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書》教學反思怎么寫
記得崔巒老師曾經(jīng)說過:每堂語文課都應該讓學生寫寫字,這一說法,我是十分贊同的。尤其是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更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最大的書》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也成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
《最大的書》一課的生字比較多,要求會寫的字就有十二個,其中帶豎撇的字有五個,如何正確地書寫豎撇這一筆畫,也就是本課識字、寫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識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生字。只有提高孩子們對識字的興趣,才能使孩子們對枯燥的生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增強識字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沒有用常用的在黑板上書寫生字的方法,而是利用課件展示“質”的筆順,引導孩子們觀察第一筆與第二筆的不同,那不同于平時的白底紅字,明顯放大的筆畫,逐筆的書寫,逐筆的比較,多媒體教學手段與識字、寫字教學的有機結合,引發(fā)了孩子們識字寫字的興趣,使孩子們迅速有效地掌握了豎撇的正確寫法。
為了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學語文,扎扎實實地理解詞語,這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們在讀課文的'同時,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然后在課文的學習中自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理解“刨根問底”,先問孩子們:文中的川川總是在干什么?孩子們在讀了幾遍課文后,已對課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脫口而出:他總是在問問題。我接著問:問的問題多嗎?問了哪些問題?面對川川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孩子們就自然地明白了,原來把事情問明白,問到底就是“刨根問底”。這樣的教學預設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發(fā)揮了教師的有效引領作用。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涉及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點較多,由于我的教學經(jīng)驗的缺乏,以至于后半節(jié)課的理解課文環(huán)節(jié)顯得急追猛趕,朗讀訓練的時間明顯不足,并且孩子們雖然理解了課文內容,但缺乏消化反芻的過程,這一點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尤為明顯。當我問出:你知道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是書?孩子們正在思考,我就迫不及待拋出《綠色情報員》一文,阻礙了孩子們自己的思考,犯了越俎代庖的錯誤。
在以后的教學研究中,我將針對自己的不足,有效地學習,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中對動態(tài)生成的有效引領作用。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怎么寫】相關文章: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8-21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8-09
《最大的“書”》的教學反思11-19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0-26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7-20
《最大的“書”》教學與反思03-28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8-19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6-01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