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4-12-01 08:21:11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經典[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經典[9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學習生字

  二、教學目的

  1. 初步學會3個生字,認識7個字。

  2. 朗讀課文,了解詩中所寫的鵝的特點,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初步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 背誦課文。

  4. 指導書寫“紅”、“毛”,能正確規范地書寫。

  三、教學重點

  學習朗讀課文,了解詩中所寫的鵝的特點,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初步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年你們幾歲了?6、7歲了能做許多事了,老師給你們猜個謎語好不好?

  頭戴一頂紅帽子,

  身穿一件白袍子,

  腳蹬一雙紅鞋子,

  唱著歌兒伸脖子。(打一動物:鵝)

  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有一個叫駱賓王的小朋友,當時他只有7歲,有一天,他去池邊戲水,有人指著池中的鵝讓他作詩,他出口作出了下面這首詩。因此人們夸贊他是“神童”。 (板書:鵝。)

  (二)新授課

  1. 初讀古詩,記住生字音。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2)出示卡片,讀準音,掃清讀文障礙。白毛、紅掌、鵝、曲項、浮、撥、清波。

  (3)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讀音。

  2.讀懂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全詩,學看注釋,說說出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只什么樣的鵝?(自由發言)

  (板書:曲項 白毛、紅掌、從上倒下的.觀察)

  (2)鵝唱歌時是什么樣的?

  ①指名讀第1句。告訴學生前面兩行是第1句。鵝叫的時候脖子是什么樣子的?

  ②師述:“項”在這里指的是脖子。看看圖,說說“曲”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曲是彎的意思)“曲項”呢?(彎著脖子)“歌”是什么意思?(把鵝叫形容在唱歌)

  ③課件欣賞:鵝叫的時候是彎著脖子,仰著頭,高聲地叫。這個樣子你喜歡嗎?小作者也非常喜歡,他是怎么用他的詩表達的呢?(連續地說出三個“鵝”字來)

  ④練習朗讀,注意停頓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⑤這兩句寫出了鵝叫時的樣子,那么它游水時又是什么樣呢?

  (3)輕聲讀第2句。

  ①指名說說鵝游水時的樣子

  白毛/浮綠水,(鵝的羽毛潔白,它浮在綠水上面,多美啊)

  紅掌/撥清波。(紅色的腳掌輕輕地劃動著清澈、碧綠的池水)

  ②想象畫面

  ③課件欣賞:加以體會

  ④練習朗讀,邊讀邊想象。

  (4)朗讀全詩,體會出這首詩的意境

  提問:這首古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呢?(先說鵝的脖子彎曲著朝天叫的樣子,然后說鵝的全身潔白的羽毛,最后說鵝的紅色的腳掌撥水的樣子。)

  小結:觀察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順序,寫的時候也要按順序寫。

  3.朗讀全詩,練習背誦。

  (1)想象詩句構成的美麗的圖畫。

  (2)配樂朗讀,練習背誦。

  4.指導書寫:

  (1)(課件演示)說說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找特殊筆畫。

  (2)書空筆順,練習描紅

  (3)展示學生的作業,互相說說修改意見

  (三)鞏固:朗讀全詩,背誦

  (四)小結:這首詩前兩行寫出鵝叫時的樣子,后兩行講了鵝在游水時美麗的外形,你們喜歡詩中的這只鵝嗎?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種喜愛之情吧。(全班齊讀)

  (五)板書設計

  11.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叫時的樣子

  白毛/浮綠水, 外形

  紅掌/撥清波。游水動作。

  (六)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回家問問家長說說其它動物是怎么游的。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反問的作用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一、自主學習

  二、合作探究

  1、請你認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圈畫每段關鍵語句,理清論述思路。請各小組同學通過討論、交流并口頭展示) ⑴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作者對待自然的態度是什么?

  ⑵你認為“敬畏自然”的內涵是什么?

  ⑶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2、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討論、交流,小組自由展示)

  ⑴作者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3、挑戰自己(質疑思辨):

  教師引導: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著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對本文的觀點有質疑嗎?(學生質疑,暢所欲言)

  如:⑴畏懼自然是否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⑵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列舉你提出的問題:

  三、拓展提升

  根據本文精辟的論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將如何把“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最實際的行動?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條標語,向人們發出呼吁。

  四、我的收獲與疑問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反問的作用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

  一、自主學習

  1、下列句子中的`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他很講義氣,很有良心,每次幫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測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C.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相形見絀。

  D.最不可思議的恐怕要數我們的大腦了,它使人有喜怒哀樂,能夠思維。

  2、對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方法說明有誤的是( )

  A.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擬人)

  B.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比喻)

  C.看著人類這種狂妄的表現,大自然一定會竊笑。(擬人)

  D.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反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知識:學習并掌握常見文言詞的意思。

  能力:能夠順暢朗讀課文,提高準確翻譯課文的能力。

  德育: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認識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多媒體電腦、投影。

  教學準備階段:1、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解決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天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成一個庸才。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板書課題)

  出示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宇介甫,晚號半山。世稱王荊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學過他的詩,誰能背誦一首)

  文題含義:傷:哀傷,嘆惜。為仲永的遭遇而感傷、惋惜。王安石為什么要對方仲永哀傷、嘆惜呢?同學們認真學習了課文自然就會明白。

  二、出示學習目標(學生看一分鐘)

  1、讀熟課文,讀準字音,讀準文言語句的停頓。

  2、積累文言詞匯,在理解的基礎上翻譯課文。

  3、領會文中蘊含的道理。

  三、初讀課文

  (一)出示初讀要求:(三分鐘后比比誰讀得熟讀得好)

  1、 根據注釋,讀準字音。

  2、 注意讀準句中的停頓。

  3、 反復朗讀,把課文讀熟練。

  (二)指名讀,根據情況板書糾正重點字的讀音。

  隸: 謁: 扳: 稱: 泯:

  四、二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出示自學指導(一)

  結合注釋翻譯課文,八分鐘后分小組比賽試譯課文。

  提示:1、人名、地名、年號等專用名詞,不用翻譯。

  2、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適當調整語序。

  3、把省略的內容補譯出來,使譯文通順準確。

  (難理解的字詞、句子可請教小組的其他同學,小組解決不了,可以記下來全班討論)

  (二)學生自由譯講課文,討論難理解的詞句,教師巡視、指導。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投影出示課下注釋沒有的重點字詞。

  〔參考〕1.“借旁近與之”:給

  2.“即書詩四句”:動詞,寫

  3.“傳一鄉秀才觀之”:全鄉

  4.“邑人奇之”:對……(感到)驚奇

  5.“或以錢幣乞之”:有的人

  6.“不能稱前時之聞”:名聲

  7.“賢于材人遠矣”:比

  8.“卒之為眾人”:最終

  9.“如此其賢也”:好

  10.“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①現在 ②本來

  C、重點句子翻譯

  還自揚州:〔自揚州還,從揚州回來。〕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得為眾人而已耶?〔反問句。恐怕他連普通人還不如吧?〕

  (三)提出難以翻譯的字詞或句子討論。

  (四)小組展示翻譯,一組推薦一人譯講一段,其他成員進行補充、評價。教師根據情況就翻譯不準確的句子進行點撥。

  五、三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 出示自學指導(二)

  結合課文內容思考:

  1、 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 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組討論交流,三分鐘后回答

  (二) 學生自學討論,教師巡視。

  (三) 討論上述問題。

  1、課文寫了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天賦。如:“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

  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眾人矣”。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其受于人者不至”。

  3、你從作者最后一段的議論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時機,努力學習。

  六、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七、當堂訓練。

  (一) 解釋下列劃線的字詞。

  父異焉 未嘗識書具

  邑人奇之 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稍稍賓客其父 不能稱前時之聞

  父利其然也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環謁于邑人 或以錢幣乞之

  于舅家見之 借旁近與之

  賢于材人遠矣 余聞之也久不能稱其前時之聞

  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不能稱其前時之聞 不能稱其前時之聞

  (二)翻譯重點句子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3、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4、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也。

  (三)以“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為題,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提示:1、可選擇不同的角度(方仲永、方父、邑人)

  2、自由準備兩分鐘。

  3、語言要簡練、聲音要洪亮。

  八、小結

  出示〔“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那些大科學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這么說,那么,我們呢?我們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拋掉“我聰明,慢慢來”,“我不學也行”等說法吧,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學習環境,努力學習!記住“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請同學們牢記這句話,并以此自勉。

  九、布置作業 。

  把自己的發言整理成300字左右的文章,寫到摘記本上。

  板書設計 :

  傷仲永

  王安石

  幼年:忽 即 立

  少年:不能稱 不使學 受于人者不至

  青年:泯然眾人 〔后天學習的重要性〕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說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給她一只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并將布熊送給媽媽。全文語言淺顯,體現了母女真情。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今、正、雨、兩"4個字。認識2個偏旁"饣、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中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具準備

  《生日歌》錄音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饣、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生活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放生日歌曲,提問:誰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個人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們會向別人借東西,也會把東西借給別人,聽說過借生日嗎?出示課題18、借生日

  二、初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2、提問:課文中誰把生日借給誰?"我"指的是誰?

  3、再讀課文,共分幾個自然段?你想讀哪個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2、認識兩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媽媽說自己把生日給忘了,媽媽真得是忘了嗎?(小云的媽媽并非忘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別人)

  4、指導朗讀

  "您怎么從來不過生日?"沒見過媽媽過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從來",讀出納悶的語氣。

  四、學習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讀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里會想些什么?(大家討論后,明白小云在媽媽的`影響下,懂得了關心媽媽,同學們應該向她學習)

  3、指導朗讀

  最后兩句話是她經過思考想出的辦法,要讀出肯定的語氣,表現出小云的天真可愛。

  五、全文朗讀

  1、分角色朗讀課文,師生讀,同學與同學讀

  2、配《生日歌》讀

  六、擴展活動

  親手作一件小禮物送給爸爸媽媽,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書寫本課4個生字

  3、指導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

  二、分小組自學生字

  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正、怎、飯、拿"等字的讀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辦法來記憶

  指導寫字

  今:撇尖低,捺腳稍高,開口度大,撇捺相接處,點和橫收筆都在豎中線上。

  正:注意橫,豎的長度,第二橫是長橫的一半,左豎是右豎的一半,最后一橫長,稍凸起托連豎。

  雨:"冂"要寬,蹭的豎,不出框,最后四點兩兩對稱,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勻滴下。

  兩:"冂"內兩個"人"字分布均勻,"人"的"捺"均變為"點"。

  3、學生寫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復習鞏固

  1、復習課文內容,完成課后練習題

  ⑴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提示:紅花中的字可以做詞頭,也可做詞尾

  2、分小組比賽

  3、每組選出代表,全班比賽

  四、想象故事的結尾

  1、請同學們編出故事的結尾

  2、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講評小結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膚、怠、穗、憋、搓”5個會認字和“肌、膚、懶、穗、喉、耕、橘、褐、禍、挽、甸”11個會寫字,積累“肌肉、皮膚、稻穗、勉強、白喉、耕種、橘子、褐色、挽救、禍事、沉甸甸”等詞語。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

  3、理解稻草人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拼讀生字詞,老師檢查并指正;

  2、聽錄音,整體感悟文章,理清文章脈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稻草人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文中老太太的同情。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學會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展現人物的性格,介紹事件的背景,表現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學習人物動作、心理、外貌描寫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3、學習作者的表現方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刻畫的稻草人是個怎樣的人物。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指名讀第一單元《導讀》),你能說一說《導讀》告訴我們什么了嗎?誰能說一說,咱們都學過哪些童話故事?(生:《神筆馬良》、《小紅帽》、《白雪公主》……)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新的童話故事《稻草人》。

  二、新授

  (一)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1。指定三位學生朗讀課文。播放wav音頻朗讀。比較學生朗讀和wav音頻的不同之處,同時指導朗讀方法。

  注意以下生字詞語,尤其是畫線的.字。(幻燈片展示)

  肌肉、皮膚、稻穗、勉強、白喉、耕種、橘子、褐色、挽救、禍事、沉甸甸

  在練習本上邊讀邊寫一寫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思考。

  1、文中哪些描寫與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2、課文為什么把稻草人與牛、狗進行對比?

  (四)學生分別讀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動、動作描寫的句子,體會。

  1、外貌描寫表現了什么?

  2、文章有幾次心理活動描寫?每次表現了稻草人怎樣的心情?(高興、焦急、痛心)

  3、文章中幾次直接描寫老太太?分別是從那幾個方面寫的?各表現了老太太怎樣的心情?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以快樂的心情的反襯結局的悲慘,以樂寫痛,則痛更甚)

  (五)品讀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1、給課文分段。

  (1)介紹稻草人的外貌,看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普通,善良,堅守職責的好人)

  (2)用一句話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稻草人為主人做了哪些努力?有效嗎?用一個成語概括這種情況(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同情勞動人民卻又無力改變現狀的悲哀)

  2、學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動可以分兩層?如何分?(回顧主人的悲慘經歷,為主人即將得到的豐收感到由衷的高興。這一處伏筆的作用是什么?)

  (1)學生談一談讀了本段的感受;

  (2)齊讀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體會情感;(她的臉上滿是皺紋,倒像個風干的橘子,那里會露出笑容來呢!)(這一句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慘,將來又會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3、點名讀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動作描寫實際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寫成稻草人的自覺行為有什么好處?(體現作者的同情與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作上記號;

  (3)作記號之處表現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詞語概括(無比驚恐、著急)

  4、學生通讀1---5自然段;質疑問難。

  三、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jī ròu pí fū dào suì miǎnqiǎng

  ( ) ( ) ( )( )

  bái hóu gēng zhòng hè sè

  ( )( ) ( )

  wǎn jiù huò shì chén diàn diàn

  ( ) ( )( )

  (二)改寫句子。

  她以前哪里笑過啊?(改為陳述句)

  課后小結

  文章通過對稻草人外貌、心理、動作的描寫,刻畫了一個普通、善良、堅守職責的好人形象。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品析文中關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教學重難點:

  品析文中關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安塞腰鼓》,感受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二、目標展示

  1.品析文中關鍵性語句,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2.品味語言,感知美點。

  三、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就課文的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的句式簡要評述文章美點。(在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將你的理解批注到書上。(8分鐘后看誰完成的好)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本文的美點等

  交流研討

  學生發言,教師歸結:

  (1)詞語方面如“茂騰騰”好,好在簡潔傳神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情奔放。“忘情了,沒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句式方面:鏗鏘短句的運用好,好在營造了激越的氣氛。如“愈捶愈烈”“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等。

  (3)寫法修辭方面:綜合運用排比和反復的.手法好,好在增強氣勢,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對比的手法好,好在以水鄉比照高原的力量之美。

  (4)結構方面:以“好一個安塞腰鼓”為線索復疊詠嘆好,好在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環美和音樂的節奏美。

  五、綜合訓練

  1.積累文章中的精彩語句。

  2.仿寫:

  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他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解詩句含義,領悟詩的意境。

  2、理解李賀虛構的仙境有著怎樣的寄托。

  教學重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以自學、討論為主,誦讀訓練貫穿始終。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檢查背誦)

  (二)作者簡介:

  李賀一生位卑職冷,病貧交迫,深感世變無涯,人生有盡,死生問題糾結于心。詩作雖情緒低沉,然想像新奇,境界遼闊,在中國詩歌史上獨樹一幟。

  (三)品讀鑒賞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并作點評。(要求:從字音、節奏、停頓、感情等方面入手。)

  3、學生放聲朗讀,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間交流心得。

  4、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意。

  這是一首游仙詩,在一個晴朗的夜晚,詩人游目太空被

  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張開想象的翅膀,飛向那美麗的天庭……

  (2)作者的想象思路是怎樣的?

  詩共十二句,分成三個部分。開頭二句是詩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結末二句則是仙人俯視塵寰所見的情景。前者從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后者又從幻想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渾然一體。中間八句具體描述天庭的景象,陸續展示了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

  (3)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主體部分四幅畫面。

  學生描繪后教師歸納:

  畫面之一:月宮里的桂樹花枝招展,香氣襲人。

  畫面之二:秦妃當窗眺望曉色。

  畫面之三:神奇的.耕牧圖景。

  畫面之四:穿著艷麗服裝的仙女,漫步青洲,尋芳拾翠。

  問:詩人是如何表現這種瑰麗境界的?

  答:上述各個互不連綴,然而卻顯得和諧統一的畫面,都以仙人活動為主體,以屋宇、花草、龍鳳等等為陪襯,突出天上閑適的生活和優美的環境,以與人世相對比。詩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結合起來,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理想成為可以觀照的物象,因而顯得深刻雋永,而又有生氣灌注。

  (四)歸納主題

  詩人虛構了一個盡善盡美的仙境,顯然有所寄托。詩人心懷壯志而生不逢時,寶貴的青春年華被白白的浪費了,故怨恨不已。詩作曲折地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當時社會和個人境遇的不滿。

  (五)作業

  1、熟練背誦本專題各個篇目。2、課后完成“積累與應用”及相關練習。

  鑒賞資料:

  在一個晴朗的夜晚,詩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張開想象的翅膀,飛向那美麗的天庭。

  詩共十二句,分成三個部分。開頭兩句寫天河。天河,絢爛多姿,逗人遐想,引導他由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轉動,回蕩著的流星,泛起縷縷銀光。星云似水,沿著“河床”流淌,凝神諦聽,仿佛潺潺有聲。這些是詩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見所感,寫實之中揉有一些虛構成分,顯示了想象的生發過程。

  人間怎樣呢?末兩句用雄渾的筆墨作了概略的點染。在青洲尋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觀望,指點說:羲和駕著日車奔馳,時間過得飛快,東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變成陸地,揚起塵土來了。這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滄海變桑田”。詩人借助具體的形象,表現了塵世變化之大和變化之速。對比之下,天上那種春光永駐、紅顏不老的狀況,就顯得特別可貴。

  這是一首游仙詩。李賀虛構了一個盡善盡美的仙境,顯然有所寄托。詩人心懷壯志而生不逢時,寶貴的青春年華被白白地浪費了,這叫他怎不憤恨不已?“逝將去女,適彼樂士。”(《詩經·魏風·碩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對當時社會現實和個人境遇不滿的曲折表現。

  詩歌首尾起落較大。開頭二句是詩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結末二句則是仙人俯視塵寰所見的情景。前者從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后者又從幻想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渾然一體。

  詩的題目是《天上謠》,“謠,聲逍遙也。”意即用韻比較自由,聲音富于變化,吟誦起來,輕快優美。這首詩的腳韻換了三次,平仄交互,時清時濁。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飭,有的參差錯落,變化頗大,這種于參差中見整飭的韻律安排,顯得雄峻鏗鏘。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領略朱自清筆下的溫州仙巖梅雨潭那充滿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機的自然美,感受其間所跳動著的作者勇于進取的激情。

  2、學習本文剪裁得當、結構精巧、寫景傳神、情景相生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狀物抒情語言的強大表現力。

  教學重點:感受作者筆下綠的美,培養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教師導讀、學生討論。

  教學設想:

  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則是為它而設的,即不但為它營造背景,而且還為突出梅雨潭的綠的令人“驚詫”提供別致的襯托物。這樣,就在教學上為我們提供了審美比較的.可能。為此,擬以審美比較為教學思路,以段落閱讀訓練帶動全文的閱讀鑒賞為教學方法。通過對第三段設計的導讀訓練題,引導學生品味課文,并輔之以點撥,讓學生在審美比較中,領略自然美、藝術美和語言美。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說明

  (一)引入、

  問:課文中有一個從寫梅雨瀑過渡到寫梅雨潭的句子,請找從學生整體把出來。握課文入手,教明確: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給學生進入文本

  (二)閱讀分析課文的方法。

  1、1、問:“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

  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1)從寫開始“追捉”過渡到寫步步“追捉”;(2)點體會文中關鍵句明上段寫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襯托美的令人“驚詫”的梅雨潭的的作用,交給解綠。讀、理解文本的

  2、問:為什么有第一個作用?鑰匙

  明確: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前,寫的是揪草攀石的開始“追捉”,而在這之后,寫的則是“步步追捉”;從整體,而漣漪,而水光,而水色,并進而借助聯想和想象,與之款款交談,“拍著她”、“撫摩她”、“吻著她”,送她一個“芳名”。

  3、問:又為什么有第二個作用?

  明確:所謂“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搭配上其他事物來突出主要事物的藝術手法。就本文來說,作者謳歌贊美的綠是梅雨潭,寫梅雨瀑是為了用來突出“梅雨潭的綠”,以更充分地顯示綠的“令人驚詫”。即以美的事物襯托更美的事物。

  4、朗讀第二段,問:你覺得作者筆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導賞析美地方最美?

  明確:美。美在梅雨亭,美在梅雨瀑的水花。

  5、問:對于這些美的事物,作者用了哪些美的語言來表現?體會、感受明確:寫梅雨亭,用“蒼鷹”這個直接展示景物形態的比喻,作者對美的

  用“踞”、“展”、“浮”等動詞,逼真地刻畫了梅雨亭上下懸空表現,學會和亭角翹向空中的動態形象。寫水花,不說濺、不說落、不說飄,感受文學作品而說“送”,說“鉆”,即寫出了水花的細、輕、冷、滑的質感,所描繪的美。又寫出了它的活潑可愛,有靈性,突出了作者對祖國山山水水所傾注的無限熱愛之情。

  6、朗讀第三自然段。

  7、問:對梅雨潭的綠,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出了綠的哪些特點?

  明確:比喻:“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她松松……引導體會美的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像明油”;“宛然……碧玉”。表表現手法。現了綠的光潔、明凈、透明、潤澤。

  擬人:“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

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洗碗》,了解小作者是怎樣根據畫面內容寫出洗碗的整個過程。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1教案設計

  2、通過討論,進一步明確看單幅圖作文的要領:除了善于觀察,還要適當展開想象。

  3、能仿照例文的方法看單幅圖《澆花》,想象澆花的過程,先說一說,再寫一段話。要寫清時間,地點和澆花的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順序,連貫講述。

  難點:想象經過。

  三、教學準備:

  1、掛圖或投影片四幅。

  2、指導學生參加澆花活動。

  四、擬定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啟發學生交流“當好小幫手,愛做家務事”的情況。

  二、學文明法:

  1、指導看圖,口述圖意。

  什么時間?sjbwz/什么地方?誰在做什么?

  2、指名讀例文。(邊讀邊點評)

  第1句:收拾碗筷,做好準備。

  第2句:洗碗的順序。

  第3句:小芳認真的洗碗,洗的很干凈。

  第4句:洗好后收拾好碗筷。

  3、小結;這篇短文具體寫了小芳是怎樣洗碗的,內容具體。

  4、自由讀“習作要點討論”想想作者是怎樣把小芳洗碗這件事寫清楚的?

  5、引導歸納:小作者看圖時,看清楚了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在做什么?還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出整個過程,把觀察和想象到的內容寫下來,就比較具體,生動了。

  6、指名表演在家里做事的經過。

  7、表演后學生說說。

  8、指名讀作業要求。

  9、指導看四幅圖,說說圖意。

  10、小結:小朋友在做些事時,也有一個過程,只不過書上沒有全部畫出來,在寫作文時,我們要加進去。

  三、快速成文:

  1、任選一幅圖,自由練說。(師生點評)

  2、同位互相說。

  3、投影出示:

  題目居中,soft/每節開頭空兩格,句號、逗號要占一格,寫在左下方,不能用在每行的開頭。

  4、學生練習習作,師巡視指導。

  5、指2—3人,讀自己的作文。

  (師生共同修改,點評)

  四、抄寫作文:

  1、提出要求:格式要正確,書寫要認真。

  2、學生抄寫。

  板書設計:

  看圖作文

  觀察——把圖意寫清楚

  想象——把圖意寫具體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精】12-17

語文的教案【熱】12-17

語文《項鏈》教案01-3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先锋资源AV在线 | 午夜影院福利免费在线看 | 天堂va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