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方案,并從中受到啟示: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保護好環境,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培養環保意識,激發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在教學中,本人的教學簡單。因為本課是說明文,在寫作上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據詳實,字里行間包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保意識,同時也是用了比喻,列數字等說明方法,在教法上不需要太繁雜的程序,緊抓“一支筆”一個“讀“字”勾畫、批注、查閱等完成本課的主要教學方法。學完本課,學生的作業完成很不錯,針對本人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弄清教材本身特點 ,依據生活而施教
本課就一個難點,為什么說引起黃河變化的兩個原因是相互作用的關系?只要通過“讀讀勾勾”“寫寫畫畫”并即可“讀”主指默讀,勾出重點詞句,畫出質疑的地方,“寫”自己的讀書體會。學生通過讀是不難弄清該關系:黃河由好變壞,從表面上看是嚴重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而究其實質,加劇水土流失的.又是人類,無形中使本已糟糕的自然條件變得惡化。周而復始地破壞和相互作用,最終導致黃河與人類自己的災難。引導學生“釋難”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可如今卻成一條禍河,成了一把懸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頭上的利劍。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充分認識到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心黃河母親,關注環境保護,認識到人類活動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吧!鼓勵學生倡議,拯救黃河,拯救我們身邊所有被破壞的自然環境環境”。比如:每天下午還未到放學,我們的校園里,到處是紙屑,白色塑料糖包裝觸目皆是,狂風一起,漫天飛舞,讓人頓生“骯臟此地即為別”的心緒。然而從這的是,凡到這里游覽的人都患有同一種怪病,經查多年前,這瀑布底下是垃圾處理場,現在埋葬于地下的塑料袋開始腐爛放
二、讀寫相融,感悟文章妙筆
每學一篇課文,作為語文老師都不應該放棄文章中的優美筆觸。本課在寫法上,就是用事實講道理,本文是一篇闡述事理的文章通過列舉調查數據,科學研究結果等大量事實,說明黃河水由好變壞的過程,告訴我們要保護環境,不要自取滅亡的深刻道理,那么,怎樣用事實講道理?
首先要用真實的事例,不能摻雜虛構成分。事例中所提供的現象要屬實,數據要準確,不能含糊其辭,要使人信服。其次在闡述的過程中要有條不紊,思路清晰,一般寫得比較客觀,筆調平實嚴整,不加夸張和修飾,目的是使人有所知,接下來要恰當地使用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等多種說明方法,擺事實講道理。用事實說話,使道理深入人心。比如:《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就使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用“礦物資源的無節制開采能及濫用化學品造成生態災難”等,事實告訴人類要精心地保護地球,在事實面前,人們才會相信,才能意識到危機,在這個環節,本人做到了實地指導“還我清清的小河”“校園是成長的樂園”“地球媽媽的呼救”等習作題材。
【四年級語文下冊《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教學反思06-16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10-16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07-15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教學反思06-14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07-06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05-24
教學反思《黃河是怎樣變化的》07-14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07-15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