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六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15 19:38:2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六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市教學能手的比賽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可我的心到現在仍然不能平復。我不是想著是否能夠過關,而是為著那課,那節本該非常出色的課,那節自己曾抱有很大希望的課,卻被我弄得一塌糊涂。多少天來,我腦海中一直在想,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在這節課上,我究竟迷失了什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六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一、迷失了方向。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什么?新課標明確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里面的幾個關鍵詞就是:“情感”、“自信”、“習慣”、“方法”。認真反思,課堂上我是否注重了這幾點?沒有!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邊塞詩中的奇文,也是送別詩中的名篇。里面有著奇美的西北邊塞風光,蘊含著作者復雜的思想情感。雖然把重點定為:“朗讀詩篇,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但是明顯的忽略了對怎樣品味詩歌進行方法的指導。即便一開始自己通過舉例,試圖向學生展示一種方法,但現在看來,卻流于了形勢,學生并沒有從中領悟到方法。

  “簡簡單單教語文,輕輕松松學語文,實實在在促發展。”是劉老師在市語文研討會上說的話,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語文課堂。可事實上這節課教得并不簡單,學生也學得并不輕松。究其原因,是我對這節課的定位太高了,換句話說,是太想讓這節課出彩了,以至于過深過細的挖掘教材。小到一個字詞的深刻含義,深到作者鮮為人知的復雜的內心世界。殊不知這只是一節語文課,面對的是一班初一的學生。他們能從中學到一、兩點知識已經不錯。如此的安排課堂,不把學生弄暈那才是真正的怪了呢。

  下課后,有位老師這樣對我說:“趙老師,你的課講得太細了,你挖掘的太深了,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句夸獎的話,我當時聽著就感到別扭,現在回味起來,更加不是滋味了。連老師都感覺深刻的內容,我們的那幫可憐的學生又是怎樣忍受的呀?

  二、迷失了自己,更迷失了學生。

  做為一名老師,上課應該有三思:上課前思考我要干什么?上課時思考我在干什么?上課后思考我干了些什么?

  對照這三點,我再次反思:上課前,我干了些什么呢?《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我熟悉的一篇詩歌,在學校試講的時候,學生活動積極,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可以說是一堂較為理想的課例。再講此課,只要稍作調整即可。可前一天的晚上,我卻對著《唐詩宋詞賞析》口念筆記,唯恐有所遺漏,直至凌晨一點。以致課堂上準備用的講義,被我涂抹的黑黑壓壓,上課時自覺不自覺的就受到它的牽制;造成自己的精神狀態極差,就連上課都迷迷糊糊,平時的機智靈活喪失殆盡。而真正該考慮的:學生的基礎怎樣?會出現哪些意外的情況?教學過程與預設有出入怎么辦?等等,根本沒有去考慮。就連最基本的課件,都沒有細心查看,以致誤刪一塊都不知道。那天晚上怎么了,我都做了些什么呀?我自己都想不通;上課時,我又在做什么呢?明知道是上午第四節,學生已經疲乏,積極性很難提高,就應該設想一定的辦法。當感覺學生的能力與自己的`預料有差距時,就應該及時的降低難度,調整策略。而我卻仍然按部就班,全然忽視了學生的感受,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課已經上過了,一節精心準備的課沒有上出效果來,最先檢討的應該是教師本人。應該思考自己在哪方面出了問題:教學內容是否符合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遇到意外情況,是否及時發現了新的“生長點”?埋怨學生素質差,責怪學生不配合,都是在推卸自己的責任。學生沒有領略到沿途風光的優美,沒有感受到旅途的快樂,是我這個導游沒有很好的盡到自己的責任。

  三、迷失了教育機智。

  一個優秀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機智的教師。他能夠輕松自如的駕馭課堂,恰當的處理課堂上各種情況;他心里始終裝著學生,始終會想著自己該做什么,在做什么。應該說,我的這節課整體設計還是不錯的,它環節簡練、重點突出,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倡導了以學為主、以學定教的教育思想。只要課堂上老師能恰當的引導、正確的調動,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就是在引導和調動上,我偏偏缺少了一種機智,學生沒有調動起來,“學”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文本。老師“教”的內容過多,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現在想想,這種局面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在學習品讀詩歌的方法時,應該讓學生先進行品讀,說出自己所發現的“奇”。然后,老師再進行總結,得出方法。我卻一股腦兒說出了自己的見解,雖然也得出了方法,如“想象”、“品關鍵詞”等,但并沒有對學生產生大的觸動。另外有一細節處理的也不恰當,在老師示范品讀時,只是說:我先來品讀第一句,沒有讀出“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很多同學把這樣的句子當成兩句,使后面的品讀只說一半,情況變得被動。

  在學生品讀詩歌時,引導和點撥不到位。如學生說出了一處“奇寒”或“奇美”等的句子,就應該接著引導學生思考還有沒有這樣的句子,并順著學生的回答做適當的點評。除學生理解錯誤外,不應做過多或過深的挖掘。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品讀的盲目性,節約出寶貴的時間,也會減少課堂上一再冷場的局面。

  沒有及時捕捉教學時機。每個學生都有他自身的閃光點,對于相關的問題他們會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我們不但要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還要善于捕捉時機,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找到教學的觸發點。在我問道:“環境如此苦寒,離別如此難舍,全詩是否有哀傷之感?”時,一位同學就大聲說道: “他有點哀傷,但是他不悲觀。”我很清楚的聽到了,我也相信他一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我沒有讓他站起來陳述自己的觀點。以致在沉默了一段時間后,還是我自己進行了“深刻”的解說。不能不說這是一次敗筆。

  一個聰明的老師,一定會真正懂得學生,表現出朋友的善意,贏得他們珍貴的心;一個明智的老師,一定會制定真正適合學生的目標,通過他們的努力,能輕松的完成這個目標;一個成功的老師,一定會讓學生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在對老師心存感激的同時,自覺的修正自己,不斷進步。在這方面,我確實有些欠缺。

  古人曾說:“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

  寫完了這篇文章,擠壓在自己心口的那塊悶氣也多少有些疏散。雖說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可我怎么也找不到什么理由來為自己開脫。“飛瀑之下,必有深潭”,不管怎么樣,我畢竟走過了,它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它將堅定我前進的步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六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反思08-03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反思06-09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反思11-26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反思09-24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反思12-15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08-26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2-24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0-25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0-29

經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0-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字幕 | 欧美精品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精品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