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匯編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種圖形、包含有梯形的圖畫若干張、課程資源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請柬)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什么呀?
這呀是圖形王國的國王給老師送來的請柬,說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邀請我們小朋友去參加,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老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
2.通過尋找,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教師帶領幼兒邊走邊觀察圖形,引導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引出梯形。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呀?它是正方形嗎?是長方形嗎?
二、觀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寶寶,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跟什么圖形象呢?
2.比較長方形與梯形的異同點
(出示正方形)那他們是不是一樣的呢?引導幼兒去比較相相同點: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
不同點:正方形,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四個角也是一樣大的。
梯形,一條邊短,一條邊長,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你覺得它的斜邊像什么?
小結:這種形狀的圖形,名字叫——梯形。
3.梯形寶寶可調皮了,它一會兒翻跟斗,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
(教師演示)這樣還是不是梯形呀?
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躺著放,不管它們怎么放,都是梯形。
4.認識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聽說梯形寶寶還有許多兄弟姐妹呢,你們看看,它們是不是也叫梯形,
(出示直角梯形)提問:這個圖形只有一條邊是可以當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問:這個圖形它的兩條斜邊是一樣長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結:梯形寶寶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組操作,讓幼兒鞏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圖形國王還想考靠小朋友們,出了一些難題,擺放在那邊的桌子,我們有沒有信心接受考驗呀?
涂色:讓小朋友在很多圖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顏色。
折一折、剪一剪:讓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長方形進行折、剪出梯形來。
裝飾梯形:從很多圖形中將梯形找出來,進行裝飾(如梯形餅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樓梯、梯形花盆、)(教師巡回指導)
2.反饋:共同檢驗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過尋找梯形,加深對梯形的認識
國王說,我們小朋友這么能干,都通過了他的考驗,所以請我們去參觀圖形娃娃們的表演,你們開心嗎?那就出發吧!
1.讓幼兒在活動室能張貼的圖片造型中找找、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里。
2.鼓勵全體小朋友尋找,跟同伴或老師們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里。
教學反思:
整節課的'活動流程就是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多種方法來來鞏固幼兒對梯形的認識。從上課的效果來看,幼兒在復習梯形特征的時候,幼兒能很快說出梯形的特征,其實任何一節優秀的課,都離不開很多的教具,只有在教具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幼兒和教師之間才能有共同的語言,幼兒才能正真掌握知識,獲得本領。教師會輕松的教,幼兒才能快樂的學習。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三年級科學課程教材中冷與熱單元的第二課《液體的熱脹冷縮》。主要觀察水及其他液體受熱和受冷時的體積變化情況的研究設計此課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液體具有熱脹冷縮性質的概念。引導學生親厲探究科學、建立科學概念的'過程,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過與生活現象的聯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采用不同方法的進行動手操作實驗,比較液體的熱脹冷縮會讓他們很感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學會用控制單個變量的方法進行對比的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同學開動腦筋,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初步的思維能力、比較能力、控制變量能力及動手能力是學生學習本課的基礎。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玩中帶著愉快地心情觀察實驗現象,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的探究過程。
2、讓學生經歷從個別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歸納出液體具有熱脹冷縮性質的過程。
3、通過實驗讓學生知道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實事求實的良好習慣,發展公平實驗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觀察及描述水的熱脹冷縮現象,學生能探究認識水等多種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難點:小組實驗時,學生之間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引入
2、魔術激趣,初步感知水的體積變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老師設問。
2、學生實驗。
3、匯報、交流。
4、板書課題。
三、啟發聯想、拓展知識
1、學生通過實驗知道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聯想其他液體是否也這樣。
3、分組實驗并記錄。
4、匯報、交流。
5、小結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 感知、探索物體材料的彈性,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2 .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 . 海綿、皮筋、彈簧玩具、小皮球、氣球。
2 . 積木、蓬體棉、紙、橡皮娃娃、塑料球。
3 . 筆、記錄表、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操作感知物體的彈性。
1 . 師:“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有趣的東西,一會兒,請你們把它們一個一個的用壓一壓、捏一捏或者是拉一拉的`方法去玩一玩看看你能發現什么?”(幼兒自由探索發現)
2 . 啟發提問,引導幼兒認識物體的彈性。
師:“你剛才玩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玩的?你發現了什么?
:像海綿、皮筋、彈簧、皮球等物品,我們一用力,他們有的會變長,有的會凹進去一些,我們不用力了,他們就又都回到原來的樣子,這就叫彈性。
二、 通過比較,進一步認識物體的彈性。
1 . 師:“我們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有彈性嗎?
2 . 出示小記錄單:“這是記錄單,上面都畫了什么?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
3.師:小朋友說的對不對呢?老師要請你們去試一試,有彈性就在物品旁邊的橫格里畫“∨”,沒有彈性的畫“×”。(幼兒操作記錄。)
三、 尋找彈性物品,了解彈性應用。
1 . 師:“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有彈性?”(幼兒發言)
2 . 師:“老師也找到了一些有彈性的物品,我們看看都有什么?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品是有彈性的,還有一些物品是人們利用了彈性物品制成的,它們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舒服和快捷,老師希望你們長大后,能利用彈性設計出更多更好的物品來。
四、 延伸
師:“這是什么?”他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它本身的彈性很小,當它改變形狀時,我們看看它的彈性又有了什么樣的變化?(老師操作)為什么它本身彈性很小但改變形狀后彈性變得很大了呢?讓我們下次再來探索吧!”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名稱: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汽車的類型和特征。
2.了解一些汽車的特殊用途。
活動準備:
PPT課件《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我知道的汽車
1.教師:大家平時見到的汽車長什么樣?
(幼兒的討論)
2. 特殊功能的車(播放PPT1、2、3、4)
教師結合課件,汽車的基本特征以及功用。
二.找一找:兒歌里的汽車
1.教師:除了剛剛說到的小汽車,你還見到過哪些車呢?
(1)教師結合幼兒的討論,出示PPT 5、6、7、8、9
(2)這些車有什么用呢?和之前我們看到的車有什么不同呢?
2、欣賞兒歌:
(1)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新的兒歌——車,我們先來聽聽。
3.教師:兒歌里都說了哪些車?它們長什么樣?各有什么作用?
三.學念兒歌
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邊看PPT邊逐句學念兒歌《車》。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白天與黑夜的含義。
2、能正確運用白天與黑夜的時間詞匯。
3、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白天黑夜》掛圖、《白天黑夜》游戲卡(見教具盒)。
2、《白天黑夜》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過程
一、感知
1、依次出示《白天黑夜》中太陽、月亮、星星游戲卡,引發幼兒說出標志圖表示的時間。
2、教師:太陽掛在天空中,說明是白天還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么時候掛在天空中?
二、討論
1、與幼兒討論白天小朋友在幼兒園活動的情景,把白天區分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2、教師:小朋友什么時候上幼兒園?
小朋友在幼兒園都做了哪些事情?
這些事是在白天的什么時候做的'?
3、先討論黑夜活動的情景,再出示《白天黑夜(一)》掛圖。
教師:黑夜里你做什么事情?最后呢?
關燈了,你敢一個人睡小房間嗎?
你看到什么東西的影子?
三、分一分
1、出示《白天黑夜(二)》掛圖,請幼兒進行觀察區分。
教師:圖中畫的是白天還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出示《白天黑夜》操作單,引導幼兒區分并涂色。
教師:下面四幅圖中做的事是發生在白天還是黑夜?
教師:發生在白天,給太陽涂紅色;發生在黑夜,給月亮涂黃色。
3、教師說活動內容,請幼兒搶答來區分白天和黑夜。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典)09-28
科學教案[經典]10-01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經典]科學教案11-15
[精選]科學教案10-17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