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

時間:2024-07-11 11:14: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1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三角形高線、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概念、幾何語言表達及它們的畫法.

  2.內容解析

  本節內容概念較多,有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和重心等有關概念;需要學生動手的頻率也較高,要掌握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畫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幾何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性,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勇于探索的思想感情。

  理解三角形高、角平分線及中線概念到用幾何語言精確表述,這是學生在幾何學習上的一個深入.學習了這一課,對于學生增長幾何知識,運用幾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學習三角形的角、邊的延續以及三角形全等、相似等后繼知識一個準備.

  本節的重點是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概念的`同時還要掌握它們的畫法,難點是鈍角三角形的高的畫法及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高線的位置關系.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等概念;

  (2)會用工具畫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

  2.教學目標解析

  (1)經歷畫圖實踐過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等概念.

  (2)能夠熟練用幾何語言表達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的性質.

  (3)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的畫法.

  (4)了解三角形的三條高、三條中線與三條角平分線分別相交于一點.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三角形的高線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線段,不是直線,它的一個端點是三角形的頂點,另一個端點在這個頂點的對邊或對邊所在的直線上.

  三角形的中線的理解:三角形的中線也是線段,它是一個頂點和對邊中點的連線,它的一個端點是三角形的頂點,另一個端點是這個頂點的對邊中點.

  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的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也是一條線段,角的頂點是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在對邊上.而角的平分線是一條射線,即就是說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與通常的角平線有一定的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道負整數指數冪=(a≠0,n是正整數)、

  2、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數、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難點:

  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堂知識使學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理論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能利用事物之間的.類比性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1、回憶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1)同底數的冪的乘法:am?an = am+n(m,n是正整數);

  (2)冪的乘方:(am)n = amn(m,n是正整數);

  (3)積的乘方:(ab)n = anbn(n是正整數);

  (4)同底數的冪的除法:am÷an = am?n(a≠0,m,n是正整數,m>n);

  (5)商的乘方:()n =(n是正整數);

  2、回憶0指數冪的規定,即當a≠0時,a0 = 1、

  3、你還記得1納米=10?9米,即1納米=米嗎?

  4、計算當a≠0時,a3÷a5 ===,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am÷an = am?n(a≠0,m,n是正整數,m>n)中的m>n這個條件去掉,那么a3÷a5 = a3?5 = a?2,于是得到a?2 =(a≠0)。

  二、總結:一般地,數學中規定:當n是正整數時,=(a≠0)(注意:適用于m、n可以是全體整數)教師啟發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來看這條性質是否成立、事實上,隨著指數的取值范圍由正整數推廣到全體整數,前面提到的運算性質都可推廣到整數指數冪;am?an = am+n(m,n是整數)這條性質也是成立的、

  三、科學記數法:

  我們已經知道,一些較大的數適合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有了負整數指數冪后,小于1的正數也可以用科學記數法來表示,例如:0。000012 = 1。2×10?即小于1的正數可以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位數只有1位的正數,n是正整數。啟發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 = 1。2×10?2,0。0012 = 1。2×10?3,0。00012 = 1。2×10?4,以此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有0。0000000012 = 1。2×10?9,即對于一個小于1的正數,如果小數點后到第一個非0數字前有8個0,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這個數時,10的指數是?9,如果有m個0,則10的指數應該是?m?1。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3

  教學建議

  1、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定理: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么在其他需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注意事項:定理中的平行線組是指每相鄰的兩條距離都相等的特殊的平行線組;它是由三條或三條以上的平行線組成。

  定理的作用:可以用來證明同一直線上的線段相等;可以等分線段。

  2、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的推論

  推論1: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推論2: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記憶方法:“中點”+“平行”得“中點”。

  推論的用途:(1)平分已知線段;(2)證明線段的倍分。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因為它不僅是推證三角形、梯形中位線定理的基礎,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礎。

  本節的難點也是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到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在認識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在加上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的兩個推論以及各種變式,學生難免會有應接不暇的感覺,往往會有感覺新鮮有趣但掌握不深的情況發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加以注意。

  教法建議

  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的引入

  生活中有許多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的例子,并不陌生,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的引入可從下面幾個角度考慮:

  ①從生活實例引入,如刻度尺、作業本、柵欄、等等;

  ②可用問題式引入,開始時設計一系列與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概念相關的問題由學生進行思考、研究,然后給出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和推論。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及推論。

  2、能夠利用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任意等分一條已知線段,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3、通過定理的變式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本節學習,體會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和諧美

  二、教法設計

  學生觀察發現、討論研究,教師引導分析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2、教學難點: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四、課時安排

  l課時

  五、教具學具

  計算機、投影儀、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復習引入,學生畫圖探索;師生共同歸納結論;教師示范作圖,學生板演練習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平行線?平行線有什么性質。

  2、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

  【引入新課】

  由學生動手做一實驗:每個同學拿一張橫格紙,首先觀察橫線之間有什么關系?(橫線是互相平等的,并且它們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然后在橫格紙上畫一條垂直于橫線的直線,看看這條直線被相鄰橫線截成的各線段有什么關系?(相等,為什么?)這時在橫格紙上再任畫一條與橫線相交的直線,測量它被相鄰橫線截得的線段是否也相等?

  (引導學生把做實驗的條件和得到的結論寫成一個命題,教師總結,由此得到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掛得的線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注意:定理中的“一組平行線”指的是一組具有特殊條件的平行線,即每相鄰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線組,這一點必須使學生明確。

  下面我們以三條平行線為例來證明這個定理(由學生口述已知,求證)。

  已知:如圖,直線,。

  求證:。

  分析1:如圖把已知相等的線段平移,與要求證的兩條線段組成三角形(也可應用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得),通過全等三角形性質,即可得到要證的結論。

  (引導學生找出另一種證法)

  分析2:要證的兩條線段分別是梯形的.腰,我們借助于前面常用的輔助線,把梯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后再利用這些熟悉的知識即可證得。

  證明:過點作分別交、于點、,得和,如圖。

  ∴

  ∵,∴

  又∵,,∴

  ∴

  為使學生對定理加深理解和掌握,把知識學活,可讓學生認識幾種定理的變式圖形,如圖(用計算機動態演示)。

  引導學生觀察下圖,在梯形中,,,則可得到,由此得出推論1。

  推論1: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再引導學生觀察下圖,在中,,,則可得到,由此得出推論2。

  推論2: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注意:推論1和推論2也都是很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論證和計算中經常用到,因此,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好。

  接下來講如何利用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來任意等分一條線段。

  例已知:如圖,線段。

  求作:線段的五等分點。

  作法:①作射線。

  ②在射線上以任意長順次截取。

  ③連結。

  ④過點。 、 、分別作的平行線、 、 、,分別交于點、 、 、 。

  、 、 、就是所求的五等分點。

  (說明略,由學生口述即可)

  【總結、擴展】

  小結:

  (l)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及推論。

  (2)定理的證明只取三條平行線,是在較簡單的情況下證明的,對于多于三條的平行線的情況,也可用同樣方法證明。

  (3)定理中的“平行線組”,是指每相鄰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線組。

  (4)應用定理任意等分一條線段。

  八、布置作業

  教材P188中A組2、9

  九、板書設計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82中1、2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4

  知識目標:理解函數的概念,能準確識別出函數關系中的自變量和函數

  能力目標:會用變化的量描述事物

  情感目標:回用運動的觀點觀察事物,分析事物

  重點:函數的概念

  難點:函數的概念

  教學媒體:多媒體電腦,計算器

  教學說明:注意區分函數與非函數的關系,學會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教學設計:

  引入:

  信息1:小明在14歲生日時,看到他爸爸為他記錄的以前各年周歲時體重數值表,你能看出小明各周歲時體重是如何變化的嗎?

  新課:

  問題:(1)如圖是某日的氣溫變化圖。

  ①這張圖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②這張圖是怎樣來展示這天各時刻的溫度和刻畫這鐵的氣溫變化規律的?

  (2)收音機上的刻度盤的波長和頻率分別是用米(m)和赫茲(KHz)為單位標刻的,下表中是一些對應的數:

  ①這表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②這張表是怎樣刻畫波長和頻率之間的變化規律的,你能用一個表達式表示出來嗎?

  一般的,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如果有兩個變量x和y,并且對于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惟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那么我們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如果當x=a時,y=b,那么b叫做當自變量的值為a時的函數值。

  范例:例1判斷下列變量之間是不是函數關系:

  (5)長方形的'寬一定時,其長與面積;

  (6)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與面積;

  (7)某人的年齡與身高;

  活動1:閱讀教材7頁觀察1.后完成教材8頁探究,利用計算器發現變量和函數的關系

  思考:自變量是否可以任意取值

  例2一輛汽車的油箱中現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單位:L)隨行駛里程x(單位:km)的增加而減少,平均耗油量為0.1L/km。

  (1)寫出表示y與x的函數關系式.

  (2)指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汽車行駛200km時,油箱中還有多少汽油?

  解:(1)y=50-0.1x

  (2)0500

  (3)x=200,y=30

  活動2:練習教材9頁練習

  小結:(1)函數概念

  (2)自變量,函數值

  (3)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確定

  作業:18頁:2,3,4題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5

  教學目標:

  1、掌握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概念,會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2、在加權平均數中,知道權的差異對平均數的影響,并能用加權平均數解釋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現象。

  3、了解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差別,初步體會它們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4、能利和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算術平均數。

  教學重點:體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對于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歸納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與思考

  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概念及舉例。

  一般地對于n個數X1,……Xn把(X1+X2+…Xn)叫做這n個數的算術平均數,簡稱平均數。

  如某公司要招工,測試內容為數學、語文、外語三門文化課的綜合成績,滿分都為100分,且這三門課分別按25%、25%、5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這樣計算出的成績為數學,語文、外語成績的`加權平均數,25%、25%、50%分別是數學、語文、外語三項測試成績的權。

  中位數就是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數(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眾數就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

  如3,2,3,5,3,4中3是眾數。

  2、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特征:

  (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是表示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平均數。

  (2)平均數能充分利用數據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較為常用,但它容易受極端數字的影響,且計算較繁。

  (3)中位數的優點是計算簡單,受極端數字影響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數字的信息。

  (4)眾數的可靠性較差,它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求法簡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3、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算術平均數是加權平均數的一種特殊情況,加權平均數包含算術平均數,當加權平均數中的權相等時,就是算術平均數。

  4、利用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利用科學計算器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平均數。

  二、例題講解:

  例1,某公司銷售部有營銷人員15人,銷售部為了制定某種商品的月銷售定額,統計了這15人某月的銷售量如下:

  每人銷售件數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數113532

  (1)求這15位營銷人員該月銷售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假設銷售部負責人把每位營銷員的月銷售額定為平均數,你認為是否合理,為什么?如不合理,請你制定一個較合理的銷售定額,并說明理由。

  例2,某校規定:學生的平時作業、期中練習、期末考試三項成績分別按40%、20%、40%的比例計入學期總評成績,小亮的平時作業、期中練習、期末考試的數學成績依次為90分,92分,85分,小亮這學期的數學總評成績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復習題A組

  四、小結:

  1、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概念及計算。

  2、理解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的聯系與區別。

  五、作業:復習題B組、C組(選做)

【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四章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八年級上冊教案03-08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3

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優秀02-27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01-13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01-29

八年級上冊數學函數03-09

八年級上冊教案07-12

蘇教版五數學上冊教案11-26

五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12-1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 亚洲欧美唯美国产伦综合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 日本欧美麻豆精品 | 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