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學反思

時間:2023-06-16 15:50:31 海潔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特殊教育教學反思

  教師不是圣人,每個教師都有他成長的歷程,教師的成長進步來源于實踐中的積累和提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特殊教育教學反思,歡迎借鑒,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特殊教育教學反思

  特殊教育教學反思 1

  有效特殊教學是近幾年被普校提的比較多的一個新的教育理念,然而這一理論也正在被特殊教育工作者所關注。今天,有幸聽到北師大特教專家肖非教授,為我們這批國培人員從理論的高度闡釋了在特殊學校打造有效教學的一些研究情況及教學程序、教學模式等等,深感榮幸。

  這節課主要是從五個方面來談的。一是什么叫有效教學;二是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三是有效教學的相關研究;四是有效課堂教學哪里來;五是關于有效教學的幾點感悟。

  什么是有效教學這一塊,肖非教授選取了國內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臺灣學者蔡慶文等認為,教師為達成學校教學目標,基于自我信念并采取的各種有利于提升教學功效的方法、行為、步驟后,而能促使學生有效學習成長的績效程度;張碧娟認為,教學有效性是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所表現出的有效教學行為,這些行為能夠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蔡麗華認為,教師在教學各方面表現績效,及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程度。

  從有效教學的概念可以看出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應抓住以下幾點:

  首先,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體是課堂教學活動,而非某個教師和學生等個人。

  其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是一個漸臻佳境的過程。

  再次,我們對于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即是否具有有效性的認知與評判,最初的感知點與最終的評判對象,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別的方面,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即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最后,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實現教學目標的.積極屬性以及實現能力,具有目標性,那些與教學目標無關的能力不是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這堂課中肖非教授還談到了特殊教育有效教學的四種模式,這四種模式指的是:閱讀教學示范中心、直接教學、同伴指導、合作學習模式,這四種模式是經過經驗證明的四個增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有效方法策略。

  肖非教授還在授課時向每位學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特校教師要成為教材的設計者。針對教授提出的要求,我有幾點反思:一是要想擔當起教材的設計者這一重任,必須有著廣闊而深厚的專業知識作為積淀;二是把特教工作看成是一份神圣的事業去完成;三是改變現有的思想觀念,用新的教育觀念做支撐。

  特殊教育教學反思 2

  新課程的背景下,課程的功能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尤為重要的是強調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一點對聾啞兒童特別重要。需要教師在進行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即要求教師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用個性魅力去駕馭課堂。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在感悟中提高,并使課堂教學精彩起來。

  一、在環境中感悟

  一般的聾啞學生掌握的知識非常有限,加上受傳統的“教師教和學生學” 的接受式學習方法的影響,學生往往極少對所學的內容產生疑問,或者雖有疑問也不敢提。一是怕教師責怪,二是怕同學恥笑,存在較大的心理障礙。那么,創設什么樣的學習氛圍,教師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學習活動,才能讓學生敢于表達,并能在交流中有所收獲呢?

  我認為,努力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倡導平等互助的學習方式是當務之急。建立民主平等的學習方式,關鍵是教師,教師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提出的疑問,激勵孩子敢想敢表達。另外,要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同學之間能坦誠交流,禮貌對待別人提出的疑問,杜絕恥笑與不尊重他人的現象。例如教學《包公審驢》一課時,初讀課文,有學生提出“包公為什么審驢?驢根本就不會說話啊!”顯然,這個學生沒有理解課文,或許他根本沒有弄明白課文的大意。此時,一些讀懂了課文,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可能會笑話這個提問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肯定學生提的問題,然后再進行這樣的引導:“既然驢不能審,其中必定另有緣由,你再看一看課文,很快就會有答案了。”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集中到文本之中,繼而很快掌握了故事的情節,更重要的是,教師保護了提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向所有的學生滲透著學習在于求知、求實的哲理。

  二、在質疑中感悟

  學從疑中來,學由思中求。教師要重視學生從質疑、思考中獲取自己的感悟,得到一點收獲。這收獲之源,便是學生得掌握一定的質疑方法與技巧,能從文本的中心、重點等方面提出疑問,深入思考,才能學有所獲,不至于流于表面。

  1.從標題入手,質疑文章的中心問題

  眾所周知,課文的標題往往是文章中心之所寄,主題之所顯。故而,教師應指導學生從課題出發,圍繞課題提出相關的問題。如學習《我喜歡》這篇散文,學生讀課文后可能產生一系列疑問:“我喜歡什么?”“為什么喜歡?”學習《樓蘭之死》一文,學生提出“樓蘭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樓蘭為什么死了?”等,這些疑問正是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明確了標題與文章中心的這一層關系,學會由標題入手,帶著疑問讀課文,將更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2.矛盾中生疑,結尾處探疑,空白處起疑

  這是一種常見的質疑方法。人們在讀課文時,遇到突然中斷的描寫,就會去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情節敘述的矛盾沖突也會讓人產生疑問,而戛然而止或是意味深長的結尾總能讓人遐想、反思。例如《一個蘋果》一文,講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八名志愿軍戰士互相關愛,舍不得吃掉一個蘋果的感人故事。文章的結尾處寫道“我……忽然覺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靜……一瞬間,我的喉嚨被心中激起的強烈感情堵住了。在這戰火紛飛的夜晚,我被這種出自戰友間的關懷友愛激動著,迸出了幸福的驕傲的淚花……”學生反復閱讀后,提出“戰士們心里想什么?”“我為什么感到幸福,為什么驕傲?”“強烈的感情指的是什么,感情被堵住了又說明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這時,課堂上思維的火花迸發著,提問的學生問得深刻,聽的學生參與進來,掀起了一股思辨析疑之風。由此可見,質疑能力的培養必須從細節入手,啟發學生深層的思考,正如感悟從細微處生出一樣,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

  三、在興奮中感悟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學生的學習狀態應該是興奮的,他們有強烈的表達欲望,流露出鮮明的自我感悟。教學不但要善導,還要善引——把學生從課文引入現實,把文中的角色演變成自己。而讀寫結合的最佳時機是,學生們對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引發了豐富的聯想和感悟,有一種一吐為快的感覺,交流便戛然而止。

  就舉《窮人》一課為例,桑娜抱了鄰居家的兩個孩子回來后,一直忐忑不安等待丈夫歸來。這一部分細膩地刻畫了桑娜的內心活動,最后,丈夫主動提出要收養這兩個孩子,桑娜才把帳子掀開,文章到此就結束了。接下來,他們還會說什么?這個丈夫有著什么樣的反應呢?文章并沒有闡述,此時,學生對文章的結尾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并想表達出來。因此,我抓住了這個時機,不再說下去,而是尊重學生的感悟能力,讓學生補寫一個結尾。我驚訝地發現,有的學生非常擅長心理描寫,他能延續原文細膩的心理描寫,刻畫出漁夫對妻子的贊賞之情;有的學生從窮人這個題目的內涵入手,點明主旨;還有的學生續寫了他們的對話和對未來的打算等等,這讓我感到很欣慰,也讓我從學生的感悟中更加看到了他們的潛能,看到了特殊教育語文教學因為學生的感悟生出的精彩

  特殊教育教學反思 3

  今天,馬紅英教授《特殊學校課堂教學》一課緊緊圍繞普通課堂教學與特殊學校課堂教學的聯系,針對特助學校課堂教學的特點,從怎樣的課是“好”課、課堂教學的三個境界、新課該帶來的新問題、課堂教學的基本理論等幾方面做了深刻的闡述,結合實際工作,針對性強,有利于我們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困惑和問題,現將幾點體會與大家交流如下:

  感受一:教師應伴隨課堂教學一起成長。

  孔夫子“教學相長”的理論一直給廣大教師以無窮的啟示。教師不是圣人,每個教師都有他成長的歷程,教師的成長進步來源于實踐中的積累和提升。一堂“好”課一定是符合學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國情,在這里我們好要強調“人情”。教學以人為本,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離不開對學生每個個體的把握和了解。好課的特點是這堂課是否是高效的課,是否是科學的課,是否是具有特色的課,是否是具有創新的課。好課應該是因“地”制宜的課、因“教”制宜的課、因“人”制宜的課,教師應在平凡的課堂教學中去揣摩、探索,不斷反思與積累。教師應伴隨課堂教學一起成長,應成為每位教師教學實踐不變的重點。

  感受二:“親其師,信其道”教學心理環境對學生的“學”有著巨大的影響。

  今天馬教授降到的教學的心理環境的問題,給我已深深的啟示,貼近學生實際,并由此產生了共鳴。影響學生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形的物質環境以外,無形的心理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和潛在影響也不容忽視。現實學習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一位高中生因不喜歡某位老師而不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甚至到排斥此學科。一位老師由于自身的言談、舉止、學識、方法、思維方式等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是學生原本不喜歡他的學科,到漸漸的由喜歡他這個人到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因此我們說課堂教學環境中的師生的心理感受多么重要。當今的'教師特別是特教的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性格、情緒和學習能力,病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每個學生以合理的期待,讓學生與教師產生親近感、信賴感,健全合理的、順暢的雙向溝通,促進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的形式。對學習有困惑的學生做好情況形成的分析,從理解的角度,從學生的角度進入思維的狀態,找到問題的癥結,有計劃的給學生以幫助,真正做好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調劑師,幫助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

  特殊教育教學反思 4

  個別化教學是指教學方法個別化,當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針對班級教學中學生的程度差異時,為顧及個別能力、興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難,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設計不同之教學計劃。 個別化教學是指教學方法個別化,當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針對班及教學中學生的程度差異時,此與“個別教學”不同,個別教學僅是一種“一對一”的教學實施型態,它可能是個別化教學,也可能不是個別化教學,關鍵乃在於其是否為符合該生能力需要而特別設計的教學方案。當前特殊教學應社會需要應運而生,經過教師和專家們的實踐,發現個別化教學尤其適用于特殊兒童。

  5月20日,有幸此次參加了由天臺縣特殊教育中心主辦的臺州市特殊教育學習講座邀請了來自上海的.教授邱軼。他從孔子因材施教的論點出發,闡述了隨班就讀學生的個別化教育的重要性。換句話說,沒有個別化教育,就沒有真正意義的特殊教育。在集體教學中,普教為主,兼顧特教,拓展時空,向外延伸,各學校還可利用多方資源,發展特殊教育。各個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建立資源教室,讓學生進行感覺統和訓練。對學生制定訓練計劃,實施訓練支持策略等等。邱軼教授從學校、社會、家庭、學生等各方面分析,為在座的教師提供了較多的理論基礎。會議還邀請了著名的教書育人楷模寧波市達敏學校劉佳芬校長,劉校長從自己創辦達敏學校說起,一步一個腳印,從剛開始人們對特教的排斥,到后來接受特教,再到現在的配合教學。寧波市達敏學校擁有自己的課程理念,教學模式,成為中國特教的一個窗口。他們的“社區融合教育”成為各國學習的模式。他們的“社區融合教育”使社區成為大課堂,生活中的事物變成了教材,每一個社區的公民都可以成為教師,這樣的教學模式比學生在課堂學到的知識更真切,更深刻。兩位老師一位以理論知識為主,一位以實踐經驗為主,從各方面闡述了特教的教育與發展。

  特教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密不可分,兩者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區別。相信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下,社會的關注中,特殊兒童的未來會越來越好,特教的發展更會越來越好。

【特殊教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特殊教育的教學隨筆07-15

特殊教育的教學總結(精選15篇)11-22

關于特殊教育學習心得與收獲特殊教育教學心得12-19

特殊教育教學工作總結07-29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7-03

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6-27

特殊教育個別化教學心得體會04-14

視障生鋼琴教學特殊教育探索論文07-04

特殊教育語文課堂的教學措施論文07-03

特殊教育學校教學副校長述職報告11-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视频 | 久久国内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永码永久在线 | 偷拍亚洲一区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操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