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師說教案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師說教案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所論述的老師的作用,從師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掌握積累“師、傳、從”等實詞的含義;掌握虛詞“之、其、所以”等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了解詞性活用的詞語,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學習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學會反復論證來加強說服力的寫法。
4.訓練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找出作者的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2.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感受作者在行文過程中的情感起伏。既讀準句讀,又讀出情感。
3.了解對比論證在論說作者觀點時所起到的作用。
4.認識到本文的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從而逐步培養批判繼承古代文化遺產的能力。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誦讀文本 (讀準字音,讀懂文句,讀清句讀)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聽說過“推敲”的故事,講的是韓愈幫賈島琢磨一個字的故事,這個故事一直被傳為美談,韓愈對后生晚輩一直持勉勵提攜的態度,他還為名不經傳的李蟠寫了一篇傳世之作《師說》。
二、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2.了解背景
我國自古就有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但在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玄學和佛學的興起,儒學一度衰落,師道也就愈來愈不被重視,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了唐代。當時仍沿襲著一種封建門閥制度,貴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會上產生了一種“恥學于師”的惡劣風氣,求師學道往往會招來路人的譏笑。而韓愈卻不顧流俗,勇為人師,廣招后學,培養文人。并以大無畏的氣魄,抨擊時弊,提倡師道,從而寫下了此文。
3.了解題旨
板書課題。指出題目不是“說說老師”的意思。“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三、誦讀課文
1.讀準字音(投影儀顯現文中的生字詞和部分多音字,指導學生在正確發音的基礎上初讀課文)
傳道(chuán) 句讀(dòu ) 針砭(biān) 阿諛(yǘ)
郯子(tán) 萇弘 (cháng) 師襄(xiāng) 老聃(dān)
李蟠(pán) 經傳(zhuàn) 巫(wū)醫
2.讀懂文句(檢查學生對課文中重要字詞和文句的預習情況,指導學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1)檢查文中的重要字詞和句式(投影儀顯現)
(2)檢查文中的重要文句的翻譯(投影儀顯現)
3.讀準句讀(引導學生討論第一段文句的句讀停頓,指導學生讀出課文的輕重緩急)
第一段中部分文句誦讀的停頓示例:
①惑/而不從師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④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⑤吾從/而師之
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四、翻譯課文,整理字詞
板書內容:
1、疑難詞的用法
2、常見詞的用法
(一)一詞多義
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其 他的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這 其可怪也歟
他們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老師 圣人無常師
師 以……為師 孔子師長弘、郯子、老聃
從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學習 吾師道也
道理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道 風尚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學問 道相似也
道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
指知識和道理 人非生而知之者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之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賓語前置標志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惑: 疑難問題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糊涂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二)古今異義
所以 古:特殊的指示代詞 用來…的
今:表因果的連詞
學者 古:求學的人
今:指有專門研究或學問的人
小學 古:小的方面學習
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不必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眾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許多人
句讀 古:句子停頓的地方
今:看字發出聲音
五、作業:略
【語文師說教案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師說》優秀教學設計06-19
語文《師說》教學設計07-02
語文《師說》教案優秀03-14
《師說》優秀教案設計04-11
《師說》優秀教案設計08-26
《師說》優秀教學設計(精選9篇)06-17
語文課題師說教學設計06-12
《師說》的教學設計09-29
《師說》教學設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