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信息窗》教學設計及反思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提出問題。
1、出示情境圖及2、3、4組信息,繼續上節課的話題。
2、提出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出解決第二個紅點問題:1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
2、學生交流:該問題是根據窗口中哪條信息所提出的?
3、師: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該條信息及問題嗎?畫線段圖時我們應該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之后師指生交流并板書線段圖:
[設計意圖]通過指導學生畫線段圖,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而形象地觀察到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從而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夯實基礎。
4、學生思考并交流:根據線段圖中的信息,除“1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這一問題之外,你還能提出并解決哪些數學問題?(提中間問題)
[教案預設:1、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有困難,教師可點撥:在線段圖中,每條線段應該是既可用分率表示,又可用具體數量表示的`,那么,在這個線段圖中有哪些未知的分率或數量呢?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2、如果學生在第一環節中已提出如下問題,則此處直接過渡到:下面我們先來解決如下兩個問題:]
①1號坑比2號坑大多少平方米?
學生交流:1號坑比2號坑大2號坑的 ,即9000平方米的 ,列式:9000× =5000(平方米)
②1號坑是2號坑的多少倍?
學生交流:1號坑比2號坑大單位“1”的 ,所以1號坑的面積是2號坑的(1+ =1 )倍。
5、教師引導:根據上面①、②所得的數據,現在,你能解決“1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這一問題嗎?數量關系是什么?
數量關系:
(1)2號坑面積+1號坑比2號坑多的面積= 1號坑的面積
(2)2號坑面積×1號坑是2號坑面積的倍數=1號坑的面積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之后進行集體交流。交流時要求學生說明為什么這樣列式。教師板書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線段圖提出不同問題,構成問題串,從中理清數量關系,解決本節課的新知識。]
6、對比兩種解法。
討論:有什么異同?引導學生合理選擇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學生會發現比單位“1”“多”幾分之幾和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的異同,訓練學生分析、比較和概括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的習慣,教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
三、鞏固深化。
1、出示綠點問題,2號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馬?
2、嘗試解決問題。
生畫圖分析數量關系,獨立完成。
3、交流思路。你是怎樣想的?以誰為單位“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求2號坑有多少尊就是求什么?
四、練習提高。
1、自主練習1(2)、(3),畫圖分析數量關系。
2、自主練習4、6。交流時重點讓學生溝通解題思路。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稍復雜的分數乘法這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雖稍復雜些,但基本解題思路與前面學過的應用題是一樣的。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找到與已知量對應的幾分之幾,特別是將比單位“1”多幾分之幾,轉化為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因此這節課先把握整體,將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用線段圖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解答新問題。在解題時總是有意讓學生畫出線段圖進行理解與比較,將文字轉變成圖,數形結合。在練習中也讓學生根據線段圖找到數量關系,并列式,又將線段圖轉變成文字,從而讓學生更清楚這類應用題的特點,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使問題明了化、簡單化。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信息窗》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第六單元《統計》的教學反思12-05
《第五單元信息窗三》的教學設計01-09
第六單元的教學反思08-10
數學下冊第六單元加與減的教學反思02-16
《窗》教學設計及反思10-21
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教學設計06-29
語文第六單元教學反思04-18
語文第六單元教學反思10-08