把《美麗村》電子書第 4 - 5 頁彩色復印,制成拼圖。
2. 《大嘴巴》兒歌。
3. 小豬布偶。
4. 老師搜集的垃圾箱圖片。
5. 大紙箱、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1. 請幼兒玩拼圖游戲,然后描述圖中的情景。
2. 出示拼圖,老師講故事《垃圾太多了》:
豬爸爸今天休息,帶著豬寶寶到游樂場玩。可是,游樂場堆滿了垃圾,還發出一陣陣的臭味。豬寶寶失望地說:“爸爸,游樂場太臟了,我沒法玩滑梯了。”爸爸說:“唉,不知道是誰隨地亂扔垃圾,這樣做太不好了!”這時,他們突然聽到“哎喲!”一聲,原來河馬先生正在河邊釣魚,可是卻釣到一只破鞋子。河馬先生說:“河里一條魚也沒有,只有垃圾,河水被污染的越來越嚴重了,我都快沒魚吃了。”豬爸爸說:“我們喝的水也是從河里來的,喝了受污染的.水會生病的。”于是,河馬先生和豬爸爸決定請美麗村的村民一起來開會,討論美麗村的將來應該怎么辦。
3. 與幼兒討論:
為什么游樂場和小河里都堆滿垃圾?(村民不愛惜居住環境,隨地丟棄垃圾。)
游樂場堆滿垃圾,對村民有什么影響?(村里的小朋友不能 在游樂場里玩。)
小河里堆滿垃圾,對村民有什么影響?(河馬先生快沒有魚吃了,因為河里沒有魚;水也不能飲用了。)
4. 出示《大嘴巴》兒歌,與幼兒一起說兒歌,并猜一猜,兒歌中的“大嘴巴”是什么東西。
大嘴巴
大嘴巴,吃得多。
吃什么,吃垃圾。
吃完垃圾不著急, 等著車子來收集。
5. 老師可先與幼兒欣賞垃圾箱的圖片,說說這些垃圾箱有什么特色。
6. 出示小豬布偶,表示美麗村的游樂場和小河附近都沒有垃圾箱,請幼兒分組設計出有趣的垃圾箱。
7. 請幼兒利用大紙箱制作垃圾箱,還可以創作標語,貼在上面。
活動評價
能說出造成土地及河流污染的一些原因和影響。
能與同伴合作設計并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喜歡說兒歌。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都知道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但是對“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并不熟悉。這一點跟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孩子們身邊的小區垃圾桶都是不用分類的,上面也沒有分類標志。家長環境保護的意識薄弱,孩子也沒有更多的了解。
【中班藝術垃圾分類教案】相關文章:
垃圾分類中班的教案12-01
中班垃圾分類的教案02-24
中班教案垃圾分類03-18
垃圾分類中班教案03-18
中班《垃圾分類》教案03-08
中班垃圾分類教案05-06
垃圾分類中班教案03-18
中班垃圾分類教案03-18
大班藝術領域垃圾分類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