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譜教學反思
識讀樂譜一直是不少音樂老師頭疼的問題。一方面低年級學生對識讀樂譜沒興趣,老師也把重點放在了情境的創設、唱游等學生喜歡的環節上,而忽視了曲譜的教學。到了高年級,老師又會深感學生不識譜的種種弊端:音唱不準、合唱課難以實施、學生對識讀樂譜更加不感興趣等等。為此,我們組在這方面作了相關研究。自問題提出到現在約一年的時間,識讀樂譜一直在我的教學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前提下,適時地安排識讀樂譜的內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感覺學生不再對識讀樂譜生畏,反倒把小音符當成了好朋友,學得很輕松,很快樂,下面談一談實施過程中的體會。
一.抓住教材識讀樂譜主線,尋找突破口。
縱觀新教材,教材對識讀樂譜的梯度安排是比較明顯的。如1-2年級要求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及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一年級主要是對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的感受與識讀。我以《爺爺、爸爸和我》為突破點,從這個簡單的游戲中,讓學生體會并熟記三種節奏音符時值的區別。在以后的節奏游戲如《敲一敲,聽一聽》《農場的早晨》等等,我都會提醒學生要與《爺爺、爸爸和我》相對照如我會問:“這是爸爸的節奏還是我的節奏?”學生會很快反映到爸爸神氣地走路的動作。然后結合新課的游戲進一步鞏固體驗節奏音符。到了二年級,開始認識小音符,我以《doremi》為突破口,通過玩音樂游戲《我的朋友就是你》,隨歌曲《doremi》中唱名做柯達伊手勢等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對七個小音符有了全面的感受與認識,再以“比一比,看誰唱得準”背唱《音階歌》,要求每個學生能獨立背唱《音階歌》,學生集體評價,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聽辨能力。體驗到不但要把唱名唱對,還要把音高唱準才好聽。進入中高年級,才慢慢要求學生會獨立識讀一個小節,一句或更長一點的短句。只要遵循從易到難,先聽后唱,抓住學生學習興趣,識讀樂譜也是一件容易讓學生接受的快樂的事情。
二、根據不同歌曲,不同年級設計不同的識讀樂譜的方案。
小學低年級作為識讀樂譜的的準備階段,從感性上積累音樂的節奏感和音高感,多用聽唱法學習唱歌。從小學中年級開始學習看譜唱歌,用聽唱與視唱相結合的方法逐漸學會識譜,同時根據不同歌曲的不同特點,我們也可以安排不同的.學習曲譜的方式,我總結了下面幾種方法:
1。模唱法如教唱《大雨和小雨》時,采用師生接龍的方式,因大雨和小雨的旋律是一樣的,只是力度上有變化,所以這實際上是一種模唱的方式。
2。根據調式接尾音法如教唱《多快樂呀多幸福》,先讓學生感受聽辨66;6的節奏與音高,然后進行師生接龍得游戲。
3.借助音樂形象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如《小鳥,小鳥》,先讓學生談一談小鳥的形象,動作特點,找出小鳥行動敏捷,飛翔是喜歡跳躍式低飛及展翅高飛,再聽音樂是怎樣表現小鳥這些特點的,學生會找出弱起拍,休止符號等,再來唱曲譜學生就能較易掌握音樂符號的演唱方法。
4.借助口琴,豎笛幫助識讀樂譜。因樂器有固定音高,可以幫助那些音高概念不是很強的學生強化音高感覺,同時提高了聽辨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5.律動法。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都可以用此方法。即根據歌曲設計動作,律動過程即是對音樂的聽賞過程,對曲譜教學作音高節奏的鋪墊教學。
【識譜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識譜》的教學反思01-30
《識譜》的教學反思06-30
《識譜》的教學反思范文04-18
《趣味識譜》教學反思07-03
音樂識譜教學的反思07-06
《識譜》音樂教學反思01-16
小學音樂識譜教學反思01-07
音樂識譜教學反思范文02-06
學校音樂識譜教學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