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鴨子拌嘴教學反思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鴨子拌嘴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鴨子拌嘴教學反思 1
這是一節以領會、理解現代音樂教育的理念,積極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各種教學方法的一年級音樂課。上了這堂課之后,全體學生那高漲的熱情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接下來,我對這堂課談談自己的想法:
1、教學目標和內容思路清晰。
教學目標的設計符合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有深度、有新意,既體現德育功能,又突出學科的特點,并且具體,切實可行,有可操作性。教學內容突出綜合性,學習領域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內容多,信息量大,形式多樣,但在猜猜、學學、做做、演演這條主線的串聯下脈絡清晰,循序漸進,一環扣一環,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高漲。
2、教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諸多理念。如:
(1)、猜一猜(了解音樂能代表動物形象);學一學(音樂要素、多聲部合奏在模仿游戲中體驗、輕松學習);做一做(美術知識的切入、動手能力、評價等);演一演(戲劇表演,把整節課推向高潮)。
(2)、興趣與愉悅性:緊緊圍繞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因此從新課的導入到接下來的一系列教學步驟,我都是把激發學生興趣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教學都是在創設各種情境中展開的,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體驗,師生總是處于一種互動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活動因而變得有趣而輕松。如教學過程中的“聽音樂猜動物”和“分小組把同學裝扮成動物”這兩個教學環節設計,都把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的都調動起來,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能力。
(3)、成功的體驗,自信心的培養在整個教學過程的中,我都很注意這方面的培養訓練,如音樂課口號“ 快樂課堂,音樂無限”;如提問、評價中幫助鼓勵的語言,如學生作品的展示等等,特別是在“學一學”這個教學環節中設計的“成果分享”:我現場為學生的演唱錄音,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聽到剛才自己游戲般的模仿動物叫聲居然成為這么好聽的“三聲部動物小合唱”,那種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
(4)、合作與面向全體學生:在一節課中,如何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來,一直是音樂老師們感到頭疼的問題。我在這節課中有一個環節給了我是這樣做的:在分組裝扮一樣小動物中,我讓全班的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全組同學齊心協力為某一動物扮演者裝扮,展示時我一句簡單的語言“是誰把你裝扮得這么可愛的?”一個簡單的提議“請這些設計者們站起來讓大家認識認識,我們大家為你們鼓掌!”把全班的學生都兼顧到了,都表揚個遍,除了給孩子們以自信成功的體驗,還有合作、動手能力的培養。“最后,請小設計師們也加入表演的行列”,更是沒拉下一個學生。
(5)、寓教于樂:本節課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引發學生關注和了解動物朋友,引導他們明白人與自然相處的意義,這些道理不是靠說教,而是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寓教于樂的。如講動物故事,如在動物聯歡會上,全體小動物們正又唱又跳玩得開心,突然獵人來了……等等。這節課是在學生愉悅有趣、自信的表演中感受、領會、體驗了所有的教學目標,完成了所有的教學任務,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興奮中學,這種合作、自主、娛樂式的學習方式,正是新課程標準新理念所提倡的。
鴨子拌嘴教學反思 2
《鴨子拌嘴》是二年級下冊的一首欣賞作品。上這節課前我又仔細的將作品的介紹看了看,并且反復聆聽錄音,甚至于找出以前的聽課筆記來對照,可以說做足了準備。
第一課是在二(3)班。生動的導入,詳細的介紹樂器之后我就播放了音樂。聽完后我問了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樂曲好聽嗎?”(通常我們都會這樣來問,而學生通常都會整齊響亮的回答——好聽)結果有幾個膽子大的同學卻回答“不——好——聽!”老實說,我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答案,一下子接不上詞,又不能不理會,一氣之下就用生硬的語氣說了句:“這么好聽的樂曲,怎么會不好聽,你們有沒有認真在聽?” 那些回答不好聽的同學頓時沒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學中,雖然我的講解生動有趣,但是課堂氣氛卻一直調動不起來。很顯然我當時的回答是欠考慮的,學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見的權利,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有新思路、新觀點、說真話、說實話。《鴨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擊樂器演奏的.樂曲,沒有固定的音高,如果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學生確實是不太容易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的,那他們說不好聽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如果當時我沒有急著否定學生而是用啟發性的語言對樂曲進行生動的說明,我想學生們一定會口服心服的說《鴨子拌嘴》是一首好聽、有趣的樂曲的。
后來在二(2)班上這節課時我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在生動的導入,詳細的介紹樂器后我就播放的音樂。聽完后我問了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樂曲中的兩只小鴨子在干什么?”同學們熱烈的討論起來,有的說游泳,有的說拍翅膀,有的說嘎嘎叫……接著請學生同桌合作來表現這兩只鴨子,來比比看誰的動作好看、新穎又能表現鴨子的形象特點。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真是一舉兩得!
鴨子拌嘴教學反思 3
在聆聽《鴨子拌嘴》這一課及其編創活動中,感受頗多,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激發動機,引起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求知欲望,從而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愉快地去探究它。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讓學生感到輕松、有趣的教學氛圍。如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請小朋友找找自己組的打擊樂器是什么,然后以這種打擊樂器的名字作為小組的名稱,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又請小朋友一起敲一敲,探究樂器的不同敲法,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專注地融入音樂課堂中去體驗音樂。
二、激發想象,活躍思維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情境,引導每一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展開想象,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創造用自己最喜歡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在學生了解了打擊樂器敲法的基礎上,嘗試描寫手中樂器的.聲音生活中的哪些聲音;又如在欣賞了《鴨子拌嘴》音樂片斷之后請學生想象剛才這段音樂讓你聯想到什么小動物,并用動作來表現,最后又讓學生為音樂取名等,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表達對所聽音樂的感受與見解,使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三、激發創造,大膽創新
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潛能。如從聆聽各種打擊樂器的音色,到創造出打擊樂器的各種敲法;從欣賞《鴨子拌嘴》片斷,到創編動作來表現聽到的音樂形象等,這些都是層層鋪墊,慢慢深入的。直到最后請學生自選打擊樂器,各小組創編一段雖然并不完美,但卻生動有趣的小鴨的故事時,便有了一種水到渠成的結果。
我覺得,對于小學生來說,在一定程度上,音樂藝術主要還不是一門知識,而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音樂審美愉悅的體驗。作為教師,我們更多的任務應是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幫助學生跨進音樂藝術的大門,讓他們體驗學習音樂的快樂和滿足,在學習音樂的同時,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鴨子拌嘴教學反思 4
《鴨子拌嘴》這一課,生動的導入之后,我開始播放音樂。聽完之后,我問了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樂曲好聽嗎?”沒想到大部分同學都說不好聽,我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答案,一下子接不上詞,又不能不理會,一氣之下就用生硬的.語氣說了句:“這么好聽的樂曲,怎么會不好聽,你們有沒有認真在聽!”頓時全班沒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學中,雖然我講解生動有趣,但課堂氣氛一直調動不起來。很顯然,我當時的回答是欠缺考慮的,學生有保留自己意見的權利,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有新思路、新觀點、說真話、說實話。
《鴨子拌嘴》是一首由民族打擊樂器演奏的樂曲,沒有固定的音高,如果沒有經過正常的引導,學生也確實不太容易體會其中的奧妙,如果當時我沒有著急否定學生,而是用啟發性的語言對樂曲進行生動的說明,相信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
【鴨子拌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鴨子上橋的教學反思11-14
《小鴨子回家》教學反思07-14
教學反思《小鴨子回家》07-15
《鴨子和白兔請客》教學反思06-19
《鴨子和白兔請客》的教學反思08-15
小鴨子找朋友教學反思07-09
小鴨子得救了的教學反思07-17
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學反思11-16
《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學反思01-24
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學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