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
《天游峰的掃路人》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我在游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個質樸而又自信的老人,表達了我對老人那種自強不息精神和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贊美。
文章寫作極具特色:抓住特征描寫老人的外貌、語言、動作,刻畫細致入微,不僅說明了老人生活儉樸,且表現了老人樂觀、豁達的個性。另外,通過寫景襯托人物品質。課文描寫天游峰的險峻,突出了掃路人工作的辛苦,襯托出老人頑強不息的精神。
本課的設計基于文本的寫作特色,著重在兩方面進行設計:
1.通過語言、外貌、環境等描寫,突出天游峰的掃路人這一人物形象特點。
課文層次清晰,寫環境與寫人穿插并進。所以設計讓學生先找到描寫天游峰的語句,組織品讀。由“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體會天游峰的高而險。接著,采用一個采訪,讓生想象體會游客登山的`艱難。這樣,從環境的險峻、游客的切身體會側面烘托出老人掃山路的困難,為體會老人的頑強不息奠定感情基礎。
接著,引導學生一一找到描寫老人外貌、語言的語句,逐一品讀,感受老人生活儉樸、愛工作、愛生活的樂觀人生態度。文中的兩處外貌描寫,是由遠及近的觀察描寫,所以不能交換位置,由此讓學生感受要根據觀察的角度來描寫。其次,品讀老人的語言,則抓住兩個“不累”和舍不得離開天游峰,明白老人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所以再累也高興的輕松心情。最后從“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體會到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
2.借景抒情,借文中笑聲的寫法,遷移至30年后的掃地聲,突現人物主旨。
文中對老人笑聲的描寫,一是一處精彩的細節描寫,可以說是提升了老人的精神的靈魂。所以,在讀完課文最后一段后,讓學生提出質疑。學生發現老人的笑聲驚起了宿鳥,并伴我回到住地。這是為什么呢?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由之前的教學,學生已深深體會到老人身上的樂觀開朗、自信豁達,其實他的笑聲就能傳遞出這樣的感染力,鳥兒熟悉他的笑聲,作者也欽佩這樣的笑聲,且會一直伴隨他一生。
最后,再讓學生仿照笑聲的寫法,也用側面烘托、細節描寫,來寫掃地聲。讓學生在課堂鞏固寫法的練習,并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
3.存在問題。
教學設計板塊較多,課堂環節雖環環相扣,但平均用力,重點反而不夠突出,亮點也隨之弱化。尤其感覺學生是被牽引著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未能被充分調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發展。例如學習描寫老人的內容,并非一定要切成塊來學習,外貌歸外貌,語言歸語言,就很難有一個完整的感受。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拋出一個大問題:“老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由此讓他們充分讀書,在寫下自己的體會后充分交流,教師則在關鍵處進行質疑、歸納及提升。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教學反思09-04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06-09
《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教學反思06-14
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教學反思07-03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07-15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09-12
課文《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02-21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范文07-05
課文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