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了解處暑節氣的基本概念、時間、氣候特點以及相關的物候現象。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解、討論和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掌握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對自然變化的感知能力,學會根據節氣調整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處暑節氣的含義、時間、氣候特點及物候現象。
難點:理解處暑節氣在農業生產、民俗活動及養生保健方面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閱讀材料、教具、實踐活動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教師活動:播放一段關于處暑節氣的視頻或展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或圖片,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你知道處暑是什么意思嗎?它標志著什么季節的'到來?”
二、講授新知(20分鐘)
1. 處暑節氣的含義
教師講解: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出暑”,表示炎熱暑天即將結束,氣溫開始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學生活動:記錄處暑節氣的含義,并嘗試用自己的話解釋。
2. 處暑的氣候特點
教師講解:處暑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氣溫逐漸下降,但部分地區仍可能出現“秋老虎”天氣。
學生活動:討論并分享自己所在地區處暑后的氣候特點。
3. 處暑的物候現象
教師講解:處暑三候為“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農作物成熟。
學生活動:觀看相關圖片或視頻,了解處暑的物候現象。
4. 處暑的民俗活動
教師講解:處暑時節,民間有祭祖、放河燈、吃鴨子、開漁節等民俗活動。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并分享自己了解的處暑民俗活動,教師補充講解。
三、實踐活動(15分鐘)
制作河燈:學生分組制作河燈(或簡易版),并在教師指導下了解河燈的文化寓意。
分享展示: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制作的河燈,并簡述其文化意義。
四、總結鞏固(10分鐘)
教師總結:回顧處暑節氣的含義、氣候特點、物候現象及民俗活動,強調處暑在農業生產、民俗活動及養生保健方面的重要性。
學生活動: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五、作業布置(5分鐘)
作業內容:
1.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于處暑節氣的民俗活動,并寫一篇小短文。
2. 觀察并記錄處暑后一周內的天氣變化,撰寫觀察日記。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媒體展示、講解討論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全面了解了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秋老虎”現象的理解不夠深入,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此外,實踐活動環節學生參與度高,但時間控制上略顯緊張,未來教學中需合理安排時間。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及其在天氣變化上的意義。
掌握處暑節氣的“三候”特征及其背后的自然規律。
學習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和民間活動。
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中節氣的獨特魅力,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培養觀察自然、熱愛生活的態度,以及尊重自然規律、順應時節的意識。
3.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故事講述、圖片展示、視頻觀看等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了解處暑節氣對生活的影響,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
二、教學內容
1. 處暑節氣的由來與意義
介紹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通常出現在公歷8月22-24日之間。
解釋“處暑”的含義,即“出暑”,表示炎熱天氣即將結束,暑氣逐漸消退。
強調處暑在天氣變化上的重要性,標志著氣溫由高到低、由熱轉涼的過渡階段。
2. 處暑節氣的“三候”
講解處暑節氣的“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分析每一候的具體含義及其背后的自然規律,如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五谷成熟等。
3. 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
介紹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如祭祖、放河燈、吃鴨子、開漁節等。
講述這些習俗的由來和寓意,如祭祖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敬仰;放河燈寄托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祈福;吃鴨子有滋補養胃的療效;開漁節則是漁民慶祝漁業豐收的節日。
三、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處暑節氣的`圖片、視頻、故事等資料。
準備相關教具,如PPT、掛圖等。
布置教室環境,營造節日氛圍。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提問或故事引入處暑節氣的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講授新知
利用PPT或掛圖展示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意義及“三候”特征。
詳細講解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和民間活動。
3. 互動環節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處暑節氣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及自己家鄉的處暑習俗。
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4. 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如氣溫變化、植物生長等,并記錄觀察結果。
指導學生制作處暑節氣的手抄報或海報,展示學習成果。
5. 總結歸納
總結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點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強調尊重自然規律、順應時節的重要性。
五、教學延伸
鼓勵學生關注其他節氣的知識和習俗,培養對傳統文化的持續興趣。
引導學生參與家庭或社區中的節氣慶;顒樱H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氣候特點。
2、引導學生認識處暑節氣對農業生產、人們生活的影響。
3、探究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與現代意義,增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興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自然變化。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教師活動: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張處暑時節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猜測這是哪個節氣的景象,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節氣的初步了解,提出關于處暑節氣的問題。
二、處暑節氣概述(10分鐘)
教師講解:介紹處暑節氣的定義、時間(每年公歷8月22日或23日左右)、名稱由來(“處”意為終止,“暑”指炎熱,表示炎熱即將過去)。
多媒體輔助:播放一段關于處暑節氣氣候變化的短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
三、處暑的氣候與自然現象(15分鐘)
分組探究:學生分為小組,每組負責研究一個方面,如氣溫變化、降雨量、動植物變化等。
匯報分享:各組展示研究成果,討論處暑節氣對自然界的具體影響。
四、處暑的人文習俗(15分鐘)
教師講解:介紹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如吃鴨子、祭祖、曬秋等,講述其背后的'文化意義。
角色扮演:選取一兩個習俗,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習俗活動,加深理解。
五、處暑的現代意義與生活應用(10分鐘)
小組討論:探討處暑節氣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如農業生產的調整、健康養生建議等。
創意表達:鼓勵學生結合個人體驗,創作一首關于處暑的小詩或短文,表達對這一節氣的感受。
六、總結與作業布置(5分鐘)
總結回顧: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要點,強調處暑節氣的重要性。
作業布置:
1、完成一篇關于處暑節氣的小報告,包括氣候特點、傳統習俗、個人感悟等內容。
2、觀察并記錄接下來一周內的天氣變化,嘗試分析是否受到處暑節氣的影響。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收集學生作業和課堂反饋,評估教學效果,思考如何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理解。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4
一 、教學背景: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于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時至處暑,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內,“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歷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要注意預防“秋燥”。處暑之后,夏季的酷熱逐漸消退,秋意漸濃,小朋友們可以跟隨本節課的進程,一起欣賞秋日美景。
二、教學目標:
。ㄒ唬⿴椭鷥和私馓幨畹幕镜乩碇R與物候;
。ǘ┱J識“處暑”的傳統民俗活動;
。ㄈ⿲W習與處暑相關的故事和古詩詞;
。ㄋ模﹨⑴c“處暑”這一節氣的各種活動。
三、教學內容:
。ㄒ唬┑乩碇R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隨著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炎熱的酷暑已漸消退,雖暑氣呈退減趨勢,氣溫不會異峰突起,但此期間仍然會出現短期回熱天氣,而但并未真正涼爽,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處暑節氣,氣溫開始走低。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在冷高壓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秋老虎發生在24節氣當中的立秋之后,屬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氣溫雖高,但是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氣溫相差不會太高。秋老虎天氣出現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回歸,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的高溫暑熱天氣。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強烈,氣溫回升。雖然是秋天,但天氣很悶熱。處暑過后,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干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后,特別是下雨過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
但是,處暑期間,南北方天氣各不同,長江以北地區逐漸進入到一年之中最舒適的天氣狀態——秋高氣爽。不過秋高氣爽是北方人民的專屬特權,在南方,“立秋處暑正當暑”想要體會涼爽天氣,還要再堅持一段時間,上海等地處暑后大概再過兩星期,酷暑會慢慢過去。 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氣候特點是中午特別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特別是下一場雨后,更覺涼氣逼人。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涼爽固然舒服,但要注意避涼,以免傷陽。
(二)物候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鷹乃祭鳥: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
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
禾乃登:五谷成熟時。
處暑三候時間段:處暑三候是這樣說的,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也就是說每隔5天是一候,處暑時間在陽歷每年08月22~24日,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基礎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處暑三候中每一候的時間了。
。ㄈ┨幨顐鹘y
1.祭祖: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時至今日,“七月半”已經成為我國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2.放河燈:河燈也叫作“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在中國民間放河燈這一習俗主要是為了普度亡靈。
3.吃鴨子:民間處暑還有吃鴨子的習俗,認為鴨子有滋補養胃的療效,做法也花樣繁多,鹽水鴨、醬鴨、白切鴨等等,有沒有想吃鴨子的小朋友嗎。南方等地的居民呢會做鴨子送給鄰居,這就是俗語中所說的“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4.開漁節:對于沿海的漁民來說,處暑以后便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沿海地帶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期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ㄋ模┨幨钚」适
相傳祝融是炎帝的兒子,精衛的長兄,以“光照萬方”深得部族內外的愛戴。最初,精衛因貪玩,東海溺亡,炎帝悲傷過度,無心政務,逐漸把部族權力交給了祝融。黃帝部族與炎帝部族合并后,祝融被封為火神,又稱火正,主理夏季,成為炎黃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
在黃帝其他大臣的配合贊賞下,祝融威信日漸昌隆。水神共工嫉恨祝融,心中不平——“水火都是人們離不了的,為什么人們親近祝融,而無視我的存在?”于是共工公開向祝融挑戰。兩人各使神通,殺得天昏地暗,共工戰敗逃奔,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尸橫遍野。
水神和火神的這一場戰爭,讓大地上的人們一下子陷入到水深火熱之中了。黃帝迫于部族長老的壓力,含淚下令處死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魯莽給天下帶來的災禍,于是請求黃帝留存自己的魂魄,寄托于蓮花之上,沿河漂流,召領死難的亡靈,以贖罪孽,黃帝應允。
因祝融主理夏暑季節,所以處死祝融的這天就被稱為“處暑”。處暑當日,人們到河邊燃放“河燈”,恭請祝融魂魄于蓮花之上,寄托對故去親人的思念。
(五)處暑的古詩詞
處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一向處暑之日到來之時,老鷹就會開始祭鳥。漸漸覺得白露收藏,秋意漸濃。樹葉下面空驚一陣秋風發出的聲音,秋天高遠看不見悲憫之心,萬物肅殺。
秋氣收斂,農作物成熟,秋風安靜,蟲兒吟唱。慢慢淺酌杯中的美酒,從容調理膝蓋上的琴弦。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作者: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及其在二十四節氣中的位置。
掌握處暑節氣的氣候特點、物候現象及傳統習俗。
學習與處暑相關的詩句、諺語,提升文化素養。
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處暑節氣帶來的自然變化,培養對自然現象的敏銳觀察力。
體會處暑節氣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培養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防暑降溫的意識。
3.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實踐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處暑節氣的特點。
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與處暑相關的資料,培養其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二、教學內容
1. 處暑節氣的由來與時間
由來: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標志著炎熱夏季的結束和涼爽秋季的開始。
時間:處暑通常在每年公歷8月22日至24日之間交節。
2. 處暑節氣的氣候特點
氣溫逐漸下降,但白天仍可能較熱,出現“秋老虎”現象。
晝夜溫差加大,早晚漸涼。
雨水減少,空氣濕度相對較低。
3. 處暑節氣的物候現象
“三候”分別為:一候鷹乃祭鳥(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禾乃登(五谷成熟時)。
4. 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
祭祖:處暑前后,民間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七月半”或“中元節”。
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寄托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吃鴨子: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認為鴨子有滋補養胃的療效。
開漁節:沿海漁民在處暑后舉行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捕魚。
5. 處暑節氣的健康養生
注意調整飲食,多吃潤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處暑節氣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提問:你們知道處暑是什么節氣嗎?它有什么特點?
2. 講授新知
講解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氣候特點、物候現象及傳統習俗。
引導學生閱讀相關詩句、諺語,感受處暑節氣的文化氛圍。
3. 互動討論
分組討論:處暑節氣對你的生活有哪些影響?你家有哪些與處暑相關的習俗?
分享交流: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評價。
4. 實踐活動
制作處暑節氣手抄報或海報,展示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
嘗試制作一道與處暑相關的菜肴(如鴨子菜肴),并分享給家人品嘗。
5. 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處暑節氣的重要性和意義。
布置課后作業:收集更多與處暑節氣相關的資料,準備在下節課上進行分享。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全面了解了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通過實踐活動和互動討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繼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6
教學目標:
1. 幫助學生了解處暑節氣的基本知識和物候特征。
2. 引導學生認識處暑節氣的傳統民俗活動及其文化意義。
3.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知季節變化的能力。
4. 指導學生如何在處暑節氣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預防秋燥。
教學重難點:
重點:處暑節氣的含義、物候特征及其在傳統民俗中的體現。
難點:理解處暑節氣與農事活動、氣候變化的關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處暑節氣的圖片、視頻資料。
相關民俗活動的實物展示或圖片(如河燈、鴨子等)。
教學掛圖或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教師活動:播放一段關于處暑節氣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視頻中展示的是什么季節?你感受到了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視覺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二、講授新知(20分鐘)
1. 處暑節氣的含義
教師活動:解釋“處暑”的含義,即“出暑”,表示炎熱夏季即將結束,氣溫開始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學生活動:認真聽講,記錄關鍵信息。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處暑節氣的基本含義。
2. 物候特征
教師活動:介紹處暑節氣的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并解釋每一候的具體含義。
學生活動:跟隨教師的講解,理解并記憶處暑節氣的物候特征。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處暑節氣的自然現象和變化規律。
3. 傳統民俗活動
教師活動:介紹處暑節氣的`傳統民俗活動,如祭祖、放河燈、吃鴨子、開漁節等,并解釋這些活動的文化意義。
學生活動:聽講并記錄,可以提問或分享自己了解的相關民俗活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互動環節(10分鐘)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處暑節氣對當地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以預防秋燥。
小組匯報:各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給予點評和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和匯報,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處暑節氣相關知識的理解。
四、總結提升(5分鐘)
教師總結: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處暑節氣的含義、物候特征、傳統民俗活動及其文化意義。
學生反饋: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或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布置作業(2分鐘)
作業內容:要求學生搜集并整理關于處暑節氣的其他民俗活動或傳說故事,準備在下節課上進行分享。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同時豐富課堂內容。
板書設計:
一、處暑節氣的含義
出暑:炎熱夏季結束,氣溫下降
二、物候特征
一候:鷹乃祭鳥
二候:天地始肅
三候:禾乃登
三、傳統民俗活動
祭祖
放河燈
吃鴨子
開漁節
四、生活調整
調整飲食:多吃潤燥食物
調整作息:早睡早起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小組討論和互動環節等多種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感知季節變化,并結合傳統文化知識,增強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民族認同感。同時,也需要注意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引導。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7
活動目標:
1. 了解“處暑三候”
2. 了解鷹
3. 鍛煉兒童反應力和身體素質
活動準備:
老鷹圖片、老鷹捕獵視頻、黃色氣球若干
活動過程:
1. 教師介紹“處暑三候”
我國古時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薄苞椖思励B”表示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始肅”意思是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2. 圖片導入
(1)教師展示鷹的圖片
(2)——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只鳥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小鳥有什么不同呀?
(3)——他的體型比一般小鳥要大,嘴巴有彎鉤,爪子強壯且鋒利,小朋友們知道它的名字嗎?
(4)——這是鷹,我們平時說的老鷹其實是三種生物的合稱,小型的叫隼,中型的叫鷹,大型的叫雕。
3. 教師介紹鷹的相關知識
(1)——小朋友們猜一猜老鷹為什么要長出這樣的嘴巴和爪子呀?
(2)——它是食肉的動物,要自己去抓食物吃,所以需要這樣尖銳并且帶彎鉤的嘴巴和爪子作為武器。
(3)——小朋友們再看看他的'眼睛,看起來怎么樣?
(4)——老鷹的視力非常好,是真正的千里眼,當它在高空中盤旋的時候就能看到地面上的獵物了,F在我們就來看一看老鷹是怎么捕獵的吧。
(5)教師播放捕獵視頻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8
活動目標:
1. 了解處暑期間要舉行開漁節的習俗
2. 培養兒童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白紙、彩筆
活動過程:
1. 教師介紹開漁節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便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之所以選在處暑前后,是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2. 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喜歡吃魚嗎?那么蝦呢?螃蟹呢?你們知道它們是生長在什么地方的嗎?
(2)——它們都是生長在水里的,都是水產品,那它們是怎么從水里到了我們的餐桌上的'呢?
(3)——是有漁民伯伯把它們捕撈上來的,處暑期間的開漁節就是表示漁民們可以開船出海去捕撈各種水產啦。
3. 了解休漁期
(1)——咦?老師現在發現一個問題,開漁節表示可以開始捕撈,那為什么之前不能捕撈呢?有小朋友們來猜一猜?
(2)——這是因為三伏季節是休漁期,在休漁期間為除釣具外的所有作業類型,以及為捕撈漁船配套服務的捕撈輔助船都不能下海捕魚,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為什么呢?
(3)——老師有一個魚塘,里面有很多種魚,他們一直在里面生活著,大魚產卵繁衍,小魚漸漸長大,老師每過一段時間就去撈幾條,這樣就一直有魚吃。突然有一天,一個壞人要來偷老師的魚,他把魚塘里的水抽干,把所有的魚都撈走了。小朋友們想想這個魚塘里還會有魚嗎?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處暑”這一節氣的含義、時間及自然變化。
技能目標:學習與處暑相關的詩歌、兒歌,能簡單表達關于處暑的知識。
情感目標:培養孩子們熱愛自然、觀察自然變化的興趣。
教學準備
教材及圖片:關于處暑的相關圖片(如二十四節氣圖、處暑的象征性事物)。
音樂:與節氣有關的兒歌或背景音樂。
手工材料:彩紙、剪刀、膠水、畫筆等。
視頻:關于處暑的.簡短動畫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5分鐘)
問候與討論:和孩子們打招呼,問他們最近的天氣如何,是否感覺到夏天還是變涼了?
引入節氣:引導他們說出今天所學習的節氣是“處暑”,提問“處暑”是什么意思(如“處暑”表示暑熱將要結束,天氣開始變涼)。
二、知識講解(10分鐘)
處暑的時間:告知孩子們處暑一般在農歷七月中旬,通常在8月22日或23日。
自然變化:
講解處暑代表的意義:暑天的盡頭,天氣漸漸變涼,秋季即將到來。
列舉處暑時自然界的變化,比如植物的變化、動物的行為等。
習俗分享:介紹與處暑相關的民俗,例如“處暑吃桃”以及其他季節性食物。
三、精彩活動(15分鐘)
觀看視頻:播放一段關于處暑的小動畫,讓孩子們更直觀地理解。
詩歌學習:教孩子們一首與處暑相關的兒歌或簡單詩歌,反復練習,鼓勵孩子們一起朗讀,感受節氣的韻律。
手工制作:
制作“暑氣”圖:讓孩子們用彩紙制作和處暑相關的畫作,比如陽光、樹木、動物等,增加他們對這個節氣的理解。
四、總結與分享(5分鐘)
分享作品:讓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分享他們對處暑的理解。
教師總結:總結處暑的特點,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關注季節變化,體驗自然之美。
五、延伸活動
戶外觀察:如天氣允許,可以組織孩子們進行一次“小自然觀察”活動,感受夏秋之交的天氣變化。
制作節氣圖冊:鼓勵孩子們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制作一個二十四節氣的圖冊,記錄每個節氣的特點和變化。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否達成預期目標。
孩子們對節氣的理解及興趣水平。
后續可以改進的地方。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處暑節氣的基本概念、時間、氣候特點以及相關的物候現象。
掌握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和民間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對自然變化的感知能力。
引導幼兒學會根據節氣調整生活習慣,理解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運動與健康:
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體驗處暑時節的傳統食物,學習健康飲食。
二、教學內容
處暑的基本概念: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
“處”意為終止,“暑”指炎熱,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氣溫開始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氣候特點:
處暑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氣溫逐漸下降,但部分地區仍可能出現“秋老虎”天氣。
處暑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傳統習俗:
祭祖、放河燈(荷花燈)、吃鴨子、開漁節等。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處暑的圖片、視頻、PPT等)。
相關閱讀材料(如處暑的故事、習俗介紹等)。
實物材料(如梨子、大棗等)。
實踐活動材料(如制作河燈的材料)。
四、教學過程
喚起興趣,進行預熱: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處暑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幼兒進入學習情境。
提問:“你們知道處暑是什么意思嗎?它標志著什么季節的到來?”
講解處暑的基本概念:
教師介紹處暑的含義、時間及其在天氣變化上的意義。
強調處暑標志著氣溫由高到低、由熱轉涼的過渡階段。
討論氣候特點:
播放關于處暑氣候變化的短片,幫助幼兒直觀理解。
引導幼兒討論并分享自己所在地區處暑后的氣候特點。
介紹處暑三候:
教師講解處暑三候的具體含義及其背后的自然規律。
展示相關圖片或視頻,幫助幼兒了解處暑的物候現象。
學習傳統習俗:
介紹處暑的傳統習俗,如祭祖、放河燈、吃鴨子、開漁節等。
講述這些習俗的由來和寓意,如祭祖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敬仰,放河燈寄托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祈福等。
實踐活動:
制作河燈(或簡易版):幼兒分組制作河燈,并在教師指導下了解河燈的.文化寓意。
品嘗節氣美食:分發梨子和大棗,讓幼兒品嘗并了解處暑時節的傳統食物。
分享與展示:
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制作的河燈,并簡述其文化意義。
邀請幼兒分享自己對處暑節氣的理解和感受。
總結與回顧:
教師總結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點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強調尊重自然規律、順應時節的重要性。
五、作業與延伸活動
觀察日記:
觀察并記錄處暑后一周內的天氣變化,撰寫觀察日記。
小報告:
完成一篇關于處暑節氣的小報告,包括氣候特點、傳統習俗、個人感悟等內容。
家園共育:
家長注意提醒幼兒早晚出門穿好外套,避免著涼。
有條件的家長可帶領幼兒觀看開漁節相關活動,進一步感知處暑開漁的節氣習俗。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處暑的概念、時間及相關的氣候特點。
技能目標:能夠通過簡單的活動感知二十四節氣的變化。
情感目標:培養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對自然變化的觀察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處暑節氣的圖片和圖標。
二十四節氣的字卡。
相關的動畫或視頻。
彩紙、顏料和手工材料。
環境準備:
教室布置可以展示二十四節氣的內容。
教學過程
1. 導入 (10分鐘)
引入話題:詢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嗎?”結合時節與氣候,請他們描述夏天的特點。
展示圖片:展示“處暑”的圖片,簡單介紹處暑的意思(意味著“離暑熱結束不久”)。
2. 知識講解 (15分鐘)
處暑的時間:告訴孩子們,處暑一般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
氣候特點:講述處暑時天氣會開始轉涼,降水逐漸減少,適合農作物的成熟。
節氣習俗:介紹一些與處暑有關的習俗,如“吃瓜”、“喝茶”等。
3. 活動環節 (20分鐘)
故事時間:講一個與處暑有關的小故事,增強孩子們對節氣的理解。
手工活動:
制作節氣卡片:讓孩子們用彩紙和顏料制作“處暑”字樣的'節氣卡片,鼓勵他們自由發揮。
節氣表畫:讓孩子們畫出他們最喜歡的夏季水果,如西瓜、杏等,結合處暑的特點。
4. 觀察與討論 (10分鐘)
大自然觀察:要求孩子們觀察身邊的環境,問他們:“處暑的時候,天氣有什么變化?你們看到了哪些秋天的跡象?”
分享時間:鼓勵孩子們互相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5. 總結 (5分鐘)
復習鞏固:回顧處暑的知識點,問孩子們:“處暑是什么時候?它有什么特點?”
情感教育:鼓勵孩子們珍惜大自然的變化,感受四季的美好。
教學延伸
家庭作業:鼓勵孩子們和家人一起去田野或公園感受季節變化,觀察一些植物和動物。
菜市場活動:組織一次親子活動,帶孩子們去菜市場,觀察夏季和秋季的水果和蔬菜,學習季節的變化。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幼兒能夠了解處暑節氣的時間、天氣特點以及相關的自然現象變化,如氣溫逐漸降低、晝夜溫差加大、樹葉開始飄落等;知道處暑節氣的一些傳統習俗,如吃鴨子、放河燈等。
技能目標:通過手工制作、繪畫等活動,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如制作紙鴨子、繪制處暑主題的繪畫作品等;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引導幼兒觀察處暑時節周圍環境的變化。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感受節氣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直觀地了解處暑節氣的天氣變化、自然現象以及傳統習俗,感受處暑節氣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如何以生動有趣、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幼兒傳授處暑節氣的知識,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并將節氣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三、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圖片、實物等方式,讓幼兒直觀地感受處暑節氣的特點和習俗。例如,播放一段關于處暑時節自然景象的視頻,展示處暑節氣相關的傳統習俗圖片,如人們吃鴨子、放河燈的場景等。
游戲教學法:設計與處暑節氣相關的游戲,如 “處暑知識大比拼”“尋找處暑的變化” 等,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和鞏固知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踐操作法:組織幼兒進行手工制作、繪畫等實踐活動,如制作紙鴨子、繪制處暑時節的自然景象等,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加深對處暑節氣的理解和記憶。
四、教學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處暑節氣的圖片、視頻、故事、兒歌等資料,制作成 PPT 用于課堂展示;準備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彩色卡紙、剪刀、膠水、彩筆等,用于制作紙鴨子;準備一些與處暑節氣相關的實物,如樹葉、鴨子玩具等;準備游戲道具,如卡片、小貼紙等。
幼兒:提前觀察身邊自然環境的變化,如天氣、植物等。
五、教學過程
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歡快的兒歌《二十四節氣歌》,帶領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哼唱,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歌曲結束后,提問幼兒:“小朋友們,在剛剛的歌曲里,我們唱到了很多節氣,你們還記得都有哪些嗎?” 引導幼兒回憶歌曲中提到的節氣名稱。
展示一張二十四節氣的圖片,指著處暑節氣的位置,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個節氣叫什么嗎?” 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處暑節氣。
認識處暑(10 分鐘)
利用 PPT 展示處暑節氣的時間信息,告訴幼兒處暑一般在每年的 8 月 22 日至 24 日之間,標志著炎熱的暑天即將結束,天氣開始逐漸轉涼。
展示一些處暑時節的自然景象圖片,如逐漸變黃飄落的樹葉、清澈高遠的天空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提問幼兒:“小朋友們,看看這些圖片,你們發現處暑的時候大自然有什么變化呀?” 鼓勵幼兒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播放一段關于處暑時節天氣特點的視頻,視頻中展示人們穿著長袖衣服,早晚溫差較大的場景。播放結束后,與幼兒互動交流,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在處暑時節感受到的天氣變化,如早晚變涼、中午還是有點熱等。
處暑習俗(10 分鐘)
通過 PPT 展示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圖片,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鴨子、夜晚人們在河邊放河燈的場景等。向幼兒介紹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因為鴨子味甘性涼,適合在這個時節食用,有助于清熱去火。講述放河燈的習俗,河燈也叫 “荷花燈”,人們將心愿寫在河燈上,放入河中,希望愿望能夠實現。
給幼兒講述一個關于處暑習俗的小故事,如《小明的處暑之旅》,故事中包含了小明和家人一起吃鴨子、去河邊放河燈的情節,讓幼兒在故事中感受處暑習俗的樂趣。故事結束后,提問幼兒:“小朋友們,在故事里小明和家人都做了什么呀?你們覺得這些活動有趣嗎?” 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加深對處暑習俗的印象。
手工制作(15 分鐘)
開展手工制作活動 —— 制作紙鴨子。教師先示范制作紙鴨子的步驟,將彩色卡紙剪成鴨子的形狀,用彩筆畫出鴨子的眼睛、嘴巴等細節,然后用膠水粘貼固定。在示范過程中,邊講解邊操作,讓幼兒清晰地看到制作過程。
給每個幼兒發放制作紙鴨子所需的'材料,讓幼兒動手制作。在幼兒制作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紙鴨子進行裝飾。幫助幼兒解決遇到的問題,如卡紙剪不好、膠水使用不當等。
制作完成后,邀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制作的紙鴨子。教師對幼兒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表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游戲環節(10 分鐘)
游戲一:“處暑知識大比拼”。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教師提出關于處暑節氣的問題,如 “處暑一般在哪個月份?”“處暑的時候天氣會有什么變化?”“處暑有什么傳統習俗?” 等,讓小組搶答。答對一題得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勝。為獲勝小組的幼兒發放小貼紙作為獎勵。
游戲二:“尋找處暑的變化”。教師在教室的各個角落放置一些與處暑節氣相關的物品或圖片,如樹葉、鴨子玩具、處暑習俗的圖片等,讓幼兒在教室里尋找。找到后,幼兒要向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找到的物品與處暑節氣的關系。通過這個游戲,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處暑節氣的認識。
課堂總結(5 分鐘)
與幼兒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幼兒:“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哪個節氣呀?處暑的時候天氣會怎么樣?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邀請幾位幼兒進行回答,對幼兒的回答進行點評和補充,強化幼兒對知識的記憶。
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處暑時節的自然變化,和家人一起分享今天學到的處暑知識,并且可以嘗試和家人一起做一些與處暑習俗相關的活動,如吃鴨子、制作簡單的河燈等。告訴幼兒,我們的生活與節氣息息相關,每個節氣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和意義。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相關文章:
二十四節氣處暑的詩詞08-29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通用6篇)08-19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優秀教案02-16
二十四節氣歌處暑的句子12-02
大班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教案優秀03-08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教案(精選7篇)09-04
二十四節氣處暑祝福語12-13
二十四節氣處暑創意文案11-22
二十四節氣處暑的古詩詞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