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元宵節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歡字教學,可以說是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教學新理念。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生動活潑地識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地說從兩個方面著手:
1.聯系已有知識。結構主義學習理論十分強調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作用,認為學習者的前理解前結構會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影響。只有學習者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新知識發生相互作用時,才能產生理解。就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來說,已經認識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猜字謎加一加減一減組詞 等常用的'識字方法,這就成為他們識字的先前認識模塊,是獨立、自主識字的寶貴的學習資源,不可忽視。
2.聯系生活經驗。語文是母語教育,漢字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在開始學習漢字之前,小學生已通過口語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口語詞匯,這些都為識字奠定了基礎。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調動已有積累,學生才紛紛說出歡樂、歡心、喜歡等積累的詞語。既強化了識字效果又拓寬了識字途徑。
【課文:元宵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文元宵節教學反思02-20
課文《太陽》教學反思10-30
課文《荷花》教學反思11-11
課文《貓》教學反思10-29
課文教學反思12-08
課文掌聲的教學反思06-04
課文布谷教學反思01-21
課文《成功》的教學反思04-21
課文《天馬》的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