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土風舞》教學反思
《土風舞》是一首熱烈歡快的捷克民歌,表現了農民們載歌載舞慶豐收的熱鬧情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土風舞》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土風舞》教學反思 1
《土風舞》是一首熱情,充滿豐收喜悅的捷克民歌。曲調簡潔,節奏明快,是帶擴充性的一段體,整首歌曲比較平穩,沒有特別大起伏但是連斷音是本首歌的難點,尤其在后半部分"啦"音上,而且切分節奏占了很多的比重,所以節奏和連斷音對與這首歌的教學是尤為重要的。學生在切分音的處理上把握得非常好。
首先,沒有把握好教材,重難點分析的不準確,教研員曾說過,要教學生唱歌,首先自己要先唱200遍,而我連10遍都沒有唱過,總以為這首歌曲自己是會唱的`,從來沒想過不會唱,但事實告訴我,我是背不下來的。歌曲都背不下來,我怎么會對他有感覺呢,沒有感覺又如何去讓學生有感覺呢,讓學生學會審美,就變成空話了。
第二,在設計這堂課中,把簡單的東西變復雜了,如:土風舞這首歌曲中,其實就是切分節奏與附點節奏兩個節奏型,只要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學生練習、感受的過程出示本節課的重點節奏,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東西,學生就能一目了然,并為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然后再下一環節中讓學生看圖說話,把創編的詞填入節奏中,在進行有節奏地朗讀,熟悉之后就加入歌譜,一步一步地進行教學,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沒有缺乏興趣的情況下,整首歌曲就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而我卻運用了大量的動作,讓學生去感受歌曲的意境,這對4年級的學生,尤其沒有一點舞蹈基礎學生來說,難度就非常大了,在反復聆聽音樂,創編動作,來鞏固歌曲,學生就失去了興趣。
第三,高估學生的能力了,沒有抓住4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定就是失敗。
《土風舞》教學反思 2
《土風舞》是一首熱烈歡快的捷克民歌,表現了農民們載歌載舞慶豐收的熱鬧情景。歌曲節奏規整、旋律流暢、音樂朗朗上口,歌曲中較有代表性的節奏是切分音節奏。如果把切分音掌握了,整首歌曲就很容易學會。因此,設計了切分音節奏的聽辯與正確演唱是本課教學難點。
我在新授課環節中首先解決這一難點,從拍節奏開始,先模仿老師拍節奏,在學生掌握了切分音節奏的拍法后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中的呼應手法,以問答游戲形式讓學生邊玩邊學,讓學生輕松掌握切分音節奏的讀法并感受其強弱特點。這一環節學生表現的興趣濃厚,由其是呼應,學生奇思妙想,創造出了各種有趣的身體不同部位的切分音節奏的拍法和各種妙語的回答,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其次,讓小組內學生相互用切分節奏互問互答,再小組討論:用歌曲中的主旋律節奏編一句歌詞,然后貼卡展示。學生以小組分開探討的形式進行學習,由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互相促進。學生之間學習的'氣氛比較自由,與同伴進行自由的探討,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既解決了歌曲學習中的難點,又很好的發揮大家的創意進行了創編歌詞。
在歌曲學唱過程中,先讓學生靜聽,感受歌曲中最突出的切分音節奏,并讓學生找找歌曲中出現了多少個切分音節奏,接著再按節奏讀歌詞、聽音樂畫旋律線等活動中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和體驗,清楚歌曲的節奏、結構、旋律進行的特點,對歌曲更深層的了解。同時在聆聽、模仿、比較、表現等各種方式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歌曲,理解音的強弱、高低等音樂要素,并對歌曲進行處理。整個過程是在解決難點節奏后進行,因此,學生對歌曲很快就掌握,學的很輕松。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主動性強,也得到了成功的體驗。
教學活動是雙向的,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功的同時也檢驗了老師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的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收獲學習的快樂與成功也是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在這節課上,我看到了學生很快樂,我也很快樂。
《土風舞》教學反思 3
《土風舞》是一首很熱鬧歡快的捷克民歌,F大調,2/4拍,歌曲節奏規整,旋律流暢,音樂朗朗上口,表現了農民們載歌載舞慶豐收的熱鬧情景。
整節課的教學圍繞讓學生們從歌曲里感受歌曲氣氛開展,讓學生從演唱到肢體都能體現出歌曲的氛圍。學唱完歌曲后,從速度、力度和情緒上來比較了《紅葉》和《土風舞》兩首歌曲的不同,再動手拍歌曲中不同的.節奏帶給自己不通過的體驗,自編動作隨音樂跳起來唱起來。然后欣賞了不同地域的豐收之歌,陜北的《秋收》、丹麥的《豐收之歌》和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秋》,體會不同地域音樂的不同。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聽、想,學生在這節課上很好的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自己學會新知識的過程讓孩子們很有成就感。但是整個的教學過程和設計還是有不足的地方。在比較兩首歌曲時應該更好的讓學生自己去想,這樣可以更好的理解歌曲。
《土風舞》教學反思 4
有發現才有改進,有反思才有進步。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顆快樂的音樂種子,作為老師,我們應該讓它發芽開花。這是我上完《土風舞》以后,最深的感觸。
首先,教學中,盡量滿足孩子們的表現欲望。四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表現自我,所以他們總是積極地參與到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中,于是,我特別注意保護他們這種敢于表現的自信心,盡量給他們提供展示的舞臺,這樣,學習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不停地尋找快樂的過程,學習起來就輕松愉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發現這幫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趣味性很濃。
他們是那么盡情地投入到音樂世界中,又是那么快的掌握了難點節奏,于是我沒有按照既定的教案走程序,而是順學而導,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大膽地通過聽、說、唱、想、舞等多項活動來學習歌曲。學唱中遇到的難點我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我盡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不是被動的學唱一首歌,而是在這一堂課中成為創造表現的主人,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體動作,更要用心靈去體會。
其次,我將鼓勵性的評價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表現了,渴望肯定,渴望贊揚,這會成為他們學習的重要的`動力。所以我在課堂中尤為關注他們的心理,對他們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音樂課堂應該是孩子們的快樂天地,讓我們為呵護這些快樂的音樂種子做得多些,再多些吧!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領導,同行們多多指正,謝謝!
《土風舞》教學反思 5
《土風舞》教學反思在教授《土風舞》這一課程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音樂與舞蹈結合的魅力以及它對培養學生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對本次教學活動的幾點反思:
1、教學內容設計:在選取教學內容時,我注重了《土風舞》所蘊含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通過介紹各地不同的土風舞種類,使學生了解到我國豐富多樣的民間藝術。然而,反思過程中我發現,在深入挖掘舞蹈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內涵方面還有提升空間,未來將嘗試更生動、具體地講述每個舞蹈的歷史背景和象征意義。
2、教學方法與手段:我采用了示范講解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們在模仿和實踐中感受到了土風舞的獨特韻味。但部分學生在掌握動作技巧上存在困難,這提示我在后續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個別指導,并采用分層教學策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節奏中逐步提高。
3、課堂互動與氛圍營造: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我組織了小組合作表演環節,鼓勵學生創新改編并展示各自的土風舞作品。雖然課堂氣氛活躍,但仍需關注到那些內向、不善于表現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信地展現自我。
4、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土風舞》的教學不僅是傳授舞蹈技能,更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情感熏陶的過程。今后將進一步強化這一理念,引導學生尊重和熱愛我國優秀的民間文化遺產,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
總結起來,此次《土風舞》的教學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會根據反思結果調整教學策略,努力讓每堂課都成為一次充滿活力與文化魅力的旅程,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成長,在舞動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土風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土風舞》教學設計及反思03-30
土風舞說課稿03-23
土風舞教案參考06-23
美術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4
蕭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2-06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9-29
景陽岡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2-28
池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2-28
浮力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6-01
教學反思:長城教學反思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