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的課堂教學流程及反思
第一課時
1、教師示范朗讀。
2、學生朗讀,生字正音。
3、小組內合作,嘗試梳理課文文意。
4、答疑。(回答學生在梳理文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5、請一名學生講述課文內容。
6、其他同學指正。
7、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
8、朗讀課文比賽。
第二課時
1、討論各段大意:
明確:
① 水之清;
② 水之魚;
③ 水之源;
④ 環境與心情;
⑤ 同游者介紹。
2、比較本文與《三峽》在寫法和內容上的異同:
明確:《三峽》多客觀描寫,本文既寫出了小石潭環境的幽靜,又抒發了作者的抑郁憂傷之情。
3、思考如下問題:
① 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②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③ 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④ 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明確:
① “從小丘西行……下見小潭”。
② “全石以為底,……為巖”。
③ “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
④ “四面竹書環合,……悄愴幽邃”。
4、說說你曾經去過的地方,介紹這個地方的景物特色以及你當時的心理感受。
5、作業:寫一篇游記。下周一課堂上交流,老師也將帶來自己的游記交流。
第三課時
1、生交流所寫的游記,組內選拔優秀篇章。
2、讀優秀作品。
3、議所讀作品。
4、教師讀自己的納木措湖游記。
【反思】
這本是幾節平常的文言文學習課,一如既往的備課,一如既往地走進課堂。可是,一切卻不一樣了……
在和學生一起分享小石潭秀美風景的同時,一時間心血來潮,竟滔滔不絕的講起了自己到過的許多地方的風景特色。包括江南的如夢水鄉,麗江的風韻古城,大西北的樸素民風……大到人文風景,小到土特小吃,給學生說了很多。虔誠的學生一個個伸長了脖子,無一人走神。我也越講越起勁,還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蹩腳的地圖,地圖太難看了,學生哄笑了起來,我也一臉歉意,手忙腳亂的修改,學生立馬說:沒事沒事。我知道,他們迫不及待要聽的是老師天南海北的神吹胡侃,他們那么喜歡跑題的老師,又怎么會怪老師畫不好地圖呢。
這樣上課或許背離的.追求教學成績的初衷,可是我認為于學生是有益的。至今,我仍然記得自己在小學學習“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這句話時的茫然與困惑,也不能忘記自己在真正走出家門去領略各地風情的興奮與驚訝。的確,我們的祖國太美麗,太富饒,可是,有多少孩子真正領略了,又有多少學生為祖國的地大物博所深深折服,“愛祖國”更多的時候變成了一句口號或是空談。責任感有時候就是一瞬間產生的,我就是在那一刻,在學生充滿求知的渴望的眼睛中明白了這一點:我有責任讓他們發自內心為我們祖國的美麗富饒所折服,進而真正熱愛我們祖國大好河山。我鼓勵學生走出去,在課堂上講這么多題外話無非調動他們的興趣。98級學生一畢業就集體出去了,他們說是受我的影響,我覺得自己值,也為學生感到高興,我認為只有走出去才會有經歷,才會有體驗,才會寫出好文章,才不枉我們生在如此美麗的國家中。
第三課時給學生讀了我的納木措游記,那是我在旅藏途中的日記,教室里鴉雀無聲,從學生虔誠的眼神中我讀到了虔誠,在學生專注的笑臉上我看到了信任。給學生一些熏陶,一些影響,我感到驕傲。許多學生有不良愛好,比如上網吧,看日本漫畫,看劣質錄像電影,學校三令五申的禁止仍不得奏效。我常想:究竟是管教不夠還是缺乏正確引導?一味嚴管究竟有沒有用?若是引導他們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呢?譬如:讀什么書,看什么電視,愛好什么,追求什么……
【小石潭記的課堂教學流程及反思】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的課堂教學流程及反思06-30
《小石潭記》課堂教學反思04-24
《小石潭記》課堂教學反思09-07
《小石潭記》 教學流程12-18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3-30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3-03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8-21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9-12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