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時間:2023-06-06 08:48:4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大班教案范文匯編十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大班教案范文匯編十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沙的過程中,感知沙子的特性。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精神。

  2、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并獲得其中的樂趣。

  3、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沙與人類的關系,發現沙的用處,培養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4、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沙子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沙子的特性。體驗玩沙的快樂,

  活動難點:

  對沙子特性的感知

  活動準備

  戲沙池、玩沙工具、攪拌棒、水、塑料篩、小盆沙(用報紙遮。。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教師出示一小盆,讓幼兒猜猜盆里裝的是什么?我請一個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來看。

  2、 教師:小朋友都很愛玩河沙,那么你平時是怎樣玩沙的呢?還想不想玩沙?

  二、基本部分:

  1、教師: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玩沙工具,請小朋友自己選擇玩沙工具,玩沙的時候請小朋友記住以下幾點:

  (1)不能把沙子拿來扔,避免沙子飛到眼睛里。

  (2)不能摘樹葉、花枝來玩沙,因為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幫我們把校園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還讓我們呼吸了新鮮的空氣。

 。3)玩了以后,整理好工具。

  2、現在開始玩沙,一會兒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是怎么玩沙的,你發現了什么?

  3、讓幼兒自由分組玩沙,玩后讓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1)、引導幼兒通過摸一摸、捏一捏、搓一搓、篩一篩等方式,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沙的特性,發現沙是細小的、松散的、一粒一粒的。

  (2)、讓幼兒將沙放進水杯,用攪拌棒攪一攪,發現沙不溶于水。

  (3)、讓幼兒分別用干沙和濕沙進行造型,發現濕沙更利于造型。

  4、教師小結: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沙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三、結束部分:

  1、教師評價幼兒在活動中的變現。

  2、整理玩沙工具。

  四、延伸活動:

  幼兒用沙自制玩具沙包、沙錘等,進一步擴大幼兒對沙的認識。

  教學反思

  這節活動課,效果還不錯,不僅調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而且師幼配合的非常好,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嘗試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沙的特性。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發展。達到了預期目標。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注意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以糾正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夾雜一些方言習慣。

  小百科:砂中一般含有少量泥土,泥土含量由建筑物等級高低而限定。

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會計算8、9的加減法。

  2、通過課堂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評價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有關8、9的加減法。教學難點:通過課堂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7個紅色圓片、2個白色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對口令。復習有關8、9的組成。

  2、看圖列式。

  ○○○○ ●●● ○○○○|●●●

  問:你們能根據一幅圖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減法算式嗎?

  二、新授

  832;創設情境,嘗試計算8的加減法

  1、看圖說話。 (出示紅花圖畫)

  師:漂亮嗎? 圖上畫著什么?誰還想說,并且和他說的不一樣?(讓學生充分說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學生聯想一些童話情節。)

  2、根據這幅圖,你能寫出哪些算式?小組合作討論。

  匯報交流,教師板書:5+3=8、3+5=8、8-5=3、8-3=5

  師:看一幅圖,我們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減法算式。

  833;動手操作,教學9的加減法。

  1、擺5個紅小棒,4個綠小棒(老師領著學生整齊地擺出來)

  師:你能根據你擺的小棒,列幾道不同的算式嗎?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5+4=9、4+5=9、9-5=4、9-4=5

  834;出示想一想:4+4=( ) 8-4=( )

  師:怎樣計算?說說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一的第6、7、8、9題。

  1、第7題。

  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哪兩個數相加或相減得到8。

  2、第6題。

  學生獨立理解題意,看圖列式,集體訂正。

  3、第8題。

  計算,要求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4、第9題。

  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上書寫算式。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你在這節課學會了什么?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助跑跨跳的動作要領,發展幼兒深度知覺。

  2、通過自由練習和探索跳不同高度的牛皮筋來獲得助跑跨跳的經驗。

  3、能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勇于克服困難,接受挑戰。

  活動準備:

  1、準備場地。標記助跑的.起點位置。

  2、牛皮筋、山洞、墊子、獨木橋。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熱身運動,讓身體各個部分活動起來。

  播放音樂,幼兒排成兩列橫隊隨音樂做上肢,體側,跳躍、放松運動。

  二、學習助跑跨跳的動作。

  1、小朋友,我們看過了劉翔跨欄,他可是世界冠軍呀,小朋友們都向他學習了怎樣跨欄,長大后爭取為國爭光。

  2、出示第一層次高度的牛皮筋。這個要怎樣才能跨過去呢?

  3、請2名幼兒示范助跑跨跳,教師指導。

  教師示范講解動作要領:先助跑,到牛皮筋前單腳起跳,單腳落地。

  4、幼兒分組練習。

  提醒幼兒注意,從起點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練習助跑跨跳,跳過去后分別從兩邊繞過,回到原來的位置。

  5、出示兩種不同高度的牛皮筋。幼兒觀察,有什么不同。

  6、請幼兒做示范練習。

  師:哪個小朋友愿意來試試?

  7、:先要跑起來,到皮筋前單腳起跳,單腳落地。

  8、幼兒自由選擇種不同高度的牛皮筋練習,鼓勵幼兒去挑戰練習新的高度。

  師:我們先請第一排的小恐龍來試試,小恐龍跨過去后要繞過皮筋,回到自己的位置。大家要盡量跳得高一點哦。

  幼兒自由練習,教師指導。

  三、循環游戲:穿越侏羅紀。

  1、小朋友,我們來學學恐龍是怎樣克服困難,找到許多食物的。

  2、介紹游戲玩法:

  在那遠古的時候,恐龍為了吃飽肚子,它們要尋找更多的新鮮食物。在找食中要走過小沙堆,爬過山坡,走過懸崖,跳過山溝,才能找到。一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小恐龍們在一起要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提醒幼兒注意游戲規則:在走過懸崖時,要一個接著一個走,不能擠,更不能推。跳過山溝后,找到食物后回到起點后,再繼續游戲。

  3、先請幼兒做示范性練習。幼兒在練習時,讓幼兒理解游戲規則。

  師:小恐龍來到了山坡上,要爬過去,鉆過山洞,走過懸崖,要注意安全,兩臂張開,不能擠,更不能推,一個接著一個走,最后勇敢地跳過山溝,找到食物后,分別從兩邊回到起點,再繼續游戲。一個小恐龍只要拿一個食物。只能拿一個食物。

  4、幼兒開始游戲。

  幼兒分兩組按順序進行游戲。教師做安全防護。

  四、幼兒隨音樂做放松動作,提醒幼兒多拍拍腳部。

  幼兒開火車進教室。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看了《讓誰先吃好呢》這個故事,我就琢磨著能不能把這個故事變成一堂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幼兒不僅僅是聽聽故事,還能在故事中明白道理。首先,我從故事中的動物們按自己的某一特征進行高矮,大小,長短,輕重的排序。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3、能用符號、數字等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活動難點:在數石頭游戲中,比出動物間的輕重關系,并記錄操作結果。

  活動準備

  1、課件:讓誰先吃好呢。

  2、排序卡、

  3、記錄卡、動物與石頭的比較圖、水彩筆若干、水果。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動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師(點擊課件):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你們看,它們都是誰?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6位朋友)

  2)師:這些動物朋友都有一個最大的外形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們的名字一塊兒說出來嗎?

  (長耳朵小兔、大嘴巴鱷魚、高個子長頸鹿、長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

  2、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師(點擊課件):咦,這是什么呢?(桃子)

 。2)師:看看,這個桃子長得什么樣?(圓圓的;愛心形狀;紅紅的;黃黃的;大大的)

 。3)師:哇,這樣一個愛心形狀的、圓圓的,又紅又黃的大桃子,要是現在就放在我們鼻子底下,聞上去又會是什么味道?(香香的)

 。4)師:真想吃一口呀,你們想吃嗎?(想)長耳朵兔子、長尾巴猴子、高個子長頸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鱷魚、小小的毛毛蟲和我們一樣,看到這個桃子,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都想先吃到這個大桃子,到底誰先吃好呢?

  二、按動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動物高矮、大小、長短排序。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A、師(點擊課件):長頸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你們猜它會說什么?(按個子的高矮順序來吃水果)那就得先量量看,誰的個子最高了。

  B、師(點擊課件):瞧,他們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樹開始量了起來。動物們和大樹的什么比?(樹干)

  C、師:它們一個個都緊貼著樹干,認真的量著。小兔說:“不公平不公平,鱷魚把自己的尾巴也算上啦?”小朋友們再看看,我們量身高的時候還要注意哪些問題。(不能站在高處、不能踮腳,要站在同一平面上)

  你們看出來了嗎?誰最高?第二高是誰呢?第三高呢?接下來輪到誰?第五高?最矮的一個是誰呀?

  D、出示高矮排序圖。

  E、講述故事:“看見了吧?看見了吧?我的個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長頸鹿把脖子伸得長長的,剛要去咬那個又大又紅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師(點擊課件):“不行,這么大的桃子,當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鱷魚張著一張大嘴,站了出來。到底誰的嘴巴最大?

  B、師(點擊課件):“我的嘴巴大!”(犀牛聲音)“誰說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鱷魚聲音)

  C、師:你們說,誰的嘴巴最大?(鱷魚)

  E、講述故事:“聽見沒,聽見沒有?我的嘴巴最大,當然是我先吃了!”鱷魚使足了全身的勁兒,張大嘴巴,馬上就要咬到這個又大又紅的桃子了……

  (3)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A、師(點擊課件):“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豎著耳朵跑過來。

  B、師:欸,兔子會說什么呢?(誰耳朵長誰吃)

  C、師:那就是說得按什么順序來吃桃子?(長短順序)

  D、師:按什么的長短順序,誰能完整的說一說?(按耳朵的長短順序吃)

  E、師(點擊課件):對,應該按照耳朵長短的順序、誰的耳朵長誰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誰的耳朵最長吧!翱,還是我的耳朵最長吧!”小個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夠到長頸鹿的脖子,說道。

  (4)按尾巴的長短排序。

  師(點擊課件):“這樣也不對!”小猴子倒掛在樹上,大喊了一聲!暗冒凑瘴舶烷L短的順序吃桃子,尾巴長的先吃!”猴子甩著自己的長尾巴說道:“當然最長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2、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1)討論比重方法。

  A、師(點擊課件):“不行”,這時大肚皮的犀牛使勁兒的跺著腳說。

  B、師:剛才,長頸鹿要求比個子的高矮,鱷魚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別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出示大小、長短排序圖)

  C、師: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會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誰最重)

  D、師(點擊課件):對,這么大的桃子,就應該按體重的順序來,誰最沉誰先吃!犀牛大聲說道。

  E、師:那體重得得怎么稱。坑檬裁春棉k法呢?(你們想的辦法可真多,看看小動物們想了什么辦法呢?)(蹺蹺板)

  F、點擊圖片,師生討論:運用蹺蹺板稱重,一頭坐小動物,一頭放石頭。

  師:你們平時玩過蹺蹺板嗎?蹺蹺板是怎么玩的?(一蹺一蹺的,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

  師:兩個人玩蹺蹺板時,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想一想,蹺得高的表示重還是輕呢?蹺得低呢?如果蹺蹺板是平的,又說明什么呢?(蹺得高表示輕;蹺得低表示重;蹺蹺板是平的,表示一樣重)

  師:那用蹺蹺板怎么稱出動物們的重量呢?(一邊坐小動物,一邊放上石頭)

  師:那怎么比出誰重、誰輕呢?(只要數一數石頭的數量就可以了)

  師:石頭多的就表示什么?石頭少的呢?(石頭表示重,石頭少表示輕)

  L、師:真是一個好主意。瞧,小動物們找來了許多一樣大、一樣重的石頭,爭先恐后的坐到蹺蹺板上,忙著稱自己的體重。(看PPT)有的蹺蹺板是平衡的,表示(兩邊一樣重);有的蹺蹺板是傾斜的,表示(兩邊不一樣重)。

  師: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不一樣重的,毛毛蟲和這1塊石頭比,誰蹺在上面,誰蹺在下面?這說明毛毛蟲和這一塊石頭相比,誰重誰輕?(毛毛蟲的重量比一塊石頭輕),教師演示記錄:用個什么符號表示毛毛蟲比一塊石頭輕好呢?(發散)

  師:猴子與石頭的比較情況呢?(猴子蹺在下面,石頭蹺在上面,有4塊石頭。)邊演示邊記錄,用什么符號表示猴子比4塊石頭重呢?(發散)

  比高矮、大小、長短時,它們個個整齊的排好隊,比得清清楚楚。可這一次它們每人一個蹺蹺板,誰都沒法互相數一數。為了公平起見,等會兒,我們來幫它們數數有每人稱出了幾塊石頭的重量。數的時候,既不要漏數,也不要重復數,數完了就馬上把石頭的數量記在方格里。先數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換,檢查一下,數得對嗎?記得對嗎?好,開始。

 。2)幼兒數石頭,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數石頭結果,教師記錄。

  A、師:數好了嗎?看著記錄卡告訴我,大嘴巴鱷魚有幾塊石頭那么重?犀牛有幾塊石頭那么重?長頸鹿有幾塊石頭那么重?

 。4)比出動物的輕重。

  A、師:現在我們一比就知道誰最重了?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套動物卡片,請小朋友按照從重到輕的順序給他們排排序。(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B、師: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的排序結果(邊請幼兒說,邊在黑板上演示)看看你們都排對了嗎?

  C、師(點擊課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這個桃子應該我先吃。犀牛朝著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過去……

  3、按動物的高矮、大小、長短、輕重,進行新一輪的排序。

 。1)師(點擊課件):“不行”這個時候一點也不起眼兒的毛毛蟲大喊一聲!盀槭裁床还苁裁错樞,都要從最大的開始!要論誰的個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論誰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動物,我還是第一名;要說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還有,要是問誰的體重最輕,第一名的不還是我嘛!從小的順序開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這個桃子就應該是我先吃!”

 。2)師(出示排序圖):咦,比誰最高,長頸鹿是第一名;比誰的嘴巴最大時,鱷魚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長、尾巴最長時,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誰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蟲排序圖)現在,要論誰的個子最小,毛毛蟲是第一;比誰的嘴巴最小,毛毛蟲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動物,毛毛蟲還是第一名,要說尾巴最短的,毛毛蟲又是第一名;誰的體重最輕,第一名不還是毛毛蟲嘛!

  (3)師:你們覺得毛毛蟲說得有道理嗎?(有、沒有)你說沒有道理,你說有道理,別急,我們一個個說說自己的道理。

 。4)引導幼兒各自講述自己的道理。

  A、師:你先說。為什么沒道理?

  B、師:你來說,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讓小的)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從小排到大、從矮排到高、從短排到長”的情況發生?(排隊、坐座位、做操時)

  C、請小朋友也來按毛毛蟲說的按從矮到高的順序嘗試進行排序,再按從輕到重的順序進行排序。

 。ㄔu析:讓幼兒大膽講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兒在與伙伴的思維碰撞中,領悟高矮、大小、長短、輕重正逆排序的實際意義,在師幼、幼幼的拋接中,活動重點迎刃而解。)

  三、品嘗桃子。

  1、師(點擊課件):看來,毛毛蟲說的很有道理。它一邊說著,一邊“嗖”的一下鉆進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嘗著,邊吃邊說“朋友們一起來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動物,一起分享著又大又紅又香的桃子。

  2、師: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方式。老師為每組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水果,請小朋友們像小動物這樣,按不同的標準,來比一比,排一排,看誰先吃水果。

  四、結束:

  幼兒分組用正向逆向等方式進行排序分享水果

  師:請小朋友先分組討論,說說你們準備按什么順序進行排序吃水果。

  教學反思

  《讓誰先吃好呢》是一個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的繪本故事。將這個故事轉化為數學活動時,我反復思量,尋找著繪本與幼兒數學活動的結合點;大膽剪裁,調整著作品與幼兒經驗的契入面,仔細閱讀故事,我發現其中隱藏著兩條線索,第一條是“讓誰先吃好呢”,這就象一個謎,始終貫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第二條是動物們按某一特征進行高矮、大小、長短、輕重的排序,這正是本次活動的價值所在。在活動設計中,我就牢牢的把握住了這兩條主線,制訂了具有適宜性、指向性的活動目標,即以“讓誰先吃”的故事情景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動幼兒對于排序經驗、比重經驗的不斷建構。整個活動過程生動有趣,兩條主線并駕齊驅、相互交織,若隱若現、相互貫通。在主題鮮明的情景化教學中,自然無痕的滲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稱重游戲、符號的實際運用;顒幽繕嗽谶^程中自然展現、層層鋪展、一一達成。

  活動中,我能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與幼兒進行互動。始終遵循教師主導,幼兒主體的原則。比如在按動物的高矮、大小、長短、輕重,進行新一輪的排序時,毛毛蟲站出來說應該我先吃,教師沒有直接說出結果而是讓幼兒各抒己見,大膽講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兒在與伙伴的思維碰撞中,領悟高矮、大小、長短、輕重正逆排序的實際意義,在師幼、幼幼的拋接中,活動重點迎刃而解。讓幼兒在活動中,興趣高漲,一直在玩中學習,活動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但是,在教學活動中,雖然我盡量做到讓全體幼兒都加入到游戲中來,但是還是對個別幼兒的關注度不夠,對幼兒的個別引導上還是不夠,我的設問有的幼兒不會,我就顯得有點急躁,不能用語言好好的激化幼兒自主的思維,有時候老師就一一幫助幼兒解決了問題,這一點上,我做得很不好,所以在后面的評課中也有老師提出了這樣的意見,我會虛心的接受,在下次活動課的時候如果再遇見這樣的問題,我一定戒焦戒躁,盡量提出問題想辦法和幼兒一起解決問題,讓所有的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讓自己的教學活動更加完美!

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學前教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智力教育,對幼兒身體發育至關重要的幼兒體育教育是德、智、美育教育的重要基礎。大班幼兒已能熟練掌握各項基本動作,身體的協調性也發展得較好。所以設計了此次活動。旨在增加游戲的角色,情節,增加動作的難度,提高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和反應的敏捷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鞋盒進行一物多玩,學會跨過高40厘米的障礙物。

  2.促進幼兒社會性情感的.發展,使幼兒學會協作,幫助和交往。

  3、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鞋盒。

  2、墊子4個,大籮筐8個(其中4個籮筐內裝各類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師:今天我們來玩鞋盒,F在我們一起來運動一下吧。

 。ń處煄ьI幼兒拿著鞋盒隨音樂《喜洋洋》做動作)

  基本部分:

  1、自由玩鞋盒,初次探索不同的玩法,滿足玩的欲望。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手里都拿著一只鞋盒,今天鞋盒寶寶要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游戲。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可以怎么樣玩鞋盒(幼兒自由玩)小心點,可別把鞋盒寶寶弄疼了哦。(幼兒:雙腳夾著鞋盒跳;雙腳跳過鞋盒;單腳跨跳過鞋盒;頭頂鞋盒走;背著鞋盒慢慢走;邊走邊拖著鞋盒;……)

  2、教師吹一聲口哨,幼兒回來圍在老師前面快速的站好。

  師:剛才我們都和鞋盒寶寶玩過了,你能告訴我你是怎么玩的嗎?我們蹲下來,看的更加仔細一些。(請全體幼兒蹲下)

  (請若干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一旁講解)

  3、幼兒合作玩,進一步探索鞋盒的不同玩法。

  師:剛才他們表演了這么多種玩法,我們也來學學他們的玩法,看看還有誰能想出與別人不同的玩法。

 。ㄓ變涸俅瓮嫘,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玩法。在幼兒自由玩的時候,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合作玩,可以將鞋盒擺成一定間距的直線,讓幼兒繞鞋盒曲線跑或者是手腳著地屈膝爬等)

  4、學習跨跳的技能。

  師:這個小山坡是由兩個鞋盒重疊起來的,誰能想辦法過去。磕銈兒秃门笥岩泊钇饋碓囋嚳!看看誰想出辦法來了。

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演唱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唱的沒有強弱變化,不能打動聽眾,為了讓幼兒對2/4拍的節奏變化有一定的了解,我設計了這次教學活動,但是單純的說教會使幼兒乏味,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各種幾何圖形體、各種幾何形體、本班幼兒和聽課教師等讓幼兒創造性的利用各種肢體活動在幼兒理解科學規律的基礎上,了解強弱變化規律,達到寓教于樂的的目的。

  【活動目標】

  1.通過圖與物的規律變化等形式進行拍手活動,了解2/4拍節奏的強弱變化規律,并嘗試性的利用強弱變化規律進行演唱。

  2.利用肢體語言游戲性的學習鞏固新知。

  3.培養幼兒自主參與的意識,使幼兒在玩中學,達到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與寓教于樂的目的。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了解2/4拍的強弱變化規律

  2.活動難點:利用各種肢體語言展示出2/4拍的強弱變化規律。

  【活動準備】

  1.在日常游戲活動中引導幼兒發現聲音,鼓勵幼兒利用各種肢體制造不同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2.準備打擊樂器,熟悉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手游戲《拍手歌》

  2.小朋友們最喜歡和老師一起玩拍手游戲了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然后再拍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圓形

  1.這是什么圖形?

  2.如果老師想再出示一個圓老師應該出示什么圓呢?

  3.如果老師把第一個圓拍的大點聲,第二個小圓拍的小點聲。誰來試試怎么拍?

  (二)出示兩種大小不同的沙包,并按上邊的規律加以展示。

  1.如果按上面的規律排列,接下來應出示什么樣的沙包呢?

  2.如果把大沙包拍的大聲點,小正方形拍的小聲點,我們應該怎么拍呢?

  3.根據情況加以肯定與鼓勵

  (三)師生合作

  1.誰愿意邀請聽課的老師和我們一起游戲呢?(請三到四名幼兒各請一位老師)

  2.如果我們請一位老師站在第一位,第二個位置站幼兒,按照上面的排列規律,我們其他的人怎樣排?

  3.我們用拍手的形式怎樣表示他們的排列規律?

  4.好,對于參與活動的園長與老師我們應該說―--謝謝

 。ㄋ模┠信献

  1.現在老師邀請四名上課不搞小動作的男孩、四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女孩來前面進行有規律的排隊,該怎樣排呢?(可安按一男一女的規律排列)

  2.如果站男孩的位置我拍的——大點聲,站女孩的位置拍的———小點聲,那么誰愿意來幫助我呢?

  3.請下面的小朋友一起來拍,并邊拍邊說出大聲小聲大聲小聲大聲小聲的變化規律。

  (五)肢體語言鞏固2/4拍的強弱變化規律

  1.我們可以用拍手的`形式來制造大聲小聲的變化規律,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來制造聲音,來展示這個規律?

  2.小朋友不僅能通過跺腳、拍腿、拍臉來反映這個規律,而且還能用牙齒、舌頭、嘴唇制造聲音來反應這個規律,為了獎勵你們我們來玩個游戲。

 。┯螒颍喊賹毾

  1.出示百寶箱,摸出一樣寶貝并介紹寶貝名稱,介紹玩法。

  2.誰愿意利用這個寶貝來反映大聲小聲大聲小聲大聲小聲這個規律呢?

  3.很多小朋友早已對老師的寶貝垂涎三尺了,現在誰愿意從老師的百寶箱選一件寶貝一起合奏呢?(幼兒集體合奏)

  三.結束部分

  1.孩子們,我們今天掌握了一個什么規律呢?

  2. 嘗試演唱歌曲

  寶寶們對大聲小聲大聲小聲這個規律掌握的相當好了,如果老師讓你們用大聲小聲大聲小聲這個規律來嘗試著唱支歌好嗎?

  好,現在我們邊拍手邊演唱——(選擇孩子說出的一首2/4拍歌曲進行演唱)

  3.小朋友唱的越來越好,以后我們還要按照這個規律唱許多歌曲。現在我們要去戶外活動對我們今天的客人說——再見!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個以2/4拍訓練為主的節奏訓練,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沒出現2/4拍,也沒出現強弱兩個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大聲小聲,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幼兒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所以沒必要把那么高難的術語帶到孩子身邊!

  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各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當某人用余光瞟了一眼我的教學設計就會認為是科學領域的內容,其實不然。

  這節課孩子們在玩中學習新知,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我覺得自己的課堂更多的時候應傾向于此!

  不足:

  有一個剛入園的幼兒在老師問“誰能用自己的身體制造聲音反應這個規律呢?”他趕緊去拍肚皮,并且搶答說:“拍肚子!弊屗フ故疽幌聲r,他卻怎么也不肯。

  改進:

  可以試著換一種口吻對孩子說:“寶貝,為我們展示一下你的想法好嗎?”如果孩子還是不肯參與活動,那么可提出另一個問題“誰愿意來幫助他?”這樣效果會更理想!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及正確。

  2、形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

  活動過程:

  1、結合教育,講述故事《戴眼鏡的小猴》

  交流談論:小猴灰灰為什么戴眼鏡了?運動會上,灰灰遇到了哪些煩惱?回到家,媽媽和灰灰都說了些什么?

  2、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讓幼兒說說為什么要保護眼睛,以及保護眼睛的正確方法。

  3、幼兒學習保護視力拍手歌。

  教學反思:

  1、設計活動時沒考慮到幼兒的.認知水平還很有限,導入環節用時稍長了點。

  2、出示圖畫內容時應該要以兒歌內容相一致,這樣有利于幼兒的接受與理解,還可以幫助記憶。

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無論是幼兒還是成人,都生活在數學的世界里。數學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語言,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本次活動我讓孩子們在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享每個人的看法,交流對數學的思考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強調他們獨立思考以獲得“正確的”答案。因此,我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快樂地學習,將數學活動生活化,鼓勵孩子們運用已知的知識解決身邊與數學有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和合作,創設可供選擇的有意義的數學環境,鼓勵他們積極地去“動”和“做”。

  活動目標:

  1.理解數字和箭頭的關系,并能用語言描述表達。

  2.學會看數字牌,能按其中的規律進行游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數字牌、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選數牌、聽口令排序

  1.請每個孩子選一個數字牌坐到座位上,看看自己拿到的是數字幾,說一說。

  師:請你從小到大依次輪流來報名,第一個是幾(教師提醒)。師問:最大的數是幾?最小的數是幾?誰能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

  你們能從大到小輪流來報數嗎?

  二、看箭頭來排序

  師:接下來還有更難的任務呢,數字排排隊。不過這一次不是老師告訴你們,而是要用你們的眼睛看看數字牌上有什么?

  2.箭頭是什么意思?

  3.總結:原來這個箭頭表示的意思是從9開始,比9大的數字。

  三、看標記玩排序游戲

  1.幼兒第一次游戲。

  交代游戲規則一:把小椅子固定,請符合條件的數字牌坐到對面的椅子上,強調第一個數字坐在固定的第一張椅子上。

  規則二:大屏幕滾動停止后的數字牌才是我們游戲的數字牌。

  規則三:音樂開始,游戲開始;音樂結束,游戲結束。

  玩法:老師滾動大屏幕,停止后,音樂開始,幼兒開始游戲。根據數字牌的提示(從幾開始,比幾大或。變号袛嘧约盒厍暗臄底质欠穹弦螅弦蟮母鶕䲠底峙频募^方向判斷是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坐到對面的椅子上,提示第一張做好標記的小椅子是開始的數字。音樂結束,幼兒停止找椅子。

  集體交流:你為什么上來?這個數字牌是什么意思?看,大屏幕會告訴我們到底是哪些數字上來。怎么坐就能讓我們檢查時又方便又快。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按照順序坐好會讓我們一眼就能發現誰對誰錯。

  2.幼兒第二次游戲。

  游戲時提出新的`要求:數字一定要按順序排才算贏。

  師:大屏幕滾起來。

  幼兒游戲,師幼共同驗證

  師:你為什么上來?你為什么不上來?你是怎樣又快又準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總結:找位子時可以看看自己旁邊小朋友的數字;也從第一張椅子數數,找到自己的位子。

  3.幼兒第三次游戲。用剛才的方法又快又對地找到自己的位子。

  4.交換數字牌,第四次游戲。

  四、提升難度,結束活動

  1.變換箭頭方向游戲。

  師:還想玩嗎?接下來大屏幕不轉動了,仔細看一看下面的數字牌有什么不一樣的信息(5箭頭向左)。

  游戲結束后大家一起評價,發現了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再次玩箭頭向左的游戲。

  2.同時出示兩個數字,鼓勵幼兒活動后繼續挑戰。出示箭頭向右的數字牌6和箭頭向左的數字牌10。

  孩子們說一說,這是什么意思?還想挑戰更復雜的數字牌嗎?我們下次再來玩。

大班教案 篇9

  目標:

  1、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美的環境和豐富的想象

  2、通過欣賞詩歌,圖文匹配,制作詩集,理解記憶歌詞。

  3、學習用優美好聽的聲音朗誦詩,認識字詞葉子、象、筆記、棉被。

  準備:

  1、圖片(四季的'葉子)

  2、幼兒了解葉子四季的變化。

  過程:

  1、關于葉子的交流活動:

  你們見過葉子嗎?你見過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見過的葉子象什么?

  2、看圖片欣賞詩歌:

  你們看這是一片什么季節的葉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們看看這是些什么季節的?圖片上有些什么?你覺得象什么?

  教師朗誦詩歌(清聲一次、配樂一次)出示字寶寶。出示(像、筆記、歌譜、卡片、棉被)

  3、幼兒看字寶寶提示講述詩歌:

  你們聽到了什么?春天的葉子象什么?夏天、秋天、冬天呢?

  毛毛蟲怎么樣?蟬兒呢?卡片送給誰?睡在冬天睡?

  4、根據圖片提示匹配詩句:

  毛毛蟲用嘴吧寫日記;

  夏天的葉子像歌譜;

  風哥哥送給云姐姐;

  冬天的葉子象棉被;

  5、把詩歌圖片制成書:

  現在我把這圖片制成一本書,誰來幫我把它們排列好?

  這本書還少了什么?還有什么?封面上還該有什么?封底呢?

  6、模仿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優美:

  你們聽了這首詩歌感覺怎么樣?為什么這樣好聽呢?

  好現在請你們和爸爸媽媽比一比看誰說的好聽?

  我們表揚他們一下吧,不會的你們去幫助一下吧。

  兒歌:

  春天的葉子象筆記,毛毛蟲用嘴吧寫日記;

  夏天的葉子像歌譜;蟬兒唱了一下午。

  秋天的葉子象卡片:風哥哥送給云姐姐;

  冬天的葉子象棉被;小草在棉被里乖乖睡。

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名稱:

  大象和蚊子

  活動目標:

  1、和著四拍子音樂學習大象走路、蚊子飛與叮的動作,和著三拍子音樂學習大象趕蚊子的動作。

  2、在圖譜和教師的提示下,能用身體動作完整地表演音樂故事。

  活動準備:

  教學音樂《大象與蚊子》、音樂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從想像到音樂

  1、今天,老師帶了一段會說故事的音樂,講的是大象和蚊子的故事,請小朋友一邊欣賞音樂,一邊想想大象和蚊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2、播放音樂(第一遍),幼兒傾聽音樂思考。提問:你覺得大象與蚊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幼兒猜測。

  二、從音樂到故事

  1、教師有表情講述故事,邊講邊提問:

  你覺得這只大象走起路來會是什么樣子呢?請幼兒走一走、學一學。

  請小朋友來學一學小蚊子飛的動作。幼兒自由表現。看看老師的蚊子是怎么飛的`,師示范蚊子一飛一停。

  提問:為什么我的蚊子會一會飛一會停呢?幼兒猜測,自由表達。

  如果你是大象,你會用身體的哪個部分來趕蚊子呢?幼兒自由表達,師可以請幼兒來模仿一下大象趕蚊子的動作。

  請小朋友們來學一學蚊子是怎么飛的?

  你覺得蚊子暈了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模仿。

  在這個故事中,大象一共趕了幾次蚊子?

  三、從故事到圖譜

  1、剛才老師已經講過了故事,現在請小朋友來講故事并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你能行嗎?如果不行或不夠自信的話,那么老師這有一張關于這個故事的圖譜來幫助大家。

  2、師出示音樂圖譜。幼兒觀察。

  提問:你在圖譜上看到了什么?藍色的部分代表的是什么?紅色的部分代表的又是什么?你能看懂圖譜上符號的意思嗎?

  3、師幼共同分析圖譜。

  4、教師引導幼兒結合圖譜再次講述故事。

  四、從圖譜到音樂

  1、剛才小朋友已經能根據圖譜來講故事了,現在老師要提高要求,請小朋友來根據音樂表演故事了,你可以看著圖譜表演,也可以看著老師一起來表演。

  2、幼兒根據音樂,結合圖譜和老師的動作指導初步完成故事表演。(第二遍)

  3、老師也想和小朋友們來一次表演。老師來演大象,小朋友來演蚊子,現在老師不能提醒大家了,小蚊子要邊聽音樂邊看圖譜,適時的出場哦!師幼合作共同表演。(第三遍)

  4、分角色表演故事。

  5、再次提高難度,請小朋友自己獨立完成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把大象和蚊子的故事完整地進行表演。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 大班《安全》教案08-22

有關大班教案大班教案大全03-0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大全集04-11

大班綜合教案:京劇_大班綜合教案07-07

大班安全教案 大班安全教案簡短04-17

大班教案03-27

大班教案07-09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06-12

識字教案大班教案12-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 肉体暴力强奷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 | 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